國際教育面面觀|孩子只有這樣「玩」才能學得好

2020-09-09 鯨智學程思維素養

很多孩子剛剛踏入幼兒園的大門

媽媽們就開始焦慮寶貝的「學習問題」


不能光帶孩子玩,不抓緊學習將來就跟不上啦!

是啊!孩子要早點學數學,上小學才不落後!

要早點學識字,這樣孩子就可以自己看書了!

很多成年人認為,教育是由他人傳授知識,孩子上小學之後也是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進行學習的,所以按照大人的邏輯,孩子早點開始學習並沒有任何不妥。

然而,事實狀況是怎樣的呢 ?

小學化的知識填鴨教育其實並不符合幼兒生理及心理的特點。幼兒的智力水平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枯燥的重複式教育、超過孩子年齡階段的學習內容過早強制灌輸,會給孩子產生壓力進而產生情緒問題。家長們急於求成的心態和所運用的強制性方法,反而會使孩子的興趣被壓抑。

根據研究指出,幼兒的專注力不足。3歲約為9分鐘,4歲約為12分鐘,5歲約為14分鐘。平均而言,一個幼兒能夠很好地專注於一件符合他們年齡任務難度的事情,並保持這樣的狀態至少2倍於他們年齡數值的時間, 如果狀態好甚至能保持5倍於他們年齡數值的時間。根據任務的不同,年幼的孩子應該能夠專注8到20分鐘,甚至更多。但這個經驗法則,和任何撫養孩子的指導方針一樣,都是取決於具體情況的。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還不能聽懂十分複雜的句子,即便學習語文及數學,也屬於機械性的記憶,孩子對於學習內容缺乏意義聯繫,或者不了解材料的意義,不理解其間的內在聯繫,單靠反覆背誦達到記憶。孩子的學習效率極低,事倍功半。
美國幼兒園為什麼提倡以遊戲的方式教育孩子?

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指出,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會促使他們去發現問題,去挖掘生活中的知識,然後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家長可以引導他們去探索,這種學習方式叫做「輔助式探索」(Guided Discovery)

「以玩為主」的教學方式,絕對不是純粹的玩,而是結合孩子的思維特點,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玩耍,所有的學習過程都自然而然地以孩子的興趣為導向進行。

遊戲化教學可以實現:


Knowledge 在遊戲中學到各種知識;

Ability 培養手眼互動等基本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協作能力、創造力等高階能力;

Value 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Environment 可以用來構建遊戲化的學習環境;

Learning 促進體驗式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

在美國幼兒園並不是漫無目的的「瞎玩」,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一點點的學會與人交流、和別人分享、不斷地鍛鍊自己的自理能力,為將來進入小學做好準備。

美國幼兒園老師會利用手邊所有的工具、玩具來培養孩子最初對數字的感知。

比如用美國孩子都愛吃的小魚餅乾作為「誘餌」,「引誘」孩子學習10以內的數字。

美國孩子記憶單詞,並不是從A開頭的單詞一直背到Z,而是把相同形式的單詞歸類成一組 ,一組一組的記憶。

如下圖, 把具有相似性的單詞排列在一起,標明他們相似的元音,配以圖畫,孩子們就能比較容易地記住每個單詞的意思並且類似的單詞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又或者如下圖,把都是P開頭的單詞放在一起,讓孩子們一起記憶。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看似是發散的思維,但其實有一條主線,單詞與單詞之間仍然有一定的相關性。孩子在記憶單詞的時候就不再是只記憶一個單一的詞彙,而且記了一串。

美國幼兒園的教學模式是根據幼兒生理心理的思維特點,在遊戲化的過程中將知識點融入教學活動中。孩子透過動手操作,同時也培養了認知、分類、繪畫等能力。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但孩子們不願意被逼著去學習知識。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探索、體會屬於他們的世界,通過動手實踐掌握書本上或課外的知識,而且會更容易記住這些知識。

只有知道孩子是怎麼學習的,避免用成人的思考模式給孩子設限,才能讓每一個孩子成長得更好!

相關焦點

  • 紐西蘭教育面面觀
    紐西蘭教育面面觀 紐西蘭的教育體系是沿襲英國的教育體系。
  • 孩子怎麼學數學才能得高分?名師華應龍:數學好是「玩」出來的
    孩子的數學成績一直都不溫不火,怎麼學數學才能得高分呢?這是很多家長的心中所想。確實一個班裡大部分孩子的數學成績都不是很高,數學相比其他科目是難了許多,很多孩子分數低都和數學有很大關係。
  • 全球外語教育面面觀:韓國求職必須英語好
    全球外語教育面面觀:韓國求職必須英語好   全球華語廣播網韓國觀察員南黎明:在韓國的學校裡,英語依然是除了母語之外最重要的外語科目,而且韓國極為重視英語的教育,尤其是李明博政府時期,國家的目標就是要像新加坡那樣,成為一個英語幾乎接近公式語言的國家,於是政府大量從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西方英語國家聘請教師,然後把他們配置到各個中小學去,做到每一所學校都有能夠教孩子們地地道道英語的外教,所以現在韓國的中小學都有大量的外教在活動
  • 孩子玩得好才能學得更好,尤其是6歲前的孩子,請重視學習遊戲
    其實可以理解,因為但凡是個家長,就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其實小編認為,孩子贏在起跑線,也不一定要讓孩子整天埋在各種興趣班和習題當中。小編曾經看過一本關於教育孩子的一本書,裡面就提到過:「要想孩子學習能力超群,6歲之前的玩耍非常重要。」
  • 只有結合家庭的專業輔導,孩子的拼音才會真正學得好
    在1-2年級,必須重點配合學校教育,幫助孩子學好拼音知識、掌握拼音方法,形成拼音拼讀能力,培養拼音識字能力。2. 正規的學校教育,就是要相信學校的科學教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如果孩子學不會、學習困難,要注意從孩子自身及家庭教育方法找原因,不要盲目把問題推向教師教不好。
  • 總是不讓孩子玩?別再目光短淺,只有玩才會讓孩子發展得更好
    關於這個問題,張先生也好好的跟孩子進行了一番討論,並且也開始學著去制止孩子去玩玩具,因為他覺得孩子如果總是喜歡玩的話,那麼對於未來的成長而言絕對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家長別再目光短淺,會玩的孩子未來會發展得更好很多父母都覺得玩的孩子沒有多大的造,就其實事實證明,會玩的孩子往往有著更好的前景。
  • 如何配合外教,才能讓孩子英語學得更好?
    我見過太多的家長,把孩子往培訓班裡一送,就拍拍手忙自己的去了。下課時間到了就站門口接孩子,還不忘問一句:今天學什麼了啊?表現的好不好好啊?玩的開心嗎?然後就帶著孩子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每周都是如此循環往復。
  • 「假性單親」面面觀
    他們忙於工作,忙於社交,除了拿錢回家外,幾乎沒什麼時間顧及家庭和孩子,更別說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了。現在我們很多家庭都處於一種「假性單親」的狀態,看似家庭完整,父母健全,但是父親總是遠離家庭陪伴,忙於工作社交,孩子的成長過程多是母親陪伴教育。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很多孩子的性格塑造,能力提升受到了很大影響。
  • 《孩子:挑戰》: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在家裡,有的孩子根本不聽父母的話,不配合父母做事,父母讓孩子寫作業,孩子偏偏不寫,非要玩夠了才回來寫作業,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行為無能為力、煩躁沮喪,為了改變這種狀態,很多家長渴望找到一種簡單方便的方式讓孩子聽話,把孩子教育好,但是,有時候家長累的筋疲力盡,卻收效甚微。
  • 神奇「電子積木」:能從小玩到大,讓孩子玩成學霸!
    沒有學校束縛的短暫假期,身為父母,要怎樣才能讓孩子放下手機,玩一些能學到東西的遊戲呢?還號稱能從小玩到大,讓孩子玩成學霸!▲ 點擊觀看湖南衛視金鷹卡通欄目視頻。真有這麼神奇嗎?水煮君特地找來這款電子積木試玩,一探究竟~
  • 幼兒識字敏感期,怎麼教孩子才能學得快、記得牢
    進入一年級之後,孩子就要規規矩矩地寫作業、學知識了,學不會,老師批評,家長訓斥,孩子著急上火,不僅孩子感覺日子一下子從天堂墜入了地獄,家長亦如此,因為不少孩子不識字,無法獨立完成作業,家長就要作陪,給孩子讀題目,孩子才能作答。
  • 會玩的孩子更有未來嗎?「會玩」的家長才能養出「會學」的孩子
    玩和學始終伴隨著一個孩子的成長,到底是多玩一些還是多學一些,眾說紛紜。有些家長說,孩子當然是應該多學一點,少玩一點,成天想著玩,怎麼能用心學習呢,不用心學習長大怎麼會有出息?如果因為玩而忽略了學習,豈不是就要輸在起跑點上?
  • 活力課堂面面觀|2019年「婁山杯」教育論文(案例)評選活動
    《體育教育免費師範生從學生向教師角色轉換的研究》  唐遠帆3.《體育課教學中滲透學生個性發展的研究》   盛國榮4.《「耐久跑」體育教學案例分析》    王偉5.《  創新學具和教具  突破「電壓」概念建構難點》  宣愛東6.《「單元教學」中「單元」定義的變化與澄清》  左晶7.
  • 汪涵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鑑:「把背唐詩變成遊戲,孩子自然學得好」
    汪涵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鑑:「把背唐詩變成遊戲,孩子自然學得好」更是在節目中大方分享幫助孩子學習和背誦古詩詞的方法。汪涵表示:把背唐詩變成遊戲,孩子自然學得好。因此,家長在讓孩子背唐詩時,先調動起孩子的興趣最重要,千萬不要急於求成,讓孩子死記硬背。我覺得這很值得各位家長們借鑑和學習。
  • 娃愛「玩」並不是壞事,家長要有「玩學不二」思維,娃將學得更好
    俗話說,冤家路窄,「玩」和「學」似乎是一對天生的冤家,有你沒我的。這不,很多家長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學不好,「罪魁禍首」就是太貪玩了,很多家長都對此感到頭疼死了,實在是不知道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因此,我們需要持有一種「玩學不二思維」,即不要把「玩」和「學」對立起來或者是割裂開來,相反,我們要把「玩」和「學」有機結合起來,在玩中學,學中玩。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同樣指出,孩子在玩耍遊戲中會主動學習知識和規則,有助於持續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達力。
  • 教育孩子有原則,拒絕「條件式」教育,這樣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其實父母跟孩子之間不應該存在「條件」,畢竟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親人,而不是所謂的合作。想讓孩子優秀並且主動做事,並不是只有條件才能讓孩子「妥協」,而且總是用條件作為「誘餌」的話,孩子內心的欲望會被最大程度的激發出來。所以說讓孩子變得主動才是最好,並且父母要杜絕所有的條件教育法,而是選擇有原則的教育。
  • 如何讓孩子興致勃勃地玩中學?教你這樣做,讓孩子學得開心
    興趣是孩子唯一的老師,教育者這樣做才能使孩子熱愛生活,興致勃勃地玩中學呢?著名學者于光遠說:「人之初性本玩,人一輩子愛玩。」嬰幼兒沒有目標也沒有強制自己學習的意識,他們只能玩學合一,在不知不覺進步,這是唯一的成長之路。為此早期教育必須做到:1、滿足孩子的感官享受。
  • 不要迷信傳統的「好孩子」,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
    在很多父母看來,教育孩子就是按照科學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培養,只要能夠在特定的時間給予孩子特殊的關照,那麼孩子長大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其實這樣的想法根本就是大錯特錯,教育孩子可能並不需要科學的方法,但卻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為孩子人生當中第1個老師,每一位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言談舉止都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影響。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眼睛,孩子會通過父母的行為來了解這個世界。
  • 成績好的孩子家長從來不管孩子學習?真相原來是這樣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驗:別人家孩子學習成績好,自覺又上進,去向孩子父母問教育的經驗時,他們就會擺擺手道:「我啊,從來不管他學習。」「孩子的學習,我從來不用操心的。」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學習路上很關鍵的兩年,因為這是孩子在學習上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未來的學習生涯會輕鬆不少。如果父母「放羊」了,孩子以後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好的成績。
  • 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如何鼓勵孩子,才能為孩子的學習助力?
    「好孩子」,「你真棒」。有時,孩子都不清楚父母為什麼要表揚他。……其實鼓勵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但只有尺度適當,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例如,你的孩子是貪玩類型的,當他玩累的時候,你可以對他說:「寶貝,歇一會兒,去做功課吧,做完了功課,會玩得更開心。」如果孩子性格內向,成天只顧著埋頭苦讀,那就要想辦法讓他多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或者帶他出去玩,以便減輕學習給他帶來的心理上的負擔。孩子做完了功課,你可以對他說:「功課已經做完了,出去玩會兒吧,讓大腦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