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木兌古村:存三百多年前古建築 讀書風氣鼎盛

2020-12-20 南海網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黃一笑 實習生 潘媚

  木兌村,位於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西南,與定安縣龍湖鎮毗鄰,是一座經歷了300多年風雨的古韻小村。

  村子不大,卻可見古木參天,村內保存著三百多年前的古牌坊、古建築、古井等,其中一座由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古牌坊——「百歲坊」距今已有235年。

  探訪木兌村,不僅能夠感受到人文古蹟散發的悠悠古韻氣息和淳樸的民風,鄰裡和睦,讀書風氣鼎盛的故事,更是代代相傳。

  村名由來有講究

  採訪時,對木兌村歷史文化頗有研究的76歲村民高榮家介紹,木兌村現有王、吳、高三個姓氏聚居,共77戶378人,其中除了1戶姓王,3戶姓吳,其餘都是高姓人口。

  據史料記載,瓊島高姓始祖是自高姓授姓起的第七十七世孫高天宜,天宜字賜名諡尚義,原是一位朝廷命官,政和元年(1111年)由閩(福建)遷瓊,調任瓊州靖海郡節度使兼經略安撫使,是為當時瓊島百姓的地方父母官。為政期間,深得同僚讚許,造福地方,黎民擁戴。其卒後墳塋地位於文昌青山嶺,享年82歲。

  順治四年(1648年),瓊二十二世祖增公任襲衛指揮使,誥授明威將軍,任職期間,為人明允豁達,剛正不阿,德行可欽,眾口皆碑。增公告老還鄉後,帶著家眷族人尋覓養老之地。起初,覓得初址難以避風遮日,毒蛇、山豬、黃麝遍地都是,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後來,增公請來風水名師點撥,選定現址,建宅定居。村民們認為,木兌村之名的由來,便是與風水學知識有關。

  高榮家為記者解釋,從風水學的角度來看,「木」代表東方,意為太陽初升,萬物俱蘇,具有無窮的生命力;「兌」代表西方,西則為金,因為日落而清涼,金性冷肅,是兌金聚銀的要地,因而村名定為木兌村。

  如今,雖經歷300多年風雨侵襲,當時入村的祖宅迄今尚存,只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本兵侵襲,進村燒殺搶掠,祖屋一半已燒為灰燼,另一半還保留著火燒的痕跡,村民們捨不得拆除,半間屋子一直保存到今天。

  百壽婆故事廣流傳

  在木兌村村口,有一座「三間四柱」的古制石牌坊,正中分別刻有「百歲坊」和「貞壽」的字樣,據說是為了紀念百壽婆祖「三高」(高壽、高節、高品)而建造的牌坊。而關於百壽婆的傳說,在木兌村是人人皆知。

  高榮家介紹,百壽婆祖莫氏生於康熙乙卯年(1660年),是定安縣龍湖鎮佳龍村莫惠公的女兒,品行端正,溫婉賢淑,為夫守節,恪守仁禮孝義一生。

  莫氏16歲時,嫁給木兌支高姓十二師祖鍵公的次子涵,可惜沒過幾年,涵翁英年早逝,莫氏當時年僅20餘歲,為涵育有一兒一女。莫氏因為丈夫早逝內心悲痛萬分。村中一些好心人勸莫氏改嫁,而莫氏認為,不能因為考慮自己而遺棄年幼的子女,所以婉言謝絕了村民的提議,並化悲痛為力量,矢志盡禮孝敬長輩,敦睦鄰裡,尊崇女性傳統美德,終生無玷。

  在莫氏的言傳身教下,涵的一對兒女也健康長大成人。兒子宇標因受慈母薰陶,善良耿直,明事理,曉大義,考取科名國學士,終成大器,深受民眾讚頌。女兒遵從母親訓導,端莊賢良,在村中常教妯娌織布縫衣,樂善好施,睦鄰之間親如一家。當然,百壽婆在村中最是深受眾人喜愛,村民們都說,百壽婆嫁入木兌村時,家境淡泊並不富裕,但她以「勤勞、勤儉、勤勉、勤助」

  作為治家格言,通過努力打拼使家境漸漸富裕起來,她還與姑舅、妯娌等族人相愛互助,和睦共處。

  曾有一段時間,木兌村連年發生多起自然災害,生產欠收,生活十分艱苦,村民紛紛棄家外出謀生,而百壽婆聰慧細心,她考慮到舉家外出謀生事關重大,不可僅憑一時衝動,應先讓幾個青壯年外出摸索,等到有落腳點後才視情形分批外出。個別族人對百壽婆的說教不以為然,認為她不識體、守舊、缺膽量,結果沒過幾年,那些不聽勸而盲目外出的人幾乎都音信渺茫,生死未卜。而後來仍健在木兌村的宗親們則對百壽婆的足智多謀、高瞻遠矚欽佩萬分。

  還有一回,時值百年不遇的荒災,民不聊生,沒有能力交賦稅的百姓都被兵卒亂抓去充軍。一次(正值除夕夜),有兩位年輕人因躲避逃稅充軍而匆忙躲在百壽婆家。百壽婆臨危不亂,迅速將兩人藏好,並從容機智地應答前來追捕的兵卒,送給他們布匹和銀兩,成功誘勸他們離去。那兩個被百壽婆所救的年輕人中,有一個後來當了官,對百壽婆危難時挺身相救的事心懷感恩,就上奏朝廷百壽婆的事跡,沒想到立即引起轟動,忠臣對百壽婆的品行百般讚許,乾隆皇帝於是下旨賞賜銀元、旌旗、匾牌等物。1779年(乾隆43年),木兌村興建了「百歲坊」。

  20世紀90年代,木兌村全體村民籌資維修了「百歲坊」,並為踴躍捐資的村民,在牌坊邊立了一塊「千古流芳」的功德石碑。逢年過節,時常有村民備好雞鴨魚肉香火燭紙等到牌坊前祭拜,希望得到百壽婆的庇佑。

  據高姓族譜記載,百壽婆享年119歲,是為高壽;眾人評價其為夫守節、盡心侍奉長輩、用心撫養教育子女、團結宗親、為族人圖謀發展、費心思慮周全,是為高節;不計嫌族人誤解、不懼危難挺身救人且不圖回報,是為高品。因此,「百歲坊」又被稱為「三高坊」。

  村民讀書風氣鼎盛

  除了古牌坊,村裡還有將近20棟清末民初時期的老房子,石料木質結構,有飛簷翹角。82歲村民高榮鍵介紹,像這種有飛簷翹角、花格窗的老房子,在古代也不是普通人家都能隨便蓋的,必須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且出了讀書人的才行。由此,依稀可見當年木兌村村民殷實的生活境況和讀書風氣鼎盛的傳統。

  出了高榮鍵家祖傳的老宅,沿石階而下,可見一口寬不夠一尺長不夠一米的古井,井水清涼,水中竟可見小魚蝦嬉戲。高榮家說,聽村中老一輩人講,村中這樣的古井共有兩口,距今至少兩百多年歷史了,井口雖然小,卻從不乾枯。抗日戰爭時期,村子被日本人包圍,時值熱天乾旱,村民挖鑿的100多口井水都乾枯了,唯獨兩口古井依舊出水,「全靠這兩口古井,全村人才活了下來」,因此,村民對兩口古井格外珍視。

  再沿石板路往下,在一處老房子密集之處,有一根橫梁將路兩邊的老房子相連著,上面刻有「太和門第」和「共慶長春」的字樣。村民介紹,此橫匾也是按照皇帝旨意建造,古人到此素有「武官下馬、文官下轎」的傳統,禮制森嚴,不可逾矩。橫匾兩邊都是讀書人家,鄰裡相處和睦。

  行走在木兌村,隨處可見擁有百餘年樹齡的古樹,據說其中最古老的一株榕樹已有180餘年樹齡。這些至今仍枝繁葉茂的古樹見證了木兌村崇文、和睦的歷史。村支部副書記高文鋒說,由於地處偏遠,木兌村村民現在的生活並不富裕,但大家保護、修復古物的意識十分強烈,每年春節前後,到了高姓祭祖的日子,高氏祠堂就會十分熱鬧,高姓子孫紛紛回村捐款,款項主要用於修復古村和資助家境困難的讀書人家庭。近幾年來,村中年年有孩子考上大學,今年有3個同時考上了一本線。

  「木兌村讀書風氣鼎盛歷來有之。」高榮家說,在他還是孩提的時候,村民生活並不富裕,但家家戶戶寧願砸鍋賣鐵也要供子女讀書,當時,村裡聘請了一名私塾先生,管教學堂十分嚴格,常常拿著戒尺教訓不專心讀書的孩子。因為讀書人多,村子裡依靠務農維持生計的農民,也個個浸染著儒雅的氣息,文明、禮讓、謙和,是這座古村落裡的又一道風景。

  本版圖片均由黃一笑拍攝

相關焦點

  • 最容易迷路的古村,保留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築,還被譽為中國影視村
    皖南古村落,便是與記憶中的故鄉最相似的地方。因為電影《菊豆》和《臥虎藏龍》,被南屏種草了很多年。南屏位於黟縣西南約4公裡處,是典型的徽派古村,有"中國影視村"的美譽。村中央的葉氏宗祠是最重要的景點,始建於明成化年間,張藝謀的《菊豆》有80%的鏡頭都在此取景,現仍保持著當時拍攝時的原貌,電影裡的"老楊家染坊"橫匾懸掛在大門上,祠堂中幾條彩色的的染布從高處垂到地面,周圍的牆上貼著《菊豆》劇照,村南的"菊豆"藥鋪,也是《菊豆》的取景地。
  • 大木兌村地質災害頻發 列入搬遷計劃4年卻不見行動
    據介紹,大木兌村共有200多戶900多人,分散在11個自然村裡。因受地質災害影響,目前有49戶村民的房子毗鄰地質災害點,因擔憂人身安全,有些村民無奈選擇外出務工,有的暫住在鄰居或親戚家。「雖說鎮領導也很重視,每次汛期來臨,都來此指導救災工作,但村民建房的事一直解決不了。」徐定權說,今年的颱風季節即將來臨,他們的神經又要開始緊繃,真擔心會發生什麼事。
  •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皖南、惠州地區的古村很多,而且大部分保存著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徽派建築具有獨特的特徵,這裡加入了詩一般美麗的自然環境, 今天是千年歷史的古村,宣城績溪龍川,龍川村距今一千六百多年,村子裡住著胡氏家族的子孫,整個村子是親戚,
  • 海南古村落流傳著講不完的傳奇故事,跟村名蘊藏風水八卦有關嗎?
    前言不知不覺,我走讀海南古村落已逾三載。每逢周末,我都會背上行囊開始走讀,在悠遠綿長的古道上,在青山綠水間,尋訪那些出塵絕世的古老村落。走過那麼多地方,有那麼一個鮮為人知的古村落,不僅風景美如畫,而且村名蘊藏八卦風水,流傳著講不完的傳奇故事,讓我至今難忘。木兌古村古村落名為「木兌村」,位於海口市甲子鎮。
  • 山西這個古桃園村,建村至今六百年歷史:遠看像一座小布達拉宮
    山西是我國文物第一大省,由此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蹟、歷史文化名村,在山西臨汾翼城50公裡以外的歷山腳下有一個600年歷史的村子,叫古桃園村,這個村歷史悠久,村裡至今保存著原始風貌,村裡眾多古建築都是明清建築,因為遠離鬧市,地理位置偏僻,所以沒有被商業化,也沒有被開發成景區。
  • 寧波象山西周儒雅洋村:隱遁的千年古驛
    《寧波古村落史研究》一書也說到了這個問題:「根據考古證實,按照何姓族譜記載,乾隆五十二年已有儒雅洋之名。」「洋」在這裡的意思是寬闊的平地。「樹下洋」,意謂「樹林蔭蔽」下的大片平地,「儒雅洋」則是「充滿儒雅之風」的地方了。一音之轉,即分雅俗,而且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情趣。
  • 村名隱藏著八卦,百壽婆故事廣流傳,海口木兌村傳奇令人驚嘆
    全村400多人,有高、吳、王三姓,高姓人口佔大多數,建村從入瓊後的十一世增公開始至今已有367年。村子的前面有風光旖旎的美界湖,後面有座登高嶺,村莊的房子依地勢而建,前低後高。木兌村村名隱藏八卦中的震卦與兌卦。震卦的方位地理取向為東方,也代表樹木,兌卦地理位置為西方,木兌村意為村子座西朝東。
  •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位於宣城雲山之麓,古樸自然風光旖旎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古人的詩句來形容家朋鄉,霞水村,是再恰當不過了。這裡寧靜自然、綠蔭垂蓋的水口後面,坐落著古村落——霞水村。那雄偉峭立的高山,鬱鬱蔥蔥的林帶,層層疊疊的梯田,飄逸的雲嵐,真令人如入妙境,陶然心醉。閉上眼一個可以一個聆聽溪流的地方。
  • 聊城市東古城鎮西木堤村:帶動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聊城市西木堤村位於東古城鎮東北,全村201戶,640人,黨員22人。脫貧享受政策12戶,20人,低保戶3戶,6人;五保戶3戶,3人。鄉村振興必須產業先行,強化領導班子解放思想,一個村莊富不富,關鍵看村幹部,帶頭調整原來的種植模式,通過黨支部引領,村兩委成員帶領,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村兩委班子團結一致,攻克難關,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具體工作。2019年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名。強化資源整合,推動產業發展。充分利用第一書記等幫扶力量,加大村級產業項目發展。
  • 平海嶺邊村:傳統古村落在保護中振興
    從美麗鄉村建設以來,現在說起農村,再也不是滿地泥巴的樣子了,在平海鎮嶺邊村,這裡除了乾淨整潔的村容村貌外,村裡的古建築也逐漸被重視起來。 日前,記者來到平海嶺邊村採訪看到,走進村裡,乾淨整潔的村容村貌讓人倍感舒適。再往村裡走,嶺邊村支部書記曾招朋向記者介紹,這裡坐落著多間擁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
  • 金華古建築的遺珠之美,你去過嗎?
    在赤松鎮以東,有一座名聲不顯的古村落,名叫「雅潘」。雅潘村左倚鳳凰山,背靠北山,東渠兩水環繞在村南魁星橋匯聚,金義古道穿村而過,所有的街巷均以鵝卵石鋪地,建築多為木質結構。因為歷史悠久且古建築保存良好,雅潘村有「婺派民居博物館」的美譽。
  •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人稱黃山「第五絕」,門票免費卻鮮為人知
    有人會想到灰瓦白牆的徽式建築,也有人會想到徽商,還有人會想到美麗的黃山;都說黃山有五絕,世人皆知黃山有四絕,既「奇山、怪石、雲海、溫泉」,卻不知那最後一絕,我們今天要說到的就是不為人們所熟知的黃山第五絕——木梨硔古村;木梨硔古村位於黃山溪口鎮境內海拔600多m的山腰之上,由於地理位置的不便,使得古村藏於深山之中幾百年之中不為人們所熟知,也使得古村至今都保留著原始的生活方式
  • 把博物館建在古建築裡
    2020年1月,寶龍街道辦事處經過多輪公開遴選,最終確定由深圳市智慧文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大田世居活化利用項目運營單位。「客家人過去以農耕為主,而木頭是農耕文明的傳統器物,在具有兩百年歷史的客家古建築裡建造木作博物館,實際上是依託小客家圍屋,承載大客家文化。」深圳市智慧文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餘伍林介紹。
  • 黃山市部署古建築安全保護工作 60個古村裝監控
    2014年12月30日,本報記者經多日暗訪,以兩個版篇幅推出了「徽州古建構件流失調查」,引起了當地高度重視。12月31日,黃山市政府就此召開專門會議,公安、文物、文化、林業、海關、工商等多部門參加,專題部署後,決定開展「打擊古建築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而今年1月即作為全市「專項整治行動月」,將採取多項措施,打擊盜竊及非法買賣等,切實保護徽州古建築。
  • 從500年古村落飄出的酒香—對塢村的村上酒舍
    在浙江衢州常山有一個古村叫對塢村,位於新昌鄉東北部,距離常山縣城35公裡,明清署遷善相歸,仁裡二11都一紫裝就明安源,一個有著500年居住歷史的古村落,這裡的村民以及善良淳樸的美德,堅守著一方文脈,訴說著千年風騷。村內有石拱橋66座,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24幢,村口樟樹下建於明代的鎮安安古蹟猶存。相傳安內園共有108尊菩薩,一度香火鼎盛。
  • 湖南岳陽出現多家鄉村私塾 再掀私塾存廢之爭
    這家叫做「五峰新私塾」的私塾於2007年開始興辦,目前有60多個弟子,除了張谷英村本地的孩子,還有很多是從長沙、郴州、平江等周邊地區專程趕過來的。一些外省家長得知這家私塾的情況,也紛紛打電話要求報名。  教四書五經學禮樂  「五峰新私塾」的老師平時主要教學生四書五經、禮樂書畫。
  • 騎行50公裡嘗盡酸甜苦辣,從黃山到木梨硔,看徽州最美古村落
    在我到達黃山以後就火急火燎的去租了一輛山地自行車,50元錢一天,我的行程是從黃山到祖源村,再到木,全程約50公裡,如果按照正常速度3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全部行程,然而我卻用了大概8小時,你要問我這麼多時間做了什麼,那就是深度體驗古徽州的風情。
  • 古厝承載濃濃鄉愁 晉江塘東僑村故事多(圖)
    古厝承載濃濃鄉愁 晉江塘東僑村故事多(圖) 2017年03月13日 09:30   來源:石獅僑報
  • 雲遊廣西古建築,感受凝固的藝術
    廣西現存歷史建築3000多處,承載著各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和歷史記憶。大區圖從浩如煙海的館藏文獻中採英擷華,邀大家一同穿越燦爛的歷史長河,暢遊24處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從橋、閣、樓、廟、塔、衙、城、村、渠中,捕捉遺落的吉光片羽,聆聽八桂的歷史足音,傳承廣西的文化靈魂。
  • 探村寧波鄞州 | 走馬塘古村,四明古郡文獻之邦,中國進士第一村
    小小的走馬塘,卻有一個牛牛的稱呼——中國進士第一村!村口的兩個入口都有「中國進士第一村」的牌坊。走馬塘很小,方圓一平方公裡,位於鄞州茅山鎮鄞南平原茹峰之陽,舊稱忠孝裡,君子河從村邊悠悠地流過,四周都有護村河。村中明清民國的古建築眾多,民風淳樸,人稱其為「四明古郡,文獻之邦,有江山之勝,水陸之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