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glish為什麼聽起來沒禮貌?
中國人的英語以Chinglish或Chenglish聞名於世。中國人最大的英語發音問題就是沒有連讀,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語言問題。老外們時常議論,很多中國人在說英語時,聽起來沒有禮貌;並不是這些中國人本身沒禮貌,而是他們還沒有習慣英語的禮貌表達方式。
我想要一個漢堡
中國人在餐廳或咖啡廳,會說:「我想要一個漢堡包」或者「我想要一杯咖啡」。
但是,如果直接把這些話翻譯成英語「I want to have a hamburger.」或「I want to have a coffee.」
老外們會覺得這樣說話很沒有禮貌,當然他們也不會直接告訴你。
而在西方國家,老外們一般會說:
「Could I have a hamburger, please?」
「Can I have a coffee, please?」
另外,「打工的孩子最容易不注意的是see you.
See u應該是客人說的,隱含了他覺得不錯他會再來的意思,而店員最好用低調一點的bye,用see u太強勢了。
另外人家說謝謝,你也不用說you are welcome, 這實在是太正式了,有點真把自己當回事覺得幫了人家的味道。
回答cheers或no worries就好,如果僅僅是對方愛說謝,你甚至可以不回應他的謝,直接說你要說的就好,如果是買了他的東西他謝你,更不能說you r welcome了,最好也謝對方。
拒絕別人邀請的午宴或晚宴
中國人在拒絕別人邀請的午宴或晚宴時,會說:「抱歉,我不能去,我還有別的安排。
翻譯成英文就是「Sorry,I can’t. I have another appointment.」如果這樣說,那別人第二次也許不會再邀請你了。
老外們一般會這樣說:「That is a good idea! I would like to join in but I have another appointment today.」
一些「有禮貌」的技巧
1、西方人(主要指有一定修養的歐美人)在與他人交流時,比較多地使用情態動詞:can、could、may、might、would等等;情態動詞(Model Verbs)又稱為情態助動詞(Model Auxil-iaries),表示說話人的語氣,可表達建議、要求、可能和意願等,使得說話的語氣比較有禮貌。
2、比較多地使用虛擬語氣,比如would (had) rather、would (had) sooner、would (just) as soon等等,或者在陳述句中使用過去式表示虛擬語氣,或者使用if等引導的從句表示「可能性」。
這樣說話可以使人感覺表達者是在考慮達到最佳的結果或方式,儘量避免不好的結果或方式,或者推測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找出可能解決的辦法。
3、往往在句尾加please,而不是在句首加please。當please用在句首的時候,語氣聽起來就比較強,聽起來像命令。比如請求別人做某事的時候,我們中國人會說「請在周一前給我回復。謝謝。」但是如果你直接用英語說「Please reply to me by Monday. Thank you.」聽者會覺得你是在命令他,一點禮貌也沒有。而如果這樣說:「Could you please reply to me by Monday? Thank you.」就顯得有禮貌了。
4、在陳述句的表達可能顯得生硬、沒禮貌時,儘量使用疑問句、否定句或從句,儘量避免自己的主觀判斷或武斷,以積極的、建議的、比較的、人性的語氣,代替消極的、命令的、直接的、武斷的語氣。
5、說話要以他人為中心,以肯定他人、贊同他人為前提,讓自己顯得謙卑、渺小。說完之後,還要附帶一句「Thank you」或「Thanks」。其實,這種禮貌的表達方式是來自古老的中國。這是東西方文化的共同點,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了解英語中禮貌的表達方式,儘量讓自己的英語表達更有禮貌,融入社會。
英國人的奇特思維
當英國人說「I hear what you say」時,他們的意思是「我不同意也不想就其做進一步討論」,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他接受了我的觀點」。
當英國人說「With the greatest respect...」時,他們的意思是「我覺得你太二了」,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他正聽我說話呢」。
當英國人說「That's not bad」時,他們的意思是「太好了」,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太差了」。
當英國人說「That is a very brave proposal」時,他們的意思是「你真是瘋了」,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他覺得我很有膽識」。
當英國人說「Quite good」時,他們的意思是「有點小失望」,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真心不錯」。
當英國人說「I would suggest...」時,他們的意思是「去實踐或者做好準備證明你自己」,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考慮一下他的點子,但還是做我想做的」。
當英國人說「Oh, incidentally / by the way...」時,他們的意思是「我們討論的最根本目的是……」,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接下來的話不是非常重要」。
當英國人說「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that...」時,他們的意思是「我對……很惱火」,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無傷大雅」。
當英國人說「Very interesting」時,他們的意思是「那明顯是瞎扯淡」,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那真是讓人印象深刻」。
當英國人說「I'll bear it in mind」時,他們的意思是「我已經不記得了」,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他們大概會去做的吧」。
當英國人說「I'm sure it's my fault」時,他們的意思是「那其實是你的錯」,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為什麼他們會覺得是他們的錯呢?」
當英國人說「You must come for dinner」時,他們的意思是「那絕不是什麼邀請,我只不過想禮貌一些」,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馬上我就會收到一個邀請了」。
當英國人說「I almost agree」時,他們的意思是「我一點兒都不同意」,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他真的是非常非常同意啊」。
當英國人說「I only have a few minor comments.」時,他們的意思是「請從頭到尾地重寫一份吧」,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他只不過發現了一些言語錯誤」。
當英國人說「Could we consider some other options?」時,他們的意思是「我著實不喜歡你的點子」,而其他人卻理解成了「他們還沒有決定下來吧」。
學英語還是得學西方文化
其實這背後就是文化的差異,有質量的英語交流,最重要的是兩點:
· 日常累積:英語+文化
· 實際步驟:選擇切入點+適當擴展
更多海外留學生活資訊請上「留學問多點」APP
留學問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