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市真抓實幹、擔當作為,較好地完成了衛生健康工作各項任務。疫情防控穩定向好。多項創新措施獲國家、省級肯定和推廣。綜合醫改有新亮點。霍山縣公立醫院改革獲省政府激勵表彰,全市縣域內就診率、基層診療量佔比全部達標。醫療服務提質提標。醫療資源補短板任務提前完成,獲評全國平安醫院工作表現突出地區。健康脫貧規範實施。高質量完成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整改任務。公共衛生建設全面升級。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通過全國愛衛辦技術評估;蟬聯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中醫藥品牌逐漸明亮。霍山石斛載入2020版《中國藥典》。人口發展平穩均衡。兩孩政策有序實施,流動人口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疫情防控穩定向好
(一)年初疫情防控阻擊戰獲得好評。作為毗鄰湖北的人口大市,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69例;常住人口感染率1.4/10萬,低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治癒率100%;是全省第2個住院病例「清零」市;全市馳援武漢43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35萬毫升血液。多項創新措施獲得國家、省級肯定和推廣,如武漢返鄉人員走訪服務「五個一」做法,被國家衛健委向全國推廣和省委書記批示推廣;社區(村)「六小六起來」 管控模式和出院患者「三段式」管理服務等舉措,在全省推廣。
(二)積極主動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以來,我市率先摸排疫情地返(來)人員,全部落實健康管理。在全省率先完成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和疾控機構核酸檢測實驗室全覆蓋,建成實驗室20家,日檢測能力大幅提升。快速推進城市檢測基地建設,購置移動檢測車輛。
(三)精準防控冬春季疫情。積極落實落細疫情防控各項措施,鞏固穩定向好形勢。市指揮部精準部署10項重點任務。全市15家發熱門診全部完成規範化改造。開展對高、中風險地區返(來)人員摸排管控和冷凍產品檢測,增設冷鏈食品監管組。
二、綜合醫改有新亮點
6月,省醫改簡報連續兩期專題介紹我市醫改做法。7月,霍山縣公立醫院改革獲得省政府真抓實幹成效顯著表彰激勵綜合改革項目。9月,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和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來六安調研,高度評價我市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效。11月,省醫改簡報專題介紹金寨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做法。近期,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計劃在我市召開全省醫改現場推進會。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突破。四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鞏固提升;三區參照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啟動建設;縣域內就診率較啟動之初上升12.95個百分點,達省級要求。分級診療達標。基層就診率(鄉村兩級)67.19%,超65%目標。「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提速。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試四級甲等。智醫助理新增試點縣區建設任務提前完成。全市電子健康卡發卡總量位列全省第三。全市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百千萬」工程在全省率先開展。
三、醫療服務提質提標
(一)醫療資源補短板提前完成。至9月底,提前完成「十三五」醫療衛生資源規劃目標。至11月底,全市現有醫院床位數26758張,每千常住人口5.49張;公立中醫醫院床位數3522張,每千常住人口 0.72張;執業(助理)醫師12327人,每千常住人口2.53人;中醫執業(助理)2116人,每千常住人口0.43人;醫師中藥師(士)321人。
(二)縣級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霍邱縣第一人民醫院、金寨縣醫院、舒城縣醫院、霍山縣醫院、六安世立醫院已進行設置三級綜合醫院公示。2家醫院達到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推薦標準;3家醫院被確定為國家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實施單位;3家醫院為省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單位。
(三)「五大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通過國家級認證;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被國家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授予「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六安世立醫院被中國胸痛中心協會評為「中國基層胸痛中心」;霍邱縣第一人民醫院、霍山縣醫院被省腦防委評為「卒中防治中心」醫院。
四、健康脫貧規範實施
(一)高質量完成巡視「回頭看」整改任務。開展健康脫貧返貧預警機制摸底排查;補齊村級衛生服務短板,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務。
(二)開展大病救治。將大病救治病種擴展到34種;全市貧困人口確診大病5.26萬例,救治管理率達到99.38%。
(三)加強疾病防控。共組建1782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共有6161名醫生參加了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並開展衛生健康服務;做到應籤盡籤;共救治重點慢性病患者10.15萬人,救治率為99.75%。
(四)提升鄉村服務能力。全市常住人口超800人、非鄉鎮衛生院駐地行政村均實現了一村一室,部分山區大村另設分室,平均每個村衛生室擁有2.48名村醫;超額完成定向培養高職醫學生招生計劃。
五、公共衛生建設全面升級
(一)愛國衛生運動成果豐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技術評估。霍山縣、金寨縣通過國家衛生縣城覆審;金寨縣雙河鎮、霍山縣大化坪鎮成功創建國家衛生鄉鎮。目前,全市共建成國家衛生縣城3個、國家衛生鎮2個、省級衛生鎮7個、省級衛生村95個、省級衛生先進單位40個。
(二)疾病預防全面加強。實施健康六安行動,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全市完成疫苗全程可追溯系統建設。報告法定傳染病23種,未發生甲類傳染病。愛滋病、結核病、慢性病等防治規範。
(三)公共衛生安全保障有力。全年急救患者31061人次,未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完成市「兩會」等20餘次醫療保障任務,獲廣泛好評。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實現了災後無大疫的目標。
六、中醫藥品牌逐漸明亮
(一)市級中醫院發揮龍頭作用。市中醫院二期項目建成使用,三期項目年底內動工;安徽中醫藥大學在市中醫院設置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副院長在市中醫院設立專家工作室。
(三)「西山藥庫」建設加快。十大皖藥全市道地皖藥品種增至6個(霍山石斛、靈芝、茯苓、斷血流、黃精、天麻)。霍山石斛正式載入2020版《中國藥典》。
七、人口發展平穩均衡
(一)兩孩政策有序實施。2020年統計年度內全市共出生49419人,其中二孩出生25570人、多孩出生4656人,二多孩出生佔總出生比例61.16%。
(二)惠民效果不斷提升。全年兌現各類利益導向資金17506.269萬元,累計扶助79.546萬人次。確定12家定點醫療機構,為特扶對象提供就醫綠色通道等服務。今年,我市申報了創建省級幸福家庭示範市。
(三)婦幼健康保障加強。實施「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全市免費婚檢62395人。全年無孕產婦死亡病例。市婦幼保健院和金安區婦幼保健院獲省婦幼保健協會表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四)流動人口工作保持領先。全市創建省級流動人口計生協聯合會2個、市級流動人口計生協聯合會5個和縣級流動人口計生協會34個,服務範圍覆蓋全市大部分流出人口。7月,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生協黨組書記專程到安徽省駐樂清市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協會聯合會考察調研。11月,在全省較早出臺了市計生協改革實施方案。
2021年,我市將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編制「十四五」規劃,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深化綜合醫改,鞏固健康脫貧成果,提供優質高效醫療服務,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打造中醫藥特色品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快健康六安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