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炫耀文採有錯,那蘇軾科考文放現在可能0分

2020-08-08 美詩美文的世界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近幾天受到了不小的質疑。筆者大概觀察了一下,覺得不應該判滿分的網友和專家,還是更多一些。這部分人之所以這樣想,最大的原因是:在任何情況下,一篇好的文章至少應該是能讓讀者看得懂的,而這篇文章通篇不好好「說人話」,這是不可取的。

筆者非常贊同這一觀點,大家請看以下節選:

作為一名教師和古典文學愛好者,筆者自認對漢字也算是有一定的研究了,但面對文中的「嚆矢」、「振翮」等字眼,也並不能完全理解其意。所以,平時在教學中,我和眾多老師一樣,絕不會建議學生寫這樣的文章。

一:說該考生炫耀文採有錯,沒什麼道理

在對這篇文章的評論裡,筆者看到了一個挺扎心的字眼:炫耀!

不少網友指出,該考生寫這樣的文章太有心機了,完全是在刻意炫耀文採,甚至上升到對該生人品的質疑上。對此,筆者表示遺憾。

現在高三的孩子,寒窗苦讀早就已經不止是10年了,高考是他們人生最重要的時刻。認為自己在某方面有過人之處,為何不能展現給考官看?這不是炫耀文採,而是一個少年的智慧。

何況,大家似乎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篇文章不是網文、日記、公文、論文,它是一篇高考文。它面對的讀者不是其他人,而是主考官。考生向主考官展示自己的文採,何錯之有?你可以說他寫得失敗,但不能憑此質疑他的人品。如果一個考生在考官面前都謙虛不敢寫,那考什麼?

二:讀一讀蘇軾科考作文,連典故都是編的

如果說孩子們寫一篇別出心裁的高考作文,就該被質疑是在炫耀文採的話,那當年的蘇軾科考作文放到現代,可能拿0分。

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出蜀至長安,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禮部的進士考試,主考官之一是文壇泰鬥歐陽修。當時考的是一篇策論,蘇軾寫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因為這篇科考文,蘇軾順利中了進士。大家看這篇文章中的這樣一段內容: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大家可以不知道這段話的意思,只需要明白一點:這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典故」。當時歐陽修讀完此文後,覺得太有文採了,愛不釋手,但這並不意味著歐陽修真的每一句都讀懂了。後來他曾問過蘇軾這個典故出自哪本書,為何自己學富五車從沒有讀到過?

對此,蘇軾用了4個字霸氣回應:「何須出處!」這什麼意思?就是說關於皋陶和堯的這段對話,是蘇軾杜撰的、瞎編的。對這4個字的回應,筆者只想說:有才任性!

從這個問題來看,歐陽修其實並沒有完全看懂蘇軾這篇文章,至少無法懂每一句的意思。但他在提這個問題之前,就已經給了此文高分。而且他還真不是衝著蘇軾的名氣去的,因為那時考官閱卷和現在一樣,看不到考生名。後來,當他知道此文是蘇軾寫的時,還專門在給好友梅堯臣寫的《與梅聖俞書》一文中寫道:「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何等風度!何等惜才!

三:歐陽修給蘇軾的評分,給了我們一個正面的例子

年輕的蘇軾為何偏要編一個典故?一方面,肯定是為了迎合科考,多用典故在那時候肯定更受待見,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蘇軾便刻意為之;另一方面,顯然也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博學,懂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典故,顯然是加分的。

如果論炫耀,浙江這篇高考作文和蘇軾此文相比,是不是小巫見大巫了?如果當時歐陽修也去糾結文中這個典故自己見都沒見過,那蘇軾如何能金榜題名,朝廷也就損失了一個蘇大學士。

事實上,歐陽修的愛才、惜才,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他曾先後舉薦了曾鞏、蘇家父子3人,王安石等,而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文壇的扛把子, 這也是後世文人都敬重他的原因之一。

四:對待高考的「異類文」,我們該多一份接受度

其實高考滿分作文裡,一直有不少「異類文」。2009年湖北考生周海洋的滿分作文《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一共1080個字,通篇都是文言文,一般人不但看不懂,很多字讀都讀不來。2001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也一樣是文言文,也不易懂。現代人寫文言文肯定是會有瑕疵的,但閱卷老師都給了滿分,因為從整體上來看,它們體現了考生不凡的文學修養。

對於這些「異類文」,老師們都不鼓勵,但是真的在閱卷時發現了其中的高水平之作,又怎能忍心不給高分?而網友對這種文章,或許應該多一份接受度。既然千年前歐陽修能對考生那麼寬容,為何現在的我們做不到?

小結:咱們可以不欣賞浙江這篇高考作文,也可以認為他不該得滿分,但不該認為該生寫這樣的文章是一種有心機的炫耀,也不該認為這種炫耀有錯。畢竟對一個考生來說,我是騾子是馬都有出來溜一溜的權利,至於你們給我幾分,是你們的事,不是嗎?一己之見,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普通人「看不懂」,網友:故弄玄虛
    2001年,一篇題為《赤兔之死》的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全國的轟動,南京十三中的蔣昕捷也成為了高考歷史上,第一個作文拿滿分的同學。此後,每年的高考,「滿分作文」都備受關注,因為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有幸閱讀「文採飛揚」的高考「滿分作文」,是一種享受。
  • 就文採的思考——38分高考滿分作文
    我想這裡說的不是句子本身,而是我對於文採這件事的看法。不知道朋友們在初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那種引經據典的同學或者老師。就是隨便寫什麼文字都是高大上的樣子。這不排除有些人是在賣弄文採,但實打實的有些人是文化底蘊的體現。現在抖音上面有句話十分的流行,暫不評論其對錯吧:你十年寒窗,憑什麼比得上別人三代奮鬥。
  • 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談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如此作文該如何給分?
    日前,有報導稱,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稱,浙江今年一個考生作文《生活在樹上》(全文附後),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作文。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科學與嚴謹。我們應當尊重浙江高考閱卷組對閱卷態度的認真和程序的堅持,所以說「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嚴謹」是有道理的。
  • 爭議很大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究竟長什麼樣
    浙江滿分作文今年受到較大的爭議,我們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202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題目,是這樣。讀著讀著,就會有這樣的感覺,第一遍看不懂,第二第三遍還是不懂,懷疑以自己的智商,根本不配看滿分作文。但搞笑的是,有網友用用「文章生成器」生成了一篇文章,竟然與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高度相似。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雖有文採,但此類文風不宜提倡
    今天,浙江一份高考作文引起廣泛關注。原因是文中使用了大量生僻字,晦澀的名言和頻繁出現的哲學家名字讓整篇文章讀來有些困難。據悉,這篇文章在批閱時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而其他兩位老師均給出55分的成績,最終,閱卷組給出了滿分的成績。
  • 面對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我可能就是給39分的評卷老師?
    報導說,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該篇作文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副教授陳建新對該滿分作文點評稱,「它的每一句話都圍繞著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並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滿分背後的教育並未及格
    據傳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全文對於這樣一篇由知名教授「欽點」的滿分作文,在社會上引起爭議其實是一件好事。就像是一種病徵,至少它表現出來了,我們就會想辦法治癒它;若是繼續被掩蓋,這個病即有惡化之危險。我認為,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就是當代高中教育的一種「病」!這個病的表現是運用套路化甚至是套作化的方式,搏得最理想的效果。用更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窮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在高考得到高分。這個病的根源是什麼呢?
  • 浙江高考滿分「神文」引爭議,一審老師給了39分,名師點評:慎用
    每一年的高考結束,語文作文都會變成非專業以及專業人士熱議的對象,今年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現在已經迅速的成為了各大社交網絡的「爆款」熱議對象。其中2020年,浙江高考的滿分「神文」將關於高考的作文熱度推向了一個高潮。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憑什麼拿滿分?
    這幾天,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刷屏網絡,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這篇作文評價極高,「它在我幾十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第一個老師評39分,卻是專家口中十年難見好文
    高考,離不開臨場的發揮,也是實力的體現,尤其是高考作文,要即興寫出一篇高分文章,離不開平時的閱讀積累,也離不開評分老師「慧眼識珠」。今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選擇了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上都會面臨的問題,思考和父母、和家庭、和朋友之間發生過的事情,談出自己的體驗和思考。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第一個老師評39分,卻是專家口中十年難見好文
    今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選擇了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上都會面臨的問題,思考和父母、和家庭、和朋友之間發生過的事情,談出自己的體驗和思考在閱卷過程中,有一篇作文的評分差距過大,第一位老師評分39分,而另外兩位老師給出55分的高分,最後遞交到審查組後,經過綜合評價被判為「滿分」。 為什麼同樣一篇作文,三名老師的分歧會非常大?
  • 被網友評0分作文成浙江滿分?網友紛紛品讀,閱卷老師卻被舉報了
    高考是現階段最公平的選才方式,為此,每年高考結束,人們都會對各省的人才加以關注。其中,高考中出現的滿分作文也成為了人們爭相品讀的行為。每年都是這樣,但是今年卻表現得有點不一樣。今年浙江高考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了太多的爭議,更有網友評價作文應該給0分。意外的是,網友一面在對這篇文章反覆研讀,一面就出現舉報的事情。到底怎麼回事呢?大家一起去看看。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反思:好文從何而來?
    當然,高考滿分作文可能很難沒有爭議地都說好,但這篇的風格的確非常特別。如果這不是高考作文,那或許有爭議也不是壞事,甚至難說也因其風格而自有其擁躉(一如《銀翼殺手》中晦澀華麗的臺詞),但現在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高考作文的好壞究竟以何為標準?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我給0分,不能再多了
    近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巨大爭議。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而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定為滿分。這是怎樣的一篇作文呢?面對這樣一篇飽受爭議的高考滿分作文,不禁讓人思考:高考作文到底考的是什麼能力?老師的評分標準又是什麼?一篇大多數人都看不懂的文章,算好文章嗎?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曝光:比起「天文」般的作文,我更擔心明年高考
    高考就像「八仙過海」,每個學子都在各顯神通,有人數學拿滿分,有人三門選科高達290分,還有人在語文作文苦下功夫,拿到了滿分作文的成就。在今年的高考,浙江的一名考生就成功寫出了一篇滿分的作文。原本這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但在這篇作文曝光之後,卻招來了不少非議。原因很簡單:正常人甚至很多老師都看不懂這篇作文的意思。
  • 2020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有閱卷老師只給39分,網友:完全看不懂
    2020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有閱卷老師只給39分,網友:完全看不懂!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今年出現了非常多的學霸,其中有許多數學滿分的考生,令人敬佩。但是,比起數學滿分,高考作文滿分的難度則更大一些,畢竟作文屬於主觀題,要想得滿分必須要幾位閱卷老師達成一致意見,這對考生高考作文的文採、字跡、深度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
    但李楠表示,作文能評多少分的一個重要背景,是要將其放到真實的閱卷語境下去考量,即和其他考場作文對比,「要看其他考生的作文寫得怎麼樣」。阮天是多次參與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的一位資深語文老師。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當你看到一堆離題作文後,突然看到一篇讓你眼前一亮的文章,很有可能情不自禁就要給它打高分」。在他看來,這或許是這篇文章得以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 浙江回應「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被眾人稱頌的滿分作文是怎樣的?
    8月5日,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在個人微博上指出,《生活在樹上》一文「語言晦澀,有些句子不通,象拙劣的翻譯,的確在有意顯示『理論性』。」溫儒敏同時認為,「這次浙江滿分作文第一時間在刊物上披露,是違規的」,「高考閱卷評分應當有保密性,所有參與閱卷者均不得向外透露閱卷情況,這是紀律。」
  • 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談談什麼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作者:丸子君 近幾天,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在關注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的話題。丸子君原本沒有注意這篇作文,後來在網上看到眾多網友對其進行「抨擊」和「批評」,丸子君這才抽出時間仔細看了看這篇《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的文採自不用多說,但是拋開文中這些深奧的學術內容,拋開作者深厚的人文知識,拋開高大上的用詞,作文還是有一些「怪異」色彩,就是一些讓人不適之處。簡單說說丸子君自己的想法。
  • 浙江考生滿分作文引爭議:千裡馬若常有,需要更多耐心的伯樂
    所幸今天的高考,作文只是衡量考生文化素質的一部分。即便如此,【作文】這個高考佔分最大的題項,每年幾乎都會引發關注,而被張榜公布的高分作文,也時常引起網民的爭議。近日,浙江考生《生活在樹上》一文被評滿分作文,因三位閱評老師評分不一(第一位老師給39分,後兩位老師評55分),文中部分用語用典稍顯生僻,不少網友給出了差評,稱其有空堆詞藻、故弄玄虛、賣弄文採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