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們,我是怎樣用行動來「閱讀」這本書?

2020-10-20 楠天說習慣


原創/楠天下的太陽花

我達到目標的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 ——巴斯德

一

最近連續看了8本書,並且,都寫了書評。難道寫書評,就是閱讀的唯一出路?

不對。

哲學上有句話,叫量變引起質變。閱讀多了,也就引起我的思考。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現代人,又有新的思路,「行萬裡路,不如名師引路」。90後的小夥伴不願意了,說,「名師引路,不如自我開悟」。

所有閱讀,要麼洗滌靈魂,要麼指導實踐,沒有其它。乾貨類書,指導實踐勝過一切。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我是以行動來「閱讀」它的,通過培養「每天即興演講3分鐘」的習慣,我見證了書上方法的有效性。這就是我的閱讀和開悟。

二

看了很多書,練習了很多年的演講,最近又花費了1.4W大洋,參加了一個演說培訓。有種深深的體會,演講,不但是個技術活兒,還是個性感的藝術活兒。

但最最恐怖的是,演講必須日復一日,反覆練習,才有些許進步。《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給了我深深地啟發。

作者在講培養行為習慣的三個階段之前,特別強調:

每天持續行動,一定要堅持到底。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永遠成功不了。同樣,一周堅持2-3次的人一樣失敗率很高。

我堅持「每天即興演講3分鐘」的習慣,一個月30天,一天都不少。到今天,我已堅持了36天。


一項習慣成功養成的前提,就是在30天內,一定要堅持到底,死磕到底,沒有任何藉口。

三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怎麼養成「每天即興演講3分鐘」的習慣呢?

我把習慣養成的三個階段列出來,並建立完整的習慣清單。


㈠,建立習慣及其目標。

習慣內容:每天即興演講3分鐘。

30天目標:形成每天即興演講的習慣。

1年目標:能夠流利地即興講課。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書中講到,要把一個行為習慣固化下來,需要30天時間。在30天裡,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對策都有所不同。

㈡,反抗期的對策(第1-7天)

①,以「嬰兒學步」開始。

在最初的反抗期,只練習3分鐘。我用手機自帶時鐘,設置倒計時3分鐘。

不要一開始就練習10分鐘或半小時,這也是很多人失敗的原因。

舉個反例:

有人戒菸,以前每天30支,現在想立馬整天一隻不抽,這種方式基本失敗。正確姿勢應該是每天減少5-10支的抽菸量,到最後一支不抽。

②,簡單紀錄。

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朋友不理解。紀錄能夠讓你客觀分析你習慣的問題,減少行動的不確定性,同時提高堅持的動力。所以,整個習慣養成過程中,都要紀錄。

我執行了兩種紀錄:打卡和文字。

在APP種子習慣上,建立一個「每天即興演講3分鐘」的習慣。每天練習完畢就打卡。這是一種紀錄。

打卡完畢,順便進行演講內容的大概紀錄。

我是如何打卡和紀錄的呢?


㈢,不穩定期的對策(第8-21天)

①,行為模式化

每天晚上睡前1個小時內,練習即興演講。

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段?

一方面,即興演講的素材,需要回顧一整天所見所聞所學所歷;另外一方面,這個時間沒有打擾容易固化行為習慣。

②,設定例外原則

如果當天發生了精彩的事情,在事情後有時間,就可現場即興演講。這是打提前量,萬一晚上沒時間呢?

這是7月15日我開車爆胎的經歷。




還有可能發生意外。

我記得7月6日武漢大水,小區停電,但我堅持練習「每天即興堂主3分鐘」的習慣,並且在第二天補充上紀錄。

③,設定持續開關

持續開關是為了堅持習慣而設定的一些巧妙辦法,包括獎勵和懲罰。

我給自己設置了哪些持續開關?

a,一年後能夠隨心所欲地即興演講(設定目標)。

b,組織即興演講3分鐘活動。

這一點,我開啟了三個持續開關:結交朋友,對大眾宣布,強制力。

結識一幫想形成相同習慣的人,不允許自己安逸;通過與他人約定,製造嚴苛的環境,來約束自己;如果我組織這個活動,都完不成,情何以堪?無疑,我向所有夥伴宣布了這個計劃。

c,當我把我的堅持行為告訴朋友們後,得到很多朋友的讚美與鼓勵(被稱讚)。

㈣,倦怠期的對策(第22-30天)

①,添加變化

在這個點上,我提前就在增加變化。

a,練習時間的變化。比如,我滿10天,就設置了把即興演講3分鐘升級為4分鐘,滿20天,就升級為5分鐘。

b,表達方式的升級。比如,前期,只要能講就行,現在,我要求自己演講時,口齒非常清晰準確,不允許含糊不清。

②,計劃下一個習慣

一方面,我參加了100天寫作打卡,每周必須輸出兩篇文章。

同時,針對第二個月的即興演講,我將增加一個訓練內容:聲音的磁性練習。在即興演講的5分鐘時間裡,用方法把聲音的磁性展示出來。

四

曾經,我是個三分鐘熱情的人,我愛好廣泛,比如,打桌球,攝影,拉二胡,吹笛子,畫畫,旅遊等等,卻無一精通。

這是痛下決心的時候了。

那麼,按照《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的指引,我成功形成自己的習慣了嗎?

當然,我已順利完成30天的習慣形成過程,目前已進入第二個月練習。

並且,我還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感覺:每到晚上,不練習即興演講,內心還非常不舒服,有種牽掛感,一旦練習完畢,從內到外都爽透了。

同時,我還組織了「即興演講3分鐘」100天活動,讓全世界的人來監督我。能不成功嗎?

閱讀,不僅僅做筆記,寫書評,還要踐行。希望我們把閱讀當做行動的起點,實踐當作閱讀的終點。

「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她有了壓力;
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為她沒有了退路;
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為永遠在堅持。」

我們把堅持這種習慣終生堅持下去,讓我把「即興演講3分鐘」這個習慣終生堅持下去。

相關焦點

  • 我是這麼用多重閱讀法來快速高效的讀一本書的
    :希望能以一本書為例,給大家演示一下四步驟是怎樣的。 因此,我就以我這兩天剛剛看的一本《影響力》的書為例,來給大家展示我是怎麼用多重閱讀的四步驟來完成它的閱讀,並且沉澱在OneNote裡面,為我所用的。  02四大閱讀理念和步驟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多重閱讀的四大閱讀理念及四步驟。
  • 怎樣愛上閱讀、快速提高閱讀能力?這本書告訴你答案
    讀完《高效能閱讀》發現,研究閱讀日本人也是如此細緻入微。《高效能閱讀》的作者原尻淳一先生是日本龍谷大學客座教授,一直在知名企業從事營銷、企宣、培訓等工作,可以說,他本人就是高效能閱讀的忠實實踐者。這本書是他通過閱讀百餘冊閱讀方法書籍,並結合自身體驗的實證之作,可謂面面俱到,將有效閱讀技巧一網打盡。
  • 這本書告訴你,怎樣讓讀過的書不白讀
    所以我採用的方式是讀一些簡單的文章,通過閱讀文章來記憶詞彙。二、檢視閱讀也叫系統化略讀,重點強調時間。重難點慢慢讀,簡單易懂的地方快速讀,甚至可以略過不讀。因此,我們對待它的態度以及所用到的技巧是不同的。比如:小說主要是講述一個故事,實用性書籍告訴我們一個方法,或解決一個問題,理論性書籍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或概念等等。那麼,以此書為例,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一本實用性書籍,從書名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想教會我們怎麼樣去閱讀一本書,閱讀一本書的方法有哪些。
  • 《閱讀的層次》怎樣有效閱讀一本書
    事實上這本書我早有耳聞,曾經不少朋友鼓吹其如何驚人,但是我看看它的名字,實在沒有看的欲望。現在想來,真是被名字耽誤的好書。那時不看,興許是過於想當然和自大 。無論如何,我在這周一又注意到它了,並且決定寫一些感想。它的內涵實在廣袤,推薦自己認真看看,當然,先看我的總結也不錯。 我先講我讀它的第一篇,閱讀的層次時的所感所得。
  • 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教你如何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如何閱讀一本書》,本書中文版共計20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4期。開始今天的講解之前,我先問大家兩個問題。1、你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時,都是使用一種方法嗎?
  • 2019年我閱讀了90+本書,這10本值得反覆閱讀
    我從2018年開始每看一本書,就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短評或者長書評。這個習慣維持了兩年,並將繼續保持下去。這麼做有兩個原因,一是逼著自己多少輸出點內容;二是記錄自己一年能夠讀多少本書。看過的書不止讓我開始思考,累計的閱讀數據給了我足夠的成就感,還給我的時間賦予價值。
  • 在讀完這本書之前,我從未想過閱讀這件事都需要學習
    隨著聽書的音頻越來越多,完整的閱讀一本書現在越發奢侈,我也不例外,每年讀的書都在下降,但並不是閱讀時間在減少,而是聽的書越來越多,我相信大家都有這種感覺,買書不看完感覺虧了,看完之後沒啥用或者沒記住感覺更虧。
  • 如何深度閱讀一本書?
    閱讀這件事說起來簡單,但是想要深入閱讀又是件難事。我非常喜歡看書,相較於買衣服買包我更捨得在書上花錢。而且這是項長期投資,只要堅持輸入,等到輸出的時候肯定會有回報。起初,我拿起一本書沒有目的和技巧地從頭讀到尾,讀完就扔一邊。但慢慢地我發現,我對讀過的書都沒有印象,更別提實際性的回報,閱讀這件事好像變成了一項任務。
  • 用這本書告訴你如何閱讀更有趣
    小女孩和神奇畫筆的故事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小女孩意外得到了一支神奇的紅色畫筆,用這支筆畫出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變成真的。故事一開始就很有代入感:沉悶的午後,熟悉的街道,忙碌的家人,孤單的孩子,一切都籠罩在暗淡的灰綠調子裡。
  • 關於閱讀理解,我想用一本書為你提分!
    用一本書,快速提升語文閱讀理解分數,這是三年前的想法。曾經,也是我的夢想。厭倦了研而無果的教研,低效枯燥的刷題,我更寄望能有那麼一本書,可以幫學生有效提分。一句話,閱讀理解少丟分,乃至不丟分!;……是的,在這本書上,寄予了我太多期望!
  • 這本書用實用的方法告訴你:如何對壓力與情緒管理獲得人生自主權
    究竟這樣才能讓自己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主動權,真正坦然地活在當下,最近看到的一本書應該能幫到你。這本書就是《自我的重建:如何進行壓力與情緒管理》。有的是慢悠悠地親切訴說,看起來很實在可行的方法,和擔心你不行動而附在書籍後面「行動手冊」,甚至貼心地給你寫好問題,畫好格子,留出空白的,等待你的回答。雖然看似普通的書籍,卻給我很多感動。行動手冊的暖心,還有就是作者的敘述方式,真的是苦口婆心地掰開了揉碎了,把複雜的心理學理論一點點地解釋,把如何行動一步步地手把手地告訴你,就差一雙眼睛看著你行動了。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如何閱讀一本書,只是這本書的其中一節內容。作者也沒有明確提倡一天一本書的做法。我想把從這本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一天一本書」這件事情上,證明這件事不是做不到,而是做到需要方法。吉姆·奎克創造了「無限可能」。通過踐行他的方法,我相信我們也可以創造如一天一本書這樣的無限可能。
  • 如何閱讀才是最有用最高效的?這本書為你揭秘答案
    這本書從構建閱讀知識體系明確升級閱讀知識、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向、尋找適合的閱讀方法、設計閱讀輸出方式和提升寫作能力到如何通過高效閱讀實現通往財務自由之路等角度,告訴我們如何才是最高效最有用的閱讀。今日,我就結合此書,和大家談一談什麼是高效閱讀,怎樣才是最高效最有用的閱讀。
  • 終於有一本書,告訴我們怎樣「極簡」地當父母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則是告訴家長們怎麼做「減法」。整本書只用了119條法則就涵蓋了18年育兒路上的所有問題,並且全書沒有任何教條的專業名詞,內容淺顯易懂,家長們只用在通勤時、休息時隨手一翻,很快就能看完大半本。
  • 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所以我打算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首先去學習怎樣更有效率的閱讀,很多人都會覺得只要識字就會閱讀,其實真的存在不會閱讀的人,這是一件需要總結經驗,不斷學習的事情。一旦閱讀的方式不對,我們讀書很難從讀書裡感受到快樂。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用眼睛看過,卻不是用大腦思考過。最近我在看一本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寫的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 關於閱讀的各種困惑,答案都在這本書裡
    在繁忙的工作中卻能保證閱讀時間和效率。他到底有什麼讀書秘訣呢?赤羽雄二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裡告訴我們如何創造讀書時間,如何通過規劃找到適合自己讀的書,如何牢記書中的好內容。讓我們徹底走出閱讀的困境,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為自身的能力。
  • 不喜歡閱讀?一個月也看不完一本書?這本書告訴你怎麼破
    不喜歡閱讀?一個月也看不完一本書?這本書告訴你怎麼破朋友小原說,之前看到一本書非常感興趣,覺得對自己的工作也有幫助,就買了回來,還刻意放在枕邊,以便隨手翻閱。但一個月過去了,他還沒看完這本書,興趣也漸漸減少,但又自責自己連一本書都看不完,內心也焦慮起來。
  • 《小鹿班比》整本書閱讀課堂實錄
    「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改變自己的觀點,證明自己成長了。」聊著聊著,孩子們都打開了話匣子,真實地交流起自己對這本書的感受,對生活的感受來。這樣的交流很真實,很動人。比如,最後胡老師問:「你想把這本書推薦給誰閱讀?」一個小孩兒說:「我想推薦給媽媽。因為每次我有不會做的題時,媽媽都忍不住把她的方法告訴我。可是我想自己嘗試,實在不行再請求幫助。
  • 如何閱讀一本書?了解4個閱讀層次,用「檢視閱讀」提升閱讀速度
    這一篇文章我們來探究下如何進行檢視閱讀。2、檢視閱讀的概念。檢視閱讀是指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完成閱讀,並抓出一本書的重點。因此檢視閱讀也可稱為略讀或預讀,但這裡所說的略讀並不是指隨便或隨意地瀏覽一本書,而是系統化地進行略讀。
  • 《鄉土中國》這本書應該怎樣讀?
    上一節課講了為什麼要讀《鄉土中國》,這一節課來說說這本書應該怎樣讀。一、閱讀目標既然說應該怎樣讀,那就得先說說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這樣才有「怎樣讀」的標準。概括來說,一個是讀懂,一個是掌握一般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