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取洋名習俗初探——佚名
五四運動前後,西風漸入國門,文人騷客竟也大膽地用洋名為其子女命名取字。這裡所說的取洋名,是指直接用外國文字的譯音取的最初的中文名字,而並非國人有了中文名字之後,因在國外留學、生活而又取的英文或西文名字。此種風氣一開,也為我國姓名學的發展增添了一種命名方法。
-
中國人取英文名時仍顯「老外」
但是現在中國人要取洋名字,外國人也要取中文名字。一旦他們開始自己取外語名字,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結果常常就是笑話連篇。我經常遇到外國朋友在向中國人介紹自己的中文名字時鬧笑話。但是,非母語名字就會鬧笑話的等式結果卻失之於我。因為即便中國人解釋為什麼這些國際朋友的中文名字那麼好笑,我們這些「老外」仍然是雲裡霧裡,無法完全理解。
-
美國姑娘建網站幫中國人取洋名:每人收費15元
Lindsay 很多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英文名有過困擾…… 南都訊 記者舒朗 你捨得花15元讓「歪果仁」給取個洋名不?她從事市場品牌推廣,注意到周圍中國人都有英文名,其中一些不錯,但一些卻「稀奇古怪」,給外國上司或同事留下很壞的印象。 發現了商機的Lindsay,在一年前辭職創辦了在線英文名網站,而她這一舉動得到了不少外國朋友的支持,因為「很多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英文名有過困擾」。
-
德媒:「史耽誤」和 「幸福龍」 老外中文名很任性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月23日報導,蘿拉·王說,給老外起什麼樣的中文名字首先要從他外文名字的音譯考慮,或者起一個有意義的名字。蘿拉·王在上海教外國人學漢語,並幫助學生起一個合適的中文名字。 比如一位駐上海的德國記者,他的中文名「馬克斯」就是根據Markus 的發音音譯而來的。儘管Markus是這位記者的名,但音譯之後,「馬克斯」也入鄉隨俗,「馬」也被當作他的姓氏。
-
德媒:"史耽誤"和 "幸福龍" 老外中文名很"任性"
圖片來源於網絡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導 外媒稱,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大多遲早會取一個中文名字,不管是印製名片還是同當局打交道時。起一個有意義又好聽的中文名是一門藝術,但若是起不好有時也會讓人身陷尷尬。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月23日報導,蘿拉·王說,給老外起什麼樣的中文名字首先要從他外文名字的音譯考慮,或者起一個有意義的名字。
-
【智選·英語】要取就取個適合自己的英文名
英文名字的好處我們的中文名字通常是家裡取的,自己沒有幹涉的權力,只有洋名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在很多比較洋化的職場,通常大家也都習慣用洋名稱呼彼此。更重要的是,出國留學後,老外可以很正確的叫出你的名字,減少大家的尷尬。如何取英文名字隨著西方文明的演進,老外的名字變化也很多。 以ParentSoup的Name finder為例,首先可以選擇男生或女生的姓名。臺灣有些人取名字的時候也沒有分清楚,老外給男人用的名字臺灣女生也拿來用,還振振有辭的說這是女男平等。出了國難免又要貽笑大方。
-
中英菜單眾口難調 老北京小吃要不要取"洋名"
最近幾天,一則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說是有經營老北京小吃的商家要給北京小吃取個洋名字。開始說「豆汁」要叫「北京可樂」,後來又闢謠說「那只是隨口一說」。不管這豆汁最後到底會叫什麼,北京小吃要不要取洋名,怎麼取洋名,倒也真是件值得琢磨的事兒。畢竟,這些小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故鄉記憶。
-
美華人冠夫姓各有解讀:融入主流未必非取洋名
融入主流 未必非得取洋名 英文名、中文原名、姓,是如今華人新移民普遍使用的姓名格式。外貿業者羅先生在美生活十餘年,起初是為與美國人打交道方便,隨意取英文名Tony。隨著與教會接觸,羅先生在教友建議下將英文名改成Daniel,這個出自聖經的名字已連續16年高居加州男嬰人氣榜首,更彰顯「美國味」。
-
中國人要不要取英文名?
,因為他的中文名字聽起來像bully(欺凌)(取中文名的時候完全沒想到這一點,另一個教訓……)。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的名字在英文裡很不好發音,或者發音容易引起歧義,還是建議取一個英文名。譬如我的中文名拼音是Fang,在英文裡是動物的獠牙,或者蛇的毒牙的意思,試想下老外聽到一個中國女性叫這個名字的反應。
-
中國人要不要取英文名?我居然給兒子取了個白人富二代的名字
一、要不要取英文名? 這個問題中國人很少問。要出國了,或者孩子要學英語了,大家習慣了早早給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一個是大家都這麼做,二是能跟外國人拉近距離。 但有一次,我的一個老師很不解的問,你為何要取英文名呢,為何我看到的中國學生都要取一個英文名呢?
-
老外給中國小吃取「洋名」,翻譯笑出鵝叫:雙螺旋結構油炸棍!
盡取些奇葩名字讓他們馬上知道是什麼原料做的,他們才會購買品嘗。那麼關於中國菜,他們是怎麼翻譯的?老外給中國小吃取「洋名」,翻譯笑出鵝叫:雙螺旋結構油炸棍!網友:我見過最牛的油條翻譯是叫雙螺旋結構油炸棍,老外常常排隊買著吃。每次聽著他們說出這麼長的名字時,都笑出鵝叫。
-
老外崩潰:中國人起英文名
但是,名字取得太銷魂那就尷尬了…… 據說,現在很多小盆友在幼兒園就起好英文名了。更有甚者,還沒出生爸媽就給想好了英文名。雖然是中國人,但英文名的重要性……雖然我也不知道究竟重要在哪,但似乎已經成了「標配」嘛。 和咱們浩如煙海的中文名相比,可以選擇的英文名實在少得可憐。於是,在取英文名的道路上,許多國人通常走向了兩條路:其一,跟隨大流,取個簡單好念的普通名字。
-
中國年輕人取英文名煩惱多
文化差異之下,英文名,在取與不取,該怎麼取之間成為了一種困擾,更深層的是,一個小小的「洋名」不僅停留在簡單的稱謂上,而是與學業、事業、人際關係有著難以理清的糾纏。 「老外更喜歡我的中國名字「 在美國呆了四年,回到中國後依然「混跡」在老外圈子裡,並嫁給了一個美國人,徐靜開玩笑說,自己沒有英文名,但好像也活得挺好。
-
在香港混,要取個什麼樣的英文名?
除了強迫教育,小學一年級對不少香港人的意義還在於要取個英文名字。取英文名在香港真的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朋友同學間經常會以英文名相稱。許多我的朋友,到現在我都不知道他們的中文名叫什麼。一旦知道了,不誇張地說,仿佛友情都能跨進一步。 也不是所有香港人都有英文名,但英語老師一般都會鼓勵學生取一個,這樣在課堂上喊名字的時候比較方便。
-
給小朋友取英文名的家長注意!三類洋名雷區會讓孩子成為笑話……
為孩子取一個英文名顯然能夠讓孩子更加融入未來的西洋文化大環境,但是英文名如何取,當中也有不少學問,萬一不小心取成了Angelababy將來出了國怕是要遭受五洲四海同學白眼了。除此以外,洋名的另一種屬性還包含了民族、以及祖上的出身,比如Abraham(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因為詞源是希伯來名,意思是「民族之父」,取這個名字的多半就帶有中東血統;又或者說而Alan(阿蘭)是英文名,來源於盎格魯撒克遜語;而Carl (卡爾)是老式德語,意思是農夫;Hugo(雨果) 是法語名。而 Yuki(雪) 通常是日本人用的名字。
-
Angelababy被老外嘲笑,這個英國小姐姐靠給中國小孩取英文名,年入...
如今,給孩子取個英文名,在中國正成為越來越流行的趨勢。 02 為681376個中國孩子取過英文名 比歐就根據人們慣常的取中文名字的方法,專門設計了一套給中國寶寶取英文名的程序。 她創辦的這個取名網站,操作非常簡單。
-
如何取好英文名
而中國人取名,注重本身的含義,習慣用「意義美好的」字詞當名字,其中很多都是漢語常用字。所以,在取英文名的時候,很多中國人喜歡「不走尋常路」,喜歡 Candy、Lucky、Happy、Sugar、Cherry 之類「意義美好的」常用詞。但在老外聽來,要麼像脫衣舞女郎,要麼像寵物的名字。
-
外國人熱議:為什麼部分中國人喜歡取一個英文名,而日本人卻沒有
▲中文名 - 老外不好發音?中國人喜歡取個英文名,貌似確實有這個現象。像現在的許多幼兒園已經請了一些外教來教授小朋友們學習英語,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給自己小孩取一個英文名,方便老師辨識。小編倒沒有特意想過要一個英文名,一般都是註冊某些網站的時候需要英文用戶名,索性就取了一個不倫不類的英文id,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和小編一樣的。至於是否真的要取一個英文名倒是沒有思考過。當然這裡的原因很複雜,沒有褒貶之意。▲熱議問題近日小編在逛外國論壇的時候偶然發現了老外提到了一個相關問題:為啥那麼多中國人都喜歡擁有一個英文名?
-
才子問:「阿Q是中國人,為何取個外國名」?魯迅的回答令人叫絕
當年詩壇很流行各種肉麻而又空洞的失戀詩,魯迅實在看不下去,便寫了一組《我的失戀》打油詩。詩寫得很有水平,完全是一本正經地搞笑。除此之外,其經典小說《孔乙己》也是如此。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孔乙己說的「回」字的4種寫法。筆者小時候讀到這一段時,本以為魯迅只是隨便寫來調侃孔乙己,後來才明白原來「回」字真的有4種寫寫法。魯迅這一幽默,確實高級得很。
-
老外崩潰:你們中國人起英文名 快把我們嚇死好嗎
於是,在取英文名的道路上,許多國人通常走向了兩條路: 其一,跟隨大流,取個簡單好念的普通名字。比如咱們在中學英語課本裡看到的那群Lucy, Kate, Tom, Jim, 雖然撞名率超高,但不會出啥大錯。 其二,劍走偏鋒,取個過於有「個性」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