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 | 組蛋白H3K4me3,H3K27me3和DNA甲基化共同決定基因表達命運

2021-03-02 BioArt

撰文 | 小柚

責編 | 兮

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在真核細胞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上的三甲基化(H3K4me3)是一類非常保守的且被廣泛研究的表觀遺傳修飾。2001年,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Ali Shilartifard【1】和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A.Francis共同鑑定了酵母中最早發現且唯一的H3K4甲基轉移酶SET1及其複合物,並命名為COMPASS(COMplex of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Set1)【2】。此後,COMPASS在果蠅【3】和哺乳動物中的同源蛋白也先後被鑑定。哺乳動物有6種COMPASS複合體,包含具有SET結構域的不同甲基轉移酶。其中,SET1A/B介導細胞中的大部分H3K4me3修飾【4,5】,MLL3/4催化增強子處的H3K4me1【6-8】,而MLL1/2負責發育相關基因的H3K4me2和H3K4me3甲基化【9,10】

MLL2基因對胚胎的早期發育是必需的,其突變會導致兒童肌張力障礙11,12】。一般認為,H3K4me3富集在高表達的基因座位,與基因的激活表達相關,而越來越多的研究卻發現敲低H3K4甲基化酶,只有少量基因的表達發生了變化【9,13,14】。因此,H3K4me3在基因調控中的功能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2020年5月11日,Ali Shilartifard教授在Nature Genetics發表研究Uncoupling histone H3K4 trimethylation from developmental gene expression via an equilibrium of COMPASS, Polycomb and DNA methylation發現MLL2介導的H3K4me3通過拮抗轉錄異質性修飾H3K27me3和DNA甲基化,調控基因表達的機制。

 

Magohb是已知的受MLL2調控的基因,敲除MLL2導致Magohb的顯著降低。為進一步理解MLL2如何調控基因表達,研究者在MLL2敲除的細胞系中構建了帶mCherry標籤的Magohb基因報告載體,再利用CRISPR進行全基因組篩選,尋找在MLL2缺失條件下,介導Magohb沉默的因子。通過該方法,研究者意外地發現敲低另一個COMPASS複合體SET1A/B,能夠恢復MLL2敲除後導致的Magohb降低,說明SET1A/B參與了MLL2介導的轉錄調控。

同樣是H3K4me3甲基化酶,為什麼MLL2和SET1A/B對Magohb的調控竟是相反的呢?SET1A/B的缺失又是如何恢復由MLL2敲除導致的Magohb降低呢?值得注意的是,不僅Magohb,SET1A/B對其他MLL2依賴的基因也有相同的效果。

SET1A/B複合體可激活DNA 5mC甲基化酶DNMT1【15,16】,而DNA甲基化又與PRC複合體介導的H3K27me3修飾相關,因此研究者檢測了敲低MLL2和SET1A/B後5mC和H3K27me3的變化。確實,敲低MLL2後,MLL2靶基因的5mC和H3K27me3顯著升高,這與敲低MLL2後這些基因表達降低的現象相符,也說明MLL2缺失導致的基因表達抑制是由DNA甲基化和H3K27me3介導的。而SET1A/B的敲低顯著降低DNMT1的表達,使得MLL2靶基因處的DNA甲基化和H3K27me3消失,恢復了這些基因的表達。

更重要的是,研究者發現H3K4me3,H3K27me3和DNA甲基化間的調控在胚胎分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使用DNA甲基化酶抑制劑5dAza(癌症治療的臨床用藥)可解除MLL2缺失對基因表達的抑制,這提示5dAza有望用於MLL2突變造成的疾病。

總的來說,該研究進一步闡述了MLL2介導的H3K4me3的功能,揭示了H3K4me3,H3K27me3和DNA甲基化共同調控基因表達的機制。對MLL2的靶基因,MLL2介導的H3K4me3並不直接激活它們的表達,而是通過拮抗DNA甲基化和H3K27me3,解除這兩種修飾對這些基因的抑制。值得注意的是,當抑制H3K27me3和DNA甲基化酶時,這些基因在缺乏H3K4me3的條件下依然可以表達,但其中的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0-0618-1

 

1. Miller, T., N. J. Krogan, et al. (2001). "COMPASS: a complex of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a trithorax-related SET domain protei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98(23): 12902-12907.2. Poepsel, S., V. Kasinath, et al. (2018). "Cryo-EM structures of PRC2 simultaneously engaged with two functionally distinct nucleosomes." Nat Struct Mol Biol 25(2): 154-162.3. Mohan, M. et al. Te COMPASS family of H3K4 methylases in Drosophila.Mol. Cell. Biol. 31, 4310–4318 (2011)4. Wu, M. et al.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H3K4 trimethylation by Wdr82, a component of human Set1/COMPASS. Mol. Cell. Biol. 28, 7337–7344 (2008).5. Clouaire, T. et al. Cfp1 integrates both CpG content and gene activity for accurate H3K4me3 deposition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s Dev. 26, 1714–1728 (2012).6. Morgan, M. A. & Shilatifard, A. Chromatin signatures of cancer. Genes Dev. 29, 238–249 (2015).7. Hu, D. et al. Te MLL3/MLL4 branches of the COMPASS family function as major histone H3K4 monomethylases at enhancers. Mol. Cell. Biol. 33,4745–4754 (2013)8. Herz, H. M. et al. Enhancer-associated H3K4 monomethylation by Trithorax-related, the Drosophila homolog of mammalian Mll3/Mll4. Genes Dev. 26, 2604–2620 (2012).9. Hu, D. et al. Not all H3K4 methylations are created equal: Mll2/COMPASS dependency in primordial germ cell specifcation. Mol. Cell 65, 460–475.e6 (2017)10. Rickels, R. et al. An evolutionary conserved epigenetic mark of Polycomb response elements implemented by Trx/MLL/COMPASS. Mol. Cell 63,318–328 (2016)11. Meyer, E. et al. Mutations in the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gene KMT2B cause complex early-onset dystonia. Nat. Genet. 49, 223–237 (2017).12. Zech, M. et al. Haploinsufciency of KMT2B, encoding the lysine-specifc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2B, results in early-onset generalized dystonia. Am.J. Hum. Genet. 99, 1377–1387 (2016)13. Margaritis, T. et al. Two distinct repressive mechanisms for histone 3 lysine 4 methylation through promoting 3'-end antisense transcription. PLoS Genet. 8, e1002952 (2012).14. Clouaire, T., Webb, S. & Bird, A. Cfp1 is required for gene expressiondependent H3K4 trimethylation and H3K9 acetylation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Genome Biol. 15, 451 (2014)15. Tate, C. M., Lee, J. H. & Skalnik, D. G. CXXC fnger protein 1 restricts the Setd1A histone H3K4 methyltransferase complex to euchromatin. FEBS J. 277, 210–223 (2010).16. Carlone, D. L. et al. Reduced genomic cytosine methylation and defective cellular diferentiation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lacking CpG binding protein. Mol. Cell. Biol. 25, 4881–4891 (2005).

相關焦點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H3K27me3識別與轉錄抑制調控的新機制
    表型分析表明,BPC複合體的突變體呈現不依賴於光周期的早花表型和嚴重的發育缺陷,表明該複合體對於植物的正常發育和開花是必須的。遺傳學證據表明,BPC複合體主要通過抑制開花節點基因FT的表達調控開花,在BPC突變體中,FT的表達呈現組成型上調。BAH和PHD結構域主要與組蛋白識別有關。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在小鼠卵細胞發育晚期,組蛋白修飾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會以非經典的形式分布,並通過母源繼承的方式傳遞到胚胎中調控子代的基因表達和發育。由於人類卵細胞和早期胚胎樣本稀缺性以及極低量細胞組蛋白修飾技術的缺乏,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規律及功能並不清楚。
  • 二價修飾調控異染色質區基因表達
    組蛋白修飾H3K4me3常與基因的活躍轉錄相關,而組蛋白修飾H3K9me3和H3K27me3則與基因沉默相關,雖然兩種組蛋白修飾的基因組分布很不相同,但在特定基因表達狀態切換的特殊時期兩種修飾存在基因組上的共定位。
  • 生命科學學院王應祥課題組揭示減數分裂細胞中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研究團隊與該領域專家、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曹曉風院士合作,證明了JMJ16體內體外只能去除H3K4me2/3。已有研究表明,啟動子區域該組蛋白修飾主要促進基因的表達,去除則抑制基因的表達,這將無法解釋與MMD1互作而促進CAP-D3基因的表達。
  • ...Molecular Biology:擬南芥基因組水平組蛋白修飾與基因表達研究
    該文章通過ChIP-chip技術, 對擬南芥基因組水平組蛋白修飾與基因表達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組蛋白H3的賴氨酸9位點可以被乙醯化及單、二或三甲基化,這些組蛋白的修飾狀態對基因的表達以及染色質的組織結構有一定的影響。在擬南芥中,H3K9ac幾乎毫無例外地與轉錄激活相關,而H3K9me2則主要位於組成型異染色質區。
  • 【學術前沿】 Josefowicz/李海濤合作發現組蛋白H3.3磷酸化可增強...
    組蛋白H3有3個變體,分別是H3.1、H3.2和H3.3。組蛋白H3.3是一類保守的「祖先級」H3變體,是單細胞真核生物(如酵母)中組蛋白H3的唯一形式。與高等生物中複製依賴的組蛋白變體H3.1和H3.2不同,組蛋白變體H3.3主要參與染色質動態活動調控,在轉錄、DNA損傷修復和有絲分裂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Cell Research: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可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
    2011年2月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朱冰實驗室在 Cell Research 雜誌發表文章,首次報導了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能夠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甲基化做出貢獻.組蛋白修飾在染色體的結構形成和功能發揮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PRC2複合體介導的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甲基化修飾對於基因的轉錄,聚梳蛋白複合物的沉默機制,果蠅的分節,哺乳動物X染色體的失活以及癌症等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然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單甲基化水平並未因為PRC2複合體的破壞而受到影響,說明在體內一定存在著其它催化H3第27位賴氨酸單甲基化的酶.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2019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真核生物中,組蛋白與帶負電荷的雙螺旋DNA組裝成核小體。因胺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組蛋白主要分成5類:H1,H2A,H2B,H3和H4。除H1外,其他4種組蛋白均分別以二聚體形式相結合,形成核小體核心。DNA便纏繞在核小體的核心上。而H1則與核小體間的DNA結合。
  • ...組在《科學》期刊合作發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過程
    近年來,以小鼠等模式生物為研究模型,DNA甲基化、染色質開放性、染色質高級結構以及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學特徵的動態變化過程和規律都逐漸被揭示。以組蛋白修飾為例,之前的研究發現,在小鼠卵細胞發育晚期,組蛋白修飾H3K4me3和H3K27me3會以非經典的形式分布,並能夠通過母源繼承的方式傳遞到胚胎中調控子代的基因表達和發育過程。幹擾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會造成小鼠發育的缺陷。
  • 甲基化文獻分享
    問題或建議,請公眾號留言;內容目錄甲基化文獻分享1.寫在前面2.m6A RNA 甲基化修飾異常在腫瘤中的作用3.表觀遺傳學調控骨骼細胞功能的研究進展4.急性白血病 m6A 甲基化研究進展5.寫在最後1.寫在前面越看文獻越覺得自己不懂的東西太多了,最近總看到各種H3K9me2,H3K9me3,H3K27me3之類的符號,但是我對這些鬼符號真的是很懵逼了
  • 諾獎風向標:組蛋白領域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JBC:靶向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為治療結直腸癌提供新靶點 doi:10.1074/jbc.RA118.001730 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1A在多種腫瘤中存在過表達能夠促進癌症進展。
  • 組蛋白研究進展速覽!
    這些DNA甲基轉移酶對於哺乳動物組織發育和體內平衡是必不可少的。它們還與人類發育障礙和癌症有關,這就支持DNA甲基化在細胞命運的指定和維持中起著關鍵作用。之前的研究已表明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參與了確定啟動子和活躍轉錄基因體的DNA甲基轉移酶定位和DNA甲基化的模式。然而,控制基因間DNA甲基化的建立和維持的機制仍然知之甚少。
  • COMPASS、Polycomb以及DNA甲基化差異性調節H3K4三甲基化
    、Polycomb以及DNA甲基化之間的平衡如何調節發育基因表達過程中的組蛋白H3K4三甲基化。 為了解MLL2依賴的轉錄調控,研究人員進行了基於CRISPR的篩選,將MLL2依賴的基因作為小鼠胚胎幹細胞中的報告基因。研究人員發現MLL2通過排斥PRC2和DNA甲基化機制來保護髮育基因免受阻抑,從而在基因表達中起作用。因此,通過抑制PRC2和DNA甲基轉移酶可以減輕在沒有MLL2情況下的抑制。
  • 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並影響個體發育。在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卵細胞受精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囊胚,後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近年來,以小鼠等模式生物為研究模型,DNA甲基化、染色質開放性、染色質高級結構以及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學特徵的動態變化過程和規律都逐漸被揭示。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and 3D genome structures in zebrafish(斑馬魚順式調控元件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的研究論文,第一次系統研究並展示了Tubingen 品系斑馬魚11個成年組織和2個胚胎組織的組織特異性轉錄組、順式調控元件圖譜、異染色質圖譜、DNA甲基化圖譜和成魚的基因組三維結構。
  • 清華李海濤課題組在《自然》和《基因與發育》連續發文
    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不僅依賴於特定的DNA 序列元件,而且還受到特定組蛋白翻譯後修飾的精密調節。目前鑑定出的組蛋白修飾化學類型已超過25種,包括甲基化,醯基化,磷酸化等。這些組蛋白修飾及其組合被認為構成一組廣義上的「組蛋白密碼」,是表觀遺傳調控的重要機制之一。此外,各種組蛋白(H1,H2A, H2B,H3和H4)還普遍存在不同的序列變體。
  • JBC:組蛋白甲基化調控研究
    該文章主要報導了人KMT3a複合物在維持體內三甲基化H3K36水平中的作用。真核生物中,DNA的轉錄發生在染色質模板上。染色質的基本單位是由DNA纏繞組蛋白八聚體組成的核小體。核小體及其共價修飾能影響所在DNA的轉錄。組蛋白H3第36位賴氨酸的甲基化(H3K36me)與活躍轉錄的基因相關。
  • EMBO reports:單個核小體內兩個相同組蛋白上的甲基化修飾狀態並不...
    該文章首次報導了,單個核小體內兩個相同組蛋白上的甲基化修飾狀態並不必須對稱存在。核小體中有六個主要的甲基化位點。同時,在每個核小體中,各種核心組蛋白都分別有兩個拷貝,但目前並不知道在這兩個相同的組蛋白拷貝上,同一甲基化位點的修飾程度是否必須對稱存在。而這是組蛋白修飾精確實現繼承的前提之一。本研究發現,總體而言,所有18種甲基化修飾狀態在核小體中都並非必須對稱存在。
  • 《Cell》:單細胞組蛋白修飾模型展示表觀遺傳多樣性隨著衰老而增加
    而組蛋白變體H3.3表達和H3K27me修飾水平下降。逆辛普森多樣性指數分析(ISDI)顯示cleaved H3 Thr22和H2A.Z修飾具有最大的樣本間差異性,macroH2A, PADI4,和H2BK120ub顯示出最小的樣本間差異性等。對於以上發現,作者採用傳統流式進行了驗證,結果完全一致。
  • 科學家揭示甲基轉移酶DNMT3A自抑制及組蛋白H3
    11月10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徐彥輝教授為通訊作者的應用X射線晶體學等研究方法,解析人體內與多種癌症及發育失調症候群密切相關的甲基轉移酶DNMT3A在抑制狀態和激活狀態下的三維晶體結構,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田長麟教授及課題組成員石攀博士應用核磁共振方法協助分析了不同甲基化修飾後H3組蛋白結合條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