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寶寶識字的方法,很多媽媽感到很困惑,為什麼寶寶識字總是那麼難?明明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學會了漢字,隔天又拿來考問寶寶,他卻早已是一問三不知。是寶寶智力發育遲緩,記憶力差?絕對沒有!孩子三歲前的智力發展已經相當於成人的70%了,所以媽媽們不要錯誤地認為孩子還小,記不住漢字是正常的。其實很大的可能是你的方法不正確導致的。
識字的最佳年齡 ,相信是每個家庭都關心的問題。從生理上講,兒童時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記憶力特別強的時期。學立佳通過研究證明,3歲是自然記憶力和整體模式識別能力的高峰,兒童能夠像認識其他事物一樣自然地接觸和認識漢字;4~5歲的兒童一般都能學認字,識字速度也不比6~7歲的兒童慢。研究也表明,5歲以上的兒童能夠掌握漢字的大部分筆畫,並能夠用筆畫來分析形狀和書寫。一些專家認為,從孩子有圖案識別能力開始,就可以教他們識字了。也就是說,識字教育,在寶寶1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如今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孩子認字,那麼教孩子認字有哪些方法呢? 今天學立佳在此分享一些教孩子識字的方法,歡迎閱讀!
在學認字前,必須為孩子創造一個識字的環境 。
孩子的識字應該從環境開始。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大量的文字:電視上的廣告語,食品包裝袋上的彩色文字,快餐店的招貼,路邊的路牌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能讀能寫的好環境。父母能讓孩子看到什麼就讓孩子學習什麼,例如,看到來來往往的汽車就學會「開車」(轎車、火車、卡車、警車…)。這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些漢字的環境效應,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兒童愛看、愛問的良好習慣。此外,父母還可以將這些漢語拼音紙片「冰箱」、「電視機」貼在冰箱、電視機上。這樣有意識的動作能讓孩子在字面上理解日常接觸的事物,從而加深印象。
1、釣魚識字法
父母用做成魚形的卡片教孩子念字,等孩子念得稍微熟練了,就把卡片不規則地撒到地上,然後家長每讀一個字,就讓孩子準確地在一堆「小魚」裡找出這條小魚,大聲地念。等孩子找到父母所讀到的字後,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讓孩子在快樂和鼓勵中學會更多地認識字。
2、兒歌識字
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兒歌、詩歌,是孩子喜歡並容易接受的。父母可以先教孩子念兒歌,讓孩子把他喜歡的兒歌背出來,再慢慢地一個一個把兒歌裡的漢字教給寶寶。
3、利用布娃娃做遊戲教孩子識字
有孩子的家裡必定會有一兩個布娃娃,讓孩子當老師,布娃娃當學生,家長當班長來負責幫助老師教育學生。當孩子有了「權威」心理後,會強迫自己去多學習生字的。
4、看圖識字
找到與漢字相關、色彩鮮豔、兒童喜愛的圖畫,讓兒童認出,兒童首先接觸的是圖畫,然後慢慢地就會聯想到漢字家長再結合這裡的幾種方法來鍛鍊,那麼認識的字也會漸漸多起來。
5、孩子隨時隨地念出來
帶著孩子出門,看見店鋪的牌匾上,銷售產品的標誌上的文字,都讓孩子大聲地念出來,不對的及時糾正,不厭其煩地教給孩子如何念,這樣孩子認識的字會越來越多。
6、形象思維識字法
運用漢字象形象義的特點,先將漢字變成與字形或字義非常接近的圖畫,孩子們只要看懂了圖畫就自然記住了字形,同時也掌握了字義。並達到一定的閱讀水平。
7、「動作」法
父母可以通過做動作來讓孩子認識字。父母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就可以拿出寫著「穿」字的卡片,然後做「穿」的動作,並讓孩子也來做做「穿」的動作,達到讓孩子既動手又動腦的效果。
8、「找朋友」法
這是個利用認識的字來認識字的辦法,適合於已經認識不少漢字的孩子。如果孩子認識了「青草」的「青」,再遇到「清水」的「清」,也許就能很容易讀出來了。在此基礎上,父母接著讓他理解「清」是什麼意思,是用在哪裡的等等,就比較容易了。
9、讀書識字
這種方式主要應用於已經認識了幾百字的孩子,他們根據圖片或者語義語境基本上可以猜出後面文字是什麼,猜來猜去見得多了,也就能記住這個字了,基本上常用的字就這樣被記住了。然而,父母在聽孩子讀書時,發現認錯一定要及時改正,不能讓孩子一開始就犯錯誤。
需要注意的是,常給孩子讀不同的字只是為了培養孩子認字的感覺,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不要強迫孩子,順其自然,否則會讓孩子對認字產生牴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