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梅菉老人、廣東省「年例」項目非遺傳承人凌生回憶吳川人民抗日

2021-02-17 那些歷史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那些歷史事」,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昨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湛江晚報對吳川梅菉頭抗日大刀隊進行報導,重溫崢嶸歲月,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反響。84歲的吳川梅菉街道梅菉頭居民、廣東省「年例」項目非遺傳承人凌生,向記者回憶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入侵吳川梅菉時他的所見所聞,「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啊!」

凌生說起七十五年前的抗戰故事依然慷慨激昂。

侵略者入侵梅菉 鄉親們苦不堪言

凌生今年已84歲,曾任吳川市文聯副主席,現是廣東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吳川年例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雖然年事已高,但他走起路來腰身挺直,步履矯健,精神飽滿。說起當年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入侵吳川梅菉,凌老記憶猶新。

「1945年一天午夜3時左右,一連三響大炮驚動了梅菉大地,我們知道侵略者來了!」凌生回憶,「鎮內街上、村野路上的情景,就跟今天我們看的抗日戰爭電影一模一樣。」凌生擦了擦溼潤的眼角說,路上行人拖男帶女,哭爹喊娘,雞飛狗走,驚慌失措的人群各奔東西。

「侵略者在梅菉期間經常砸門入屋搶東西,我的奶奶每天吃過早飯就爬上屋頂藏著,爺爺在屋內準備應付鬼子搜屋。」凌生說,他爺爺告訴過他侵略者搜屋先把槍丟在門口,這個侵略者剛搜走,那個侵略者又來抄,誰家裡有好的東西全都被搶走,豬、雞、鴨、鵝一個不留。

凌生說,他爺爺凌鴻祿還曾提起——日軍捉青壯年的男子挑子彈,有一個青年挑著子彈箱,突然跌了一跤,箱被砸開了,原來裡面裝的全是石頭,侵略者的虛偽本質暴露無遺。

記者查證後發現,凌生所述與《吳川縣誌》所載史實吻合。1945年夏,侵華日軍已面臨末路窮途,猶作垂死掙扎。日軍第二十三混成旅團卡河邊憲二所部,奉命發動打通雷州至廣州線作戰,他們從湛江坡頭出發,沿公路北上入侵,佔據了黃坡,並分兵在黃坡附近的嶺頭村駐紮。佔據黃坡期間,日軍實行「三光」政策,燒殺毀掠,還白日闖入商戶民家,肆意姦淫婦女,無惡不作。他們在嶺頭村布衣巷內駐紮,時長約三個月左右,直到同年8月投降前始鼠竄撤逃。

街上縈繞抗戰口號 眾人籌錢為愛國青年治病

「侵略者入侵時正是荔枝成熟的季節,我9歲讀著私塾。祖父租屋住在梅菉新安路,做些生活用品小生意。我的叔叔凌霄跟隨在我家潛伏的南路特委龐達同志和李一鳴、陳培、李欽、沈德潤、康景伯等大批地下黨同志轉入抗日遊擊區了。」凌生的父親早逝,他和爺爺、奶奶與母親生活在一起。他的姑媽凌少姍是教師、母親曾超群是駐塘尾鎮塘頭村龐達同志據點的交通站主要負責人。

凌生。

凌生還記得學生們在課前課後、在上學路上都是喊著這樣的口號「中國勝,中國贏!」「遠徵軍越打越『能身』(註:健壯勇猛)!」凌生感慨地說:「現在一回憶,這些叫聲又在耳畔響起。」凌生說,國難當前「大家團結得像一股繩」,有一位愛國青年病了沒錢吃藥,當地人發動募捐,為他捐款治病。

吳川民眾奮起抗戰,保衛家園。一些民眾進行街頭宣傳、散發傳單、張貼布告,演唱抗戰歌曲,呼籲「打敗侵略者」「驅逐侵略者」等,激發人們增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熱情,動員青年學生踴躍報名參軍參戰。吳川人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持抗戰。梅菉頭抗日大刀隊面對侵略奮起還擊,每當日軍進村時便放響三連炮,通知民眾戒備。遇到日軍時便拿起大刀、鐵器跟他們拼個死活。侵略者看到梅菉頭人勇敢頑強,不敢貿然進村。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中,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在吳川、梅菉辦了一批民眾夜校。這些夜校成為抗日救亡宣傳的重要陣地。吳川、梅菉等地及廣大農村建立了國技館和組織了以「睇垌會」為形式的抗日遊擊小組。

「歷史是傷痛,更是警醒!」凌生說,在烽火連天的歲月,我國軍民以血肉之軀抵抗侵略者,浴血奮戰,才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們定要加倍珍惜。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吳川大街小巷放鞭炮

「後來,我們家逃難到茂名鰲頭圩附近的荔枝園村。」凌生說,他和姑媽、母親在那裡住上數天沒聽到有侵略者的動靜後,姑媽獨自回吳川梅菉打探風聲,才知道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投降了。

「日軍投降的消息傳來,梅菉全城廣大群眾興高採烈、歡欣鼓舞,大街小巷都放鞭炮慶祝,全梅菉商人都開門做生意,市場、街上恢復了一片繁鬧的好景象。」凌生說,我回到梅菉,看見有侵略者由專人押看,關禁在大衙門內(即吳川舊法院)。

回憶起這一切,凌生感嘆道:「我們珍愛和平,但是不能忘記歷史。我的心願是,國家越來越強盛,國防越來越強大,這樣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安定幸福。」

相關焦點

  • 吳川泥塑傳承人:講述了他的非遺情結和傳承...
    日前 廣東衛視新聞頻道 《飛越廣東·全面小康》欄目 播出專題片 《非遺傳承人簡向東:一份專注,一輩子堅守》 介紹了湛江籍藝術家——今年71歲的
  • 廣東省湛江市
    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不可移動文物點共計2065處,文物保護單位共計15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湛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0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8項,傳承人5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名錄45項,傳承人60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名錄74項,傳承人130名;可移動文物(一普)共普查登記藏品13475件套,實際藏品數量45954件;珍貴文物2271
  • 粵西年例
    原標題:粵西年例   茂名、湛江從正月初二開始,陸續過起年例。年例萌芽於嶺南古老祭祀,來源於冼夫人文化、雷州文化,最早記載於北宋《太平寰宇記》。高州「四大元年例」,長坡舊城冼夫人信俗,吳川梅菉飄色,遂溪北坡「遊魚」,化州跳花棚,麻章「儺舞」,鰲頭鎮飛馬村「擺宗」,廉江稻田萬人宴,電城莊垌「妝春」……還有年例菜大綻放,這是粵西最驚豔的人文風情。
  • 最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正式發布,吳川「標準地圖」長這樣
    接下來,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將進一步豐富標準地圖供給,提供不同開本的全要素版粵港澳大灣區地圖、廣東省地圖及一系列廣東省專題地圖。同時,及時研製適用的標準地圖並推廣應用,滿足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用圖需求。一起來看看湛江各縣(市、區)地圖
  • 台州軍人陳安寶戰死抗日沙場 84歲老人回憶父親
    上月中旬,84歲高齡的陳靖殊前往江西南昌。76年前,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役——南昌會戰在那裡打響。陳靖殊站在會戰遺址的山坡上眺望,戰爭留下的累累白骨堆積成的墳頭和墓碑早已不見蹤跡。但看著漫山的松柏和白花,她仿佛依然看見當日的獵獵旌旗,聽見廝殺的衝鋒號角……而有關父親的記憶,也瞬間跳出了舊相片,如同遇水的海綿,變得充實、立體。
  • 體驗四大非遺項目!廣東省文化館再推節慶「嘆」非遺
    體驗四大非遺項目!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王芳輝圖/主辦方提供8月22日、23日,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節慶『嘆』非遺」——2020年七夕節系列活動:縴手巧思會七夕。
  • 他們入選鶴山市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你都認識嗎?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313)—— 布丁播報 6月15日上午,鶴山在市文化館舉行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授牌儀式暨非遺保護成就圖片巡展開幕式活動
  • 非遺丨吳川木偶戲:舊時光裡的熱鬧
    到今天,吳川單人木偶戲藝人中只有李光老師傅會用木偶「打武」,即讓兩個木偶進行武鬥。李光從18歲開始演單人木偶戲,至今從事木偶表演已經五十多個年頭。《藤牌對馬》是李光的拿手好戲,令一木偶執藤牌,一木偶執馬叉,叉來牌擋,叉收牌掃,酣戰數十個回合後。兩個木偶又同時奪到對方的武器,繼續新一輪的打鬥。令人稱奇不僅是兩木偶武器的無縫互換,還有打鬥期間發出的擊打鑼鼓聲。
  • 全國「非遺」傳承人新春聚北京
    全國「非遺」傳承人新春聚北京  「我們的節日——百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迎春展示活動」舉行  2.潮州剪紙(廣東省潮州市)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紀丹蘋  3.潮州花燈(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劉耀生   4.苗族蠟染技藝(貴州省丹寨縣)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阿板  5.聶家莊泥塑(山東省高密市)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要成「非遺」傳承人譜系不能少於三代!
    按照《辦法》,市級、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應當「在本地傳承一百年以上」,市級、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譜系也「不得少於三代」。據介紹,《辦法》制定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從廣州的實際出發,解決非遺保護的難題,重點突出市、區級項目的歷史傳承、生命力和保護價值。
  • 吳川小升初取消調研測試,改為「搖珠」,你怎麼看?
    吳川一中多項指標位列湛江市同類學校第一吳川三中藝術類考生本科上線率約98%「名校」成為好成績的代名詞孩子能進入一間好學校就讀也是許多吳川家長的願望除了高考中考之外今年的小升初同樣備受家長關注畢竟今年吳川小學升初中取消小學六年級調研測試實行統一搖珠分配生源
  • 梅菉中學改辦小學,學生或被分流到這3所中學?!
    前段時間我們提到梅菉中學即將改辦梅菉中心小學今年秋季一年級招生班數6班
  • 深圳開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培訓活動
    給非遺傳承人頒髮結業證書。南方日報記者 何俊 攝南方日報訊(記者/何俊)「了解過去的一千年,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未來五百年。」廣東省文化館副館長藍海紅講授《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的思路與規程》,並最後寄語,專家的系統教授讓培訓班學員有了深刻認識,學員們踴躍發言,提出自己對非遺保護工作的疑問與看法,並紛紛表示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件任重道遠、具有深刻意義的事情,並將認真對待老祖宗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真對待非遺保護工作。理論聯繫實際,才能更好的保護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重磅:吳川小學升初中,網上報名一定要注意……
    (二)吳川三中招生對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六年級畢業生:1、在梅菉街道小學就讀並有正式學籍的小學畢業生。2 、具有梅菉、海濱戶籍或房產現在鎮外就讀要求回梅菜、海濱報讀初中的小學畢業生。(三)吳川二中、四中招生對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六年級畢業生:1、在梅菉街道小學就讀並有正式學籍的小學畢業生。2 、具有梅菉戶籍或房產現在鎮外就讀要求回梅菜報讀初中的小學畢業生。
  • 守護最後的火種 滬郊非遺傳承人一瞥-十錦,挑花,金偉國,傳承,羅涇...
    這些非遺項目品類豐富而獨具韻味,無一不展現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傳承百年的文化認同。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非遺項目正從我們的視線中淡出,甚至瀕臨失傳。探訪「最後的堅守者」,讓這一顆顆散落民間、蒙塵已久的文明之珠再一次綻放光彩。
  • 大嶺山新增一位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大嶺山非遺傳承人展示客家米橙。  通訊員供圖   記者從大嶺山獲悉,日前大嶺山的李群芳獲評東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客家米橙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5年,李群芳註冊成立「群芳米橙」有限公司,開始用傳統技藝大量製作客家米橙,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產業化。  為宣傳推廣客家米橙製作技藝,近年來,李群芳多次參加東莞非遺墟市、東莞馬拉松長跑比賽非遺產品展、東莞婦女創業產品展、大嶺山綠色流行音樂節非遺產品展等活動,產品頗受街坊與市民的喜愛。
  • 吳川欲為雕刻木偶申報「非遺」
    記者 張鋒鋒 攝10月26日本報刊發了《最後夙願:誰來傳承我的絕活》一文,84歲的吳川木偶戲班「掌門人」龐永林重病纏身,欲將絕活獻給國家的報導見報後,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龐老的近況如何?有人會傳承他的絕活嗎?
  • 定州這位75歲的剪紙非遺傳承人 太牛了!
    龍螭銜環谷紋大玉壁白釉龍首刻蓮紋大淨瓶……你能想像這些國寶級文物能躍然紙上成為活靈活現的剪紙嗎在咱定州就有這樣一位巧手老人今年75歲高齡的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新芝用她擅長的剪紙藝術
  • 吳川一中「一把手」調動,康亞華不再擔任校長
    吳川一中創建於1927年,解放前學校曾名為梅錄市立中學、梅茂縣立中學;解放後曾名吳川縣第一中學、化州縣第二中學;1966年學校遷到現址(吳川市梅菉街道解放中路);1978年,學校被廣東省教育廳定為縣級重點中學;1994年,吳川撤縣設市,學校更名為吳川市第一中學
  • 廣州非遺傳承人集體「觸網」,直播展示購物都來啦……
    系列活動貫穿整個6月份,在多個線上平臺和市內多個非遺場所舉辦,為市民帶來獨特的非遺盛宴。尤其值得一看的是,《我哋廣式——通草畫廣州一日展》以本土特色非遺項目「通草畫」作為視覺媒介,創意組合了48個非遺項目,共有21家非遺單位參展,展品近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