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因為多線對戰,在美國的猛攻下接連敗退。那時候,日本的綜合國力已經大幅度衰退,整個國家的經濟隨時都有可能崩潰。即便如此,日本還是堅持不肯投降,企圖繼續招募士兵,跟其他國家在戰場上死磕。若是用常規方式戰鬥的話,日軍的拼死反撲,肯定會給世界各國造成更大傷害。
美國專家曾對此進行過預測,他們認為若是正常戰鬥的話,不僅需要額外消耗大量時間,還會出現上百萬的人員傷亡。因此美國決定動用核武器,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負責轟炸任務的飛行員名叫保羅·蒂貝茨,他提前很久進行嚴格轟炸訓練,在1945年8月5日正式執行轟炸任務。
當天上午8點,保羅在廣島地區投擲原子彈,爆炸之後巨大的蘑菇雲,震撼了幾乎所有國家。這是原子彈首次登上人類歷史舞臺,它爆發的驚人威力,頃刻間摧毀了日本的廣島,至少造成了十幾萬人死亡。即便如此,日本還是沒有醒悟過來,還妄想著繼續戰鬥。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當時日本認為,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沒有能力多次轟炸。若是拼死戰鬥的話,有機會扭轉戰局。日本這樣的僥倖想法非常荒謬,很快就遭到了報應。緊接著,美國又一次投下原子彈,將長崎地區基本摧毀。接連兩次轟炸,徹底摧毀了日軍的信念。
戰爭結束後,日本擺出了一副受害者的嘴臉,有一些日本記者,甚至找到了飛行員保羅進行採訪。面對日本記者的質疑,保羅表示,日本人以為我會因為原子彈轟炸感到愧疚,但是我看完南京大屠殺的影像資料後,不僅沒有後悔自己的行為,甚至還想再投一顆原子彈。
後來有人傳言說,保羅因為後悔當年的行為,情緒低落甚至有輕生的打算,不過他很快就接受了一次採訪,還讓雜誌刊登了自己教導孫子駕駛飛機的照片。保羅的回應,在國際社會引起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冷血的劊子手,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阻止戰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