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覺得我會內疚,看完南京大屠殺後,我想再投一顆原子彈」

2020-12-20 古今千秋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因為多線對戰,在美國的猛攻下接連敗退。那時候,日本的綜合國力已經大幅度衰退,整個國家的經濟隨時都有可能崩潰。即便如此,日本還是堅持不肯投降,企圖繼續招募士兵,跟其他國家在戰場上死磕。若是用常規方式戰鬥的話,日軍的拼死反撲,肯定會給世界各國造成更大傷害。

美國專家曾對此進行過預測,他們認為若是正常戰鬥的話,不僅需要額外消耗大量時間,還會出現上百萬的人員傷亡。因此美國決定動用核武器,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負責轟炸任務的飛行員名叫保羅·蒂貝茨,他提前很久進行嚴格轟炸訓練,在1945年8月5日正式執行轟炸任務。

當天上午8點,保羅在廣島地區投擲原子彈,爆炸之後巨大的蘑菇雲,震撼了幾乎所有國家。這是原子彈首次登上人類歷史舞臺,它爆發的驚人威力,頃刻間摧毀了日本的廣島,至少造成了十幾萬人死亡。即便如此,日本還是沒有醒悟過來,還妄想著繼續戰鬥。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當時日本認為,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沒有能力多次轟炸。若是拼死戰鬥的話,有機會扭轉戰局。日本這樣的僥倖想法非常荒謬,很快就遭到了報應。緊接著,美國又一次投下原子彈,將長崎地區基本摧毀。接連兩次轟炸,徹底摧毀了日軍的信念。

戰爭結束後,日本擺出了一副受害者的嘴臉,有一些日本記者,甚至找到了飛行員保羅進行採訪。面對日本記者的質疑,保羅表示,日本人以為我會因為原子彈轟炸感到愧疚,但是我看完南京大屠殺的影像資料後,不僅沒有後悔自己的行為,甚至還想再投一顆原子彈。

後來有人傳言說,保羅因為後悔當年的行為,情緒低落甚至有輕生的打算,不過他很快就接受了一次採訪,還讓雜誌刊登了自己教導孫子駕駛飛機的照片。保羅的回應,在國際社會引起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冷血的劊子手,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阻止戰爭的英雄。

相關焦點

  • 71年前,他們親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來他們怎麼想怎麼說!
    長崎爆炸後日本天皇才最後宣布投降。原子彈「小男孩」原子彈的爆炸給日本造成了巨大傷亡:廣島約七萬人直接死於原爆,大約相同的人受傷,隨後有大量的人死於核子塵埃放射引起的癌症。懷孕的母親亦因為放射而出現流產,部分初生嬰兒畸形發育。據統計,截止到1999年,死於原子彈的人數已上升至20萬。目前廣島市依然將相生橋附近的地區列為放射汙染區。長崎地勢多山,造成的損害比平坦的廣島較低。
  • 南京人在地獄裡時,東京人在做什麼
    原標題:南京人在地獄裡時,東京人在做什麼 1 東京早就在覬覦著南京陷落的那一天了。1937年12月6日晚,東京朝日新聞總社傳出日軍離南京只有3.9公裡的消息後,東京銀座街頭一片歡呼。商店的櫥窗上貼出號外捷報,用高音喇叭播放「勝利了,勝利了」的祝捷唱片,聚集在商店門口的市民開始大合唱。
  • 星雲大師:我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和見證人
    「佛教珍愛一切生命,為什麼大師讓一名畫家來畫血淋淋的大屠殺呢?」 「要畫!因為我就是南京大屠殺這場災難的受害者和見證人。」 20多年前,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和畫家李自健在美國洛杉磯的這番對話,促成了以「殺·生·佛」為主題的驚世巨幅歷史油畫《南京大屠殺》的誕生,從此開始了它在全世界六大洲30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展出的旅程。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歷史真相併非「不辯自明」
    鄭洪到場時,4名學者正向200多名聽眾講述美國在日本投原子彈之事。那4人是麻省理工學院榮譽退休教授菲利普·莫裡森、歷史學教授約翰·多佛、達特茅斯學院歷史學教授馬丁·舍溫和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歷史學教授袖井林二郎。 他們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因為美國投擲原子彈,日本民族受傷甚重、苦難最多。他們推測,假如沒有某些特定事件,美國可能不會把原子彈投向廣島和長崎。
  • 百歲老人親述往事 搭最後一班船躲過南京大屠殺
    吃完飯,丁慰如顫抖著雙手,自己把桌上的飯粒和魚骨抹乾淨,把碗筷收拾好後,才坐在椅子上休息,她說話帶著南京口音,耳朵不好,需要很大聲才能聽見。「南京大屠殺是在1937年12月13日,我在那年的11月24日逃了出來。」丁慰如記得很清楚,雖然這段往事她平日很少提及,而在她斷斷續續的回憶中,一段苦難深重的歲月被翻開。
  • 90後看南京大屠殺:自己何嘗不是「和平時期的笨蛋」
    90後看南京大屠殺:自己何嘗不是「和平時期的笨蛋」 原標題:   我決定去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看一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觸發這趟尋訪的是一條微博。北京時間4月15日凌晨,日本熊本縣發生6.2級地震,網上一片嘲諷,紀念館卻在當晚出人意料地發了一條祈福微博:  「侵華戰爭時,由熊本人組建的日軍第六師團和第一零六師團均是侵華主力,其中第六師團更是南京大屠殺元兇。
  • 對話90後留學生洛翼雲 南京女孩拍南京大屠殺紀念片獲國際大獎
    但也不完全是這樣,比如說寫劇本,我們差不多花了一兩天構思,拍攝差不都是半天到一天的時間,其實拍攝和寫劇本還挺快的,因為基本上我知道這個主題是「女性維和使者」的時候,想拍什麼我大概就知道了。但在剪輯的時候花了大概一個多月,因為想要達到最好的效果,想要讓西方觀眾看了以後都覺得有意思。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我覺得心像被挖出一樣難受。」松岡環說。而更讓她難受的是,李秀英講述完自己的經歷,說完「這是可恨的軍國主義」之後, 又淡淡的補了一句,至今看到日本人還覺得不舒服。 「雖然那個時候,我聽不懂中文,不知道她說的『心裡不舒服』的意思,但是我看著她沉重的表情,立刻明白了她的心情。」
  •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不遷怒,但永不原諒
    可是我聽到了這麼一句話,深感痛心。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 1 「南京大屠殺究竟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如同那句:「南京大屠殺究竟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面對沉重的歷史,他們的認知和評價讓人異常心寒。 但分析關係之前,我想先說一個人:張純如。 她和南京大屠殺有什麼關係?
  • |南京大屠殺|日本_歷史|二戰|日軍|南京|...
    然而,程度上的差別常能反映類別的不同,為了幫助讀者了解60年前在一個被稱作南京的城市裡發生的大屠殺的程度,我必須耍舉出一些統計數字。一位歷史學家曾估算,如果把南京死難者的手連接起來,可以從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200英裡長。他們的血登總重可達1200噸,他們的屍體可以裝滿2500節火車車廂。僅從死難者的數字看,南京的暴行超過了歷史上許多最殘暴的屠殺。
  • 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如果日本仍不投降,美國會繼續扔原子彈嗎?
    當時日本覺得美國只有一枚原子彈,因為日本在1941年的時候,也開啟了原子彈研發計劃,以當時日本的技術和掌握的鈾礦,提取10公斤的濃縮鈾需要上萬年的時間,而10公斤剛好夠製作一枚原子彈。日本不認為美國的技術比他們先進多少,能弄出一枚原子彈已經很不容易,所以日本高層並沒有放在心上。
  • 記住,南京大屠殺
    有意思的是,維基提到,松本健一引黃文雄說法,認為中國歷史上,南京多有屠殺。比如322-324年王敦之亂;549年侯景之亂(梁武帝死於此役);太平天國之亂(所謂「太平時,王殺王」);天京攻防戰(著名的曾剃頭、曾人屠來源);第二個革命的南京大屠殺(1913年)。還扯到了1645年的揚州十日,宣稱揚州大屠殺死者八十萬人以上。——這個邏輯,微妙又險惡。
  •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的意義:銘記伸張正義之艱難
    因此,單從法官的組成的角度看,要作出對侵華日軍元兇繩之以法處以極刑的判決,難度不小。代表中國的是梅汝璈法官。他在到達東京後即表態:【「我既受國人之託,決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戰爭元兇逃脫法網!」】1948年4月,歷時兩年的庭審終於結束,法庭進入起草判決書階段。
  • 原子彈核爆廣島長崎:日本認為這是無辜的屠殺,美國為什麼認為這是...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入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戰爭的原子彈,沒有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的人會認為,這就是一顆名叫」小胖子「的炸彈,但對於生活在廣島經歷了核爆的人而言,這是打開地獄的鑰匙。
  • 張純如逝世十周年:她讓全世界都看到南京大屠殺
    說起張純如,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宅巍長嘆了一口氣:「她到南京,是我第一個接待的,可惜啊!」  1995年6月,孫宅巍突然接到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教授、南京大屠殺研究著名專家吳天威教授的來信,「吳教授說,最近有一位美籍華裔學者張純如小姐要來南京調查日本在南京大屠殺的暴行,她準備用英文寫作一本向西方公眾介紹南京大屠殺真相的著作,請我給予協助。」
  • 一群外國人創建「南京人」網站:想讓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殺
    賀福告訴紫牛新聞記者說:「到中國來是我一生中所做的最好的決定,到南京來是第二好的決定。南京的特殊之處太多了,它在很多方面都很獨特。」賀福在南京生活了14年,曾獲得情動江蘇國際友人獎。2004年,賀福經人介紹,認識了賀雯,之後兩人走到了一起,現在女兒已經7歲了。
  • 外交部反問安倍:何時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死難者館?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向記者反問:「日本領導人什麼時候到中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紀念館參觀?」 為減少盟軍傷亡以及敦促日本儘快無條件投降,美國曾於1945年8月分別向日本城市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造成大量傷亡。
  • 廣島原子彈設計者60年後參觀日本 現場拒絕道歉並且放下一句狠話
    廣島原子彈設計者60年後參觀日本 現場拒絕道歉並且放下一句狠話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廣島和長崎被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也讓日本天皇宣布了投降。60年後廣島原子彈設計者來到日本旅遊,現場他拒絕道歉並且放下了一句狠話。
  • 美國投原子彈前,特意發放500萬張宣傳單,為何他們不撤退?
    本次共計造成11萬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幾百億美元,事後日本要求投擲原子彈的飛行員保羅蒂貝茨道歉,但他完全不予理會,還有一句話來霸氣回應,他說到「想到南京我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