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圖書《洗河》中的語言藝術

2020-12-19 珠穆朗瑪網

每部文學作品都有屬於自身獨一無二的語言藝術,或許有些細心的讀者在閱讀時,會發現兩本書抑或兩篇文章語言風格上頗為神似,但真正意義上而言不同的版本只有語言上的相近,沒有完全相同。即便可以模仿,也很難一模一樣,通過語言藝術的對比,就能夠區分作品孰優孰劣。

一部文學小說圖書《洗河》,自從發行以來,備受讀者的喜愛,在眾多媒體的推介下掀起了一股閱讀的風潮,《洗河》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成為文學圖書中的爆品?細細探究,該圖書的成功,不僅歸結於媒體的報導,更在於圖書本身質量,如果沒有紮實的文字功底,沒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即便媒體吹捧的在好,到最後只能曇花一現,很難長久。正因為圖書《洗河》在創作上擁有自身的語言藝術特色,避免了同質化,從而在媒體光環下形成自身獨立的品牌流量。

純文學在當下生存空間比較小,許多出版機構並不太看好純文學的市場空間。然而《洗河》以純文學的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時,得到了讀者們的高度認可。在浮華的時代,大家更希望能夠得到精神上寧靜的空間,更渴望汲取到精神上的營養。一部優秀的圖書,正是讀者們所渴望的。《洗河》的出版面市,無意間給了讀者意外的驚喜。

讀者驚訝的發現,作者耗時15年來打磨自己的作品,在快節奏的今天這是極少有的,很少有作者能夠耐得住10年光陰專注於一部作品。缺乏時間的沉澱,無疑而言對於文學創作是一種不負責任。作者需要沉思,需要時間來反覆打磨自己的作品,才有可能將更好的一面呈現給讀者。從創作過程時間節點來看,《洗河》的作者是在虔誠的用心創作。

閱讀文學小說《洗河》,給讀者呈現了不同現代作品的感覺,文字上更有一種質感,這種質感或許源於語言藝術,直觀的來說是很有文化味。《洗河》的語言帶有時代文化裂痕的傳承,正因為大家看到了與眾不同的文字,才對這部作品油然而生出一種愛意。《洗河》全書運用了古白話文的描寫,出現了很多近代文章中少見的詞語,整部作品散發著古典文學的濃濃韻味,而這種味道是如今文學作品中少有的。

白話文從民國時期開始產生裂痕,民國之前的白話文稱之為古白話文,民國後的稱為現代白話文。民國時期道貌岸然的君子一直鼓吹西方文化的優秀,污衊寶貴的傳統文化為糟粕,極力排斥中國傳統文化,甚至扼殺傳統文化,從而形成了新的寫作語體,既現代白話文。通過閱讀文學作品,睿智的讀者不難發現,隨意拿一部作品,古代白話文小說與當代白話文小說進行對比,撇開故事好壞不說,單說語言藝術,古白話文的文學價值已經遠遠高於當下白話文,可以說當下白話文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學價值。拿一首當代體詩歌與古體詩歌進行對比,孰優孰劣,文化氣質自然一目了然。

當代優秀的傳統戲曲中,仍可以看到沿用傳統白話文的口語,從語法,以及詞彙方面而言,給人一種神秘的文化魅力。民國期間比較出眾的作品中不難找到古白話文中的痕跡。古白話文屬於一種上千年文化的傳承與沉澱,卻在民國期間戛然而止了,距離當下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除非看一下古典的文學著作,才能感受到古白話文的文化氣息,字裡行間帶有一種詩情畫意,深入閱讀無不給人一種文字的美感。在看下當下有些古裝影視劇,對白已然成了當下的白話文,哪裡有什麼藝術感、時代感,不倫不類,絲毫不見藝術氣息。

圖書《洗河》將丟棄的傳統文化重新拾起,這拾起的不是民族發展中歷史遺留下來的糟粕,而是人類語言的精華,堪稱語言藝術的珍珠。

目下,全國各地在極力恢復傳統建築方面的文化,整一些鋼筋混凝土,然後附帶一些古代建築物門窗、簷廊的元素,早就拆除半個世紀甚至一個世紀的牌坊死而復生。或許急功近利的現代人只把古代傳統文化的皮毛給繼承了下來,充其量是為了搞旅遊戰略服務的,這不等於傳統文化的符號。

《洗河》帶有傳統文化的情懷,圖書中的語言藝術猶如古典建築一般瑰麗,即便還原不到歷史傳統文化的高度,也要複製古典文化的雅韻和情調,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捍衛者。因為真正的文藝復興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來發揚光大的。《洗河》的語言藝術深深刻印著傳統文化的印記,傳遞著古老文化的聲音,這或許便是該書能夠得到讀者認同的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文學作品《洗河》
    當下文學作品種類繁多,每年新出版公開發行的文學作品約計在上千種左右,多元化的文學作品滿足了不同讀者群的需求,從而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文化觀。雖然在眾多類型的圖書中,文學圖書關注度不是頂部流量,但依然是圖書市場中的主力軍。
  • 文學作品圖書推薦《洗河》好書是用時間打磨出來的
    就拿較近的一些比較經典的文學類圖書來說,無不是用了很長時間來進行創作打磨修改。作品從醞釀,到創作,再到後期打磨修改都是需要時間的,時間越長,融入的思考就越多。最近一本比較火的文學小說《洗河》,便不是一部短時間內速成的圖書。作者從腹稿創作,到後來發表,這期間歷時15年時間。15年能夠不間斷的來做一件事情,可見這本書在成書過程中融入了作者很大的精力與心血。
  • 圖書館文學作品閱讀指南不容錯過的文學小說暢銷書《洗河》
    因為種種因素,註定此生無緣於某類圖書,或許這是一本不錯的圖書,可以成為你人生中的朋友,與你一起分享快樂與痛苦,進而有可能或多或少影響你的命運。在圖書館以及書店,都會向讀者重點推薦一些圖書,醒目的位置,以及宣傳道具,會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從而讓更多讀者關注到某一部圖書。
  • 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四大文學體裁對比分析
    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四大文學體裁對比分析語言藝術是指以語言為物質媒介塑造形象或者情境來表情達意,反映生活的藝術,通常說的文學。主要有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等。詩歌在中國最早的文學樣式中,詩歌是最早出現的。詩歌在生產初期是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相比,詩歌顯著的審美特徵是擅長於抒情,富於想像,精煉含蓄,講究韻律;優秀的詩歌作品,包含著真摯而濃烈的感情。
  •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程小純重視文學帶來的精神追求
    文學對人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大而化之的問題。文學這個概念本來就充滿天地,只要屬於人類意識形態的相關用文字表達出來,都可以稱為文學。甚至不用文字記載,也叫做「口頭文學」,所以實際上寬泛得不得了,基本上除了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所有種類都可以文學表達。   而人的意義呢,又非常得不知所謂。對有些人來說,意義就是生存,對另一些人來說,意義就是活得更好。
  • 荷蘭文學小傳·荷蘭圖書尋蹤
    人民同樣如此,紛紛以熱愛藝術為榮,不愛藝術為恥。一位英國遊客寫道,你無法找到一位沒有收藏油畫的荷蘭修鞋匠。[赫伊津哈]    馮德爾、霍夫特、布雷德羅和惠更斯,乃黃金時代荷蘭文學的四駕馬車。相傳倫勃朗就是在看了馮德爾的劇作《阿姆斯特爾的海斯布雷赫特》後,才創作出了他偉大的畫作《夜巡》。
  • 強化文學的語言本體自覺
    21世紀是影視劇極盛的時代,視覺藝術以其聲光色影和感官直覺,從文學作者和讀者群中分流了很大的數量。這表明文化生活的豐富性和個人嗜好的選擇性的拓展和多樣化,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值得警惕的是文學作品日益影視化的負面影響。
  • 2016新書淘寶:文學圖書80種
    河南文藝出版社準備了《新青年》《汪曾祺集》等230餘種圖書,分為主題出版、歷史長篇、文化研究、詩歌散文。這些圖書大都是讀者喜愛的重磅力作,題材鮮見,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其中《新青年》10卷、《汪曾祺集》小說集4部、「唐宋詩詞名家精品類編」10卷是最新出版的圖書。叢書由連續兩屆獲得「中國最美的書」設計獎的張勝先生精心設計,典雅古樸。
  • 甲午文學變局:詩文受批判 小說地位逐步抬升
    與詩文一樣,甲午中日戰爭也成為了諸多小說創作的題材,《甲午中日戰爭文學集》中收錄清末時期《夢平倭虜記》《中東之戰》《中東大戰演義》《旅順落難記》等小說,就分別對這場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戰爭有文學藝術的呈現。但相比較於小說將甲午作為題材進行創作,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的事實,對於中國知識階層在思想文化領域的震動,以及對於小說地位的影響更為深遠,其興起亦伴隨了超越文體本身的時代背景。
  • 小說展·口袋書·文學沙龍,文學何以洞察「萬有引力」
    2019BIBF文學沙龍及《萬有引力》口袋讀本宣傳片 BY《新京報·書評周刊》、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 《中華文學選刊》 「萬有引力」主題小說展 受引力作用感召
  • 中國文學作品,古代話本,小說成就
    和唐代傳奇相比,唐代傳奇是知識分子的文學,而宋元話本則是地地道道的市民文學。它運用的語言不再是典雅的文言而是通俗的白話,它的作者不再是舉子、進士而是說話藝人或書會先生,它的藝術特點、欣賞情趣也同文言小說很不相同。因此,魯迅把宋元話本的出現稱作「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話本小說的成就主要表現為:首先,題材範圍大大擴大了。
  • 從《老人與海》,品味海明威作品中「無法抗拒」的文學藝術之美
    接下來,我將從小說的簡潔之美,意像之美,以及精神之美三個方面來品味海明威這部作品的藝術魅力。小說的簡潔之美簡潔的語言是智慧的靈魂,冗長的語言則是膚淺的藻飾。海明威會把繪畫藝術中的直觀生動,植入到小說的簡化語言中,使具象與抽象同時呈現在一種語言的表述中,從而讓讀者獲得與眾不同的審美愉悅。海明威這種語言風格的形成,與印象派大師塞尚不無相關,因為曾經有一段時間海明威經常去看塞尚的畫展。
  • 文學語言:在今天或許是更重要了|文學關鍵詞
    以文學關鍵詞的形式,我們各自寫下今年自己感慨頗深的工作記憶。這四個字說著似乎有些太正式,但幸好文學就是我們的工作——在文學中,居住著整個心靈世界。幹了記者這個行當,平常難免參加一些會議,也就經常在會裡會外聽各式專家說哪部作品,尤其是哪部小說寫得好,何況現在各大報紙雜誌都紛紛推出圖書排行榜,真是給人以琳琅滿目之感,我招架不住,也難免受到鼓舞,就把這些被稱道,被推薦的「好書」拿來翻翻,其中自然有一些是好的,但翻了覺得上當的時候也不少。
  • 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中國語言文學系
    對中國藝術研究院而言,成立中國語言文學系,既是院十三五規劃的題中之義,更是學科發展積累的自然結果。作為新中國文學藝術學科體系的開創者和建設者,他們貢獻了一系列學科奠基成果,也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科研、教學等奠定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其後,呂啟祥、林冠夫、胡文彬、劉夢溪、張慶善等知名學者在中國語言文學各領域開展研究、教學和創作,成果豐碩,桃李滿園,在學界卓有影響。90年代以來,莫言、李心峰、摩羅、祝東力、陸明君、孫偉科等學者成為各自研究領域的佼佼者,也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教學的帶頭人。
  • 藝術、語言、文學……90%申請公立大學學生最青睞的專業領域詳解
    法國綜合性大學主要提供7個學科門類的教育:藝術、文學、語言;人文科學;法律與政治學;科學;經濟與管理;體育科技與運動學;醫學。>>>>LLCER外國語言和文化專業簡單來理解,就是語言專業,學習所選擇語種的語言與文化。這個專業會更偏向於研究性,與國內英語專業教學類似,由英語專業基礎過渡到高階英語專業學習,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打好基礎,到文化,語言,文學和歷史等專業課。
  • 文學創作成果 - 文學作品 - 文化藝術 - 走進烏蘭察布 - 烏蘭察布...
    在自治區1957—1980年文學戲劇電影創作評獎中,其木德道爾吉的《白唇鹿的故事》(長詩)獲一等獎;其木德道爾吉的《西拉木倫河的浪濤》(長篇小說)、王致鈞的《春雪》(短篇小說)、趙玉衡的《莎仁大娘和她的哈日乎》(短篇小說)、查幹的《彩石》(短詩)獲二等獎;甫瀾濤、谷豐登、李堯、張永昌、薩仁其其格的小說、詩歌、散文作品獲三等獎。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二805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這本書全書按照1917-1949年的歷史分期分為三編,但對各個時期的社會政治形勢只作簡約的交代,著重闡釋各個階段重要的文學思潮與文學現象,從文學演進過程與歷史聯繫中去分析文學自身的規律與特點。
  • 瑞典擁有多樣的文學,很多作品以全球為背景,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瑞典擁有多樣的文學,很多作品以全球為背景,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與大家討論的內容是關於瑞典古典文學的。當代瑞典擁有豐富、多樣、創新的文學。有些作品從地域上來說顯然僅限於瑞典,具體討論這個國家所特有的問題,而很多作品以地區甚至全球為背景,涉及廣義的「人類」問題,因此大量瑞典圖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 中國傳統豫劇文化,劇本文學特點,語言藝術
    「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戲劇文學象其它文學作品一樣,寫作的主要手段也是語言。地方戲曲在形式上最觸目的標誌是語言和唱腔。豫劇以河南中部開封、鄭州一帶的「中州語」作為演唱的語音基礎和規範。中原語言在我國漢民族語言中特別是文學創作中佔有優越的地位。元代戲曲家、音韻學家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云:「欲作樂府,必正言語,欲正言語,必宗中原之音。」清末舉人鄒少和也說:「豫省居中,字音最正。昔師曠定五音六律即在中州,是以人民之語言,凡尖。
  • 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變遷史
    前人的認識,經過整理以後,積澱、保存在語言中,後人則在語言中接受前人的認識與判斷,人的任何認識都必定受到語言的影響。「五四」時期,漢語實現了從文言到白話的轉換,其實這背後更重要的是漢語的歐化,即將西文的一套觀念、思想和價值體系移植到漢語中來。「五四」時期,正是語言的置換隔斷了中國人與舊思想的聯繫,將來自西方更先進的思想觀念引進到中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