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免會聽到"陰德"兩個字。特別是會聽到一些老年人說:"這個人一定是個陰德厚重的人。"很多人就不理解"陰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顧名思義,"陰",即隱藏起來的,不是表面的;"德",即功德;"陰德"就是沒有顯露在表面上的功德。常指某個人實際上已經做了行善積德的事,但他本人卻不知道。
之所以說積了陰德的人,通常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才得以積德,是因為這個德不是明面上表現出來的。不過,功德沒有顯現在明面上不意味著就是沒有。佛說,陰德厚重的人,往往都是有跡可循的,有的是從面相上體現,有的則是從心態或行為上得以體現。以下是陰德厚重的人所擁有的三個"特徵",快看看有沒有自己。
一、與人為善,和藹可親
佛語有言: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命由心造,福自我召。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的面相長得什麼樣,很大程度是由他的心思所決定的;他所處的境遇也是由自己的心態所轉換;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把握和創造的,福氣也是依靠自己言行產生的。一個陰德厚重的人,必然是一個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的人。因為他的心靈美,所以外表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相反,有些人生來就是一副愁眉苦臉的面相,甚至是兇神惡煞,其實和自己的所作所為也不無關係。有些人常認為自己長得不好看,又沒有什麼能力,這是不可取的。一個人認為自己沒用,不是他真的沒用,而是他沒發現自己的作用。當我們能夠與人為善,為他人創造價值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自己不是一無是處,也能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從而從氣質上改變自己的面相。
二、樂善好施,不計得失
陰德厚重的人,必是積德無數的人。而最常見的積德方式,就是樂善好施。佛說:"懂得給予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樂善好施的人,從不計較得失。因為有時候,得便是失,失便是得。這一點古人就有所記載了,王陽明《與薛尚謙書》中就有說:"經一蹶者長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後日之得。"
樂善好施的人經常會給予他人幫助,日常生活中的小恩小德積攢久了,就形成大恩大德了。樂善好施的人不僅幫助了別人,而且從長遠來看,也是在幫助自己。幫助別人是一種不實行為,容易讓自己擁有好人緣,也會結交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關鍵時刻還會遇到幫助自己人生得到質的飛躍的人。
三、戒除殺生,慈悲為懷
陰德厚重的人,一定是善待生命,不殺生戒的人。佛陀慈悲,定是不讓殺生的。戒除殺生不僅在於戒除傷害別人生命的念頭和行為,還在於不傷害自己的生命。如今有些人會患有抑鬱症的疾病,這類人不會謀害他人性命,卻常想了結自己的性命。這便無法做到慈悲,也不是戒除殺生的人。
一個人若是對他人無歹念,對自己夠自尊自愛,那麼他極有可能就是有"陰德"的人。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是佛道裡面的知識。我們尊重佛理,按照佛理辦事,不僅有助於我們積德,還能更加透徹地理解生命的真諦,宇宙的真諦,更有意義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以上就是陰德厚重的人會有的特點,若有疑問,可留言評論,感恩您的閱讀,祝您人生吉祥、福慧圓滿。阿彌陀佛。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