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年終獎是人人都期待的大事。為名,要求員工以發票報銷的形式,來兌換年終獎。法律界人士指出,買賣虛開發票、製售假發票都屬於違法行為,企業用發票換年終獎的做法,更是涉嫌逃稅。
南京火車站前,票販正在「做生意」 現代快報記者馬晶晶攝
臨近春節,年終獎是人人都期待的大事。可一些企業以「合理避稅」為名,要求員工以發票報銷的形式,來兌換年終獎。員工自稱「票奴」,通過各種途徑「求發票」,實在不行就向小販購買。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南京火車站暗訪,發現發票銷售的生意紅火。法律界人士指出,買賣虛開發票、製售假發票都屬於違法行為,企業用發票換年終獎的做法,更是涉嫌逃稅。
現代快報記者是鍾寅
票奴四處求票,十萬火急
小宋是一家公司的職員,他任何一筆消費,都有索要發票的習慣。他調侃,「發票對我來說都是錢啊,公司每一筆福利,都要員工上交相應數額的發票。」對此,公司的解釋是,為員工合理避稅。於是,小宋每個月都得收集一兩千元的發票。
臨近年關,領導放出風聲,年終獎也得用發票來換。這讓小宋有些頭疼,根據各人的績效考核成績,年終獎數額從1萬元到2萬元不等,他今年幹得不錯,可能得交近2萬元的發票。而且單位對發票的種類也有規定,最好是餐飲發票、超市發票,其次是各種交通發票,像是家電之類的發票都不行。
「到哪去找兩萬元的餐飲發票?」小宋想想都頭疼,他問遍了親友,也只找到幾千元。剩下的數額,只能靠買,他也問了幾家飯店,但大都不願意開。飯店服務員稱,若給稅務部門查到,會有麻煩。小宋很無奈,「春節前,怎麼發票和火車票一樣緊俏?真是一票難求啊。」
與小宋處境相似的人還不少,在各大網站論壇上,都能看到「求發票」的帖子,發帖人大都願意花錢買發票。這群人自稱「票奴」,求發票的原因都差不多,年終獎需要拿發票來換。
不過,購買發票換年終獎,未必比付個人所得稅划算。陳先生去年春節,他以5%的票面價,買了一批假發票,結果沒能過關。後來,他又以10%的稅點,向飯店買了2萬元的真發票,才算是領到了年終獎。前前後後,他為2萬元年終獎,花掉了3000元。而他按照稅務部門公布的公式計算,自己老老實實繳所得稅,差不多也只要付這個數額。
票販生意紅火,月入上萬
火車站一帶,歷來是賣發票小販的「據點」。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南京火車站的地鐵口,一個頭髮花白的老漢湊上來:「發票發票,還要發票啊?」記者表現出購買的意願,他立即表示,各種發票都有,隨後把記者領到一邊,又喊來一名中年婦女。中年婦女把記者帶到一個人少的角落,打開隨身的挎包,問記者需要什麼發票。
「我要餐飲發票。」「行,餐飲發票是按照5%的稅點賣。」
「你發票還是真的啊?假發票我沒法報銷。」「我這發票是高仿的,你要是報銷不了,我包換。」
她承認餐飲發票是假的,不過「做得很真」,不會影響報銷。為了增加說服力,她還留下了電話號碼,表示不行可以來換。但記者問她這些發票的來源,她警覺起來,不願意多說。
記者發現,賣假發票的團夥分工明確,老漢負責招攬生意,中年婦女負責交易,另有一名中年男子負責望風。記者觀察了一會兒後,又打中年婦女的電話,表示還要再買一點發票。這次,楊某把交易地點換到了車站旁的肯德基餐廳內,顯得更加警覺。
知情人介紹,這些賣發票的小販,往往一筆生意的交易數額只有幾十元,但因為製作假發票的成本很低,所以賺頭很大。像年底發票緊俏的時候,一個月賺上萬元是常事。
解讀
企業為了逃稅
要求員工「交票」
一位民企老闆告訴記者:「其實,不光是為了給員工避稅,企業也能落到實惠,算是雙贏。」對員工來說,以報銷餐費、交通費的形式領年終獎,可以省下一筆所得稅。對企業來說,員工交來的發票,都能充入企業成本。理論上,企業甚至可以做出虧本的帳單,這樣的話,營業稅、所得稅都能省下不少錢。不過實際操作中,企業很少會把帳目做到虧本,以免引來稅務部門關注。但操作得當的話,一年省下個幾萬元,並不是難事。這位民企老闆表示,所謂「雙贏」的辦法,就是在做假帳,被稅務部門查實,肯定會被處罰。好在員工都不願意自砸飯碗,所以也沒人舉報。
江蘇聖典律師事務所嚴國亞律師認為,企業要求員工交發票,換得年終獎「合理避稅」,整個過程違反了多項法律法規。
首先企業、員工的行為都涉嫌逃稅。其次,若是員工向飯店購買發票,那麼飯店的行為也屬於虛開發票。根據法律規定,虛開發票、買賣發票、代開發票等均屬於違法行為。情況嚴重的,最高可處以50萬元罰款,偷逃稅款巨大者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