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角度看出軌 | 由外遇帶來的應激性創傷反應

2020-08-21 Penny博士親密關係

自從信息開始發達以後,出軌這個話題就從未斷過。娛樂圈出軌隊人員一增再增,我們在吃瓜的同時,一個問題就經常被提及:如果我的另一半出軌了,那麼到底要不要原諒?

其實這個問題背後,在網絡面前大家普遍認同的一個觀點是:出軌只有0和無數次,情感就像鏡子,破鏡難重圓,不可原諒,一旦發現就只能再見了。

但是當涉及到自身的時候,人們往往會高估自己對出軌行為的處理能力。現實沒有像網上說的那麼輕鬆,你出軌了我拍拍屁股走人一身輕鬆。

大多數時候,被出軌者會選擇原諒對方,但在原諒之後雙方又會掉入外遇後遺症的影響之中,無法重建信任,情感裂縫越來越大導致雙方都很痛苦


作為一名夫妻/伴侶諮詢師,我幫助過很多夫妻/伴侶走出外遇的創傷,所以我希望能幫助更多因為另一半外遇而受到傷害的伴侶/夫妻。

接下來我會告訴大家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看待外遇,以及當我們被出軌後又不打算分手或離婚的時候,該如何修復心理的創傷,重塑新的關係


心理學角度看外遇

依附理論:為什麼發現另一半有外遇的時候我會這麼痛苦?

就像小寶寶一樣需要爸爸媽媽來照顧,提供感情的支持。結婚了,我們需要伴侶來提供給我們保護和情感的支持,同樣的, 你提供給你伴侶情感的支持。

這種支持和感情的連結,我們稱之為依附的連接 (attachment),是動物本能的需求。你的伴侶本應是讓你安全的,提供給你安全感的,至少你是相信他/她是站在你這一邊的。

可是在外遇後,伴侶的依附連接被打斷,受傷的一方會進入依附創傷 (attachment injury),情緒反應就像PTSD的反應,對一些事情很敏感,情緒的波動很大,哭泣,不想吃飯,不想做事情,不想睡覺,會做噩夢。進入一個高度的痛苦和難受中。

你的依附情感有多深,你的痛苦就有多大。


壓力系統:你所有的反應都是為了自我保護

當外遇發生了之後,你可能會突然變得暴躁易怒,毫無理由的就想要罵對方;或者是會陷入悲傷的情緒中,經常崩潰哭泣;再或者你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但變得疑神疑鬼。

這是因為當外遇發生的時候,你們的依附連結被破壞。就像是原本保護你的避風港突然坍塌了一角,你變得不再安全了。而當我們感覺到危險的時候,壓力系統就會啟動。

人們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有三種反應:逃跑,攻擊, 迴避。外遇就是高壓的狀態,很多人會第一反應離婚(逃跑),有些人會攻擊,有些人就當做沒發生過來迴避自己的痛苦,或者你三種反應都有。

我曾經有位來訪者說,她其實知道老公有外遇,但是她不想去指出來,這樣至少可以迴避痛苦來保護自己。

情緒反應:你的自我保護可能會讓自己更加無助

但實際上,逃避和攻擊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優解。你做出的反應讓你暫時感受到了安全,但其實,一個人最危險的時候,就是進入了本能反應的時候。一旦你進入了最原始的情緒反應,你就會被情緒控制住。

這三種攻擊的,迴避的,逃跑的反應和情緒,會讓你在5分鐘之內就出現各種情緒,可能有傷心的,生氣的,難過的,想要離開的情緒。

你會對你另一半很多細小的行為,很敏感和警惕。你想要知道他/她是否還會傷害你,背叛你。一天下來,你被各種情緒影響著,你覺得好累好痛苦。

你的伴侶會覺得你反應過度了,明明原諒了就算過去了,你還要無理取鬧。但是TA也沒辦法安撫你的這些情緒,然後又不想失去這段感情,也就會開始無助/害怕/小心翼翼。

甚至你自己也開始怪自己情緒不穩定,明明是自己決定原諒的,一直告訴自己不要那麼在乎,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喜怒無常。你開始討厭自己的狀態,進入了喪失哀傷的情緒(grief)。

你因為受傷害啟動了本能的情緒反應,所以被情緒控制。而外遇的一方破壞了你們情感的連接,變成了對你有危險的人,所以暫時無法安撫受害的一方。


修復外遇過後的創傷

從心理學角度了解完外遇為什麼會讓我們痛苦,那麼下一步就是:我們該如何逃出本能情緒的控制,來修復創傷和維繫感情。

愛情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所以修復創傷,重建關係也不是一個人努力就可以的。既然選擇了不分開,就需要雙方去合力修復創傷和關係。

對外遇的一方

我想對外遇的一方說:千萬不要去說,你的反應過度了,沒有那麼嚴重。即使你是想用你的方法去安撫你的另一半。

1. 你的另一半的情緒反應是正常的危機反應,儘管你可能會覺得有些時候他/她的敏感和猜疑是不必要的。這是他/她保護自己的身體反應,biological response,他/她自己也沒辦法控制住的。

2. 請不要對他/她生氣或離開,你的另一半可能會罵你,要求你,要求你聽起來不合理的事情。仍然去關心他/她,在意他/她。

3. 去問你的另一半,在那一刻你可以做什麼去幫助她不要那麼的痛苦。你可以問他/她是否可以抱抱她。你不需要去說服你的另一半,你需要在她/他身邊陪著。

我也理解你有時會覺得沒有希望了,你會覺得你的伴侶是不是沒辦法走出來了。我希望你可以理解,這種情緒的波動是正常的,不代表他/她走不出來了,你們的關係沒有救了。想辦法去安撫她/他的痛苦,是她/他走出痛苦最快的方法。


對受傷對一方

當你發現自己有好多的情緒反應時,請做一些可以讓自己放鬆的事,比如吃些好吃的東西, 你此時此刻需要好好的照顧自己。一定不要把自己隔離起來,你需要情感來幫你恢復自己的狀態, 找個好朋友聊聊天。

隨著時間,你可能好不容易恢復了些,正當你覺得你好了,放下了,也可以開心得一起看電影和做事情了,可突然之間,你又很傷心了,開始哭泣了。

為什麼呢?因為你的身體會記住這樣創傷,當你看到一些事和物時,你的情緒就會受到打擾,很大程度上是無意識的。但是你需要有意識的去學會好好的處理這些情緒,需要時間來醫治自己。

說實話,我個人覺得外遇是件很痛苦的過程,對於雙方都是,有些時候超過了夫妻和伴侶的能力去度過這個坎。

外遇的一方是傷你最深的一方,卻同時是把你拉出痛苦的人。可有時受傷的一方,可能會不想再去相信她/他,把心合上了去保護自己,不想把心交給對方了。

我知道很難,很難受,如果你把心合上了,你們的關係可能就不能挽救了。

我也真心的推薦你和你的另一半做伴侶/夫妻諮詢。這個過程可以讓你減輕痛苦,同時讓你們有能力去繼續這段感情。

相關焦點

  • 如何判斷創傷後應激障礙,又知道它有哪些症狀?
    由危機事件引起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急性應激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在不同時期,障礙、抑鬱、焦慮障礙、自殺、酗酒等行為問題相繼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因其後果嚴重、發病率高而受到廣泛關注。PTSD最典型的表現是在重大創傷事件發生後侵襲性創傷經歷的復發有多種形式(病理性復發)。患者經常使用這是一種非常清晰、極其痛苦的方式來進行這種「重複體驗」,包括以幻覺的形式反覆出現由幻覺(幻想)引起的創傷事件的閃回。PTSD患者在沒有警告、不需要刺激或相關誘因的情況下,可能會看得很清楚當時的情況,仿佛創傷又發生了。
  • 醫學心理學備考資料:心理應激
    心理應激已經成為醫學心理學的常考點,在這裡我們首先要了解心理應激的概念,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對我們的記憶有幫助。可能大家看到心理應激這個詞的時候,還是覺得很模糊,因此接下來,由小編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心理應激?
  • 空難之殤:空乘人員如何面對創傷後應激障礙
    美國馬裡蘭洛約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 Maryland)心理學教授傑弗裡·M·拉丁(Jeffrey M. Lating)曾對美國「9.11」事件之後空乘人員的應對情況及心理進行過研究。針對馬航MH17事件,他表示在一年之內同一個航空公司遭遇兩起空難,並且第二起是由人為因素引起的,這對空乘人員而言想要處理這些負面影響,困難更大。
  • |關於創傷後應激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種急劇、異乎尋常的創傷性事件後常見而嚴重的精神障礙,以反覆發生的闖入性創傷情景再現、持續的警覺性增高及對創傷相關情景的主動迴避等為主要特徵。
  • 心理學:創傷後應激障礙,該如何走出心理陰影?
    你是否遭受過創傷事件,並且產生心理陰影呢?你是如何走出來的呢?所謂創傷後應激障礙,指的是個體經受突發的、緊急的事件,令個體直接陷入手足無措、孤立無援的境遇,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反覆出現當時的場景。那麼,經歷過創傷後,產生應激障礙該如何走出自我呢?完全沉浸法個體產生心理陰影之後,在腦海中呈現的往往只是創傷事件中的幾個片段。零散的碎片記憶,不但無法消失,反而會使個體形成刻板印象。當個體聯想到與碎片記憶相關的東西,就會產生應激反應。
  • 研究發現創傷後應激障礙和執行功能損傷的共存模式
    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與執行功能損傷(Executive dysfunction, ED)均是個體經歷創傷應激事件後常見的負性心理反應已有研究都是通過神經心理學測驗對執行功能進行測量,主要包括連線測試(TMT)、威斯康辛卡片測驗(WSCT)、Stroop測驗等。但是神經心理學測驗的生態效度一直受到質疑。執行功能自評問卷(DEX-S)是一個測量執行功能損傷的量表式工具,具有出色的生態效度,能夠很好測量日常生活中的執行功能損傷症狀,並涵蓋了執行功能不同維度的損傷情況。
  • 《外遇心理學》:從外遇中我們能夠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
    ​自從我在某乎鹽選專欄的「關於出軌的九個故事」上線後,我的出軌情感諮詢出現了暴增,很多困在出軌後創傷漩渦裡的男男女女都找過來了這就是出軌危機能夠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一課——停止相互指責,承擔起各自的責任,了解究竟我們帶著怎樣的童年創傷走進了婚姻。《外遇心理學》作為出軌後情感修復的經典心理學之作,就重點提到了這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真正面對自己在婚姻中的責任?
  • 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
    心理學中將Stress翻譯成應激和壓力。壓力是壓力源和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 。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應當是一種經驗到的東西,它無法拋開主體而單獨存在。假如一個事情發生了,但主體對其漠視,毫不關心,或已經意識到刺激的存在,但認為不值得認真對待,這時,壓力就無從談起 。
  • 出軌背後的性心理學
    曾經,我們以為老實人不出軌,後來事實證明老實人也會出軌;我們以為只要相愛結婚,伴侶就不出軌,現實又打了我們的臉。出軌,簡直讓人防不勝防。出軌到底是基於什麼性心理?精神出軌和身體出軌,哪個對婚姻的破壞性更大?伴侶出軌後,我們要怎麼挽回婚姻和性福?本期策劃,我們選取了6個常見的錯誤認知,和大家一起聊聊出軌背後的性心理學。
  • 【心理援助專欄】 創傷後應激綜合整症(PTSD)的識別和處理
    【心理援助專欄】 面對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術」(四十五) 創傷後應激綜合整症(PTSD)的識別和處理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一切,當海浪湧來
  • 出軌背後的「性心理學」:那些偶像劇不會告訴你的事
    ,和大家分享3個關於「出軌」的真實案例,並就其背後蘊含的「性心理學」概念,進行粗淺的分析。由不得你!在性行為中,男性更多地展現出他的佔有欲和進攻性,與此同時,女性的性器官則展現出一種溫柔的包容。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男人既享受心理上徵服異性帶來的成就感,同時也渴望異性來包容自己。
  • 創傷後應激離我們並不遠,PTSD該如何防治?
    我們經歷的創傷事件都會導致創傷後應激嗎?什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又如何防治呢? 2015年8月12日,天津某有限公司發生爆炸,造成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也給遭遇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痛苦。 爆炸事故作為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經歷者都產生了生不可忽視的心理應激反應,如創傷後應激障礙、焦慮、抑鬱、失眠等。 案例三 PTSD,美國大兵的噩夢。
  • 突發性災難引起創傷後應激障礙,很多患者不能恢復,影響一生
    導語:傷後應激障礙主要是由於突發性的災難事件或者是自然災害引起的患者產生一種精神障礙,而發生創傷性的事件是創後應激障礙的最直接病因,例如發生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或者車禍導致死亡等,都可能會造成創傷後應激障礙,正常情況下,正常人經歷過創傷事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患者可以慢慢地恢復正常生活
  • 戀愛、失眠、抑鬱、創傷……|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心理學研究
    好好生活指南下面,我們邊看這一年的心理學研究,邊來回顧這一年吧!研究者在2個月內測量了他們的人格、性、關係健康。「在開放關係前後,他們的關係質量和幸福感沒有顯著差異」,心理學教授Samantha Joel 說。「但他們在性滿足方面經歷了顯著的提高,尤其是解決了關係中的性不相容問題」。
  • 老婆有外遇怎麼辦 教你正確處理出軌問題
    老婆有外遇怎麼辦 教你正確處理出軌問題老婆外遇怎樣處理?在得知老婆出軌的事情後,很多男人都不能理智的處理,往往第一時間就將婚姻推到無法挽回的地步。下面就來教你幾步更正確處理出軌問題。保持冷靜永遠是第一老婆給自己戴綠帽,是沒有哪個男人能做到毫無波動的。
  • 應激反應,釋放你的重壓—新聞—科學網
    這裡要引出一個心理學的概念——應激反應。 應激心理三個階段 現代研究中,科研人員目前將人體在面對應激時的反應歸為三個階段,即警覺階段、抗拒階段和衰竭階段。 在警覺階段,人體內部會產生各種生理變化,諸如心跳加速、體溫與血壓則會降低、肌肉鬆弛等。
  • 如何走出心理創傷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遇蛇,是正常的反應。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一種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談了快7年的戀愛,突然宣告結束,原因是對方出軌,從那以後,我不敢去相信一個人,不敢去愛,不敢結婚,變得敏感、不自信。
  • 心理學:小時候被勢利的班主任歧視,怎樣療愈這樣的創傷?
    大多數人,意識不到自己心裡有傷心理學上把一個人經歷的心靈傷害分為兩種,大到天災人禍等「急性創傷」,小到一句惡言惡語留下的「隱形創傷」。前者是親人離世、性侵、車禍、校園凌霸等等,讓人難以接受的崩潰時刻。心理創傷在精神病學上創傷被定義為「超出一般常人經驗的事件」。創傷通常會讓人感到無能為力或是無助感和麻痺感。創傷的發生都是突然的、無法抵抗的。
  • 顧佳那麼好,許幻山還是出軌了?從心理學角度,說說出軌那些事兒
    《三十而已》迎來大結局,看完真是氣得肝疼。說起最氣,無疑是,那麼好的顧佳,不僅把大好青春浪費在了渣男許幻山身上;最後還輸光了所有為許放炮還債。這種「妻子明明很完美,男人還是出了軌」的劇情,不禁讓人懷疑:難道出軌都是盲目的?嗨,據說,還真有。心理學上,有一種出軌叫「盲式出軌」。 盲式出軌是指一種很常見卻又令人不解的出軌方式。
  • Sci Transl Med :與創傷後應激障礙相關聯的恐懼基因
    一項新的研究提示,一個調控人與動物的恐懼的基因可能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有關。這種OPRL1基因會表達一種叫做孤啡肽的分子的受體。研究人員發現,一種以該受體作為標靶的藥物可防止小鼠PTSD樣症狀的發生。這些發現為研發藥物鋪平了道路,該藥物可被用於那些接觸了創傷刺激——如軍事作戰或某次車禍——之後不久的人以防止其發生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