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要一直吸奶,一旦拔了奶就哭,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孩子,如果寶寶有這種情況,證明奶睡嚴重,而且孩子可能睡眠特別差。
新生兒就像是一張白紙,很多時候寶寶的不良性格都和父母的養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
為什麼寶寶要含著奶頭入睡?
養成了奶睡的習慣
寶寶剛出生,母乳對於寶寶來說吮吸起來很費力,所以經常是吃著吃著孩子就睡著了。尤其是月子裡的寶寶,媽媽一看這樣的哄睡方式看起來非常有用,加上大人也不累,可以長時間就會這樣下去。隨著孩子月齡增加,吃奶的時間越來越短,但是為了入睡,他會不停地吮吸母乳,有時候並不吃,只是含著,這證明寶寶是嚴重的奶睡,晚上吃奶並不是因為餓。
幫孩子建立了錯誤的睡眠關聯
很多媽媽都經歷過哄覺,哄上半天孩子還不能入睡,最後媽媽寶寶都是筋疲力盡,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極度困了,只需要吮吸上兩口母乳可能就會睡著。尤其是在出生後2-3個月,白天清醒時間明顯延長,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寶寶生活習慣,很多寶寶白天會清醒的時間更長。
如果每次在寶寶筋疲力盡的時候媽媽們送上母乳,孩子的大腦就會建立一種關聯:想睡覺——吃母乳。所以每次睡前都會哭鬧,一哭就有奶吃,一吃就睡。
一直在淺睡眠不能進去深睡眠
我們知道睡眠周期是一個淺睡眠一個深睡眠,一個睡眠周日是30-45分鐘交替循環。如果寶寶習慣於吃著母乳入睡,而每次我們看著寶寶好像睡著了,拔出乳頭的時候恰好在淺睡眠區,孩子醒來迅速努力從新開始吮吸母乳,淺睡眠被打破,接下來又是另一個淺睡眠。這樣長時間下去,寶寶很難進入深睡眠區。
分離焦慮沒有及時糾正
當媽媽開始上班的時候,會發現寶寶的夜醒突然變得很頻繁,本來一兩次,嚴重的可能增加到五六次。這是因為嬰兒進入了分離焦慮,他感覺到了身邊環境的變化,為了增加個媽媽的親子關係,寶寶開始頻繁夜醒。通過吃母乳來建立和母親的關係,如果夜醒過於頻繁,一直在吃母乳,其實是睡不好的,媽媽稍微動一下,寶寶就會迅速吮吸母乳,好像生怕丟了一樣。
吃奶就睡拔奶就醒怎麼破?
首先更換哄睡方式
想要改掉這種不良習慣,首先需要改變哄睡方式,戒掉奶睡。確定孩子吃飽之後,拔出乳頭,改變哄睡方式。
抱睡,孩子沒有奶吃就會不停哭泣,剛開始最好用哄睡方式,通過媽媽的懷抱給孩子安全感。從抱睡到放下。用抱睡代替奶睡之後,就可以嘗試放下了,在孩子馬上要睡著的時候採用放下的方式,這個過程同樣需要時間來讓孩子適應,每次放下失敗之後從新嘗試。小月齡寶寶可以用安撫奶嘴代替母乳
如果是小月齡寶寶,在孩子吃完母乳之後,可以迅速用安撫奶嘴代替母乳,讓孩子在睡眠的過程中同樣可以通過吮吸來獲取安全感。而且安撫奶嘴比母乳剛好戒掉。
培養正確的入睡習慣
成人可以自助入睡,嬰兒不會自助入睡,所以嬰兒的睡眠習慣需要成人來培養,幫助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睡眠習慣。
比如,吃奶——陪玩——洗澡——撫觸——聽音樂——穿睡袋入睡。
如果媽媽每天都可以堅持把上面的流程走一遍,十天半個月,就能夠幫助寶寶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養成習慣,寶寶會在這一系列流程之後自己入睡。
如何避免寶寶含著母乳入睡
0-3個月避免奶睡
避免奶睡應該是從出生第一天開始,不要覺得寶寶小沒有關係,不良習慣可能只需要幾周就能解決。
0-3個月新生兒,吃母乳不能邊吃邊睡,通過撓腳心,揪耳朵來讓寶寶保持清醒,最好讓寶寶吃飽之後再去睡覺。
可以通過包襁褓,輕拍等方式,培養孩子睡眠習慣。
3-6個月控制夜奶頻率
3個月之後寶寶清醒的時間越來越久,最好控制寶寶的夜奶頻率在3次左右,頻繁的夜奶會造成寶寶不能進入深度睡眠,容易養成吃著母乳睡覺的習慣。
寶寶開始進入第一個大運動,白天大運動的失敗也會造成寶寶需要安慰,尤其是在晚上夜醒之後。加上出牙期的不適等,都會增加夜奶頻率,媽媽可以更換安撫方式,比如哄抱,輕撫,不要盲目進行奶睡。
6-12個月分清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孩子畢竟的階段,分離焦慮不是寶寶的錯,而是分離焦慮讓媽媽用了錯誤的方式來對待寶寶,那就是通過增加夜奶來安撫寶寶。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確認寶寶是否需要夜奶:
夜奶頻率是否增加的比較厲害,增加了兩三次不止就要考慮斷夜奶;過了6-8個月,可以找到合適時間斷掉夜奶,添加輔食後,斷夜奶就可以逐漸開始;面對頻繁夜醒改變安撫方式。醒來越來越多,就要開始找原因,更換哄睡方式。戒奶睡的過程對於寶寶是十分痛苦的,因為人的本性就是拒絕改變,但是父母需要相信,改變是為了更好,只有堅持才能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