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接近監管人士:一切未定,整治亂象堅定不移

2020-12-20 第一財經

12月11日,據境外媒體報導,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在聽取主要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業務新規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之後,考慮將該新規的過渡期延長。

對此,接近監管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一切都還沒有定,要等本月17日截止日期到了,才能匯總和研究。」不過,該人士透露,目前確實存在有些機構千方百計給監管層施加壓力,達到放鬆監管的目的。在這場博弈中,監管機構的態度是「整治亂象,堅定不移」。

12月9日,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副局長劉志清公開表示,新規(《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了高要求,也為未來資管的發展確立了很好的目標。關於銀行達標的難度,他指出,「各家銀行的情況不太一樣,但其實80%以上都沒問題。」

博弈聚焦延長過渡期

據境外媒體12月11日報導,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在聽取主要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業務新規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之後,考慮將該新規的過渡期延長。監管部門目前考慮將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同時考慮在此之後允許過渡期開始時已經存在的非標資產續發產品承接。

對此,接近監管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還在徵求意見階段,不可能就有修改意見拿出來。但是,有些人或者機構覺得好日子快到頭了,也要拼命掙扎幾下,千方百計給監管層施加壓力,達到放鬆監管的目的。

對於過渡期是否需要延長,該人士稱:「待徵求意見結束再來研究。」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了解到,針對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中關於「新老劃斷」的過渡期問題是目前機構所提異議較多的一點。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指出,按照「新老劃斷」原則設置過渡期,確保平穩過渡。金融機構已經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自然存續至所投資資產到期。過渡期內,金融機構不得新增不符合意見規定的資產管理產品的淨認購規模。過渡期自意見發布實施後至2019年6月30日。過渡期結束後,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按照意見進行全面規範,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或者續期違反意見規定的資產管理產品。

據記者了解,11月30日,銀行業協會曾在上海組織股份行參加的資管新規研討會上,就有機構建議適當延長過渡期,並且過渡期結束後允許續發產品承接未到期的「老」非標資產等內容。

此後,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幾家國有行近日開會討論了資管新規,並形成了關於資管新規的反饋意見,其中也提出將過渡期延長的建議,以及過渡期後,允許新發產品承接「老」非標資產。據知情人士透露,接下來,大行還將進行關於資管新規的討論,到時,才會形成最終的意見反饋版本上報監管。

根據業內流出的上述國有行關於資管新規的反饋意見,其中顯示:「為防範金融風險,維護市場穩定,確保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平穩轉型,建議將該條規定修改為「過渡期自本意見發布實施後至2020年12月31日。過渡期結束後,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按照本意見進行全面規範,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違反本意見規定的資產管理產品,但對於過渡期開始時已存在的非標資產,可以續發產品承接」。

上述反饋意見中亦表示,可以預見2019年6月過渡期結束後,將出現大量存量資產未到期而產品持續到期的情形。根據現行的過渡期安排,過渡期結束後,銀行需發行或續期完全符合《指導意見》要求的產品,但完全滿足《指導意見》要求的大量產品將因其期限長、淨值波動大等原因,而導致客戶購買意願低,銀行發行難度大,造成大量未到期理財資產面臨無產品可續接的困境。

對此,上述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開會是討論了這些問題,最終以銀行業協會的公告為準。」

之所以提出延長過渡期,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管理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新規要求一些存續期到期的產品,在過渡期後,不允許再投非標資產。這意味著,資金端拿不到錢與非標資產對接,銀行將面臨很大資金缺口。

以該行資管部為例,非標資產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平均期限為3年。由於銀行會面臨人事換屆問題,所以5~10年更長的期限情況比較少見。他指出,將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緩衝期比較長,銀行則可以從容過渡,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去做。

「整治亂象,堅定不移」

12月8日晚間,銀行業協會表示,對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起草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高度重視,目前,相關政策的意見建議尚在討論整理過程中。

如今一切未定,是否意味著金融機構還有博弈的空間?監管對此的態度是怎樣的?「整治亂象,堅定不移。」上述接近監管人士稱。

此前,上述接近監管人士針對股份行資管新規的討論意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角度看,這次高層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但是,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強調特殊理由,甚至不夠理性認識規範的意義,混淆視聽,那就變成一個利益集團了。

12月9日,劉志清在公開場合指出:「為使新規穩妥有序地實施,最終規則的相關安排一定會充分考慮對銀行和市場的影響。」關於銀行達標的難度,他表示,「各家銀行的情況不太一樣,但其實80%以上都沒問題。」

相關焦點

  • 重磅來了: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 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資管新規過度期或再度延長2018年4月,央行聯合多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按照既定計劃,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大力開展理財業務整改。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
    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但實際上從去年以來,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關於延長過渡期的討論就已熱烈,彼時監管也釋放出會研究延期一事的態度。
  • 延期1年+個案處理——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的點評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吳曉靈:建議適度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
    但有一個似乎並未被足夠重視,就是資管新規。由於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衝擊,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存量資產處置難度的問題一直被認為將直接給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機構和個人帶去衝擊。近期,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新著《資管大時代》一書出版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證監會最新...
    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但實際上從去年以來,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關於延長過渡期的討論就已熱烈,彼時監管也釋放出會研究延期一事的態度。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由於疫情因素,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而在資管新規之下,我國的大資管業務正在走向合規。「我們要求的是資金端的規範,建議按照資金端逐年替換,資金端不能有資金池,必須自己來承擔風險。」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應「寬嚴相濟」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吳曉靈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後,金融機構應該按照自身情況和過渡期目標分解壓降進度任務,建議監管部門加強對壓降進度的過程考核和重要節點的檢查。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成為自由放任期 也不意味監管空窗期
    「(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該成為自由放任期,也不意味著監管空窗期。金融機構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按照過渡期目標分解壓降進度任務。」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以下簡稱21世紀)等多家媒體書面採訪時表示。目前其新著《資管大時代》業已出版。
  • 資管新規過渡期有望延後,近400款理財現浮虧或因銀行加速壓降不合...
    日前,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發布報告建議延長資管新規整改過渡期至2022年底。對此,監管認為,建議嚴格執行資管新規和建議延期的都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和道理,態度並不明確。因此,銀行仍然不敢放鬆淨值化轉型速度。過渡期延長與否仍難確定2018年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設置整改過渡期至2020年12月30日。如今,2020年已經過半,距離原定的過渡期只剩下半年不到的時間。又因為今年突發疫情的影響,關於過渡期延長的討論與建議與日俱增。
  • 四天兩度「放風」,資管新規延期,央行怎麼說
    在此之前的7月7日,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牽頭開展的《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研究》課題報告建議,將資產管理行業的過渡期再延長兩年。談及資管新規是否考慮延期一事,央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則稱,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資管新規,但無論是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1年,基金子公司總算緩口氣,548...
    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過渡期,最終以央行今晚的官宣而一錘定音。7月31日晚間,央行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吳曉靈:資管亂就亂在資金池和剛兌,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自由放任
    「(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該成為自由放任期,也不意味著監管空窗期。金融機構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按照過渡期目標分解壓降進度任務。」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以下簡稱21世紀)等多家媒體書面採訪時表示。目前其新著《資管大時代》業已出版。
  • 專訪吳曉靈:發展資本市場和是否牛市沒有必然關係,資管新規過渡期...
    後資管新規時代如何要做好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如何平衡好企業融資和個體散戶投資的關係?如何看待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延長和後續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就吳曉靈進行了專訪。資管資金在股票市場中仍然舉足輕重證券時報記者:您曾指出了導致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的六大原因,5年之後,您覺得這六個問題有何改善?您覺得中國股市還存在哪些問題?
  • ...央行回應資管新規過渡期:受疫情衝擊應該延期 可能延一年比較合適
    發布會上,經濟觀察報記者提問影子銀行規模及如何看待有課題組建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2年的問題,對此,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產品實現了平穩有序轉型,總規模穩中有降,整體風險持續收斂,實體經濟融資沒有受到存量業務整改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資金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的現象得到遏制,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持續壓縮。
  • 資管新規是否延期引關注 央行:應該延期 延一年比較合適
    來源:經濟日報在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資管新規延期的問題。資管新規指的是2018年發布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過渡期到2020年底。7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建議,應該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在原有計劃上延長兩年。「用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平均每年約20%的速度去消化,是比較實事求是的。」吳曉靈說。
  • 三年累計壓縮16萬億,資管新規有效化解影子銀行風險
    有市場機構分析,我國居民的金融資產僅佔全部資產的20%,未來居民的資產配置將從房地產、存款向資管產品轉移,資管行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此外,「被各方關注的是,我們還對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達成一致。」陶玲補充。
  • 資管新規一棍子打死了影子銀行?央行人士:沒有,非標轉標有機制安排
    資管新規出臺九個月有餘,不規範的影子銀行業務得到初步遏制,金融亂象得到初步治理,相關風險顯著收斂。不過,由於非標急劇萎縮帶來的社會融資規模餘額增速的低迷,讓一些人士對資管新規提出爭議。有專家認為,資管新規過於嚴厲,「不能一棍子打死影子銀行」。
  • ...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牛市沒有必然關係
    由於疫情因素,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而在資管新規之下,我國的大資管業務正在走向合規。「我們要求的是資金端的規範,建議按照資金端逐年替換,資金端不能有資金池,必須自己來承擔風險。」對於資管行業,人民銀行原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在接受財聯社等媒體書面採訪時表示,在過渡期延長的問題上,主張「寬嚴相濟」。吳曉靈認為,過渡期不應該成為自由放任期,也不意味著監管空窗期。建議監管部門加強對壓降進度的過程考核和重要節點的檢查,早達標的機構要給予正向激勵,進度落後的機構要增加監管措施。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每日金聞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記者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