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不想退位,卻被迫成為太上皇,那6年時間他是怎麼度過的?

2020-12-19 萬裡挑園

唐玄宗李隆基以庶子的身份,通過個人能力和奮鬥獲取了大唐天子的寶座,又通過不懈努力締造了輝煌盛世,堪稱歷史上少有的成功皇帝。

但他卻是位無情的父親。

唐玄宗有位寵妃武惠妃。她是武則天的侄孫女,長相和性格也頗與武則天有相似之處,她奪走了李隆基所有的視線,並且野心勃勃地想要讓自己生的兒子壽王李瑁(楊貴妃前夫)當太子。

為了心愛的女人,唐玄宗在一天之內將包括太子在內的三個兒子貶為庶人,隨即又全部賜死,也是真夠冷酷的。

可是武惠妃想要做太后的願望落空了,在玄宗寵臣高力士的建議下,唐玄宗選擇了「推長而立」,將二十八歲的第三子忠王李亨推到太子之位上。

說真的,在李隆基手底下當太子是天字第一號的難事,他自己的皇帝之位就是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得的,因此生怕兒子走自己逼宮的老路,派了不少眼線死死盯著太子。

唐朝太子大多過得很憋屈,李亨更是憋屈到爆。老爹不信任他,隔三差五給他點顏色看看,首席宰相李林甫更是想盡辦法要把他扳倒,好讓自己支持的壽王李瑁登基。

於是李林甫屢屢使用「政變」「逼宮」「篡位」這三個敏感詞反覆誣陷李亨。李亨當太子這些年,為了避免被大舅子老丈人等外戚拖累,先是休了太子妃韋妃,又休了側妃杜良娣。失去了兩個妻子,喪失了一大批親信,自己成了一個孤零零的光杆司令。當太子當到這個份兒上,實在是夠窩囊。

唐玄宗對李林甫打擊太子的行為採取了默認和縱容的態度,但在廢黜太子的問題上,他卻始終保持堅定的立場和難得的清醒,從未被李林甫的讒言蠱惑。

因為對唐玄宗來說,宰相與太子關係不和正中他的心意,只有這兩股政治力量互相牽制,他才能坐穩自己的皇位,也能讓自己的皇權始終保有決定性的力量,從而對雙方都形成一定的制約和威懾,進而維護政治上的平衡與穩定。

在李亨45歲時,安祿山發動兵變,唐玄宗率眾出逃,李亨意識到這是自己奪權的良好時機,於是他在提前知情的情況下默許了馬嵬坡兵變,而後煽動百姓向玄宗請願, 表明自己是在被動與無奈的情況下才與父親分手,只能率兵對抗安祿山的。

短短一個月後,李亨就在部眾的勸進下,在靈武登基即位,日思夜想了整整18年的天子之位,終於被他得到了,這也算做「翻身農奴把歌唱」了。

對此毫不知情的唐玄宗就這樣「被退位」了,這也成為唐朝歷史上頗富戲劇性的一幕。

然而,當唐玄宗知道太子擅自登基的消息後,他的反應是報以寬宏而豁達的笑容,同時還一臉欣慰地說:「吾兒應天順人,吾復何憂!」

短短幾天,唐玄宗就快速把手中的權力全盤移交給了李亨,自己作為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太上皇,徹底淡出帝國的政治舞臺,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謝幕姿態。

唐玄宗本是一個痴迷權利的人,但他還是果斷選擇了退出,乾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比起死到臨頭還抱著權力不肯撒手的乾隆皇帝,強了不止一個級別。

成為太上皇的李隆基回到長安,住在自己當皇子時的興慶宮。

不明真相的人會以為唐玄宗過得悽悽慘慘戚戚,其實他的小日子相當舒心。好多熟悉的人仍舊陪伴在身邊:內侍監高力士、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女兒玉真公主、內侍王承恩,還有那些能歌善舞的梨園弟子。

唐玄宗雖然足不出宮,卻也可以自娛自樂。而且興慶宮地處皇城之外的鬧市區,最南面的長慶樓可以直接俯瞰熙熙攘攘的人群,可以讓唐玄宗近距離地感受到新鮮活潑的市井氣息。

而且只要李隆基的身影出現在長慶樓上,從樓下經過的人們就會主動停下腳步,口中高呼萬歲。已經蒼老的太上皇會高興得像個孩子,豪爽地在長慶樓下擺設宴席,用精美的宮廷酒食招待那些向自己問安的人。

如果日子繼續這樣過下去,唐玄宗的退休生涯還是讓他很滿意的,但是繼位後的唐肅宗李亨卻有些不滿意了。

唐肅宗繼位後,重用宦官李輔國,讓他代行天子之權。李輔國曾是高力士的手下,外加長得歪瓜棗、奇醜無比,所以一直混得很失敗。

好不容易自己熬出頭來,結果高力士還是不搭理他,這下李輔國脆弱的小心臟完全受不了啦,他跑去找唐肅宗告狀,巴拉巴拉說了一大通,中心思想是太上皇想復闢。

唐肅宗此時的反應很有趣,他立刻面露驚訝之色,眼中淚光點點,說了一句:「這怎麼可能?上皇慈悲仁愛,怎麼會做這種事?」

其實這就是一種默許,於是李輔國更加猖狂,假借肅宗的名義邀請太上皇出門遊玩,唐玄宗挺高興地出門了,結果卻被帶到大內甘露殿。身邊是數十個陌生的老弱侍衛,並且嚴禁任何人出入。

跟隨唐玄宗的高力士、陳玄禮等舊人全部被流放,唐玄宗的精神一下子垮塌下來。

但是李亨的表面功夫做得相當到位,他給唐玄宗派了一百多個宮女,還把萬安公主和鹹宜公主也派來伺候,每天把一堆堆的美味佳餚送到唐玄宗跟前。

其實他這樣子,搞得大家都很累,唐玄宗心累了,他斷了葷腥,改為吃素。之後沒多久,唐玄宗告訴李亨,自己信奉道教,決定修煉「辟穀」,也就是什麼東西都不吃了,以求長生不老。

其實這就是唐玄宗的一種變相自殺,也有些歷史學家經過考證說他是被李輔國所殺。

不管怎樣,對於這位風燭殘年的太上皇來說,不管自殺還是他殺,死亡對他而言是一種解脫。

巧合的是,這對父子相愛相殺的父子倆死於同一個月,前後僅相差十三天。李隆基死於四月初五,終年七十八歲;李亨死於四月十八,終年五十二歲。

唐玄宗曾寵信的安祿山開啟了「藩鎮之亂」,唐肅宗寵信的李輔國開啟了「宦官之亂」,這對父子,把大唐帝國一步步推下了深淵。

相關焦點

  • 古代皇上的老爸叫太上皇,那皇上的爺爺叫什麼呢?這裡告訴你答案
    漢高祖劉邦以一介布衣開創了大漢王朝,一個小混混成為了皇帝,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邦的那些個親戚個個都佔了光,兄弟姐妹封王的封王,封長公主的封長公主,但是,你知道嗎?所有人都安置了,但是還有一人該如何安置呢?
  • 安史之亂後的唐玄宗,晚年被迫退位,幽禁宮中,竟絕食而死
    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社會無比富裕開放,風雅和諧,但後期,逐漸陶醉在自己成就中,開始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擅長嫉賢妒能,打擊異己的奸人,拒絕納諫,與楊貴妃極盡驕奢淫逸,終於安史之亂爆發,公元756年,潼關失守,唐玄宗逃往四川,在西逃的路上,走到驛站馬嵬時,禁軍們不滿情緒高漲,於是在太子李亨的暗中支持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此時的李淵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淚,連退位詔書中的最後一句話都是:「善!此亦吾之夙志也。」在這裡,他的自稱已經變成了「吾」。
  • 唐玄宗是唐睿宗第三子,那唐睿宗的長子和次子是誰?
    唐玄宗李隆基作為唐睿宗李旦第三個兒子,還沒做皇帝的時候在政治舞臺上相當活躍,做了皇帝之後又開創了唐朝極盛時期開元盛世,所以在歷史赫赫有名,在後世家喻戶曉。相對於唐玄宗來說,唐睿宗的長子和次子則鮮有提及,甚至被遺忘,那唐睿宗的長子和次子是誰?
  • 太上皇和皇帝之間,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可有些朝代不但有皇帝還有太上皇,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一國自然沒有二主,那麼太上皇和皇帝哪個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就通過歷史上幾個著名的太上皇,看一下皇帝和太上皇哪個第一哪個第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太公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父親,他本來是個普通群眾,後來兒子劉邦打下了天下,劉太公的身份變成了是劉邦的臣民。
  • 皇帝為何從不會主動退位讓賢做太上皇?了解這2字就會明白太現實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普天之下聽命於皇帝一人,所以從來沒有看到過有哪個皇帝會提前退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自己成為太上皇。大家可能會說,乾隆不是提前退位把皇位傳給了嘉慶嗎?但其實乾隆成為太上皇之後,還是把所有的實權掌握在手中的,嘉慶也只是有名無實,乾隆之所以會退位,也是因為自己的承諾,不能超過康熙的在位時間。皇帝為何從不會主動退位讓賢做太上皇?
  • 中國古代史上最大規模閱兵:唐玄宗的政治戲,唱給誰看?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正月,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神龍政變),逼迫李隆基的祖母、一代女皇武則天退位,最終唐中宗李顯復位;然而五年後的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顯卻被他的妻子韋皇后和女兒▲唐玄宗年輕時意氣風發延和元年(712年)八月三日,唐睿宗正式讓位給了兒子李隆基,自己則退位為太上皇。
  • 為允一個承諾,乾隆主動退為太上皇,退休3年的生活卻比皇帝還忙
    縱觀上下五千年,中國歷代太上皇也不過26位而已,其中不少是被迫當太上皇的,唐代的顏師古就如此解釋道「太上,極尊之稱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預治國,故不言帝也」也就說太上皇不過是一個尊稱,並沒有實際的政治權利。
  • 太上皇大,還是皇上大?宋徽宗與宋欽宗誰聽誰的?
    太上皇大,還是皇上大?宋徽宗與宋欽宗誰聽誰的?太上皇宋徽宗與宋欽宗內訌不斷。考察太上皇宋徽宗與宋欽宗內訌不斷的原因 ,微觀上看有 以下具體幾點。一是在宋徽宗內禪前,朝廷裡,圍繞著承繼皇位的爭鬥你死我活。宋徽宗寵愛像自己一樣精通琴棋書畫的鄆王趙楷,另外,在皇位傳承上態度也不明朗,這令宋欽宗懷恨,並成為日後與宋欽宗的內訌的起點。
  • 皇帝自稱「朕」,那麼太上皇自稱什麼?乾隆帝的自稱最霸氣
    這個朝代僅僅存在了15年的時間,不過它對後世的影響力超過了任何一個朝代。單單從大一統的角度來說,秦朝的影響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後來的朝代幾乎都以秦朝的大一統為藍本進行統一。不可否認的是,秦始皇是歷史上最為優秀的皇帝之一,現如今看來,秦始皇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這是對一位皇帝的最高評價。
  • 唐玄宗李隆基是不是明君?為何甘願將皇位拱手相讓?
    唐玄宗李隆基是不是明君?為何甘願將皇位拱手相讓?唐玄宗李隆基可不是將皇位拱手相讓的,他是被逼無奈當上的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執政前期,可以說是非常賢明的,開創了比較著名的開元盛世。可以說是,將唐朝的繁盛,推進了一大步。但是唐玄宗執政後期,志得意滿,奢靡腐敗。可以說「安史之亂」的主要原因,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毫無根由的信任安祿山,將三個藩鎮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安祿山,才使得安祿山有了造反的資本。
  • 宋高宗趙構活了81歲,為什麼會在56歲正值壯年時主動退位?
    在以上5位最長壽的皇帝中,有3位都曾退位讓賢。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李顯復闢,82歲的武則天被迫退位,並於當年病逝。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86歲的乾隆帝正式禪位於第十五子顒琰,自己當了太上皇,三年後,乾隆帝駕崩。
  • 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都幹了些啥,年逾九旬還納了新妃卻害慘和珅
    乾隆在位六十年是康熙之後在位最長的一位皇帝,他在執政足六十年的時候退位為太上皇,在成為太上皇后四年去世。他退位的那年是1795年。與大多數皇帝不同,去世即退位,乾隆為什麼會選擇退位當太上皇?這與乾隆即位時,許下的承諾有關,即他在位的時間不超過康熙(康熙在位時長為61年)。
  • 26年太子,10個月皇帝,5個月太上皇,唐朝這個皇帝有多悲劇?
    唐順宗李誦,是創下了唐朝皇帝的幾個記錄:首先是作為太子時間最長,長達26年;正式稱帝時間卻最短,僅僅十個月時間,接下來被迫禪位做了太上皇,五個月之後便駕崩了。
  • 古代「太上皇」怎麼稱呼自己?乾隆仍稱為「朕」,另外幾個很搞笑
    在古代,皇帝退位以後,就被新皇帝任命為「太上皇」,而太上皇在歷史上大多數是沒有實權的,只能相當於今天的顧問,這樣的角色,那麼他們退位後又是怎麼稱呼自己的了?乾隆仍然稱自己為「朕」,另外幾個的稱呼就很搞笑。
  • 作為太上皇,他怎麼和朱祁鈺交流
    同樣的道理,他現在是皇帝,對臣子們行使命令,那都是下旨。可是他該怎麼使喚自己的哥哥朱祁鎮呢?你說下旨吧,人家好歹過去是皇帝,現在是太上皇,還是自己的哥哥。你說不下旨吧,自己是皇帝,對誰都下旨,對朱祁鎮不下旨,未免有點跌份。
  • 唐肅宗李亨只是太子,最後是如何在唐玄宗這「聖君」手裡奪得權利
    這不過是為自己被迫「讓位"挽留點面子吧。詔文聲稱:「今宗社未安,國家多難,宜令即皇帝位,聯稱太上皇。且天下兵權,宜制在中夏,朕據巴蜀,應卒則難。其四海軍權,先取皇帝處分,然後奏朕知。待克復上京,朕將凝神靜慮,偃 息大庭也。」
  • 權力、愛情、尊嚴和自由統統丟失,唐玄宗的最後六年是怎麼過的?
    不過,儘管李亨對楊國忠深惡痛絕,在陳玄禮找到他的時候,他也仍然很謹慎,只是猶豫不決。當然,太子猶豫不決,在陳玄禮看來就是默許了。於是他正式召集手下,將楊國忠亂刀殺死,連他的家人,也無一倖免。等到唐玄宗知曉此事時,楊國忠已經慘死於刀下,但是當唐玄宗趕到時,眾將士仍然不願意離去,因為在他們看來,還有一人未殺,那就是楊玉環。
  • 高力士這個傳說中的壞太監,是唐玄宗李隆基唯一的好朋友
    與那群把歷史攪得烏煙瘴氣的壞太監相比,高力士可以被稱為太監中的「白蓮花」了。他是官二代出身,本名馮元一,太爺爺馮盎被封為耿國公,老爹本來也是刺史,結果慘遭上級陷害,家破人散,10歲的小馮瞬間體會到了從天堂墜入地獄的感覺。但這還不是他生命中的最低點,因為長得聰明俊秀,嶺南討擊使李千裡相中了他。
  • 唐玄宗的苦惱,竟然有人敢封殺他?
    唐玄宗的苦惱,竟然有人敢封殺他?唐玄宗由於輝煌的「開元盛世」和浪漫的李楊愛情故事而流芳千古,世人對這個有才的、多情的皇帝並不陌生,如果問玄宗究竟有多少個名字?相信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大名隆基,小名阿瞞。其實《酉陽雜俎·忠志》中還記載了一個傳說中的名字「鴉」,除此之外,從唐史記載的蛛絲馬跡中發現:唐玄宗即位前,似乎還有一個名字,而這個最早的曾用名卻一直隱藏在歷史的角落裡,被塵封、被忽失、被遺忘。翻開《舊唐書本紀八》就能找到有力的證據。景雲元年(710年)6月,臨淄王李隆基發動羽林軍將領擁兵入宮,討殺韋皇后之流後,擁父睿宗李旦復位,廢黜少帝李重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