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一本怎樣的書,它是如何演變的?

2020-12-20 天璣易學

說《周易》前,我們就先簡單梳理下它的由來吧。

在中國自古《周易》的地位很高。由於孔子推崇,春秋時即是儒門六經之一。漢立五經,尊《易》為眾經之首,後來的九經,十三經皆循此序。《易》既是儒門群經之首,同時在道門之中也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因此,《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著作之一,這是毫無疑問的。

那麼這麼一本傳統文化基石著作,所謂包含了一切規律、可應用與萬事萬物、從一大堆偶然中找出了必然的奇書,到底寫了些什麼呢?於是我們想把這本神一般的書找出來看看,看了兩段你卻發現這本奇書枯燥無聊,就算是看翻譯成白話的版本也完全不知所云。於是我們想,乾脆退而求其次,看看後人如何講它罷,結果發現關於它的著述汗牛充棟:有講它演化出了式佔、歷忌、擇日、風角、堪輿、孤虛、行年、咒禁、行法等等一大堆高深莫測的東西,有的人卻對《易》進行佔卜之人充滿了種種誤解和不滿,《易》是種學問,是種哲學,是種思考方式,是各種可用於日常生活的生命哲學,明白了它,我們的生命就得到了升華。

你看,這就是《易》。

我們先來講一點關於《易》的事實。

一、《周易》是本關於「筮」的書。

周易是關於佔卜的。「筮」是佔卜的一種。

中國的佔卜有兩大類:「卜筮」和「日者」。

日者之術,即是擇日之術,派生於古老的星曆之學。

卜筮則需分而言之。「卜」即是燒獸骨或龜殼來佔卜;「筮」即是將筮草作為算籌進行計算以佔卜。

二、《周易》是流,不是源。

這一點很重要,周易不是開天闢地就有的,周易只是佔卜發展史中的階段產物,周易的地位是出於巧合被確立的。這即是說,周易並不具有天然的客觀正確性。

那麼周易怎麼來的呢?

傳統來講,周易的最後成書經歷了三個重要的階段:1.伏羲畫卦 2.文王重卦 三、孔子作《易傳》。

現代發現來講,主要談兩塊:數字卦和三易關係。

數字卦:歷代均在一些出土的甲骨、竹簡、陶器、石器等上面發現這種卦畫或者說符號,以1、5、7、9表示陽爻,6、8、10表陰爻,稱十位數字卦。另尚有兩位數字卦。考古發現顯示,直到東漢時期,這兩種數字卦才最終退出歷史舞臺,被今時所見的以「——」、「— —」表示的陰陽爻徹底取代。

三易:《禮記》將《連山》《歸藏》《周易》稱為「三易」(前二均已失傳,僅93年王家臺出土《歸藏》秦簡)。三書均是關於「筮」的書。根據《歸藏》《周易》兩書中出現的歷史人物,我們認為「《連山》為夏易,《歸藏》為商易」的說法並不正確。三易之間並無先後傳承的關係,猜測是三易並行於世,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選擇(就如卜、筮之間的關係)。

而周易能有如今地位,靠的是孔子的青眼。孔子作《易傳》,《易》被孔子選為儒門六經之一,由此奠定了《易》萬世經典的地位。至於道門麼,道家不談易,道教才談易。道教創立時借了術數方技的力,嘗到了甜頭,術數方技成為立教根基之一,《易》也順理成章成為教中經典。由此,《連山》《歸藏》失傳,卜算式微,《易》一家獨大,光耀萬世。

四、象數與義理

人有「善易不卜」之言,即是易學兩派鬥爭的結果。又是易學史,即兩派鬥爭的歷史。

先秦談易,均以象數為主,兼以義理。自《易傳》出,漸談義理。由此便有了象數義理之爭。

象數義理之爭談來太繁雜,以後若有時間再細講,現僅提幾個觀點。

漢易倡象數,分古文易與今文易。後有王弼掃象,引老莊以解易,象數之易衰,義理之易盛。及至宋,仍以義理為主,然象數之易又興,自陳摶發端,引河洛以解易,後有周敦頤作《太極圖說》,邵雍創先天易,後世將之名為「圖書之學」。宋之義理易自胡瑗起,後有二程、張載,均與象數易勢同水火。宋易義理一派後也成為理學根基之一。至於清,乾嘉學派整理漢易,卓有成就。象數派重新壓過義理派。

五、易與方術

一開始講了,《易》是本關於「筮」的書,而「筮」只是佔卜的一種。那麼為什麼我們看到所有的佔卜,甚於所有的方術都言必談《易》呢?

這就關於易學的改變了。

易學是一直在不斷變化的。易學不斷變化,以適應時代流行的佔卜方法。

商周最興盛的是「卜」,出土的甲骨龜殼便是它。然而衰落得最早的也是它。至於戰國秦漢,日者之術達到鼎盛(帛書《四時令》、《五行令》,楚簡《日書》均顯示早期日者之術與《易》無關),易學便開始向日者之術靠攏。之前談到的,漢易重象數,漢易學者當時最主要工作的就是將《易》的卦象和曆法相合,以期將《易》用於陰陽佔候。

至此,《易》成功地從卜筮的學問轉型成日者、選擇的學問。

還有一次:《易》與後來各方術基礎的陰陽五行說的銜接。這個太複雜也太深刻,是後世易學及宗《易》的各種術數方技發展的基礎,我們後面慢慢展開來說。而銜接兩者的是相傳為孔子所作的《易傳》。

相關焦點

  • 周易只是一本算命書?其實它是破除迷信的哲學
    對於許多人而言,《周易》都是這個色兒的……看《周易》的人都是這個色兒的……然而,《周易》研究學者溫海明指出,《周易》從成書開始,就是一部破除迷信的著作,是中國上古文化脫離巫術和鬼神崇拜,走向人文理性的偉大著作。
  •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3部「易書」有何區別
    也許有不少的朋友都知道,《周易》和《易經》中間並不能畫等號,因為《周易》只是《易經》之一,而事實上《易經》其實共有三部,即《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易經》就是這3部「易書」的總和。
  • 《周易》升卦告訴你,怎樣才能走上晉升之路
    《周易》是一本解釋天地規律的書,但卻因為其中玄妙,深奧的記載,被中國人質疑了很多年,認為這是迷信,不能學。但這個說法本來就是無稽之談,現在更是被打臉,因為《周易》現在已經被證實是超科學!還有人說,《周易》就是中國古代的大數據!這個評價可以說是非常高了!而易經對於普通人來說,有什麼作用呢?很簡單,他可以告訴你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 清華教授臨終留下勸告:要注意《周易》不是迷信!會讓中國更強大
    為什麼他說要我們注意《周易》呢?老人家所說的《周易》講得是什麼?《周易》又是怎樣一本書?《周易》是一本奇書,這本書非常的難懂,很多人初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周易》最初是以卜筮書的形式出現的,這使它在秦始皇的「焚書」中逃過一劫。作為一種推測命運、吉兇的方士之書,《周易》無疑含有迷信的成份。
  • 《周易》:你還認為它只能用來算卦嗎?帶你了解先賢智慧結晶
    正確認識什麼才是《周易》很多人都把《周易》看作是一本算卦書,但事實上這是很片面的,《周易》從夏代開始經歷了很多的演變過程,直到殷商末年時期周文王將之前的易經重新演繹,最後形成了周易,但是即便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易經還是在不停的進行演變的。
  • 90%的人誤讀了《周易》,它不是算命,而是指導人類實踐的工具書
    《周易》不是幫人算命,看風水,而是一門科學。如果你認為《周易》是一本算卦的書,那這是嚴重的誤解,是對古人智慧的不尊重。通俗講,《周易》就是一部筮官佔卜之書,其目的是為了讓人類繁衍生息,避開自然災禍。一些學者藉此無限擴大其外延和內涵,並將歷朝歷代其他學說,強拉硬拽進《周易》當今文化中,用《周易》代表萬全之說,解釋社會與自然萬象。他們變著法與周易沾上邊,來推廣自己的高論。什麼周易與管理、周易與經濟學、周易與人生、周易與商道等,似乎一旦貼上周易的標籤就是聖言、聖道。這其實已經遠離了孔子的初心。面對古人智慧思想,一切歸納總有不全的東西,《周易》也不例外。
  • 當今清華,北大研究《周易》有哪些值得看的書?
    《周易》之所以比較難,其一它有一套自己的話語體系,這套文字體系穿越千年,有些許變化,但與當下教育中的西方的哲學邏輯體系存在很大區別,產生了巨大的疏離感。一般人不懂專業讀法,或許會覺得神乎其神。總之想要讀懂《周易》的真諦,無所謂年齡大小,關鍵是你要入對門,要讀最專業的著作,才能有所成績,如果一上來就讀曾仕強、南懷瑾之流的著作混淆視聽,那麼不如不學《周易》。下面推薦一下零基礎閱讀周易的三大著作。
  • 周易文化 您了解多少?
    《周易》所反映的陰陽對立統一的規律是人類社會、自然界發展的普遍規律,因此又是說《周易》的內容含蓋了世界萬物,博大精深。《周易》一書的內容主要是象、數、理、辭四大部分。象,即六十四卦符號,六十四卦即六十四個符號,表示事物發展的規律,反覆循環,永無止境。數,即指術數,指易卦演變的程序,反映事物的吉兇禍福。
  • 《周易》與搖錢起卦
    參看《朱子語類》,南宋的大儒朱熹就認為《易》本身就是佔卜的書,並非講「理」之書,他認為聖人如果要說「理」,大可再寫一本專說「理」的書,如果他提醒後人要學習《易經》不從如何佔卜入手,怕是繞了個大彎子也不能真正領會周易的要旨。由此可見,了解佔卜的方法,甚至進行一些佔卜的實踐,對我們了解易學文化,貼近古人的所思所想有著巨大的意義。
  • [思考] 朱熹的《周易本義》與《周易》的本義
    然而無論如何,經與現實生活的矛盾,使後人無法僅僅滿足於過去的內容,而必然給它填入新的內容。現存《易傳》,可說是給《易經》填入的第一批新內容。在《易傳》看來,《易經》是「彌綸天地之道」的書。而這個道的內容,又歸結為「一陰一陽」。那麼,《易經》所載,是不是就是天地之道,特別是一陰一陽之道?
  • 《周易》提醒:你經常說的話,就是自己的人生預言,要謹慎小心!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並不過分。《周易》被譽為中國的「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為有人說,讀懂了《周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周易》是一本神奇的書,那到底神奇在什麼地方呢?
  • 史書記載此人精通《周易》,能預知未來,如何做到的?
    (《雙溪類稿》卷26)那麼,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周易》真的是一本佔筮之書嗎?不妨細細讀來。——《皇極經世》也就是說,邵雍從《周易》中所領悟到的,是「心學」。原來,《周易》所教給人的,是一種使人心「虛明」的方法。
  • 周易忠告:一個男人後半生最好的風水,是從扔掉這4樣東西開始!
    它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蘊涵著深刻的自然規律和辯證思維,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無論何時,《周易》對人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孔子與老子同生於春秋末,有著共同的嗜好——推崇易經。現代新儒家馮友蘭先生就曾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魯班書成為禁書?學魯班書的人不會有好下場?周易建築神乎其乎!
    魯班書成為禁書?學魯班書的人不會有好下場?周易建築神乎其乎!有一種傳言認為,《魯班書》的上下兩冊是不能夠全部看完的,否則這個人就將雙目失明。魯班是一個神性化的人物,最初重慶巫溪縣發現的《魯班書》是一本與建房有關的巫術奇書,融入了許多五行、周易與術數色彩,最後就神乎其神了。
  • 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很多人都認為《周易》和《易經》是兩本,但我們現在說的《周易》其實就是《易經》。說起《周易》,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封建迷信,因為裡面對未來的預測,佔卜等,這種說法一直延續了3000多年,但事實是,它的預測都成功了,而如今也更是證明這《周易》不光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
  • 圍棋與周易是親兄弟
    又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落水當中出現了一隻神龜,馱著書書上有九個數稱為洛書。這兩位聖賢呀就由此獲得了治理天下的道理。相傳八卦創自伏羲八卦與圍棋是一樣的,其發明權歸屬地如此明確。確實不科學的還有許多人質疑。而比較科學的說法是八卦與圍棋都產生於中國的原始社會末期。八卦始於佔卜,這是毫無疑問的。
  • 納入國考、招收「周易預測學」博士,社科院開始「迷信」易經了?
    這也就意味著,作為中國社會科學方面的頂級權威研究機構,中國社科院承認了周易預測學的學術地位,讓它從民間文化走向了廟堂文化。周易預測學終於擺脫了神秘的一面,被納入到科學研究的範圍了。聯合國將易經翻譯成40多種語言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 《周易》提醒你經常說的話,就是自己的人生預言,要謹慎小心!
    讀遍天下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國,《周易》被稱為「文化的底端、經脈之首、大道之源」。因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讀《周易》,就是讀中國之根!「周易」是一本魔書,那麼魔書究竟在哪裡呢?
  • 【周易90秒】朱子講的《周易》「本義」,到底是什麼?
    而這個問題,可能又涉及到所謂的「《周易》解釋學「的問題。或許它就是朱子講的「太極」吧?朱子曾說:「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而朱子的《周易本義》一書,或許就是通過對《周易》古經以及《易傳》的解讀,來尋求其中的「太極」或「天理」吧?那對於朱子這樣的「《周易》解釋學」,大家是否認同呢?
  • 周文王姬昌為什麼能推演出《周易》?
    周文王姬昌為什麼能推演出《周易》?《周易》是我國最神秘的著作之一。在幾年前的央視頻道,百家講壇欄目上,著名教授曾仕強曾經對《周易》一書進行過解讀。一時間引發一股《周易》熱。不僅民眾們都喜歡買一些《周易》類型的書,而且很多電視臺也請了許多教授來講解《周易》。可見《周易》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堪稱世界第一書也並不為過。而《周易》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姬昌是周朝的奠基人,在他的兒子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後,追封他為文王。那麼,很多人就會有一定的疑惑,那就是,為什麼姬昌可以推演出《八卦》呢?下面小編將逐一為大家分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