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父情結是女孩戀父仇母的複合情緒,是女孩性心理發展第三階段的特點。
在這一階段,女孩對父親異常深情,視父親為主要的對象。
不論是堅持找和父親相似的伴侶,還是遠離父親一樣的伴侶,都意味著「父親」形象強烈地影響了親密關係。一個人選擇伴侶時應考慮「Ta能不能給我帶來幸福」、「我們相處起來是不是舒服」,而不是「Ta像不像父親」。
戀父情結也可以作用於戀愛以外的領域。我列出了幾種戀父情結者會有的表現,你可以看看是不是符合對自己的描述:時不時把遇到的男性和自己的父親作比較。
總是希望和比自己年齡大的男性進入親密關係,或者隱秘的性幻想對象是某個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男性。
有時候,你會故意做出讓你的伴侶失望的行為,就像年少時故意讓自己的父親失望那樣。Ta不自覺地期待著伴侶會包容自己,甚至過分地包容自己,給自己兒時不曾得到過的關注和愛。
即使學業、事業再成功,也覺得隱約有種缺少肯定的感覺,就像小時候很少得到來自父親的肯定一樣,在和男性戀愛時,更傾向於找可以照顧你、有權勢的人,而不喜歡照顧對方。但即使對方符合這個標準,也很難給你帶來安全感。
回顧從小到大和人的交往,發現自己下意識地尋找一個「權威男性」的存在(比如傾慕年長的老師、喜歡男性領導等等),雖然很渴求男性,但是內心裡又覺得男性無法被信任,就像你覺得父親永遠不會給你你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有受到戀父情結的困擾,意識到背後的根源是改變的開始。檢查一下自己長期的關係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是不是尋找的對象都有固定模式?是不是關係的發展與結束都遵循相似規律?你需要認識到一切都已經過去,即便你把你的大叔叫做「爸爸」,你也並不能真的重新找到一個「父親」。
如果你已經習慣找「父親」一樣的伴侶,你可以參考身邊朋友的選擇,或者看看影視、小說中「別人家的男友」,了解一段彼此對等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此外,建議戀父者可以把尋找父親的方向從外界轉向內在——在自己身上發現「缺失的父親」。人們可以把對父親的渴望訴諸於保護和幫助他人,從渴望被引導變成提供引導。這樣便不需要在他人身上尋找理想的父親,因為他自己就為自己成為了那個理想中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