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父親培養出科學家兒子

2020-12-22 齊魯海風

文學家父親培養出科學家兒子

作者:徐俊霞

陳佳洱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長期從事加速器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多項低能加速器及相關的應用領域取得了突出成果。

他的父親陳伯吹是中國兒童文學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東方安徒生」,一生創作並翻譯的近300萬字的兒童文學作品在中國幾代讀者中都頗有影響。

陳佳洱出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當時日軍侵華,家園被毀,是父親的文學作品伴隨他度過了顛簸流離的童年。陳伯吹不僅注重培養兒子的閱讀興趣,還從細微之處用心引導,成了他的科學引路人。

閱讀指引:好父親也是好老師

陳伯吹是教師出身,他非常注重對孩子進行閱讀教育,在陳佳洱很小的時候他就常常講童話故事給他聽。

稍大一點,陳伯吹就會講到一半就打住,說:「你自己去看吧。」而這「一看」成了陳佳洱步入閱讀之門的敲門磚。

陳佳洱六七歲的時候,家裡書櫃裡有很多書,不僅有父親創作的童話作品,還有古今中外文學書和各類報刊、畫報等,父親陳伯吹每天寫書編書,家裡常有書信及書稿寄來。

在充溢著書香的家庭環境裡,陳佳洱耳濡目染,從小身受文學的薰陶,他最早接觸的是畫報類的書,得到一本書,他常常是愛不釋手,如饑似渴地閱讀。

日本侵略者炸毀了寶山羅店後,陳伯吹一家搬到上海市區。那時候,陳佳洱連「國定教科書」都沒得讀,在書櫃裡找書讀就成了他最快樂的事情。從《阿麗思小姐》到《波羅喬少爺》,從《華家的兒子》到《火線上的孩子們》,陳佳洱把父親創作的兒童文學看了個遍。

在陳伯吹近300萬字的作品中,童話《一隻想飛的貓》堪稱代表作之一。陳佳洱開玩笑說:這部作品有我一份「小功勞」。

陳佳洱從小愛貓,養了一隻又一隻,其中有一隻「金銀眼」更是十分聰明伶俐。父親就利用「地利」之便,觀察貓的習性,因此,在童話中那隻「想飛的貓」被描寫得活靈活現,而且從中國「飛」到了世界各國。

到了小學三年級,陳佳洱已經能夠獨立讀書看報了,他模仿當時的《小說月報》裝訂了一本只有自己一個作者的「小說月報」,陳伯吹對兒子的這個「創舉」給予了大大的讚賞。

科學教育啟蒙:走上科學之路的引路人。

陳伯吹雖然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但他熱愛科學,懂得很多科學原理,也寫過不少科普作品。

他常把收藏的《兒童世界》等畫報和兒童圖書給兒子看,也喜歡講科學故事和科學童話給兒子聽。陳佳洱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科學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的重要性。

6歲那年的一個夏日,陳佳洱溜進了父親的書房,那天下午正好是雷雨天氣,此起披伏的電閃雷鳴把小佳洱嚇哭了。

陳伯吹停下手頭的工作,叫他不要怕,並問他:「天上為什麼會打雷?」因為聽隔壁老奶奶講,天上打雷是雷公發火,要劈不孝的人。陳佳洱張口就來:「我當然知道了,這是雷公公要劈不孝之人。」

父親笑著搖搖頭把他摟在懷裡:「孩子,打雷是雲層裡面帶的陰電和陽電中和的結果。比如你一個手是陰電、另一個手是陽電,兩個手一拍就『打雷』了。」父親一邊說,一邊用雙手相擊演示。

見小佳洱一知半解,父親索性找來玻璃板,用書架在桌面上,又讓母親剪了一個小紙人,放在玻璃下面,用擦眼鏡的綢布包在一個積木塊上,快速在玻璃板上滑動,玻璃板下的小紙人竟上下舞動起來。

這個在玻璃上「跳舞」的紙人兒一下讓陳佳洱明白了摩擦生電的原理。那晚陳伯吹又乘興給小佳洱講了許多關於電的常識。父親做的這個生動有趣、別開生面的「遊戲」在陳佳洱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愛好科學的種子。

陳佳洱上學後,只要有科學類電影上映,陳伯吹不管有多忙,都要親自帶他去看。

陳佳洱上小學時,一次,父親得知電影院裡放映《發明大王愛迪生》的片子,他當即放下手頭的工作帶著兒子去觀看。還有一次,下著大雨,父親打著傘把陳佳洱從寄宿制的學校接出來,帶他去觀看電影《居裡夫人傳》。

看完電影,父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居裡夫人的祖國波蘭,因為科學技術落後而遭受侵略,中國也一樣。你要像居裡夫人學習,耐得寂寞,獻身科學,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從此,居裡夫人的愛國情懷和父親的用心良苦對陳佳洱一生的志趣、信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陳佳洱這才知道,父親從事教育和寫作一方面是興趣所致,一方面也是生活所迫,父親的心裡始終埋藏著一個科學救國夢。

在父親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下,學生時代的陳佳洱勤於鑽研,勇於探索,求知慾旺盛。業餘時間,他迷戀上了搞小發明。

他和同學一起製作收音機、擴音器,組建「創造社」,發表自己的作品,翻譯《大眾科學》等外文刊物上的文章,自己印發,是當時中學生創辦科學類刊物的獨一家。陳佳洱寫的文章《我們是怎樣出版創造的》,還配發編者按,刊登在當時的《大公報》上。

後來,陳佳洱義無反顧地投身科學,在多項低能加速器及相關的應用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成為一名出色的核物理學家。

作者簡介:徐俊霞,媒體撰稿人,筆名:海風,原創公號:齊魯海風(haishangfeng2016)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與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氣的作品。

相關焦點

  • 說說梁思成、楊振寧、錢學森和費曼等科學家的父親們
    今天是父親節,聊聊幾位科學家的父親,看看這些父親們在科學家的成長過程中起了什麼作用。梁思成的父親先說說梁思成的父親,梁啓超。梁啓超9個孩子,出了三位院士,每位都是專家。在中國人的父親裡面,我一直最推崇梁啓超。梁啓超的父親形象跟中國傳統的父親形象不一樣。
  • 優秀的建築學家、文學家,林徽因死後墓碑被砸,兒子卻拒絕修復
    但是,拋棄徐志摩、丈夫梁思成、公公梁啓超等這些標籤,林徽因就是林徽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才女,是一名作家、一名文學家更是一名建築學家。建築學的夢想在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於浙江杭州,從小林徽因一直跟隨自己的祖父母生活。
  • 三國時期,曹魏出文學家,蜀漢出教育家,孫吳出什麼?不敢想像
    文/豫薦你標題:三國時期,曹魏出文學家,蜀漢出教育家,孫吳出什麼? 不敢想像三國是一個混亂的時代,而往往越是混亂的時代,文化越是繁榮。春秋時期,五國爭霸,戰國時期,七雄並立,比東漢末年的三國更加混亂。雖然各國爭戰不休,文化卻異常的繁榮。「諸子百家」誕生於這個時期,我們熟悉的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兵家、縱橫家等學派。
  • 父親得知兒子外號,不生氣反而將外號改成真名,如今家喻戶曉
    盡力做好一件事,實乃人生之首務說起這個人,對於現在每一位有了自我判斷意識的中國同胞,就算是對他的事跡不是很清楚,卻依舊是聽說過這個名字,他就是中國"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錢三強錢老先生曾經有一個非常有學問的名字錢秉穹,出生於1913浙江一個書香世家,錢秉穹這個名字可以說是他的父親對他給予厚望,也就是如此頗具學問的名字,在得知兒子同學對他的外號之後
  • 父親得知兒子的外號,不生氣反而將外號改成真名,如今家喻戶曉
    ,也就是如此頗具學問的名字,在得知兒子同學對他的外號之後,最終被他的父親棄用了,這其中也是有一段有趣故事因緣。錢老先生在家排行老三,有著世家出身,因此在那時候他有別人沒有的條件,那就是可以安心讀書,從4歲開始就跟著父親讀書識字,而他的父親錢玄同作為當時的著名的文學家,曾留學日本,在思想上沒有傳統的書香之家的固步自封,雖然自己在文學上有了一定的成就,在4歲就給自己的孩子開蒙,但是還是希望孩子能夠接受不同的思想與教育,因此在錢三強7歲的時候就被送到了當地的一所學校,而這所學校正是著名的教育學家蔡元培等人創辦的
  • 小楷王是她師傅,書聖是她徒弟,有個文學家兒子,她開掛了嗎?
    王家子弟皆打扮好出迎客人,只有侄兒王羲之敞著衣服,露著肚子躺在東廂房的東床上吃東西。這個時候的王羲之在書法界已經嶄露頭角。有「傲嬌」的資本。現代的父母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這個家庭教育理念不是現代父母的專利。早在晉朝時期,就有個現代家庭教育思想的父親。父親自己喜歡書法,也發現兒子對這方面感興趣。
  • 開學第一天,為鹿城的這些棒棒的「小文學家」、「小數學家」、「小科學家」們點讚
    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 「紅盾護校園」行動,詳情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各小學:    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經鹿城區教師培訓和科研中心「三小」評選專家組研究決定,授予夏亦心等10位同學為2017年鹿城區「小文學家
  • 「利誘」女兒回家,答應兒子「分家」,一位父親這樣培養企業接班人...
    今天是父親節,祝天下父親們健康平安。對很多人而言,父愛雖然靜默,卻是深沉的,總在不經意的瞬間,讓人從內心深處感到溫暖。但在家族企業裡,父愛給人的除了溫暖,或許還有些許沉重。因為除了家人間的溫情,還有家族事業代際傳承所帶來的責任。詩肯柚木是一家專注於銷售自有品牌天然柚木家具的家族企業,創始人林福勤夫婦用40餘年時間,為家族事業奠定了堅固的根基。如何培養接班人?
  • 「利誘」女兒回家,答應兒子「分家」,一位父親這樣培養企業接班人……
    今天是父親節,祝天下父親們健康平安。對很多人而言,父愛雖然靜默,卻是深沉的,總在不經意的瞬間,讓人從內心深處感到溫暖。但在家族企業裡,父愛給人的除了溫暖,或許還有些許沉重。因為除了家人間的溫情,還有家族事業代際傳承所帶來的責任。詩肯柚木是一家專注於銷售自有品牌天然柚木家具的家族企業,創始人林福勤夫婦用40餘年時間,為家族事業奠定了堅固的根基。如何培養接班人?如何實現基業長青?
  • 兒子在學校被人取綽號,父親聽後直接改成大名,如今此名家喻戶曉
    在我們中國,有些父母在孩子還未降生的時候,就會查閱各種字典,在萬千的漢字之只挑選出幾個寓意極其美好的字,來作為孩子的名字。這不僅僅是父母們賜予孩子的第一份禮物,也是寄托在孩子身上一份美好的期盼。在古代,人們對於給孩子起名更是講究,甚至還要研究孩子的「生辰八字」來起名。他們十分相信,名字是會影響到人的一生的,乃至整個家族的命運和興旺。
  • 15歲科學家走紅,全網認證別人家的孩子!什麼樣的家庭出牛娃?
    談同學就已經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和世界頂級科學家們侃侃而談了!好酸......談方琳的優秀也讓網友對她的出身背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究竟是什麼樣的神仙家庭才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娃子?,在努力培養孩子之外,還有一點也十分耐人尋味。
  • 科學家在培養皿中培育出完整的嬰兒大腦
    我們在高中或者大學的生物課上,一定都嘗試過在培養皿中培養一些細菌、細胞或瓊脂類物質,不過最近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卻在培養皿中開始培育更高端、看起來更不同的物質。上周,該大學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已經有一個研究小組成功的培育出人類的大腦。你沒有看錯,就是人類的大腦。這個大腦只有鉛筆上的橡皮擦那麼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的胎兒的大腦相當,雖然沒有任何意識,但與真正的人腦極為相似,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的功能。新培育出的這種微型大腦幾乎具備了所有人腦的細胞類型,也能像人腦一樣進行基因表達,看上去就像是處於發育中的人腦。
  • 一位高情商的父親,硬生生把差生兒子培養成清華高材生
    有個學生考試只考了二十三分老師看不起他同學取笑他他也覺得自己就不是讀書的料回到家低著頭把試卷交給父親他知道肯定要挨罵挨揍了因為平常頑皮已經被父親不知道教育了多少次父親一看分數當場暴露了起來再看看兒子低著頭的樣子他知道兒子肯定在學校受了不少委屈於是,這位父親跟兒子低著頭說我兒子真棒兒子驚訝的看著父親
  • 父親向14歲兒子下跪,兒子一旁手拿皮鞭...真相看哭無數人!
    說罷,爸爸趴跪在地上,對兒子說「打!」兒子低下了頭。爸爸又繼續說:「讓你打你就打,這是我的錯,爸爸沒教你。」「打,快點,動手」!在爸爸一聲聲地催促下,兒子哭了。「子不教,父之過,是我沒教好你才讓你變得越來越壞,既然爸爸沒教好你是爸爸的錯,爸爸錯了就要接受懲罰。」 一旁的兒子不敢動手,早已泣不成聲。
  • 彭康:「交大應多培養幾個像錢學森那樣的大科學家」
    「我總是追不上父親,家裡三口人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兒子彭城說,當自己從北京轉學到上海讀高中,父親已趕赴西安交大,全身投入大西北建設。「他這樣的一輩知識分子,心中只有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利益。」  百年學府,東西同根,花開兩枝,如今成就了一對「雙一流」建設高校。習近平主席發表的2018年新年賀詞中感言「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並再次為西遷老教授點讚。
  • 父親用拖把為兒子洗車,車身布滿了劃痕,兒子卻在一旁笑出聲?
    父親用拖把為兒子洗車,車身布滿了劃痕,兒子卻在一旁笑出聲?現在有很多人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上了車,買完車之後自然要開回老家,與自己的父母分享一下提車的喜悅,而父母如果看到孩子這麼有成就,靠自己的努力年紀輕輕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車內,心裡也會非常滿足與開心。
  • 父親死前請求放過兒子,兒子只說了十個字,成了流芳千古的成語
    我們都聽說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說的是「東漢大文學家孔融小時候吃梨時把最小的梨留給自己,大點的梨讓給兄弟姊妹吃」,從小老師和家長都會用這個故事來教育我們要懂得謙讓,所以,「孔融讓梨」成了一個流芳千古的典故。但是,你們知道嗎?孔融的兒子死前說過的一句話也成了流芳千古的成語。
  • 這位鄉村父親的教育方式:用一句話,把笨蛋兒子培養成天才少年
    之後也確實不曾展現出有天分的跡象,連本能反應都令人不滿。所幸卡爾有一個好父親,父親的教育理念,讓卡爾一步步成長,最終成為一個讓人矚目的天才。而他的成長,也印證了他的父親卡爾·威特的一句話「兒童成為天才還是庸人,不是決定於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於早期的教育,就算那些天賦普通的孩子,只要角度得當,也能成為非凡的人。
  • 蘇軾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在求學的過程中,也收穫了自己的摯愛
    文/緣分使得我們相遇蘇軾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在求學的過程中,也收穫了自己的摯愛在我們國家歷史上,有才能的人是非常多的。蘇軾一定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一個文學家,因為他在很多方面都成就非常高。蘇軾的父親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一個文學家,但是他對於自己的兩個兒子的教育,卻認為自己身為他們的父親沒有辦法好好的教導他們。所以說就想辦法將蘇軾送到了他的一個好朋友那裡去。他的這位好朋友,是一個非常學識淵博的人。所以對於蘇軾也是非常的喜歡,因為他從小就非常的聰明好學。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是非常惹人喜歡。
  • 白巖松鼓勵兒子假期玩,不惜和妻子「吵架」,結果卻培養出學霸
    不要過分強調單一的考試分數,而是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培養起正確的學習態度。2.假期應該玩,但是學習有規劃在白巖松寫的書裡,他談到自己經常鼓勵孩子在假期好好玩耍,也經常帶兒子出去旅遊,因此妻子經常為這事和自己吵架,說容易讓孩子不務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