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在豆瓣悄悄成立。
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裡,已經有81924廢物加入了這個小組。
你可千萬別以為是年輕人又搞什麼行為藝術,在這裡聚集的他們,都是某地的學霸甚至高考狀元。可惜的是,經過10年的寒窗苦讀,豪情壯志考入一流高校的他們,突然發現自己成了five(廢物)。
原因無他,作為「小鎮做題家」的他們,沒有興趣愛好,不會溝通技巧。和同樣學業優秀的大城市孩子相比,他們只會做題、只能做題,但卻沒有人家哪怕十分之一的「家境、外表、見識、人脈、情商……」
對未來巨大的憧憬,一下子被現實生活撞擊地粉碎,有些人甚至患上了抑鬱症。
對此,有些人遺憾惋惜,說他們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年輕人這點抗壓力都沒有,矯情!
也有人幸災樂禍,說他們就是「讀書無用論」的現實產物,讀那麼多書有啥用?還不如早點出來打工,替家裡減輕負擔。
拋掉這些紛雜的聲音,其實這群年輕人受到重創的原因,並非他們太過於脆弱,早早認命。而是在成長過程中,誤以為自己成績好的「硬實力」,是讓自己橫掃的根本,但真正能讓一個人顛覆命運破局的原因,其實恰恰是很多父母忽視的「軟實力」。
何謂軟實力?
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分析了全球各國際組織重視的人才未來核心能力,最受重視的7項素養分別是:
溝通與合作、創造性與問題解決、信息素養、自我認識與自我調控、批判性思維、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以及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等七大素養為各國際組織和經濟體高度重視。這七項素養中有6項為指向跨領域的「通用素養」;僅有1項「信息素養」指向特定領域。
上面提到的「通用素養」,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軟實力。
舉個例子,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是英語專業出身,並不會寫代碼。但這並不妨礙他的成功。他能成為締造商業帝國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認知水平和思維高度,遠非一般人可比。
那麼,問題來了,大學生如何更好地培養自己的軟實力呢?也許這本《了不起的你:6個步驟,10種工具,手把手教你精準提升能力》會給迷茫的年輕人一些啟發。
本書作者是某知名企業總經理古爾浪窪(本名:李發文),工作之餘,喜歡在網上分享關於個人精進、思維提升的經驗和思考。時間長了,他的文章受到越來越多渴望成長年輕人的關注,他也成了微博書評人,領英專欄作家。
與一般勵志作家不同的是,古爾浪窪本人就是一步步,通過自己努力從底層工人奮鬥到集團高管的位置的。所以他的文字,更多的是從實戰中總結的經驗和教訓,具有很強的實操性。所以這本《了不起的你》不管是對大學生,還是職場新鮮人,都有很強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本書共分為六章,分別是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學會成長思維、把想法轉變為行動、高效行動的工具和方法、善於總結自我優化、成就你的了不起組成。
如果你每天都讀你看得懂的書,你就只知道已知的世界觀」。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在高校的工作經驗,談一談「小鎮學霸」最應該著重培養自己的三項能力,快速「破局」。
不知道大家上學時,是否有家裡條件稍差一點的同學?他們大部分人的性格中有一個相似點,就是自尊心極強,很容易被一些小事所激怒。可能同學一個無意的眼神,一句無心之語,都能讓他們產生情緒化的反應。
背後的原因,可能一部分是和年輕人的情緒控制能力差,但是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認知水平低,比較固執,也就是咱們常說的「一根筋」。
比較固執的人,會按照自己的想法理解整個外部世界。《莊子·秋水》裡有對這類人有過精準描述: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說冬天的冰雪,因為它們未曾見過。即使你說的是真相,他們也不會相信,只會一味質疑。
那麼,該如何提升認知水平呢?
持續學習,懂得接納。
大家留心觀察周圍的優秀者,越是努力,越是謙虛,越是進步。反之亦然,越是井底之蛙,越自以為是,越瞧不起別人的努力和成就。
大學生升入大學後,最有用的資源,其實就是時間。如何有效利用自己的時間,發揮它們的最大價值,是你和別人差距越拉越大的根本原因。
閒暇之餘,少刷抖音少看劇,多讀好書多思考,這就叫「時間投資法」。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複利效應」,只要選對方向,用時間做槓桿,不斷重複你的行為,終有一天就會有難以置信的收穫。
記住這個公式:
你每天成長1%,一年後,你就成長了38倍;
你每天倒退1%,一年後,你就幾乎歸零了。
認知水平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可以決定你的人生走向。面對同一個人生選擇題,格局不同的人,會作出不同的選擇,直接讓你的人生軌跡發生變化。
所以,想要「破局」的第一步,就是提高你的認知水平。
很多「小鎮做題家」走入大學校門,被重創的重要原因,是發現自己引以為傲的「刷題優勢」,根本毫無用處。
記得曾經名噪一時的「北大才子賣豬肉」的主人公陸步軒嗎?他以長安縣高考文科狀元,陝西省第14名考入北大,但是入學後,卻失落無比。
原因就是從小縣城來到全國最高學府的他,與見多識廣的同學相比,竟是這麼格格不入。別人口中談論的詩歌、哲學,是陸步軒從未觸碰的地方。
太陽底下無新事,這位「小鎮青年」所經歷的過往,也是現在985寒門廢物畏懼的現在。如何打破這層天然枷鎖?
有的人會說,和同學看齊,補齊短板。錯!正確的姿勢,是放大自己的優勢,讓自己成為某一個領域的獨一無二。
《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就是從小縣城出發,就業辭職後考北大,經過自己努力,成為節目冠軍,現在又自己創業當CEO。
也許你會說,人家有演講的天賦呀,一般人可學不來。而真相是,劉媛媛是完全從頭開始學演講的。
參加節目之前,劉媛媛沒有絲毫演講經驗,甚至還有點社交障礙,容易害羞,被導師們逐個打擊。
但她不怕,她敢拼,也敢試,不怕丟人,不怕失敗。
為了克服自己的缺點,劉媛媛就跑到酒吧去做脫口秀。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再來,直到自己能收斂自如。
一上臺容易緊張,上臺前就對著鏡子一遍一遍地大聲,嘗試、失敗、調整、再嘗試……
所以說,也許你羨慕別人的毫不費力,也是無數個刻苦努力的疊加。逼自己一把吧,要不你就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優秀。
古爾浪窪剛參加工作時,是個信奉「多幹一點、少說一點」的實幹派。他鄙視喋喋不休的人,認為他們都是「繡花枕頭」。
直到有一次和業務員出差,發現舌燦蓮花的業務員,和客戶打交道地更加順暢,分分鐘下單。這才明白,好的溝通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小鎮做題家」的一大特點,就是老實,甚至可以說得上木訥。這種性格在高強度的高中學習中,是個不錯的優點。但是升入大學,提升人際關係的需求越來越多,這種優點就會轉化成劣勢了。
如何改進?
首先,學會「閒聊」。
閒聊並非瞎聊,任何人之間打破沉默、消除尷尬、迅速破冰,都需要閒聊的加持。
「早」、「今天天氣不錯」這種看似無營養的對話,也能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但要注意,閒聊不是非要得出結論,更加沒必要追著別人的話題不放,這就沒意思了。
其次,把閒聊力轉化成工作力。
發揮閒聊的作用,也可以讓上下屬的關係變得更加柔軟。有些時候,甚至能提高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
閒聊的好處這麼多,是不是很意外呢?趕快來試一試吧。
雖然前面說了很多「小鎮做題家」、「寒門廢物」的劣勢,但這並不是「讀書無用」的證據。恰恰相反,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只是暫時被現實世界掀了個跟頭,但並未將他們壓垮。
在「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裡,他們結伴而行,共同扶持,一起尋找出路。假以時日,我相信他們終會揭開眼前的迷霧,成就自己的明天。
出生在小鎮並不可怕,只有心被局限住了,才最可怕。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我是漫風,管理學碩士,P.E.T.父母效能實踐者,多年高校教育經驗。歡迎點讚並關注 @漫風說教育, 專注教育與自我精進,從教育學和心理學角度助你教養孩子,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