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歷史悠久,自有記錄以來已五千餘春秋,雖在近代遭遇無妄之災,所幸文化傳承未斷,五千年來祖祖輩輩的積累沒有毀於一旦,並且很好地傳遞給後輩,都是一件件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普及最廣,使用率最高的無形文化遺產,無疑是民間俗語。
所謂民間,老百姓也,代表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俗語者,通俗易懂,口口相傳,俗而難登大雅之堂,反而不用受到限制和禁錮,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懂,更能廣而傳播。雖然稱為俗語,但實際上這些句子背後潛藏著的哲學道理,正是中華文化底蘊的呈現,就算是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俗語依然適用。比如有俗語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這句話背後的道理同樣能教育現代社會的我們。那麼什麼是「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呢?三和二分別是什麼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借三不借二」實際上是以前人們根據不同借錢情景的整理和總結,有三種情景可以借錢,另外兩種萬萬不可。首先需要治病借錢可以借。古時候尋常百姓人家沒有大戶人家的生活條件,往往日子只能達到溫飽水平,人們祈求身體健康,風調雨順就已經滿足。當有人得急病,親戚朋友街坊鄰居都會第一時間想辦法湊錢幫忙醫治,一方面因為民風淳樸,助人為樂的風氣,另一方面「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教道教因果報應的觀念深入人心,所以這種情況下人們都是願意借錢的。
其次孩子上學借錢可以借。我國文化底蘊深厚,教育的重要性不可或缺,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如果有適齡的孩子需要上學,但沒有足夠的物質條件支撐,這個時候大家會一起想辦法,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多多少少都會拿出一些積蓄來資助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孩子也會感受到受教育機會的來之不易,奮發圖強,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最後紅白喜事借錢可以借。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婚喪嫁娶都是人生中的大事,無論是男女婚配,還是長輩辭世,古時候八抬大轎明媒正娶,現在豪車開道酒店宴席;老一輩上好棺木百鳥朝聖,現在風水墓地高僧超度,都需要隆重的儀式來表達對這些事的重視,同時也對物質條件要求比較高。當有人在金錢方面遇到問題時,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幫忙共渡難關,解決人生中的這幾件大事。
而哪兩種情況是古人認為不能借錢的呢?第一種是不能借錢給不法的用途。如果明知有人要去借錢違法犯罪,還借錢給他,一方面自己就成為了違法犯罪的幫兇,於理過不去,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違法犯罪的活動而不是勸阻,於情過不去。第二種是不能借錢給沒有信用的人。有道是「取之有道」,人們的錢財都是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所得,如果說借出去就沒有音訊,言而無信之人,誰還願意借錢給他呢?
那麼「救急不救窮」就比較容易理解,此處的「窮」不是指財窮,而是指志窮。如果說一個人沒有上進心,一直不務正業,不去用自己的勞動掙錢,而是需要別人救濟,這種人就像一個無底洞,無法填滿,而且會縱容他的懶惰,所以這種情況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
了解了這句俗語背後的道理,確實是長知識了。希望大家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都可以多思考分析作出決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