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三和二到底什麼意思?有理嗎?

2020-12-20 貓眼國學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自有記錄以來已五千餘春秋,雖在近代遭遇無妄之災,所幸文化傳承未斷,五千年來祖祖輩輩的積累沒有毀於一旦,並且很好地傳遞給後輩,都是一件件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普及最廣,使用率最高的無形文化遺產,無疑是民間俗語。

所謂民間,老百姓也,代表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俗語者,通俗易懂,口口相傳,俗而難登大雅之堂,反而不用受到限制和禁錮,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懂,更能廣而傳播。雖然稱為俗語,但實際上這些句子背後潛藏著的哲學道理,正是中華文化底蘊的呈現,就算是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俗語依然適用。比如有俗語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這句話背後的道理同樣能教育現代社會的我們。那麼什麼是「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呢?三和二分別是什麼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借三不借二」實際上是以前人們根據不同借錢情景的整理和總結,有三種情景可以借錢,另外兩種萬萬不可。首先需要治病借錢可以借。古時候尋常百姓人家沒有大戶人家的生活條件,往往日子只能達到溫飽水平,人們祈求身體健康,風調雨順就已經滿足。當有人得急病,親戚朋友街坊鄰居都會第一時間想辦法湊錢幫忙醫治,一方面因為民風淳樸,助人為樂的風氣,另一方面「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教道教因果報應的觀念深入人心,所以這種情況下人們都是願意借錢的。

其次孩子上學借錢可以借。我國文化底蘊深厚,教育的重要性不可或缺,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如果有適齡的孩子需要上學,但沒有足夠的物質條件支撐,這個時候大家會一起想辦法,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多多少少都會拿出一些積蓄來資助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孩子也會感受到受教育機會的來之不易,奮發圖強,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最後紅白喜事借錢可以借。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婚喪嫁娶都是人生中的大事,無論是男女婚配,還是長輩辭世,古時候八抬大轎明媒正娶,現在豪車開道酒店宴席;老一輩上好棺木百鳥朝聖,現在風水墓地高僧超度,都需要隆重的儀式來表達對這些事的重視,同時也對物質條件要求比較高。當有人在金錢方面遇到問題時,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幫忙共渡難關,解決人生中的這幾件大事。

而哪兩種情況是古人認為不能借錢的呢?第一種是不能借錢給不法的用途。如果明知有人要去借錢違法犯罪,還借錢給他,一方面自己就成為了違法犯罪的幫兇,於理過不去,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違法犯罪的活動而不是勸阻,於情過不去。第二種是不能借錢給沒有信用的人。有道是「取之有道」,人們的錢財都是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所得,如果說借出去就沒有音訊,言而無信之人,誰還願意借錢給他呢?

那麼「救急不救窮」就比較容易理解,此處的「窮」不是指財窮,而是指志窮。如果說一個人沒有上進心,一直不務正業,不去用自己的勞動掙錢,而是需要別人救濟,這種人就像一個無底洞,無法填滿,而且會縱容他的懶惰,所以這種情況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

了解了這句俗語背後的道理,確實是長知識了。希望大家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都可以多思考分析作出決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相關焦點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
    來源:哲學閱讀(ID:zxyd22)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老輩人長期生活中的智慧結晶,在現在看來仍有借鑑意義,這句話流傳上千年來人們一直對此推崇備至,那這句暗含深意的俗語,到底有怎樣的道理呢?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何意?老祖宗的諄諄教誨別不聽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何意?老祖宗的諄諄教誨別不聽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遇到過借錢方面的問題,就算你沒找別人借過錢,別人也會找你借錢,是不是什麼人找你借錢你都會借給他呢?而下面這一句俗語就是告訴我們關於借錢這一方面的知識,「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借給別人錢時,有三種情況是能借的,有兩種情況是不能借錢給別人的。能借的三種情況是什麼呢?
  • 俗話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什麼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以往社會生產力水平低,社會文明的傳播只能靠口口相傳、人際傳播,此時俗語諺語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是這些諺語,承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現在我們所說的這句俗語,正是老祖宗文化的體現。"借三不借二,救一不救窮",這句話大家都應該聽過,那到底是什麼情況下可以借,什麼情況下不可以借?咱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分別是什麼情況,別怪老祖宗沒有提醒你。
  •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人們在需要錢的時候往往都要找身邊的朋友拆借。可是當我們身邊的朋友來找我們借錢時,我們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 農村俗語說:「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本來是要通俗易懂,但有些其實摻雜了很多別的東西,像是這句「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就容易讓人誤解,誤解的主要點在前半句上。有人把這個借三不借二說成是借的次數,這明顯沒有道理,因為三次比兩次多,還有人會列舉出三種可以借的,兩種不可以借的,這些黑嫂都認為是沒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堪稱人生哲理
    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救急不救窮」這句農村俗語的真正含義,它背後又蘊藏了怎樣的玄機?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光從字面解釋,就是我可以幫助你一時,幫助你著急的時刻,但是不會一直幫助你,更不會因為你窮而去幫助你。其實這只是非常淺層的意思,其背後蘊藏著很大的人生哲理,待我細細與你分享。
  • 俗語:借三不借二,這句話啥意思?可惜明白太遲,很多人因此吃虧
    俗語:借三不借二,這句話啥意思?可惜明白太遲,很多人因此吃虧這個世界上,人總是會經歷很多事情,人的一輩子,就是不斷遇到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人的難處,很多時候都是欲求而不得或者應有不曾有。所以,借東西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形成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有利於我們的資源共享,有利於我們感情的進一步增進。今天,小編就來說一句關於借錢的俗語吧!在了解這句俗語過後,我們會知道什麼錢可以借,什麼錢不能夠借,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吃虧,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搞清楚這些。
  • 農村老話:「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種口耳相傳的老話或是俗語的內函十分豐富多彩,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有健康養生法決,也是有為人處事的方式 ,是個極大的寶藏!多讀一些俗語,並且用辯證的邏輯思維來剖析,定能令人受益匪淺,更為透亮!本文和大家一起來講解一下「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這句話鄉村老話的含義!
  • 農村俗語常講:「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會到現在很多俗語都流傳不廣了,比如說今天講的一句「笑貧不笑娼」,一般人都只知道前半句話,都是流傳了前半句,那後半句「救急不救窮」你又知道嗎?其實這些俗語雖然是老一輩人一代一代傳下來,但很多是沒有書面記載的,一般都只是口頭相傳,這樣的情況下讓很多有知識的年輕人都不願意聽這些老人言了,所以現在的俗語也是越來越少了。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什麼意思?看看你家借過沒
    民間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聽起來似乎太過於誇張了,但確實是涉及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非常現實的問題,那這裡的「三不借」到底指的是哪「三不借」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探討一下。第一, 不借錢。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借東西也有門道?年輕人不妨學學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借東西也有門道?可在農村就不一樣了,要是你遇到什麼困難,鄰居一定會來幫忙的,要是家裡缺什麼東西了,鄰居一般也會借給的。但是借東西也是有門道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個關於借東西的俗語,要是有不知道的朋友不妨看一下。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如果你身在其中,聆聽那些老人說的俗語,細細的品一品,就會感覺真的很有趣味,而且收益頗多! 比如下面這則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你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 古代俗語:「借三不借二」啥意思?借錢門道深,看完將會受益良多
    文/風雪古代俗語:「借三不借二」啥意思?借錢門道深,看完將會受益良多不管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總需要和人打交道。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需要注意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句俗語內容是:「借三不借二」,啥意思?借錢門道深,看完將會受益良多。有的人一般不輕易借錢,這樣的人大多也靠得住。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農村俗語「借二不借三」是什麼意思?你借過錢給別人嗎?
    那麼農村朋友一定要謹記這句俗語:借二不借三,會讓你免去討債的難題, 這句話歸納的是兩種必須借的錢和三種不能借錢的人,大家請聽小編細細分析。兩種必須借的錢,第一種是辦紅白喜事。辦喜事的時候很多人難免一時湊不到足夠的錢,特別是對於男方家庭,彩禮、酒席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手頭難免拮据,開口向親戚朋友借錢是正常的事,這種錢是可以借的,因為在辦酒席後主人家會收到賓客隨禮的錢,很快就可以歸還。
  •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幫笨不幫懶」,你是怎麼看待這句話的?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都說現在的借錢是大爺,要錢的是孫子,很多人都會認為既然是自己借來的錢,那什麼時候高興什麼時候還錢。很多人就算是有錢都不會去還錢,這樣一來曾經的朋友也會因為錢財的矛盾而鬧出了感情糾紛。正因為如此農村才有了「救急不救窮,幫笨不幫懶」的俗語,意思很明顯,對於那些借錢消費、坐享其成的一群人不能借錢。真的是這樣嗎?老王和老朱原本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兩個人之間從小就相互認識。但老王的家庭環境相比之下更好一些,但老朱在生活上並不是很富裕。兩個人之間因為借錢而反目成仇,還是因為老朱借了老王2000元的事情。
  • 常說:救急不救窮,其實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諄諄教導
    常說:救急不救窮,其實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諄諄教導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很差,而且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先進的科學設備,人們要是想記錄一件值得紀念的事情,通常情況下都會去買一些竹簡,紙張在那個時候賣的很貴。人們為了更加方便地傳誦一些有意義的東西,於是把這些東西編進俗語當中,還有成語。成語和俗語字數都比較少,但成語裡面的典故很多,大家理解起來很不容易。俗語就不一樣了,它通俗易懂,只要大家用心品味,便會發現它背後的含義。
  • 「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借錢最痛苦的並非失去金錢,而是人
    這錢一旦借出去,想讓人家還錢,那真的是難上加難,甚至還有因為這種事情而打官司的。目前,民間借貸糾紛已經成為了繼婚姻家庭之後第二類民事訴訟類型。對此,老祖宗早有先訓,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俗語,從字面意思來看有口語性和通俗性兩大特徵,創作主體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因而,俗語在我國文化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流傳至今生生不息。筆者為大家說一個很有趣的俗語,即「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這裡所說的家裡有三樣,究竟是哪三樣東西?本著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句俗語表達的內容,在當時看來可能有幾分道理,倘若放到現在究竟有沒有道理呢?第一樣東西:藥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藥罐是用來熬中藥的。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有的時候在有些地方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但其實想要說的意思是一樣的,比如這句「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在我們這邊,有另一種說法叫「不借三種錢,不隨三樣禮,不走三條路」。這兩句話雖然用的字不太一樣,但其實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都是想說一些生活中總結得出的經驗,告誡後人能夠規避一些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