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北京5月6日訊(記者 陳晨) 「我家裡的兩個孩子都是清華附小的足球小將,他們很少生病、不眼鏡,這是學校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體育讓他們專注力強、善於學習,能很好地吸納不同的意見。」這是5月6日在清華附小召開的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改革推進會上,家長代表發言的一幕。
5月6日,北京市召開中小學體育改革推進會。圖為清華附小學生展示體育課程。千龍網記者 陳晨攝
活動中,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以《無體育不清華 無體育不志成》為主題進行了主旨報告,體育教師、班主任、學生和家長代表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交流發言,呈現了清華附小的體育育人理念、課程體系、活動體系、資源體系、保障體系、評價體系等學校體育改革的全貌。
記者了解到,自2011年以來,清華附小將體育作為學校的核心課程,從頂層設計、課程建構、實施方略,評價體系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在以「成志」為突破口系統育人的過程中,體育成為最優路徑之一。
「學校的校園體育活動,讓我有了一身好體魄,也錘鍊了我的意志品質,不輕言放棄。」對於即將畢業的李卓航同學來說,他在體育裡收穫了健康、陽光、樂學。通過體育鍛鍊,他的學習也在不斷進步,作文被語文老師經常評為範文,班級同學戲稱我為足球場上的小秀才。
據竇桂梅介紹,「1+X課程」體系既是學校整體結構體系,又是一種關於課程的指導理念,在這種理念下,逐漸生成了許多單個學科的「1+X課程」子體系,比如體育「1+X」成志體育課程。學校把小學六年分為三進階進行構建,低學段叫啟程課程,強調「基礎牢」,尊重其「天資與性情」,發現與激發興趣;中學段叫知行課程,強調「腰杆硬」,針對學生身心處於「U」型底部發展期,砥礪其意志與行動,獲得樂趣;高學段叫修遠課程,強調「起點高」,關注學生身體處於第二發展期、創造與逆反期,培育其理想與抱負,逐步形成自我志趣。「三個學段,強調價值觀元素,從若干成志體育課程出發,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把握教育的節奏、提高體育教育的品質。」
5月6日,北京市召開中小學體育改革推進會。圖為清華附小學生展示體育課程。千龍網記者 陳晨攝
此外,清華附小以「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體育基本原則,形成必修的每天體育三個一,即每天一節體育課、一個健身大課間、一個體育自主選修課。每天一節體育課包括3節優質落實國家課程、1節足球課、1節自主選修課(足球、籃球、田徑、輪滑、健美操、棒球、板球、武術、旱地滑雪、滑冰、遊泳等)。每天一個健身大課間則讓運動成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和習慣。每天大課間歷時50分鐘,進行踢球、跳繩、跑步等各種形式的體育鍛鍊活動。學生自主選擇項目、借用器材,體育老師分項目進行指導。每人一個自主選修項目根據學生興趣,走班選修,提供了11個項目供學生選擇,其中在四年級開展人人必修的遊泳課。
市教委巡視員王定東充分肯定了清華附小體育改革模式及其育人效果,他希望全市學校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協同推進學校體育改革的有利局面。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快樂出汗、科學出汗,引導學生養成體育鍛鍊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