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隨著9月開學季的到來,不少家長要開始關心和發愁孩子上幼兒園的事情了。
在給孩子挑選幼兒園時,園區的環境、師資、收費都是家長的考量因素,而普惠幼兒園,也就此引發家長的關注。
如果家裡沒有正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人對於「普惠幼兒園」這一概念,可能還很陌生。那麼,到底什麼是「普惠幼兒園」呢?
普惠幼兒園,是指根據政府指導價來收取保育費和住宿費的幼兒園。
普惠幼兒園包括以下幾種幼兒園:公辦幼兒園、集體或單位辦的具有公立性質的幼兒園、以及具有普惠性的民辦幼兒園。
這些幼兒園都是符合市教委規定的基本辦園標準、依據政府指導價進行收費,且面向社會進行公開招生的幼兒園。
通俗一點說,普惠幼兒園就是具有一定的辦學質量但收費低廉,且具有公益性質的幼兒園。
收費便宜辦學質量還很好,這樣的幼兒園聽起來就對家長們充滿了誘惑力,按理說應該有很多家長趨之若鶩才對,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2019年,有記者曾對鄭州普惠性幼兒園的入園率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在普惠幼兒園中,公辦幼兒園熱火朝天,民辦幼兒園則門可羅雀,兩相對比差距極大。
而在網上搜索「要不要上普惠幼兒園」時,許多家長給出的反饋也並不樂觀。
@網友A:
我家孩子上的幼兒園一開始是民辦私立,後來才轉的普惠。
沒轉普惠之前幼兒園一學期學費7800,配備有外教+兩餐+下午點心+水果,每天都是五點半放學,家長還能通過一個app看到孩子在園區活動的視頻和照片。
轉普惠以後,費用確實降了,從7800降到5500,但是外教沒了,app也沒了,園方說有規定不允許普惠配備。放學時間也從五點半變成了四點半,家長都沒時間接孩子。
@網友B:
為了給孩子上幼兒園,我們去了不少地方打聽。不少民辦私立現在都在慢慢轉普惠,不過有的普惠雖然學費降了,但是也在靠興趣班收費賺錢。
@網友C:
一分錢一分貨,普惠給人感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做家長的也很矛盾,不知道要不要給孩子上普惠,就擔心上了以後後悔,會覺得還不如不上呢!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本該受家長青睞的普惠幼兒園處在了相對尷尬的境地呢?
1、師資缺口大
目前,師資缺口大不僅僅是普惠幼兒園存在的問題,也是很多公辦幼兒園會面臨的問題。
教育部2017年做過的教育統計數據顯示,除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大部分地區的幼兒園,平均每個老師要照看十幾個學生。
而教育部制定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中提出,一個幼兒園老師應該帶5~7名學生。很顯然實際情況並不能滿足教育部出臺的規定。
在這個基礎上,普惠性幼兒園(尤其是由私立轉普惠的幼兒園)由於收費降低,園方收入減少,人力開支也不得不隨之減少,老師的收入水平就會呈現下降趨勢。
而下降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也會使普惠性幼兒園的人才流失率提高,師資缺口擴大,導致園區整體師資力量不足。
2、班級人數多,老師照顧不過來
前文提到的送孩子去上普惠幼兒園的家長,就指出幼兒園從私立轉普惠後,班級人數變多的問題。
班級人數變多,一方面是因為普惠性幼兒園師資缺口變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普惠性幼兒園收入降低,確實吸引了一部分家長送孩子入園。
但是班級人數的增多,必然會導致老師照顧起孩子來有心無力。兜媽有位朋友的孩子就在上普惠幼兒園,她說園方為了統一管理孩子,要求每個孩子剪短髮,連頭髮都不許留長了。
3、價格降了,教學質量也跟著下降了
有不少家長在網上提到,隨著自家孩子上的私立幼兒園轉成了普惠性幼兒園,園區的許多教學內容也被取消了。
比如,很多私立幼兒園原本都會配備外教和雙語教學,但在轉為普惠幼兒園後這一項教學內容就被取消了。
又比如,很多私立幼兒園原本每周會有三到四次「大戶外」活動,但在轉為普惠幼兒園後,「大戶外」活動的次數就減少到一到兩次了。
4、私立幼兒園的普惠班小朋友待遇不同
有部分私立幼兒園出於各種因素,沒辦法一下子轉成普惠幼兒園。而在園區中設置普惠班,成為了這些幼兒園完成過渡的一種方式。
但是,有家長稱,自己的孩子在就讀於私立幼兒園的普惠班時,受到了區別對待。
因為普惠班的收費標準和私立幼兒園本身的收費標準存在區別,所以普惠班的教學內容也與其他班級的教學內容不一樣。
針對這一現象,有不少普惠班小朋友的家長就認為不夠公平,也有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裡會受歧視。
普惠幼兒園創辦的初衷,是降低家長的育兒成本,使家長可以用更少的費用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但這一舉措在現實實施的過程中,仍面臨著許多問題。
在普惠幼兒園仍在探索發展的當下,家長們在給孩子挑選幼兒園時,一定要慎重思考比對,找到最適合孩子就讀的幼兒園,為孩子的啟蒙教育保駕護航。
你聽說過普惠幼兒園嗎?你對於普惠幼兒園又有哪些看法呢?歡迎各位寶媽寶爸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關注我,每日獲取科學實用的育兒乾貨!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