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陸寧成為一名地方公務員的第五年,也是這份工作基本服務期的最後一年。
幾個月前他和主管領導提出,明年服務期滿後,自己將會選擇離開。領導很詫異,在入職一年時,陸寧也曾向他提出過離職申請。
「你知道那種感覺嗎?我坐在椅子上,看著周圍的一切,突然覺得我不要這樣的生活,腦子一熱就跑去和領導說了。」但領導的挽留,對基本服務期約束的顧慮,以及家人的激烈反對,讓三年前的陸寧暫時放下了離開的念頭。
在這個機構工作幾年來,陸寧所在的部門同事關係融洽,工作雖不輕鬆,自己倒也應付得來,甚至還做出了些成績。總的來說,這不是一份看起來非離開不可的工作。
照陸寧自己看,三年前第一次提出辭職是一個開始,原本「堅固」的天幕慢慢出現裂痕,離開的決心也隨著時間推移才愈堅定。
陸寧是老師、同學心目中標準的好學生,彬彬有禮,成績優秀,「根正苗紅」,上學期間都逃不開班長、學生會主席這些職務加身。但他隱隱知道,自己並不完全是外人眼中的乖順模樣。
公務員的工作不是陸寧的第一選擇。大學畢業前,陸寧早早拿到了一家500強外企的Offer。彼時學院裡90%的同學都報考了公務員,陸寧沒多想,也隨大流地去了,「多一條路也不是壞事,萬一考上,到時候不去也沒事。」
沒想到,完全裸考的陸寧竟然筆試、面試一路闖關成功。當公務員入職的事推到眼前,就由不得陸寧「不去也沒事」了。校方擔心如果畢業生拒絕公務員職位,會影響學校的就業聲譽,家人則覺得無論多頂尖的外企工作,都無法和穩定的公務員相提並論。「當時還不很清楚,自己要什麼。」陸寧說服自己,聽從學校和家人的建議,成為了一名公務員。
入職後的陸寧很快發現,這份「看起來很美」的工作並不適合自己,做一顆體制內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螺絲釘」,不能給他帶來滿足感。
上班如喪屍,下班如活虎,甚至有段時間早上起床時,陸寧會有輕微的心律失常,身體和心理都在抗拒「上班」這件事。
於是陸寧在下班時間拼命參加各種活動,看展覽、聽講座,參加業餘話劇社的排練,和朋友組織讀書會,甚至報名學習古希臘語試圖閱讀原版《荷馬史詩》……陸寧在大學期間因為做「好學生」而缺失的自我探索課,在工作後的幾年裡補了起來。
再次提出離職申請時,陸寧還並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會是哪裡,他決定逼自己一下,把後路斷了,才有動力尋找出路。
但接踵而至的是更多的擔心和焦慮。離開公務員的「溫室」,會不會缺失很多保障?自己的社會技能,足夠在離開體制後養活自己嗎?興趣和方向總在變化,到底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陸寧甚至已經開始「懷念」單位的好。
沒有一個離開的決定,是能夠完全決絕的,何況是相處四年的一份工作。「我現在還不確切地知道我要什麼,但我慢慢更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寫作?教書?未來還不確定,但陸寧期待一份更自由,能讓自己願意全心投入的工作。經過艱難的說服,曾異常反對辭職的父母,也在試著接受陸寧的選擇。
距離明年正式離開體制內的深井,邁入體制外的江湖的日子,陸寧還有27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