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問你,什麼樣的皮膚才是好皮膚,你會如何回答?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會是「白!」。白皙還不夠,要白成日光燈,白過牆壁背景
但光白顯然是不夠的,否則每個人通過塗牆式底妝,都能擁有好皮膚。
一個也常被提及的好皮膚標準,是通透瑩潤,是從內而外的水潤和白嫩,像是玉石般瑩瑩發光:
▲紫色非常挑皮,但倪妮這兩張膚色膚質都很絕
做不到白皙的人也彆氣餒!白並不是好皮膚的唯一標準——
事實上,即使是真·白皮,照相時白不白,也要看光線。但即使光線不給力,真·好皮的人,依
然可以憑藉細膩的皮膚吸引你:
▲光線暗和偏黃時,白的不明顯,但皮膚還是明顯細膩
總結一下,好皮膚的標準很多重:白皙勻淨、通透瑩潤、細膩光澤……是不是光聽就很嚮往呢?
但具體到我們自身,距離好皮膚,我們究竟差在哪些方面?
更重要的是,針對這些弱項,我們又該如何提升,讓自己更接近「宛如天生好皮」?
先說膚色
最常見的需求是「白」:天生基因一部分,後天防曬+抗糖化+美白——這些內容都寫了很多
遍,這裡就不炒冷飯了。
但白絕不是「好膚色」的全部!比如,看下面這張圖,你覺得哪邊狀態更好呢?
▲左邊還是右邊呢?
小編我自己是覺得,雖然右邊膚色偏白,但眼周、唇周、額頭暗沉都較明顯,整體膚色不均,
給人髒髒的感覺。
相比之下,雖然妝後的左邊(其實深色粉底更遮瑕哦)整體略暗,但膚色均勻乾淨,感覺好很多。
事實上,很多「素顏殺」未必皮膚多白,但均勻乾淨是一定的:
▲額頭、眼周、嘴角、唇周,都是常見暗沉的部位
想改善膚色不勻淨,要從色沉成因著手:
無論是天生黑色素分布不均;還是愛出汗部位(如額頭)擦拭時帶走防曬,導致局部被曬黑;
又或者是痘印、疤痕、鏡託等部位暗沉,思路都是消炎+美白。
另外眼妝和唇妝卸妝不徹底,也會導致眼周唇周色素暗沉。長期唇周色沉+小鬍子重+痘痘
多,最好去醫院查一下雄性激素哦!
除了色沉,毛髮旺盛(羨慕!)的人局部暗沉,也可能是汗毛太重:
▲像這個妹子就是拉!脫毛就可以!
而導致暗沉更常見的原因是氧化。油性或混油性皮膚應該感觸特別深:
剛出門的時候白皙勻淨,回到家暗了幾個色號不說,局部脫妝嚴重、暗沉明顯,從「小白臉」
變成「大花臉」:
▲像是妝在臉上塗開了一樣
對此,雙管齊下最有用:一方面,加強抗氧化。另一方面,可以選擇控制油脂分泌的護膚成
分,如酒精果酸等。還可輔助內服維生素B。
不過小PS一下,很多控油成分,如果酸酒精等往往較刺激,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哦!
角質堆積也容易造成膚色不均
▲有時候你感覺皮膚有一層硬殼,護膚品不吸收,往往是角質堆積
健康皮膚的更新周期約為28天,但護膚方式或生活習慣不好,會造成角質堆積,就會影響護膚
品吸收,甚至會阻塞毛孔,進而造成痘痘。
常用是磨砂或酸,比如生活小秘方裡的白醋食鹽洗臉,就是類似原理——但對皮膚刺激大,還
是用正經護膚品吧。
很多人會迷戀去角質後軟軟嫩嫩的感覺,繼而迷戀去角質。久而久之,這類人往往發現自己的皮膚變成了:
▲泛紅,脆弱、乾燥或者又幹又油
去角質和清潔,都貴在「適度」。特別是對於中到乾性皮膚,相信我,你沒有那麼多的廢舊角質要去除的。
別迷戀去角質後驚豔的即時效果,選擇溫和適當的產品,才能持久美麗——
我手比臉白,不斷疊加美白精華,但收效甚微。後來發現臉不是暗而是紅,改用溫和去角質+抗炎精華,皮膚狀態好了太多!
除了膚色,膚質也很重要。
明星素顏雖然很多人詬病不如平時驚豔,但仔細看差的只有顏色,膚質什麼的都很棒。
▲倪妮之前的素顏照,仔細看皮膚依然細膩通透
雖然稍微沒那麼精神,但可以看出她皮膚整體飽滿有彈性,這種皮膚只要一層薄薄的底妝就會美很多。
相對的,如果皮膚本身缺乏彈性、乾癟、鬆弛,那麼即使是妝容也拯救不了太多:
▲左邊皮膚明顯要比右邊「乾癟」一些
之前說過,衰老過程中,人的骨骼、肌肉、脂肪都會發生變化。支撐減少因而鬆弛、下垂:
▲大概是這種感覺
皮膚變老的原理也類似,作為「支撐」的膠原蛋白不斷減少,皮膚變得鬆弛、皺紋甚至下垂:
▲膠原蛋白對於皮膚的「飽滿」很重要
內服膠原蛋白基本是未證有效的。我們可以努力的部分,是防曬、抗糖化、抗藍光、抗汙染,
這些都有很多針對的護膚品了。
而較少被注重的部分,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降低糖和精米的攝入,保證綠葉菜、蛋白質、各式脂肪酸的攝入,用綠茶無糖咖啡代替飲料,
用堅果代替零食:
▲飲食和運動,作用絕不在護膚品之下
很多人反饋:運動一段時間後,皮膚也感覺變緊緻了——這並不是錯覺哦!
想要效果最好,建議每周起碼一次30min的中高強度運動(慢跑、快走等)。如果沒有運動習慣,可以先從較容易
的開始,讓身體喜歡上運動。
除了膠原蛋白,皮膚的豐盈感和瑩潤感,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皮膚含水量,這也是護膚品所
能大展拳腳的方向:
▲缺水和老化的肌膚,角質層和表皮含水量都會降低,導致皮膚乾癟無光澤
隨著年齡的增長,角質層中的天然保溼因子和真皮層中的透明質酸類物質含量都會降低,通俗
的說,皮膚會越來越幹。
而幹+暗往往會帶來「枯」的感覺,這部分人的保養和妝容,都需更注意光澤感和飽滿感:
▲不一定要很白,但要擺脫乾癟感
理解了這些,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保溼」是護膚基本,原則依然是適量:
油皮混油皮應著重清潔,選擇質地清爽不厚重的保溼成分(好吸收的水狀或凝膠狀),避免過
度保溼導致油膩甚至痘痘。
相應的,幹皮混幹皮要適度清潔,避免損傷皮膚屏障功能。可選用配合泛醇、葡聚糖等可提升
皮膚自身保溼能力的成分,更適合乳或霜質地的護膚品。
▲不同膚質,適合的保溼成分質地也不同
「細膩」雖然經常被提到,但實際上,要達到真·細膩是真的很難。
皺紋(夜間使用視黃醇成分)和痘痘(三個以上紅腫痘建議就醫)以外,毛孔粗大可以說是影
響細膩度最廣泛的問題了。
▲皮膚看起來細膩與否,跟毛孔關係很大
先打好預防針:毛孔問題很難得到100%解決,把目標定為better,而不是「零毛孔」,更有
助於放平心態。
毛孔粗大其實也有很多類型,要解決需要對症下藥。常見類型:
▲還有出油型和乾燥型(加強保溼),這裡沒圖
黑頭和白頭型好理解,因為毛孔被阻塞,所以看起來變大——清潔去除治標,控油治本。
痘坑型和衰老型(呈凹陷的沙漏型)雖然也很常見,但想要明顯效果,往往要藉助雷射或果酸
A酸,日常護膚品效果一般。
▲美梅根有痘坑,佩內洛這種是松垮的衰老型,哎歲月!
日常護膚更能改善的,是乾燥型(靠保溼)和出油型的毛孔粗大,特別是後者:
▲比對一下臉部和頸部的皮膚,是不是感覺臉上毛孔更粗大?
其實韓藝瑟的皮膚很好,只要控制出油和暗沉,達到水油平衡,狀態就很動人:
▲左邊光澤清透,右邊出油+暗沉,選哪邊不用說了吧!
簡而言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控制出油抗氧化,適當保溼和保持水油平衡,適當地去除角質,不僅可以讓膚色看起來更勻淨
明亮,還能讓皮膚顯得更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