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或遭最重打擊 79.4%的商戶說:三個月內不裁員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上觀

原標題:《餐飲業或遭史上最重打擊!79.4%的商戶說:三個月內不裁員》

原創 李彤彤 上觀數據

最近這個周末,憋久了的各地居民紛紛出門喝茶、就餐、遊玩。一些飯店也開始嘗試營業。

21日,廣州老字號餐飲店陶陶居全線堂食恢復營業,但中午營業被緊急叫停,21日晚,堂食供應又重新恢復。一天之內,開放、叫停、再開放,堂食「一波三折」。而排隊就餐的畫面經社交媒體報導後,也引發了擔憂。

一些地方開始發布推動餐飲業有序復工復業的指引,但在疫情還未完全明朗的當下,餐飲業的復甦沒那麼容易。

1

這場重擊,誰也沒有料到

從2014年到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一直在攀升,佔每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也穩定在10%以上。

春節更是餐飲業一年中最大的商機。根據2018年美團發布的《春節餐飲大數據報告》,當年除夕到正月初六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共實現銷售額約9260億元。2019年,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年餐飲業收入為46721億元,15.5%來自春節期間(約7241.8億元)。

但打擊來得猝不及防。2020年,因肺炎疫情的衝擊,餐飲企業春節的經營情況急轉直下。全國年夜飯退訂率達到94%。根據恆大研究院數據,春節7天,疫情造成了全國餐飲行業5000億元零售額的損失。

美團研究院在2月初針對肺炎疫情對餐飲商戶的影響展開了問卷調查。近3.3萬家商戶中,69.3%的商戶認為疫情對營業造成的損失非常大,25.8%的商戶認為比較大。

表示損失非常大的商家中,有72.5%都是連鎖店,因為商戶數量多、房租和人力等固定成本佔比更高、供應鏈條更長,面臨的損失相較個體店會更大一些。

2

79.4%的商戶未來三個月內不考慮裁員

對餐飲企業而言,即使復工了,生意慘澹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在上海共有32家分店的家常菜品牌兜約下飯菜的老闆楊躍軍告訴上觀新聞記者,2月份店面虧損將近400萬,3月份即便有好轉也會虧200萬左右,而2019年全年的盈利也只有200萬。

「今年能做到不虧損就不得了了。」他說。

為了儘可能節省開支,楊躍軍讓各分店的店長和廚師長牽頭在員工中做調查,看看大家是否可以接受2月份的工資減半。

困境之中,像楊躍軍一樣,多數餐飲商戶們還是保持著繼續堅持的決心,不會通過裁員、關店等方式來向疫情妥協。

根據美團研究院的調研,79.4%的商戶未來三個月內不考慮裁員,甚至要添加1-2名員工,只有17.1%的商戶考慮減少1-2人,3.5%的商戶考慮減少3-5人;同時,有56.9%的商戶打算維持店面現狀或擴張,分別只有9%和6.3%預備關閉所有或部分店面。

三個月,也是記者在採訪中,多家餐飲企業告訴的「生死線」。

3

復工後,外賣訂單量增長了29%

如何儘可能挽回營業額?「送外賣」成了餐飲企業的生存之道。

根據美團研究院2月初的調研,近3.3萬家餐飲商戶中有53.6%的商戶外賣收入佔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

而復工潮的到來更是給餐飲店的外賣業務帶來了曙光。

據美團數據,全國小吃快餐類外賣營業商戶的拐點出現在2月8日。相比2月8日,2月13日的營業商戶數增長29.6%,外賣訂單量增長了29%。而上觀新聞記者從多位餐飲從業者那兒了解到,上海的餐飲外賣經營情況也逐漸向好,外賣服務在企業復工後開始步入正軌。

楊躍軍的32家分店,現在有24家已經進入營業狀態。從春節到現在,他的店一直堅持開通著外賣服務,一直到企業復工後業績終於有了起色。

「從大年三十(1月24日)到2月10日之間,整個外賣的經營情況是比較慘澹的。但10號到15號訂單量一下子升了20%左右,之後每天都有提升,現在已經恢復到了正常情況下外賣量的40%多,」楊躍軍說。

目前,兜約下飯菜每家分店平均一天只有一桌的堂食消費,這也意味著其營業額對外賣的依賴程度是近乎百分百。

經營著一家華萊士加盟店的盧長永也在2月10日之後迎來了外賣訂單量的爬坡。

「在10號之前每天的訂單量大約在80-90單,現在已經恢復到了140單左右,」盧長永說。 受到疫情影響,盧長永經營的華萊士訂單量一度下滑了近六成,但他一直保持著營業。

4

非典時期,餐飲業同樣遭受了重創。根據中國烹飪協會2003年的調查,在非典最嚴重的4、5月,北京的餐飲業歇業率達到70%,當年餐飲行業整體損失210億左右。

當時不存在那麼發達的O2O式外賣服務,但是,也有一些企業通過創新,不僅度過了難關,而且抓住機會「火」了。

比如呷哺呷哺,憑藉避免唾液傳播的「一人一鍋」模式在眾多餐廳中脫穎而出,並在接下來幾年中迅速崛起,在2008年拿下了英聯投資5000萬美元的注資。當時還未走紅的「海底撈」,也在非典期間首次嘗試了「送火鍋上門」,將電磁爐和食材一併送往客戶那兒,第二天再去取回來。《焦點訪談》還對這一創新做了專題報導。

今天餐飲業也有很多自救的措施。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聯合美團已經徵集到80家企業的1724家門店,在疫情期間向社會提供外賣供餐服務,方便企食堂暫未開通的企事業單位和餐飲店對接。

協會中的一知情人士向上觀新聞記者表示,餐飲企業必須達到他們發布的《上海餐飲業防控疫情特殊時期經營指南(3.0)》中的要求,包括外賣餐盒要加「食安鎖」、保溫箱要每天清洗等等。2月18日上海餐飲協會又開始了一波新的餐飲企業召集。協會希望通過上觀新聞讓更多餐飲企業知道,所有餐飲企業都具備入選資格。「只要覺得自己符合條件就能報名,我們都會審核。」

2020年的餐飲企業也許比17年前需要堅持得更久一點,但相信春天一樣會來。

相關焦點

  • 耐克(NKE.US)也開始裁員了 這還不是最慘的……
    本文轉自虎嗅,作者:敲敲格公共衛生事件的到來讓所有零售商低下頭顱——全世界最強悍、最有知名度的運動品牌也不例外。當地時間6月26日,世界最知名運動品牌之一的耐克(NKE.US)發布其2020財年第四季度的財報(截止2020年5月31日的三個月),該季度營收為63.1億美元,同比下降38%,遠低於市場預期(73.8億美元);平均每股虧損51美分,同樣遠低於市場預期(每股盈利10美分)。
  • 商戶與平臺共克時艱才能雙贏
    餐飲行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最重的行業。在復工復產中,餐飲業也是恢復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的重中之重。在消費領域,服務消費行業佔據大頭,而餐飲業又是服務消費行業中的大頭。餐飲業拉動消費效果明顯,同時也是生產和生活秩序恢復的最重要標尺。一定程度上說,沒有餐飲業的復甦和正常運營,就沒有復工復產的順利進行,生產和生活秩序也不可能恢復正常。
  • 餐飲業受「限制令」致命打擊!英國「兩米距離」規定或使超七成餐廳...
    而一份英國餐飲行業的調查顯示,受此影響,四分之三的餐廳將因為利潤太低而無法維持,很有可能在幾個月內退出市場。賽奇在倫敦中國城經營著一家中餐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3月英國宣布「限制令」的前幾天起,他的餐廳就一直暫停營業。
  • 青島市南區:打好「組合拳」 助力餐飲業「重燃」
    有著「煙火氣息」的餐飲業復工是一座城市復甦的重要體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餐飲業「寒冬」,青島市市南區不等不靠,迅速行動,聚焦餐飲企業面臨的暫時歇業、客流驟減、現金流吃緊等問題,靠前服務,精準施策,打好「組合拳」,全力推動資源整合、平臺共建、抱團發展、有序復工,助力餐飲業「重燃」。
  • 羅馬尼亞尼羅市場徹底拆除 華商遭「致命打擊」
    羅馬尼亞尼羅市場徹底拆除 華商遭「致命打擊」 23日電 據羅馬尼亞《旅羅華人報》報導,經歷了一系列磨難傷痛後的尼羅市場華商,在4月21日再次受到致命打擊,當天尼羅市場管理方對市場實行了強制性徹底拆除,短短數小時內,市場上3000多家商戶店鋪被夷為平地,21世紀初羅馬尼亞最繁華的中國城——尼羅市場從此告別歷史舞臺。
  • 美團外賣最低佣金10%遭駁斥,抽成不低於20%
    然而,美團的爭議一直不斷,商戶抱怨不斷,主要是美團外賣的佣金太高了,抽血嚴重,傷及商戶的肌體。最近,廣東餐飲協會站出來對抗美團外賣,要求美團外賣降低佣金,取消獨家合作「霸王條款」。一時間,美團外賣遭圍攻。那麼,美團外賣的佣金究竟是多少?商戶眼裡的美團外賣是怎樣的?商戶無奈:給美團外賣打工美團外賣帶活了餐飲行業,但又讓餐飲行業陷入困局。
  • 這春節餐飲業一片慘澹,餐廳酒樓紛紛向外賣食材,這啥情況?
    眾所周知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消費大節,報導稱,2019年(去年)春節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大約10500億,旅遊行業收入5000億,合起來共一萬五千億。餐飲業春節火爆的原因在於:一來春節大家錢包鼓了,又捨得花錢。二來大家閒了。
  • 瀋陽多名商戶投資夜市攤位,夜市不開業,商戶退款遭推脫
    李先生介紹,7月4日通過朋友圈看到一條新聞,「中海長白夜象」要開一個夜市。7月5日便來到了山姆會員店看看現場,通過招商人員的一番介紹,李先生決定投資。7月6日,李先生和合伙人一起過來看了一下,當天交了39000元錢,包括33000元的攤位租賃費,3000元管理費以及3000元保證金。
  • 遭「美團點評」封殺?「二維火」卻要消滅團購,拯救餐飲業!
    唐僧說,「一個外賣單8個菜,他給你弄掉4個,或者改價格,他就這麼噁心你,數據都是垃圾數據,結果商戶都以為我們有問題。」說到「二維火」當時如何應對,唐僧更加難掩怒火,「當時我們也發郵件,打電話,但他們拒絕溝通,而且單方面地終止了合作……其他收銀軟體也被他們欺負過,不只我們一家。
  • 出師未捷先遭打擊!印度5G大躍進計劃剛出爐 通訊行業大裁員就來了
    4月初,印度國有運營商BSNL因為拖欠員工工資登上了頭條。據印媒報導,為了實現盈利,該公司準備裁員約5.4萬人,佔員工總數達31%。此外,為了節省人員開支,傳說他們還要將退休年齡從60歲下調至58歲。BSNL董事長施裡瓦斯塔瓦(Anupam Shrivastava)否認了部分說法。
  • 疫情下,重慶餐飲業如何渡過難關?
    一些餐飲業面對即將爛在倉庫裡的食材、突然歸零的客流及無限多退訂的聚餐飯,欲哭無淚。保守預計,大部分餐飲企業頂多能維持三個月,之後將會陷入重重困境。專家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從減稅減稅降負入手,抓緊政策落地,精準施策,多管齊下,幫助全市餐飲業渡過疫情難關。
  • 餐飲業大崩盤 臺灣桃園4家老餐廳歇業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讓桃園餐飲業大崩盤,蘆竹區一口氣有湘蓮、竹園和萬翔3家開業逾30年的在地老餐廳歇業,經營20餘年的桃園區紅拱門餐廳也宣布22日吹熄燈號,飯店業也不撐下去,桃禧航空城一口氣裁掉28人,才剛開幕不久的名人堂花園大飯店也將資遣2人,業者紛紛紛直言,疫情再持續下去,只會更慘。
  • 萬豪計劃裁員千人!已關閉多家酒店!中國業務下滑90%
    來源:商智庫以航空業和酒店業為代表的旅遊業在此次新冠疫情當中,遭受到了沉痛的打擊。日前,又有最新的消息傳出,綜合NBC和華爾街日報多家外媒的報導,受到疫情的影響,萬豪國際集團計劃近期展開裁員。發言人指出,暫無解僱集團層面員工們的行動,但不排除相關可能性。萬豪希望待在此次疫情過後,優先重新聘請被解僱的僱員。萬豪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隨著世界各地旅行限制和社會疏遠努力的日益廣泛,全球範圍內的物業需求正經歷持續下降的不確定性。」 「我們正在相應地調整全球業務,這意味著我們許多物業員工的工作時間減少,或暫時休假。」
  • 黃小遞:餐飲業「鏈家貝殼」的進化之路
    因此,餐飲業近年來出現了一個極為明顯的趨勢——向輕資產模式轉型,比如喜家德、周黑鴨等一大批餐飲品牌都在這兩年陸續開放加盟。在餐飲服務端,也同樣呈現類似的發展趨勢。黃獻興向億歐說到:「因為我自己原本就是連鎖酒店出身,當時也有過從直營到開放加盟的轉型。
  • 餐飲業7天損失5000億,「活著」成了最大難題
    在這隻黑天鵝的影響下,市場規模超四萬億的餐飲業被迫按下暫停鍵,門店停業、員工待命、食材甩賣……,所有投身其間的人都在這片陰影之下,仿佛已經看不到希望。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餐飲收入為4.67萬億元,同比增長9.4%。中國飯店協會曾樂觀預估,2020年中國餐飲業的全行業收入有望突破5萬億。
  • 「深度」香港商戶這個冬天有點慘
    莎莎國際9月底發布的中期業績出現轉盈為虧,期內虧損3653萬港幣,較上半年同期盈利2.03億元出現117%的降幅,每股虧損0.01港元,自2000年來首次不派發中期股息。卓悅控股在業績報告中稱,香港社會事件重創本地消費及旅遊行業,加上全球經濟放緩,都成為拖累公司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
  • 借疫倉促裁員減薪 澳洲德勤畢馬威員工稱打擊沉重
    四大會計事務所德勤(Deloitte)和畢馬威(KPMG)的員工指責合伙人利用疫情大幅減薪和匆忙裁員,將利潤置於員工福利之上。德勤員工被告知,今年4月將減薪20%,以防止公司出現更大規模的裁員。德勤另一名員工表示,裁員是倉促進行的,沒有向受影響的人發出通知,也沒有研究如何重新部署他們。德勤的一名員工稱,公司裁員後,員工的薪酬應該立即恢復。「畢竟減薪是為了避免失業。」
  • 可口可樂全球裁員2200人 疫情之下,「巨無霸」企業也扛不住了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在美國,可口可樂將通過裁員和買斷來削減1200個工作崗位,約佔其本土市   原標題:可口可樂全球裁員2200人 疫情之下,「巨無霸」企業也扛不住了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消息,可口可樂將在全球範圍內削減2200個工作崗位作為重組計劃的一部分。
  • 硬抗4個月,KPMG終於裁員了
    其實今年年初,因為疫情大爆發,已經發生過一輪裁員潮了,其中四大也不例外,比如Deloitte開始裁員5%,有5,300名員工受波及。其中,諮詢部門計劃裁減2,500名員工。,保護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任務。
  • 香港商戶這個冬天有點慘 調查:97%受訪公司虧損
    莎莎國際9月底發布的中期業績出現轉盈為虧,期內虧損3653萬港幣,較上半年同期盈利2.03億元出現117%的降幅,每股虧損0.01港元,自2000年來首次不派發中期股息。卓悅控股在業績報告中稱,香港社會事件重創本地消費及旅遊行業,加上全球經濟放緩,都成為拖累公司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不僅街鋪的連鎖銷售額嚴重下滑,購物中心的銷售情況也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