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方培君:由兩則案例引發的有關「教育懲戒」的思考|夜讀

2021-01-07 瀟湘晨報

來源:教師博雅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每個生命體都有各自獨特的精彩,需要園丁傾注汗水與心力,用不疾不徐、尊重天性的態度靜候花蕾自然綻放。特級教師如何看待青春期「問題」學生?「教育懲戒」究竟該如何實行?一起來看↓↓↓

方培君

1982年參加教育工作。上海市政治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兼任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生導師,上海市第二、第三期名師基地主持人,上海市特級教師特級校長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發表多篇論文,主持和參與多項課題研究,課題成果多項獲市級一等獎。多年來,她對思政課特有的整體教學結構「明理、激情、啟思、導行」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對於如何提高中學政治課的「信度」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對於如何把思考的鑰匙交給學生、開啟學生思維的潛能等方面進行了努力的實踐。

由兩則案例引發的有關「教育懲戒」的思考

方培君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一時引起業內熱議。每當說到「教育懲戒」,我腦海中就會閃現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擔任高三班主任時遇到的兩位學生。

自1987年我第一次擔任高三教學後,由於教學工作得到學生的肯定,加之學生高考成績優異,於是10多年中鮮有教學高一、高二年級的經歷,基本都在高三留守,至今,我也只擔任過高三班主任,一直是接替其他老師的班級。

那年高三接班後,我遇到了兩位比較特殊的學生。

第一位學生的特殊,在於他在高一、高二時曾被學校處分過兩次。高一時,不知怎麼搞的,他「研究」出遊戲機房不需要投錢就能獲得遊戲幣的方法,還帶著同班的幾位男孩子一起去「玩」,被當場抓住,遊戲店主直接告到學校,「性質」很嚴重,結果學校對其批評教育後給予警告處分。高二時,他爬到學校屋頂去掏鳥窩,違反學校不得爬屋頂(學校出於安全考慮,因為房屋建築是斜頂)的規定,再加之同時期還做了另一件違反校紀校規的事情,兩件加在一起,又得了個警告處分。受處分的學生在我們那所當時的市重點中學裡是極少極少的,被處分了兩次的就更少了。

我接班後,這位學生的家長曾多次和我交流,怒其不爭,對兒子的成長異常焦慮。我仔細觀察這位學生,實際上他和處於青春期年齡段的男孩具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如要說不同,那就是心智更不成熟點,但本質上並不壞。他仗義、遇事想得簡單,做的一些事情不少是出於好奇,以顯示他的與眾不同。爬屋頂以體現他的勇敢,「遊戲幣事件」以顯示他的「聰明」,當然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是根本不考慮後果的。如果一定要以不少成人衡量被「處分」過的學生的眼光來看,並一味地「上綱上線」,那他肯定是「壞學生」。我曾多次找他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他儘快改正,爭取早日撤銷處分。當然我的期待也是他本人的意願,沒有學生希望在畢業前還頂著處分帽子的。且孩子到了高三,心似乎也靜了下來,主要精力大多是圍繞高考在奮鬥。在高三第一學期末,在他本人提出申請後,根據他處分後的表現,經過學校相關部門的討論,撤銷了兩個處分。

過了幾個月後,他報考了警校,這類學校在錄取之前都要到學校「政審」,作為班主任要寫評價意見。在寫這份意見時,我實事求是地反映了他的優點,幾乎沒有任何猶豫,沒將他曾經兩次被處分的經歷落筆。我認為大多數老師都會做出如我這樣的選擇,那這是否是作為老師的我不夠誠信呢?我不這樣認為。除了教師普遍都有的「護犢」心理外,我是從心底裡認為,學生未成年時期犯的許多「錯誤」,是孩子成長中遇到的「煩惱」,未成年階段,無論從生理、心理來說都是不成熟的階段。犯錯了改正了,學校、家庭、社會就一定要給機會。

這位學生畢業後回來看我,曾經和我說過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方老師,回想高中時期,我真覺得當時自己是腦子沒有長好啊!」令人欣慰的是,他後來成為一名優秀的警察,去年教師節他告訴我,這麼多年來,他沒有給我和學校丟臉,榮譽證書一大堆,還獲得了市委市政府頒發的個人嘉獎。

同樣在這個班級,我遇到的第二位學生的情況也挺特殊。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排球見長的老牌市重點中學,排球隊獲得的獎項從市級獎至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的亞軍,因而有一批排球特長生。那一屆的排球隊員,高一、高二時是獨立編班,到了高三,因涉及「3+1」高考的選擇,將他們分插到各班,我所在的班級裡來了他。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高中運動員在高校錄取時有特殊政策,只要運動成績好,大學可以降不少分錄取,他們的高考成績也不計入我們的班級平均分。有一陣子,我班的這位排球隊員總是在下午請假,說身體不好。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知了他並非是身體的原因,而是和幾位排球隊員在他家裡搓麻將。我立即向學校德育室主任匯報,在他又一次請假的時候,我和德育室主任準備到他家裡抓個「現行」。到他家敲門後,沒人應答。我當時的視力2.1,被稱為飛行員視力。於是我們到他家對面那幢樓,從高處看他家的房間,看到客廳裡有幾個男孩。於是我倆進行了分工:德育室主任去敲門,而我則是站在他家的窗臺下,怕這些男孩擔憂被老師抓住一緊張,萬一選擇從窗口跳下來會引出新的問題。就這樣,又是曠課,又是搓麻將,學校根據校紀校規,給予參與的學生處分。欣慰的是,學生很快還是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後階段及時進行了改正,最後終於在高考前撤銷了處分。

後來這位學生進入了上海很著名的大學預科,一年後轉為正式入學。其間,他曾多次來看我,至今我倆保持了良好的聯繫,我和他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我曾不止一次地問他,和上述第一位同學的情況不一樣,他的處分完全是被我發現,我向上面報告後引出來的事情,如果我當時「壓」一下,就不會有後面的「處分」,難道你不恨我嗎?他的回答讓我終生難忘。他說,這件事情是他們錯了。排球隊員們高三分到各班後,常常會議論各個班級的老師對待他們的態度。比較下來,他覺得我是對排球隊員和其他同學最一視同仁、最公正的老師,我的眼裡有他。他進一步解釋,由於排球隊員的高考分數並不計入各班平均分,因而有的老師只要求他們不影響其他同學,請假不請假並不當回事兒。

再後來,他大學畢業後到武警部隊服役,幾年後,以團職幹部轉業。

很多年前的兩個案例,至今我還記憶猶新。因而當教育部出臺了《規則》後,我即由此引發關於「教育懲戒」的思考:

教育懲戒是手段,而非目的。懲戒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因此理解和感受教育懲戒應成為教育活動的一個必然組成。正如《規則》中明確的界定,教育懲戒是一種職務行為,具體是指教師和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和管理中基於教育目的與需要,對違規違紀、言行失範的學生進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糾正,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職務行為。此外,《規則》還明確了職責要求、實施原則,區分了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規定了教師的禁止行為。因而,教育懲戒與體罰、變相體罰有著嚴格的界限。教育懲戒是為了維護學校的紀律規範,不是為了教育者的自身教育權威,它只是途徑、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有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育懲戒如何有效?

第一,合法合規,懲戒適當。「合法」,必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一致;「合規」,應與學校的學生守則、相關處罰規定一致,且學校的規則必須在學生入校後事先告知。

懲戒適當,則是指應當根據學生的性別、年齡、個性特點、身心特徵、認知水平、一貫表現、過錯性質、悔過態度等,選擇適當的懲戒措施,實現最佳教育效果。

合法合規,有案可稽,而不是隨意行為,這是使學生(尤其是高中生)認同各級各類懲戒,使家長能夠理解學校、教師對孩子的處理,並配合學校共同幫助孩子的前提。希望學生儘快改正並以此為戒,這裡有從認知、情感、意志到行為的一個內在轉化過程,由知到行是不能直接轉化的,轉化的第一步是「認同」,然後才是內化,最後才是外顯,採取正確的態度,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等。

第二,公正公平,一視同仁。為什麼要進行教育懲戒?對教育懲戒行為,學生如何解讀?他是解讀為關愛還是惡意傷人?是內疚接受還是怨恨仇視?是源於其錯誤行為還是「我今天倒黴,正好遇到了這位老師」?除了前面的有章可循外,平時教師的言行,尤其是教師對待每一位學生是否公正公平,是否一視同仁,這是學生非常關注的方面。這也是很多年前的學生告訴我的道理。

如果我們常常僅以「老師是為了你好」的所謂「愛之深,所以責之切」式的良好預期,而沒能建立一種長期的、彼此之間較為穩定、信任的感情基礎,最終沒有關愛的懲戒更可能會被學生解讀為惡意傷人,而不是教育。

學生最不喜歡「偏心眼」的老師。我們在進行教育懲戒時,必須堅持的是針對性原則,對事不對人。一個過錯行為對應一個懲戒事件,不擴大過錯行為,不附加懲戒事件。正視差異,一視同仁。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對不同性別、年齡、出身、智力、個性、相貌及關係密切程度不同的學生都應同等對待,不以個人的私利和好惡、不以學習成績的好與差作為標準,努力做到「有教無類」。

第三,關注身心,全面看待。一個學生犯錯了,你可以批評、教育,學校甚至可以處理、處分,但你千萬不要在心底裡將這些學生「看死」,因為這可能就是他們成長中遇到的煩惱。這是我常常和青年教師說的話。

中學時期是個體由兒童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此時,他們既有別於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頑童,其最大特點就是身體和心理的迅速成長和發展。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身體形態和技能、心理上均發生一系列的「質」的變化,同時,急速的發展往往產生不平衡,引發各種矛盾和問題,如果處理不當便會產生不良後果。因此,這一時期被德國心理學家稱為「暴風雨時期」,美日心理學家稱為「危險期」。

每位孩子成長過程中由於家庭因素、自身成長等多種原因,會表現出個體的差異,每個人會表現出其「長板」「短板」。我們不可能也沒必要人人都去補上短板,但教育者應有善於發現每一位學生優點的眼睛,耐心等待,積極鼓勵,努力將每位學生的優勢挖掘出來。不僅是老師眼裡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對曾經犯過錯,接受過處分的學生或許應更加關注。

本文節選自《靜待花開——百位特級談育人智慧》一書。

本書是繼教師專業成長類暢銷圖書《修煉》後的又一力作,和百位特級教師、特級校長一起分享教育智慧。

編輯:趙旭華

【來源:上海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懲戒的核心是教育 教師當心懷憐惜與仁愛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教師,我對教育懲戒規則發布的必要性深表理解。近年來,全國各地各個學校中發生的學生矛盾、師生矛盾、家校矛盾屢屢見諸報端,輿論對此極為關注,其中不乏十分惡劣的極端案例。在這些案例中,學校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往往受制於有關規定,較難對違法、違規的學生進行切實處置,因此常常選擇「息事寧人」,無法對這些學生進行有效的警示、懲戒與教育。這樣的現實背景,為教育懲戒新規的出臺提供了不容忽視的民意基礎,在某種意義上,重提教育懲戒權也是有關部門對於「治治這些熊孩子」這種社會情緒的積極回應。
  • 學校、教師可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教師因實施教育懲戒與學生及其家長發生糾紛,學校應當及時進行處理,教師無過錯的,不得因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而給予其處分或者其他不利處理。教師違反本規則第十二條,情節輕微的,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應當暫停履行職責或者依法依規給予處分;給學生身心造成傷害,構成違法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 聽寫不出單詞、做錯題,教師不該因此實行懲戒
    在近代教育歷史上,確實有私塾先生在學生學業未達到要求的時候「打板子」,在不少家長的認知中,也默認當自己孩子學業成績不理想時教師可使用懲戒。受以上這些因素的影響,不少人對於因學業不理想而對學生進行懲罰的現象習以為常,給予同情及認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這種現象在多地的學校教育實踐中大量存在。這在客觀上對相關當事學生的權利造成廣泛傷害。
  • 教育懲戒的階梯
    動手就打、張口就罵的老師說輕了,是缺乏理性,說重了,就是師德有虧,校園裡絕不給這類教師留有體罰和侮辱孩子的空間。 二、教育懲戒實施前的思考五部曲 面對孩子,我們是教育者,特別是擁有懲戒的力量時,我們首先需要的是理性。
  • 光明時評:聽寫不出單詞、做錯題,教師不該因此實行懲戒
    原標題:光明時評:聽寫不出單詞、做錯題,教師不該因此實行懲戒作者:儲朝暉近日,兩則相關的新聞引人關注。一則是,據媒體近日報導,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一名15歲女生,因聽寫不出單詞被英語老師罰做200個深蹲。隨後女孩被確診橫紋肌溶解症,一度被下發病危(重)通知書。
  • 懲戒教育不用愁無庸培訓解君憂,輕重緩急有應對,教學管理上層樓
    本人,經過長時間的思考與探索,總結出比較完整的成體系的可以用於實際工作中的懲戒教育思想與方法,一直就願與需要的學校老師們分享!剛剛過去的幾個小時,是九月十號,祝老師們節日快樂!附——宜賓五中暑期老師培訓通稿:宜賓五中 暑期培訓 專家引領 續能前行 揚帆起航 在2019年教師暑期培訓中,為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專業素養,學校展開了多形式的學習方式。
  • 學生犯錯該如何懲戒?「教育懲戒」理應既有法度也有溫度。
    強調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不同性質的行為,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劃定教師行為紅線,規定了對越界教師的處罰方式,方便各方監督。 好在這個案件的處理被央視點名批評,當地教育部門最終撤銷了對楊老師的處罰。 處罰雖然可以撤銷,但這件事還是引發了大眾討論。試想,如果沒被央視點名,是不是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那麼,楊老師所在學校的教師們是否還「敢於」管教自己的學生呢?
  • 教育懲戒權怎麼用?一線教師稱「太難了」;國外卻有專職懲戒老師
    有了教育「懲戒權」,教師該怎麼用?近日,「有問雲上論壇」請來多位一線教師,圍繞「懲戒權」展開熱烈討論。有老師稱,教育懲戒的尺度難以把握;也有老師指出,教師擁有懲戒權後,還需上級部門細化實施規則。
  • 教育部徵求教師懲戒規則意見:支持教師正當行使教育懲戒權
    《規則》適用於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稱學校)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 《規則》指出,教育懲戒,是指教師和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和管理中基於教育目的與需要,對違規違紀、言行失範的學生進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糾正,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職務行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 懲心與懲身——也談教育懲戒
    作者: 徐軍民 懲戒的重點在「戒」而不在「懲」,要小「懲」大「戒」;懲戒的目的重在引起學生的自責與反省,主動改變其不良行為。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 【讀書報告會專欄】由一個案例引發的思考
    【讀書報告會專欄】由一個案例引發的思考 2019-11-11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師招聘教育理論試題解析(案例分析、論述題)
    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案例中,劉老師在上課時採用自學、討論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同學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2)劉老師的教學行為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 教育部:學校、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時 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
    教育部自2019年開始組織研究《規則》的起草,廣泛聽取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意見,還面向社會公開徵求了意見,共收到6400餘條具體修改意見,其中對《規則》持支持態度的超過八成。在委託中國教科院開展的一項全國家長問卷調查中,收到123820份有效問卷,贊同國家出臺教育懲戒相關政策法律的家長達84.13%。
  • 教師,請高舉起懲戒教育的戒尺來
    有識之士呼籲:教師——你的手中光有賞識教育的糖彈彈是不夠的,請拿起你懲戒教育的戒尺來!懲戒權是教師職業地位賦予的一種強制性權利,是教師維持教育教學活動正常秩序的職業需要。教育專家認為,如果獎勵、表揚是教育者的權力的話,那麼懲戒、批評也是教育者的權力;人為地消除任何一方都是錯誤的。即使在賞識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懲戒教育也是被認可的。有關媒體對懲戒教育「理解程度」的一項調查顯示,91%的教師、83%的孩子、65%的家長認為懲戒是一種教育手段。沒有懲戒的教育是嚴重的缺失。
  • 該省正式賦予教師懲戒權,教育懲戒權這次是真的來了
    也就是說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條件必須是學生做出了違反學校安全規定的行為,教師應先制止和批評,如果上述措施沒有效果,可以實施懲戒的程序,但懲戒的措施要與學生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不得用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措施。
  • 【教育熱點】教育懲戒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家長以民主討論形式共同制定班規或者班級公約,報學校備案後施行。第六條 學校應當利用入學教育、班會以及其他適當方式,向學生和家長宣傳講解校規校紀。未經公布的校規校紀不得施行。學校可以根據情況建立校規校紀執行委員會等組織機構,吸收教師、學生及家長、社會有關方面代表參加,負責確定可適用的教育懲戒措施,監督教育懲戒的實施,開展相關宣傳教育等。
  • 申素平:教育懲戒立法研究
    這種觀點認為管教是一種教育措施,由教師施行,以教育為目的,是一種不做成記錄的事實行為;手段沒有一定標準,包括口頭責備、罰站、罰寫作業、暫時性疼痛措施(如打手心、打屁股)或罰做特別動作(如青蛙跳)等。而懲戒是在管教無效後所不得不採取的手段,本質上為教育行政措施,屬行政處分,應保留記錄,故由學校行政單位為之,具有令學生負責之意旨,包括學業性懲戒及紀律性懲戒。
  • 教師招聘考試試題:教育理論試題解析(案例分析、論述題)
    教師招聘考試試題:教育理論試題解析(案例分析、論述題) 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19-03-21 11:48 浙江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教育部擬制訂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
    《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支持教師正當行使教育懲戒權,制止有害於學生或者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言行。同時,還對教育懲戒的實施原則、適用情形以及教育懲戒的方式作出規定。
  • 教育有救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下分析
    學校應當利用入學教育以及其他適當方式,向學生和家長宣傳講解校規校紀。學校可以根據情況建立校規校紀執行委員會等組織機構,吸收教師、學生及家長、社會有關方面代表參加,負責討論確定可採取的教育懲戒措施,監督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實施,開展相關宣傳教育等。學校擬對學生實施本規則第八條所列教育懲戒措施的,應當聽取學生的陳述和申辯,必要的應當舉行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