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精神病院長帶病人做「瘋狂麵包」熱賣:強迫症讓他們精益求精

2021-01-17 騰訊網

文/海盜君

標題:北京一精神病院長帶病人做麵包大賣:強迫症的他們開工要洗手5次

看到精神病人,儘管很多人表面上告誡不能用有色眼光看待,但是內心的些許歧視還是免不了的。北京一精神病院長帶病人做麵包生意大賣,這一事件被曝光之後引起網友熱議。

北京朝陽區,一個精神病人託管中心所做的「瘋狂麵包」引起關注。這家中心是一名精神科醫生創辦,他發現很多病人在醫院治療後,因康復期沒能得到很好的照顧導致病情反覆發作,於是就從公立醫院辭職創辦了這個中心,作為病人從醫院走向家庭的緩衝地帶。

然而這名醫生在2004年因心臟病去世,他的妻子,一個全科護士接管了這個中心。

其實做麵包原本只是康復訓練之一,是為了讓他們有事可做,其他還包括種菜、學英語、學電腦等,但是只有做麵包的效果最好,尤其是那些患有強迫症的精神病人:開工前要洗5次手,廚房必須乾淨整潔,做出的麵包也要大小相等,擺放距離一樣。

在外界被歧視的一些行為,在這裡反倒成為了品質的保障。

法棒、牛角、桂皮卷、麵包圈、火鍋麵包……病情穩定的患者被挑選出來培訓成麵包師,一個麵包的做成需要很多人的合作,學習的過程是很辛苦的,但很多病人在這裡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因為他們常被人稱為「瘋子」,於是乾脆就把自己做出來的麵包叫做「crazy bake(瘋狂麵包)」。

一開始他們的麵包鮮有人問津,畢竟很多國人對於他們的身份還是比較忌諱的。

幸好有使館學校和外國公寓等地接受了他們,他們可以在那裡售賣,生意還很不錯。

每當賣完麵包,看到別人那鼓勵的眼神,他們感覺到了陽光:我們趕不上整根蠟燭,但半根蠟燭也願意,為了光明,燃到最後。

很多病人在家做飯都不願意,但是深深地被做麵包所吸引,他們做得不是麵包,而是一種人生價值,是一種認同感。

原本他們的世界如一潭死水,被社會拋棄,甚至被家庭拋棄,灰暗看不到任何希望,如今他們的世界終於透出了一縷陽光,這已經讓他們欣喜若狂,倍感珍惜。

做「瘋狂麵包」分到每個人身上的薪水並不多,但他們卻在享受著這種感覺,他們用賺來的錢為中心添置了冰箱、洗衣機、臺空調、收納箱和椅子,甚至200多個病人床上用品都換過好幾次。

16年來,中心裡的麵包師們來了又走,換了一波又一波,不變的是「瘋狂麵包」被堅持做了下來。

很多精神病人很渴望和別人交流,中心畢竟還是太過閉塞了。然而,歧視還是無處不在。

院長曾找知名麵包連鎖品牌門店談合作,失敗了;找基金會談贊助,失敗了;到工商註冊麵包店,還是失敗了……他們渴望與外界接觸,有一個更大的連接外界的窗口。

時代在發展,如今國人的歧視越來越少,他們不想再躲在暗處:我們只是精神障礙者,我們只是生了一場病,我們也有自己的價值。

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呢?如果是你,你會買瘋狂麵包嗎?

了解社會新鮮事,記得: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強迫症病人的世界
    然而,病人的存在方式仍然顯得那樣的陌生、疏遠,完全不同於我們的存在。病人和我們不同,與其說在於他內心的衝突(因為類似的衝突我們也有過),毋寧說是清醒的理智把他的整個異常如此鮮明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驚訝。只要和他們相處下去,這種驚訝絕不會停止。病人自知有病,但既不服藥也不就醫,即使就醫也不相信真能治好他的病。
  • 強迫症的自我治療 3大緩解強迫症的療法
    強迫症的危害1、思想包袱會加重患上這種疾病,患者會出現做一件事反覆反覆的去做,動作極為刻板機械,造成了心理包袱糾纏不堪,做什麼事都不會用心去完成,從而影響了日常的生活和學習,嚴重的引發重型精神疾病,給內心帶來了極大痛苦。
  • 患強迫症十年,恨不得三天好起來?你應該了解的強迫症治癒之道
    強迫症不可自行停藥1999年,克雷格•P•布尚醫師經過臨床研究發現,強迫症是一種對藥物反應緩慢的疾病。而且,在臨床治療時,醫生們的用藥傾向於低於治療劑量。這樣的話,在一定的療程內,患者的狀況大多並沒有明顯的改善,於是很多病人被標記為「反應不良」,病人也過早地放棄了治療。
  • 強迫症是什麼 出現這些現象要謹防強迫症
    強迫症是什麼強迫症(OCD)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 強迫症治療
    可能在你還不知道它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你已經患上強迫症了。在心理學中,「強迫」一詞的含義是指個體意識到來自自我的一些觀念、行為、意願甚至情緒是不必要、不合理的而又無法自我控制的。當自我的這種強迫和來自理性的自我反強迫導致的心理衝突引致當事人痛苦、焦慮,日常生活工作受到影響,長時間不能自我緩解時,強迫狀況已到精神障礙的程度,謂之「強迫症」。
  • 強迫症的精神分析l學著像健康人那樣去生活
    強迫症患者,往往會採取壓抑、隔離和轉移、理智化(包括合理化)等防禦機制,躲避壓抑其痛苦情緒。強迫症病人內心,充滿理想與希望,同時卻缺少真正的樂趣,也缺少自信心,低自尊,不敢相信自己是可愛的,缺少對他人的基本信任。思維聯想,就像是一列火車。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十﹞家屬應該怎麼做?
    壹與強迫症病人生活是一種極為困難的經歷,如果強迫症病人家屬懂得應對病人的痛苦、掙扎、退縮、衝動、脅迫……,病人和家屬都將少走很多彎路,整個家庭也會最大可能地擺脫強迫症困擾本文就是提供給強迫症家屬的一份應對指南。家屬要關注病人服用的藥物和治療方案,幫助病人嚴格遵守。他們是強迫症病人藥物反應的重要觀察者,他們的觀察可以為治療師提供幫助。
  • 強迫症病人:你要命還是要心裡舒服?
    強迫症病人現在是越來越多了,不知道是現在都市壓力大,還是人的心裡壓力大導致,總之,我們身邊的強迫症病人真是太多了,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看到的真實案例。我今年在家附近飯店打工,因為是小店,白班是二個人,我和另一個大姐,四川來的嚴姐。因為我來的比較長,所以我負責前廳,她負責後廚。
  • 上海有間黑色博物館,帶你走進「精神病人的世界」
    魔都最近開了一間黑色博物館為你展示各種精神病人的世界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強迫行為,不過,強迫行為並不等同於「強迫症」,對於真正的「強迫症」患者來說,他們的世界是痛苦、重複、沒有意義的。」患者日常會做的一些事,大量重複、無意義的、痛苦的事。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九﹞正念療法
    強迫症病人可以觀察心智所接收的一切、觀察心智如何跟隨想法進行活動,而非屈從於強迫思維,進一步導致強迫行為。強迫症的正念療法認為,強迫症病人與非強迫症病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並不是思維或想法的內容,而是思考問題的角度。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八﹞神經行為療法
    ﹝教育﹞自我療法是新近兩種效果很好的關於強迫症的療法。對侵入性念頭或衝動,病人需要按照本來面目稱呼它們:強迫觀念或強迫衝動——「這不是我,這是我的強迫症」。病人將學會清楚地辨識強迫症的真相而不是被強迫症狀引起的不愉快所矇騙。病人要修煉成為「不偏不倚的觀察者」即跳出自身的自我觀察者﹝借鑑了正念療法﹞:「這只是我的大腦發出了一堆錯誤信息。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五﹞「三高」家庭
    作者:新雨流泉壹強迫症病人的原生家庭通常具有高焦慮、高標準、高指責的特質,這「三高」特徵相當大程度地增強了兒童對強迫症的心理易感性。故而,強迫症病人(特別是具有檢查儀式的病人)可能感到闖入性想法(幾乎每一個人在壓力狀態下都會出現)完全不可接受,因為它們對個體認為該負責的事物具有潛在危險。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七﹞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理想的預期是:暴露激發出與強迫恐懼有關的情緒反應(通常是焦慮),並使這種反應習慣化,因而病人對強迫觀念逐漸脫敏。大部分暴露治療要求病人不要壓制使他害怕的念頭,因而降低了病人對闖入性念頭的重要性和意義的擔心。與此同時,反應阻止可使病人停止強迫行為。
  • 解密強迫症:寫給強迫症患者的話
    強迫症是心理疾病裡的頑疾。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是:「強迫與反強迫的對立」。首先就是有了強迫行為、或者強迫思維。來訪者感覺到強迫行為沒必要,所以,就想解決強迫症,想克制強迫行為。而經過自己反覆的克制強迫行為無效後,導致病人更加焦慮、擔心、害怕。從而誠惶誠恐。強迫症加劇了。
  • 強迫症會對患者造成哪些危害?
    核心提示:你的生活之中身邊有沒有一些人經常說自己有強迫症呢?比如看到某個雜亂的東西就一定要收拾好什麼的,其實這種行為還算不上強迫症,只能算是一種強迫行為。強迫症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精神障礙。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強迫症的寵兒,尤其是非自願強迫症的困擾。因此,只要我們認識到強迫症的危害,就可以擺脫強迫症,避免強迫症。
  • 你是強迫症的潛在患者嗎?關於強迫症的精神分析報告
    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最典型的神經症之一,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存在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這種想法在腦海中反覆出現,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很精神健康。
  • 強迫症患者家屬需要做什麼
    我遇到了很多的學生患有強迫症,雖然患有強迫症有幾年的時間了,但他們很多一直在默默的忍受,從來沒有告訴過家裡,也不想告訴家裡。我問他們為什麼不告訴家裡呢?很多同學告訴我:「不想讓家裡人為自己擔心,不想給家裡添負擔,也不想折騰家裡」。寧願自己默默痛苦,也不願意告訴家裡人,但這種做法其實不可取的,這樣只會耽誤了自己。
  • 不要沒事說自己強迫症,真正的強迫症越想擺脫越痛苦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只要說到強迫症,很多人可能就會聯想到自己要把書籍擺放整齊,床上不能有雜物等等。但真正的強迫症卻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且非常痛苦。常見強迫行為可以分為:清潔行為(cleaning/washing compulsions):這類強迫症會反覆洗手或洗澡,而且就算洗乾淨也不行,最誇張的可以洗手或洗澡把自己的皮洗掉一層。
  • 讓我來告訴你,強迫症到底有多慘
    強迫症並不是一種玩笑就可以搪塞過去的「完美主義」,它的致病因素非常複雜,最重要的是,在中國,對精神疾病諱莫如深的我們幾乎堵死了所有強迫症的治療途徑。但強迫症患者不一樣,他們要反覆檢查十次、二十次,始終不相信自己。又比如重度潔癖。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最多的強迫症症狀就是瘋狂洗手,一天幾個小時洗到皮都破掉,手都出血了,甚至開始影響工作、生活和社交。多數情況下,他清醒地知道洗手根本沒有意義,但就是控制不住,你也不知道他洗手是不是在壓制殺人的念頭。
  • 強迫症患者怎樣克服自己會得精神分裂症的恐懼
    為了想要自己控制強迫思維,開始在網上查看各種關於強迫症的知識。他偶然在網上看到,強迫症很可能以後會發展成精神分裂症,只要出現幻聽就可以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於是他開始擔心自己也出現了幻聽,陷入極度的恐懼之中,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他不斷的反覆跟我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出現了幻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