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生評教」是怎麼被搞成鬧劇的?

2020-12-17 大學與教育

本文轉載自:小人物聊大事情

我今天要數落的「學生評教」,是指我們通常所說的學生對老師進行的課堂教學評價。

提起這個千古難題,我們通常會看到這樣的「三搖頭」現象——老師、學生和管理者都「怨你在心口難開」:

教學管理人員會說:「學生評教的結果越來越高,這種評價太水了,現在的學生都不負責任,都在胡評!」;

對被評的老師們來說呢,當ta覺得學生的評價與自己的教學投入不符合,特別是評價較低的時候的時候,通常都會抱怨:

「我這麼認真的備課,這麼認真的教學,結果給我這麼低的評價,現在的學生,都在胡評!」

當大家都覺得評教結果不真實、不客觀的時候,似乎都把這個板子打在了學生身上。

但是學生也充滿怨氣地表達不滿:「每到期末就要同時給十幾個老師做評教,不評就不能查成績、不能選課,好不容易評完了還總說我們評得不認真。

總之學校制服我們的時候,那就是總有一款適合你」。

那麼問題來了,當學生評教這件事的三個相關方都在集體吐槽的時候,我們就不能不反思,一定是這種方式的設計原理和實施機制出了問題。

真是不思不知道,一思嚇一跳啊,原來這種廣為流行、理所應當的學生評教竟然潛伏了那麼多的鬧劇。細思極恐,一吐為快!

第一,主體分離之鬧

眾所周知,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問卷都是由學生完成的,但是評價的結果用於對老師的評判。

也就是說決定這件事結果的主體和最後這個結果所影響的主體是分離的,這其實就違背了主體責權利同一性原理。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設計本身我們就很難約束和保證學生做到認真負責,公平公正,科學有效。

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人跳出來拍我了:「現在很多服務行業都有服務滿意度評價,難道這都是不科學的?」

這就涉及到評價主體責任和投入的匹配度問題。

就學生評教這個事來說,學生每學期要上十幾門的課,到期末集中評教的時候,學生就會面對如此多份的問卷,每份問卷又會包含很多道既有客觀又有主觀的題目。

所以客觀地說,如此操作很難讓學生做到對每個指標體系的內涵認真把握和研讀,這和服務行業服務滿意度評價的難度遠遠不是同一個量級。

當學生評教所需要的投入遠遠超出學生內在責任感的時候,評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和科學性就很難保證了。

但與此同時,我們卻發現,為了突出學校對教學工作的重視,學生評教的結果會被玩兒命使用:評定職稱、評獎評優、晉升休假、出國進修……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於是,這個評教結果在被超範圍使用的過程中,其科學性、有效性、客觀性和真實性的缺失就會被無數倍地放大。

而從人性本質究其根源,就是評價方和影響方的主體分離造成的。

第二,過程欠缺之鬧

教與學都是過程性行為,評價的依據不僅是個結果,更是個過程。

當我們談到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時,都會要求老師對學生進行「過程(形成)性評價」,但在學生評教的時候,我們似乎就忘了這一點。

現在的學生評教一般都是放在期末這個時點完成,在這個特定的時點,所有教學過程的留存,課堂影像的回放,在學生的記憶中已經所剩無幾了。

因此這個單一時點的評價就違背了過程性評價的原則,不能基於教學過程進行全面、完整的評價。

第三,過度防禦之鬧

心理學研究表明,主體在單一目的性的驅動下,會進入防禦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情感和情緒表達會出現非真實的扭曲。

那麼在學生開始進行評教的時候,會意識到自己的評價會對被評人造成影響,特別是我們很多學校,為了避免學生評教的隨意性,強化學生的責任感,會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引導和教育,會反覆強調學生評教結果對老師的重要性。

目的性的強化越多,這根弦兒在學生的腦子裡繃得越緊,在進行教師評價的時候防禦性就越強,在這種防禦狀態下做出的評價就會違背真實和自然的判斷。

第四,整體割裂之鬧

教師的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的呈現,但是現在各個學校採用的學生評教方式完全忽略了這一點。

通常要求學生按照一個個分割的指標(語言表達、信息技術應用、引入前沿問題、教學方法等等)去評價老師教學的這種整體性呈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學生拿到一張由若干問題組成的教師教學評價表的時候,其實就相當於我們交給了學生一把小刀,讓學生拿著這把刀運用庖丁解牛的精神,認真細緻、準確無誤地把老師的教學整體一刀一刀地進行分解。

我們都知道教學是教師總體水平、整體風範的綜合體現,但是在學生評教的時候卻人為地設置各種指標讓學生割裂地看待和評判這個整體呈現。

這種問卷的設計起點就忽略教學活動的整體性、完整性和系統性,即使一個很受學生喜歡,教學非常有特點,教學效果很好的老師,也會被這種割裂的指標誤傷。

第五,重督輕導之鬧

一般說來,學生評教都是對教師過去的教學情況進行的結果性評價,然後把這個結果用來當作教師教學水平的評斷。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為了構建完善的教學保障體系,學校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用於教學質量監控,包括學生評教。

但是很少有學校把這個結果通過督導員、同行等相關人員的「診療」用於幫助老師有效地改善教學。

但是從教育行為學的角度來說,「督導」這個詞其實是兩個層面的行為。而且教育行為學的實證研究表明,「督」這種行為對促進教師教學發展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導」才是促進教師教學提升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但在很多學校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都存在著重督輕導、甚至是只督不導的現象,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本末倒置。我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用於「督」,但是「導」這個可以四兩撥千斤的功能根本沒有發揮出應用的效用。

所以導致了我們的學生評教往往是總結過去而不指導未來,是監督評價而不持續改進。

以上區區五宗鬧似乎還不足以表達廣大師生和管理者對學生評教的不滿,但大家也紛紛表示:

目前貌似沒有其他辦法能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也就無法在後續的一系列制度建設中體現教學的中心地位。

於是,一場本該精心上演的嚴肅大劇,演變為一場隨意而為的鬧劇,任其反覆上演,肆意裂變......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仍然無法診療學生評教這個頑疾?

以教育信息化為引領的教育現代化,能不能破解課堂教學評價這個難題?


相關焦點

  • 大學評教:讓學生發出真實的聲音
    原標題:大學評教:讓學生發出真實的聲音 「老師不為難我,我也不為難老師」,這樣的表述反映了高校學生評教過程中師生微妙的博弈。臨近期末,一般在期末考試之前,各大高校又將啟動學生對教師的評教。從早先手寫分數、機讀卡到如今的網上評分,學生評教程序越來越便利,標準越來越規範。
  • 高校學生評教:名存實亡
    除非填表需要,這位山東財經大學的副教授很少主動點開看學生對自己的評分。 如果汪靜昕願意,她能看到的內容有:評教平均分,給她打「優、良、中、差」的學生分別有多少,偶爾還能看到不具名的簡短評語。評分和評語都是匿名的。 點開教學評價系統,貴州民族大學的大三學生何宇(化名)也沒細看教學態度、教學水平等打分項目,就全部勾選優、優、優。
  • 回歸常識才能避免學生評教名存實亡
    原標題:回歸常識才能避免學生評教名存實亡   學期臨近結束,一年一度的學生評教環節又即將來臨。   很多同學評教,只是為了看到自己學習成績而不得不去做的例行公事。除此以外,學生評教顯得非常「雞肋」,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學生評教早已「名存實亡」。
  • 高校學生評教當真「名存實亡」?
    「評教是逼教師取悅學生」「學生評教等於誤人子弟」「學生評課加劇了教師的『丑角化』」等說法層出不窮,還有的老師乾脆指出:讓學生評教有弊無利,早該廢除。——編者中國青年報  學生評教為何行不通熊丙奇學生評教曾被認為是促進高校教師重視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這一措施在歐美大學能行得通,為何在我國高校卻「水土不服」發生變異呢?根源在於,在我國高校,學生評教缺乏與之配套的系列制度。
  • 高校學生評教名存實亡 學生會「大開殺戒」反擊
    除非填表需要,這位山東財經大學的副教授很少主動點開看學生對自己的評分。  如果汪靜昕願意,她能看到的內容有:評教平均分,給她打「優、良、中、差」的學生分別有多少,偶爾還能看到不具名的簡短評語。評分和評語都是匿名的。  點開教學評價系統,貴州民族大學的大三學生何宇(化名)也沒細看教學態度、教學水平等打分項目,就全部勾選優、優、優。
  • 高校學生評教名存實亡:老師不為難我 我也不為難老師
    除非填表需要,這位山東財經大學的副教授很少主動點開看學生對自己的評分。  如果汪靜昕願意,她能看到的內容有:評教平均分,給她打「優、良、中、差」的學生分別有多少,偶爾還能看到不具名的簡短評語。評分和評語都是匿名的。  點開教學評價系統,貴州民族大學的大三學生何宇(化名)也沒細看教學態度、教學水平等打分項目,就全部勾選優、優、優。
  • 學生評教,怎樣操作才合適?
    近些年來,可謂新招不斷,花樣頻出,但最基本最重要的壓軸節目還是發動學生來評價。只是由於校情和領導者的好惡不同,在評教的具體操作上各有不同,或者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我個人認為,學生評教可以施行,可以看作整個評價體系中的必要環節,但不論依哪種方式評出的任何名號或量化結果,都不能佔比過大,甚至可以只把它作為參考條件。
  • 小程序評教評學,學生評和教師評(科任評班主任、班主任評科任)
    通過體驗雪鷺課程表的評教評學系統後總結如下:一、能做什麼評教模式比較簡單靈活,支持選修課評教模式、全校評教模式(可以細化到年級、班級),還可以設置評價時是否顯示教師名。選修課評教模式:學生只能對選修課程老師評價。全校評教模式:支持學生評、教師互評、學生評+教師互評並可以設置權重,學生評可以全校教師評價,也可以只對本班教師評價。教師互評可以科任評班主任、班主任評科任。被評價人和評價人互相關聯,評價人界面不會顯示其他無關的被評價人。
  • 以評促教 以評促學——九江實驗中學開展學生民主評教促學活動
    本臺訊(九江廣電全媒體通訊員 遊雲 周琴)為了深入了解教師的師德師風、教學工作狀況,全面掌握教師教學動態,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11月17日上午,九江實驗中學教務處組織全校2200餘名學生開展了2020—2021學年(上)期中學生評教促學調查活動。
  • 南開大學邀請本科畢業生網上評教票選「十佳教師」
    央廣網天津6月14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通訊員吳軍輝 郭曉媛)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日前該校教務處再度開啟了畢業生網上評教系統,與以往不同,今年南開大學邀請2017屆本科畢業生,回顧南開四年的學習經歷,評選出印象最深、幫助最大的十位老師,並給予評價。完成評教的畢業生還將獲得刻有自己學號的紀念「金鑰匙」一枚。
  • 媒體評網紅景點:勝景可不再藏於深山,但別把「網紅」搞成貶義
    媒體評網紅景點:勝景可不再藏於深山,但別把「網紅」搞成貶義 @新華網 12月16日消息,一句「遠赴人間驚鴻宴,老君山頂吃泡麵」,讓全國遊客慕名來到洛陽老君山頂吃泡麵打卡,但景區卻深陷「遍地垃圾」的輿論漩渦
  • 大學生學期末為授課教師打分 評教如何評出好老師
    原標題:評教如何評出好老師   大學校園裡,誰是好老師?什麼樣的課是好課?   對於這樣的疑問,如今大學校園裡的通行做法是學生評教——每學期末,由參與課程的學生在網上為課程講授教師打分,而得分情況,則與該老師的課時津貼等掛鈎。但這一從歐美高校舶來的評教方式,卻正在遭遇「水土不服」的指摘。
  • 評教活動,看看學生都寫了什麼?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學生的高情商
    每年都有一次學生的對老師的評教活動,每次都有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評價。我記得我高中第一次參與這個活動時,非常激動,簡直熱血沸騰,非常認真地把內心的想法和建議寫了下來,包括各科老師的優缺點以及自己思考的改進意見,寫得滿滿當當。
  • 又一位大學老師火了!從業31年不評職稱,在職女教授都是他的學生
    你還記得在大學的課堂裡,最喜歡哪一位老師嗎?為什麼這位老師能讓你念念不忘呢?對於很多湖南師範大學的學生來說,最讓他們喜歡的應該就是這位從業31年不評職稱的龔老師了。今年是龔老師當講師的第31年,雖然他不評職稱,但是整個湖南師範大學新聞系在職的女教授都是他的學生。
  • 教得好沒論文也能評教授了
    沒有一篇「達標」論文卻評上了教授,最近,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教師蔣華松成為該校憑教學專長晉升教授的第一人。類似這樣不單純以論文來評職稱的高校越來越多。據「新華視點」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百餘所高校進行了職稱評審改革,逐步打破長期以來「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評價導向。
  •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開展學生評教活動
    為全面了解教師教學情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規範教師教學行為,11月24日,宜春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組織19級各班學習委員和學生代表開展了評教活動。評教活動開始前,院長王軍民肯定了近年來學生評教活動對促進學院教育教學工作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指出了以往在開展這項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要求大家認真對待,不得馬虎,確保評教結果客觀、公正。在評教現場,同學們嚴格執行各項要求,19級學生第一次參加評教活動,態度格外認真。
  • 南京林業大學:只要教得好,沒有論文也能評上教授
    沒有發表一篇論文,從教33年的南京林業大學老師蔣華松,評上了教授。近日,南京林業大學公布了2019年職稱評審結果,理學院教師蔣華松如願評上了教授。這是該校第一位「教學專長型」教授。今年三月,南京林業大學出臺了職稱評審新政策:在對「教學專長型」老師進行職稱評聘時,不再以發表論文數量作為考核內容,而是將教學業績取代科研業績,重點考查其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成績。南京林業大學為何要改變多年一貫的職稱評定政策?教得好有什麼標準?怎麼保證評判的公正性?記者為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 廬山市一中組織開展2017-2018學年度下學期學生評教工作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江華良報導:近日,廬山市一中組織開展2017-2018學年度下學期學生評教工作。  本次評教校辦公室從每班隨機抽取10名學生代表,採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各班學生對班上各任課教師的教學進行綜合評價,按A、B 、C、D分別為10、8、6、5分四個等級,給出對班級各科教師的總評等級。
  • 學生綜合素質,怎麼評
    「什麼時候綜合素質能夠唱主角了,我們國家的教育生態就真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綜合素質,怎麼評來源:光明日報 2015-1-7 晉浩天 靳曉燕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歷來被視作教育改革中「牽一髮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 教學好不好 學生來評定 | 永和鎮中心學校開展學生評教問卷調查活動
    為全面了解教師平時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永和鎮中心學校近日組織了學生評教問卷調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