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綜合素質,怎麼評

2020-12-11 清華大學新聞網

「什麼時候綜合素質能夠唱主角了,我們國家的教育生態就真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學生綜合素質,怎麼評

來源:光明日報 2015-1-7 晉浩天 靳曉燕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歷來被視作教育改革中「牽一髮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而綜合素質評價又是其中頗為關鍵的一個環節。

  近日,隨著《教育部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出臺,各種憂慮和擔心也浮現出來。在具體落實中,綜合素質評價能不能保證科學性、公正性?它和學業考試又是什麼關係?對此,記者專訪了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

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記者:綜合素質該怎麼評?難點在哪兒?

  王殿軍: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很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教育部出臺的兩個《意見》顯示,從宏觀方面講,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包括品德發展、學業發展(學習成績)、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實踐能力五個方面。

  在我看來,應做好學生高中三年的行為收集工作,建立行為和素質檔案,並最終通過學生的行為評價其綜合素質。清華附中綜合素質測評價體系就是建立了一個百分比形式的積分系統,用數據說明學生在年級中的排位。比如說,綜合評價下設社會工作項,其中擔任班幹部、學校幹部、社團幹部等,分值不同,如果你什麼都沒做,當然是零分,別的學生是學生會主席,又是某社團的負責人,在這一項中得分肯定會高一些。最後,所有的成果都會以綜合素質評價報告的形式呈現。

  與此同時,在評價系統中,應該特別關注學生在校三年中的發展增量,即發展性綜合素質評價,而不是一個終結性評價。比如身體評價,進校時,對學生的肺活量、速度等測評一次,每學期跟進測評,高中三年對學生測評6次,如果這個孩子發展得很好,他就能夠得到高分,反之亦然。

  至於怎麼評,就是把學生高中三年的重要事情進行分類,通過客觀、全面、真實的記錄,並基於此產生出分類、量化的評價。每一類評價,都需要適當分級。比如說特長,應分成國際級、全國級、省市級、區級、校級、班級等等,用於區別特長的程度。要把學生日常做的事情進行聚類分析,根據行為的大體性質,我們分成幾類,每一類我們再進行粗略的分級。大家很容易區分自己的行為屬於哪一級,按照要求記錄下來,牽扯到主觀性的東西一概不要,就是客觀事實記錄。

  目前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存在問題,那麼,中學提供給高校的綜合素質評價報告,能否得到高校的充分重視?我希望,有朝一日高考分數變成考試招生的一個參考維度。比如清華、北大要招一個學生,600分以上算合格,進入最基本的選拔範圍以後,高校就可以利用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來選出符合培養目標的學生。什麼時候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能夠唱主角了,我們國家的教育生態也就真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的創新性人才培養體系也就建立起來了。

學業水平只是綜合素質的一部分

  記者:綜合素質評價與學業水平之間是什麼關係?

  王殿軍:過去,我們選拔人才主要是靠分數,其他的評價就會被應付了事。所以,之前很少有人真正做綜合素質評價。現在既然選拔人才要用綜合素質評價,那麼我們就要認真評價。就拿學業成績做一個中西方的比較,中國學業成績和學業評價畫等號,就是考試成績。西方國家的學業評價是一個綜合過程,包括對班級、學校的貢獻,作業完成質量,以及課堂上有沒有創新的想法……這些都會被記錄下來,這個學業成績才叫評價。

  我講一個真實的留學生的故事。他問老師,我的考試成績是100分,為什麼最終評價只有80分。老師告訴他,如果按照平時表現,你得不了80分,因為每次上課,你都不發言。發言本就是將你的思想和智慧與更多人分享,而你則把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藏得很深,所以說,你並不是好學生。

  此外,過去靠分數評價只能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考試水平,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綜合素質。所以在綜合素質評價中,學業水平只是眾多重要因素之一,而非全部。

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比培養學生得高分難得多

  記者:綜合素質評價會對今後高中教育教學模式產生什麼影響?

  王殿軍:如果將綜合素質評價系統設計好,那麼,它對中學教育的導向意義非常大。

  第一,通過這一測評,可以從高中三年綜合的發展情況、過程和結果全面認識一名學生,而不僅僅是依靠學業成績。

  第二,通過測評結果,可以全面地認識和評價一所學校。

  比如,一名學生想發展某項興趣愛好,但是學校沒有給他發展的空間,學生說我想做一個社會調查,老師說不準請假,這名學生能完成調查嗎?我們能說這所學校是尊重學生興趣、著眼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學校嗎?當然,這只是一個虛擬的例子。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在綜合素質評價之中,學生願不願意主動發展是一方面,而學校能否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提供平臺和機會,鼓勵倡導、安排學生去做綜合素質發展,也是很關鍵的一環。

  我認為,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培養學生得高分難得多。因此,我們需要有更寬廣的胸懷、更高的境界以及對教育更深刻的理解。不要認為素質教育容易搞,恰恰錯了,真正的素質教育一樣很難。培養高分學生其實很容易,但是培養一個真正具有創新性、創造力的學生非常難。

相關焦點

  • 教育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究竟怎麼評
    教育部官方微博今日對外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綜合素質評價究竟怎麼評?一圖帶你看懂。網易教育訊 教育部官方微博今日對外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綜合素質評價究竟怎麼評?一圖帶你看懂。進入高中的小明,面臨綜合素質評價。為什麼評?評價什麼?
  • 高中生的志願服務怎麼做、綜合素質怎麼評?
    高中生的志願服務怎麼做、綜合素質怎麼評? 2019-07-30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於博文 國務院辦公廳最近發布《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定期組織學生深入社區、醫院、福利院、社會救助機構等開展志願服務」和「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之表述,因及高考,一言一舉,牽動民心,引發熱議。高中生的志願服務怎麼做?綜合素質怎麼評?
  • 2019山東省新高考政策梳理九:綜合素質評價怎麼評、怎麼用、怎麼記
    很多家長和學生對於「綜合素質評價」這個新鮮事物存在疑問,那麼綜合素質評價具體是如何實施的?都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要怎麼評、怎麼用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綜合素質評價怎麼評  綜合素質評價的記錄程序依次為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審核公示、確認信息、形成檔案、查詢。
  • 綜合素質評價: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
    評價對於學生發展來說,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更是如此。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實施、結果怎樣使用,對學校及教師來說是一個需要鑽研的課題。2016年,北京市育英學校在《北京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框架(試行)》基礎上,構建了基於課程內容維度的育英綜合素質評價框架,包括基礎課程評價、修身課程評價、發展力課程評價,整體涵蓋了思想道德、學業水平、個性發展等六個評價內容,採用積分式評價方式,通過「育英學校課程評價管理平臺」與「北京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實時記錄學生成長印記。
  • 西安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發布 從六個維度進行綜合素質...
    5月21日,西安市教育局發布《西安市2020年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西安市教育局成立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各區縣(開發區)成立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各學校成立由校長、教師、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組成的學校評價委員會。班級成立評價小組,具體負責班級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
  • 記者揭秘上海新中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
    本周一開始到周五,本市各所初中學校陸續召開家長會,集中宣講解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的相關政策。  綜合素質評價,對不少預備初中生的家長來說,還是一個新鮮的名詞。接下來綜合素質怎麼記?怎麼評?學校、學生、家長,究竟需要就此做點什麼?晨報記者在配套文件發布的第一時間,獨家走進了上海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平臺。
  • 湖北: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分6方面 自評互評三七開
    評價方式則以學生自評和互評為主。其中,自評結果按30%的權重、互評結果按70%的權重計入評價結果。  編輯: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記者: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學生成長檔案袋,學校要指導學生收集和保存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個性特色的重要實證性材料,使成長檔案袋真實、準確地反映學生的成長過程。
  • 英語聽說測試和理化實驗究竟怎麼考?綜合素質如何評?上海中考改革...
    來源/視覺中國新民晚報訊(記者 陸梓華 特約通訊員 焦葦)去年3月,本市中考改革方案出臺,計分科目總分由630分調整為750分,並建立了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作為初中學生畢業的依據和自主招生、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的主要考查內容,以期促進初中學生全面發展
  • 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頒布實施
    2020年12月10日《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 頒布實施,本方案頒布日起從2020年秋季入學的初一年級開始實施,有效期3年。評價內容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基本指標;二是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
  • 提高學生在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中的參與程度
    而為了保證評價方式的的工作效率,學校可以藉助網際網路計算機技術進行軟硬體的開發,可以統一安排學生在機房進行操作,每個學生上臺進行自我評價後,每位同學對這名學生進行學術互評工作,電腦軟體上自動顯示該生的綜合素質學生互評表,每位學生可以及時在上面的每一項進行填選,最終實時生成班級最終評價結果,即是該生的學生互評成績。
  •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深圳市發布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 12月10日,記者從深圳市教育局獲悉,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發《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以下簡稱《綜評方案》),明確方案將從2020年秋季入學的初一新生開始實施,「綜評檔案」不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成績相同情況下的錄取比較條件
  • 武漢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導意見
    成員名單在班級公布,如有超過1/3的學生不同意,則需調換。職責:接受學校評價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與指導;接受學校監察小組的監督;指導學生整理「寫實記錄」;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小組互評;依據評價內容與標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小組集體評議,形成評價結果意見;撰寫學生綜合性評語;填寫相關評價材料;按照規定公示評價結果。
  • 武漢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導意見
    成員名單在班級公布,如有超過1/3的學生不同意,則需調換。職責:接受學校評價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與指導;接受學校監察小組的監督;指導學生整理「寫實記錄」;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小組互評;依據評價內容與標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小組集體評議,形成評價結果意見;撰寫學生綜合性評語;填寫相關評價材料;按照規定公示評價結果。
  • 家長請注意:《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又雙叒叕來了
    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1、綜合素質評價的基本指標。主要包括學生良好品行以及日常行為規範,具體包含對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與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的評價內容。2、學生的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學生初中階段綜合素質達標有兩種途徑:1、學生每學期25個重要觀測點中有20個達標,則本學期綜合素質基本指標評價達標,如果5個學期皆達標,則該生在初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達標;2、學生在5個學期累計共有105
  •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破冰」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再次成為焦點,因為沒有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不會有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根本轉變。評價是導向,評價改到哪裡,育人方式就會改到哪裡;評價還能激發活力,給學生裝上成長的發動機。這些年來評價改革一直沒有間斷,當前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卻在是否與高校招生錄取掛鈎、如何掛鈎上打住了,主要原因是對它的公平性普遍持懷疑態度。綜合素質評價必須下決心解開這個死結,實現破冰之旅。
  • 四項舉措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效
    通過「同伴互評」,發揮「同伴影響力」,形成發展共同體,讓學生實現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成長關鍵詞:正向問卷;寫實記錄;育人導師;同伴互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學校教育評價中處於核心地位,充分反映學生素質發展全過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意義重大。
  • 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校招生考核,評什麼?怎麼評?
    目前,上海、浙江均建立了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並在高校招生中參考使用,使對學生的一次性、終結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此項改革旨在改變傳統高考中的「唯分數論」傾向,最重要的是大多數高校的綜合素質評價按成績折算,一般是佔總成績折算的10%!
  • 從2020級高一學生開始,寧夏啟用統一平臺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8月20至21日,自治區教育廳舉辦全區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平臺應用培訓班,為寧夏2020年秋季啟用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化管理平臺夯實基礎。,2019年,自治區統一建設了寧夏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化管理平臺,目前已部署完成,從2020級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啟用統一平臺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 綜合素質|綜合素質評價到底是什麼?高中生必看!
    1、簡單來講,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錄取二者評價錄取模式比較接近,都是將考生高考成績、校考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綜評要求為學考分數)三個分數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折算,再根據折算後綜合分數擇優錄取,區別在於強基計劃中高考分數佔比更高,佔比85%以上,而校考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佔比不超過15%,這15%中,校考佔比要比綜合素質評價更高一些。
  •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踐與研究
    目前,國內外多數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效果並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於評價者對綜合素質評價的理論研究不透徹、評價目的迷失、評價方法不成熟、評價體制不完善、專業引領缺失、支持性環境欠缺等等,這些原因導致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踐中出現了形式主義傾向。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勢在必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