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每一位教師?近些年來,可謂新招不斷,花樣頻出,但最基本最重要的壓軸節目還是發動學生來評價。只是由於校情和領導者的好惡不同,在評教的具體操作上各有不同,或者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就我的了解,這異同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評價的頻度不同。有的一天一評,有的一周或一月一評,有的一學期兩評(期中與期末各一次)。
二是評的名目不同。有的評最有收穫的一堂課,有的評最尊敬或最喜歡的教師,有的評最佳教師,有的製作一份問卷表讓學生按其中設定的項目及分數比值逐一打分。
三是評議方式不同。有的是由全班學生都參與,有的由當天班上的值日幹部隨便分發若干評議表隨機評定。
四是評議結果在整個考核體系中的比重不同。就我所知,最高的佔30%,最低15%,像我們學校是15%。
儘管有上述種種不同,但學生的評價對老師的業績考核、評優晉級有較大的影響,這是毫無疑問的。有的學校因為這個事情還發生過許多矛盾,如教師與領導的矛盾,教師與教師間的矛盾,教師與學生的矛盾。
我個人認為,學生評教可以施行,可以看作整個評價體系中的必要環節,但不論依哪種方式評出的任何名號或量化結果,都不能佔比過大,甚至可以只把它作為參考條件。之所以應該如此,是因為無論怎麼評價,都存在無法彌補的缺陷。
一是學生無法準確理解和把握評價細則,導致結果出現嚴重偏差。
比如評最有收穫的一堂課,儘管許多學校擬定了一個具體的評價標準,如突出重點吃透難點;講解分析簡潔準確,易於接受;注意啟發互動;問題設計科學合理;作業布置適量且有較高訓練價值……但是,學生哪裡知道每科老師每節課的重難點是什麼;至於簡潔準確,易於接受,也是因人因內容而異:可能有的老師本來講得很好,但因所講內容難度大不好學,也有許多學生聽不懂,有的老師本來講得一般,但因學生對其講的內容較感興趣或較熟悉,也可能大家都聽得很明白;至於注意啟發教學注意師生雙邊互動,有的學生很容易把一些滿堂問、全班搶著答的看似熱鬧非凡其實沒有什麼內涵的表演課誤解為好課,而把一些以訓練思維能力為主的看似提問不多卻極有啟發破題作用、但氣氛上卻略顯沉悶的課看作一般的課。
更何況,《教育學》上就明確指出,中小學課堂常見單一課型就有&34;五種,像練習、實驗課,一般又哪有什麼啟發互動之類的環節呢?
還有評最尊敬或最喜歡的老師,都一樣存在評價標準抽象或不合理,學生無法準確把握、以致評價出現嚴重偏差的問題。
二是容易摻雜太多的私人感情因素,導致結果很不客觀。
學生評價老師,當老師的實力不相上下、又非要他們評個三六九等時,他們往往主要憑藉老師對自己態度的好壞或者管得是否嚴格來決定。這樣一來,要求嚴格、工作特別負責的老師得差評的可能性就較大,相反,管理隨便、態度隨和、不太批評學生的老師往往能得到更多的好感和認同,因而評價也較高。還有一點,性格溫和、能夠從小節上關愛學生的媽媽型的老師,比只重大節、不大注重從細節上關懷學生的嚴父型的教師,也更容易得到好評。
但是,從道理上說,上述的一些情感、性格因素又怎麼能成為評價教師工作能力、工作實績和責任心的主要依據呢?
三是長期按程式評價,學生有厭倦感,導致評價隨便草率,不能很好說明問題。
學生評價老師,大多數並不熱心,認為是不該他們應做的事。加上長期按一種定式評本班的幾個一般連續三年或六年無變換的老師(因為中小學教師多是跟班上),普遍顯得心灰意懶,熱情不高。只要幾個老師實力差不多,教學能力和責任心都過得去,多是平均分配,即每個老師得到較好評價的次數差不多,讓老師都沒有意見。要麼隨便評一下,根本不按規定程序。
有一次我進教室上晚自習,正見值日班長拿著那個&34;的評價表,對著班上另幾個當天評議代表喊:&34;有個代表半天之後才說:&34;這時才又有一同學開玩笑:&34;值日班長旁邊有個不是代表的學生小聲說:&34;那值日班長一聽馬上說:&34;你看,這哪是在認真評議,就像小孩子做遊戲一樣。
四是無論怎麼評,其實考察的還是教師教學工作有限的幾個側面,真正硬核的東西學生沒看到,因而評價天生就有嚴重局限。
無論評″最好一節課&34;最美教師&34;最喜歡的教師″,還是填調查表,如果讓學生評,都有片面或錯誤的嚴重不足。比如″最喜歡教師",無論你列出多少條評選依據,學生們能看到和感受到的只有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和班級管理幾個方面。其實,許多老師在上課之外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思考教學問題、查閱相關資料,有的老師上的課看起來不熱鬧卻最顯功力……而這樣一些,學生是不知道或者感覺不到的。
正因為學生評教存在較多的局限,所以依我的看法,不如將這個環節模糊化。怎麼模糊,我覺得我們學校二十年前的做法就很值得提倡借鑑。
那時我們學校每學期在期中、期末時,各班從班上選出十來個學生代表開評議會,由學生對班上每位科任教師的工作情況發表看法,主要談改進建議。學生談時年級的有關領導做詳細記錄,然後由這個領導把學生看法轉達給每位教師。但如果沒有嚴重問題,則所有結果不做於老師的實績考核依據,只作評優晉級的參考。
但是,學校在校內好幾個地方設立了意見箱,校長在每學期的開學典禮都公開對學生說,如果哪位同學對老師有意見,可寫成書面材料投入意見箱,校長會及時看法並通報處理結果。如果是這樣被學生投訴,且情況屬實,學校則要嚴肅追究,並視情況在實績考核等各方面予以體現。但是,對於學生的投訴,校長一般要分辨是否師德問題,或是工作能力、態度、責任心方面的嚴重問題,如果不是,校長只安排年級領導找該老師談話,一般也不正經處罰,基本一帶而過。
教師管理和教師實績考核評價方式,可以不斷創新,但要切合實際,客觀公允,不能僅僅為了追求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