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五年級小學生將設中醫課 小學生為什麼要學中醫

2020-12-15 浙江新聞

  方劍喬教授為記者介紹教材情況。

  浙江在線9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鍾卉)這個學期,我省五年級小學生,要開始學中醫課。11日,記者從省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60萬冊教材正加急刊印,出爐的首批10萬冊已在路上,不久將出現在課堂上。

  此前,還沒有任何省份把中醫藥知識列入中小學地方必修課程。也就是說,浙江的小學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這一全國「首創」,引發了熱議。網上甚至出現了「中醫粉」和「西醫粉」的論戰。

  記者採訪了杭城幾位家長,也是褒貶不一。

  贊成的家長認為,中醫是百年國粹,能鼓勵孩子們養成「順應四時」的作息習慣、多做運動,是件好事。

  也有家長持不同意見,認為中醫晦澀難懂,大人都搞不明白,小學生哪裡能懂。與之相比,急救、性教育才是更急需的課程。

  「我們家長更關心實際作用,發這麼多教材,最後能落實多少?放在馬上要『小升初』的五年級,我認為這門課會被數學、語文老師擠掉。」市民汪先生向記者提出了另一種憂慮。

  帶著這些疑問,錢報記者專訪了本書的主編、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方劍喬教授,由他一解疑惑。

  我省首創小學生學中醫課有何背景

  記者:給小學生開中醫課,浙江是首創,這是什麼背景下的舉措?

  方劍喬:其實讓小學生學中醫知識這個提議很早就出現了。2011年全國兩會上,就有政協委員提出,要把中醫藥知識,結合到中小學生課本裡去。因為中醫藥不單單是醫學知識,還有背後的文化和哲學,對培養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很有意義。

  回顧世界各民族的發展史,歐洲很多民族因為疾病、瘟疫就此滅族,而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延續至今,中醫藥起了不小的作用。西醫到中國才100多年,過去都是中醫藥治病救人,這是中醫藥對民族的貢獻,我們應當對此自豪。

  第二個背景是,國家對中醫非常重視,正大力推進。去年國務院頒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2030年前,要把中醫藥普及,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課程。

  中醫藥的中小學讀本,其實全國都在弄,北京、上海都有,但明確成為教材的,浙江是第一家。浙江的速度和決心,和我省對中醫的重視程度密不可分。其實,習總書記很關心中醫,2015年2月參觀西安某社區醫院時表示「我們自己也喜歡看中醫」。

  在他的講話中,也常常引用中醫詞彙,如「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上醫治國」等。

  中醫的知識小學生看得懂嗎

  記者:這本中醫課本是怎麼設計的?小學生能看懂嗎?

  方劍喬:教材分為上、下兩冊,共36課時,基本每周一課,內容基本上涉及了中醫的每一個面,中醫基礎、保健、運動,飲食、情緒、針灸和推拿的特色療法等。

  我看過一些其他省市的中醫藥中小學讀本,有的寫得很深,文字為主,小學生看不懂。我們的課本不一樣,啟動編寫時明確針對五年級學生的語文知識結構來寫的。在初稿出來後,我們先找了幾個語文老師來把關用詞(字)的深度,確保學生能讀懂。

  另外,課程的內容都是比較淺顯易懂的,做到知識點到位但不生澀,主要由歷史故事、人物和神話引出來,深入淺出,文字不多。

  文末還有「想一想」、「做一做」等,激發學習興趣,是本很有趣很可讀的書。

  比如有一章節文末的「想一想」是:《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弱不經風、面色蒼白,你認為她哪個臟器可能出了問題?小明同寢室的同學咳嗽剛治好,不想小明也患上了咳嗽,他就把同學吃剩的中成藥拿來吃,你覺得這種做法對嗎?為什麼?

  「做一做」如:根據起居有常的原則,給自己或家人制定一份作息時間的表格,並按照表格規定實施,觀察自己或家人的變化。

  這些設計很感性,通過學習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歸納,包括藥物的使用、穴位的刺激,把中醫理論學了,又把古人的智慧學到了。

  今年5月,我到杭州高新實驗學校為七百多名中小學生講解《中醫藥與健康》,發現孩子們對中醫非常感興趣,問題也生活化,有孩子問我:「媽媽總是給我喝黨參湯,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嗎?」我回答:黨參是補氣的,你媽媽的做法沒錯,不用人參是因為人參的補勁兒太大,不適合小朋友。

  「爸媽老是給我吃薏仁,這是為什麼?」我告訴他,中醫來說,薏仁是治溼的、抗癌的,藥食同源,食補比單吃藥好。他說「那我理解了,媽媽為什麼這麼做。」所謂「藥食同源」這個知識我們教材第一課就會講到。

  還有一位小朋友向我提出了犀利問題——有些老闆不招相信中醫的人,因為他們覺得信中醫的人靠不住。我是這麼回答的:「這便是中醫藥進中小學的意義。中醫是一門自然科學,但具有人文科學的某些屬性,中小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不僅是為了從小培養健康生活的理念,也是通過孩子們把中醫藥的科學價值與精神傳遞給每一戶家庭,培育中小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提高整個社會的健康水平。」

  比起中醫課,急救、性教育課是否更迫切呢

  記者:五年級臨近「小升初」,擔心會被其他學科搶奪嗎?

  方劍喬:老實說,這也是我們擔心的問題。安排在五年級的確挺尷尬,孩子們學業壓力比較重。但年齡太小語文水平不夠,我們又怕孩子理解有難度。

  按照教育廳的規定,這本小學教材是第一次試水,未來還要謀劃中學教材。

  記者:中醫課由什麼老師來教呢?

  方劍喬:目前課程主要是由科學老師來教。8月底,我們對這些老師進行了培訓,都是中醫藥大學教授去培訓的。

  記者:相對中醫課,急救、性教育課是否更迫切呢?

  方劍喬:個人認為,急救知識小學生不合適。因為太小了,遇到需要急救的時候心理素質不一定能對付得了,甚至可能帶來更多問題。可以等到一定年齡後再跟上。性教育不少學校已經有在實施了。可以穿插到不同的場合,形式上不一定要以課本的形式。

  中醫算不算是「偽科學」

  記者:不少家長對課本的否定,根源是不信任中醫,認為它是「偽科學」,你怎麼看?

  方劍喬:一些貶低中醫的人,自己真正研究過中醫了嗎?對一門學科是門外漢,卻跨行貶低,才是不具科學精神的。

  中醫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從業人員參差不齊,也有一些江湖術士引發了一些問題,但不能貶低中醫幾千年下來的成果。為什麼中醫能被186個國家所接受?我10月底要去捷克訪問,計劃在捷克成立浙江中醫中心,派中醫師過去短期工作。我校在葡萄牙舉辦的孔子學院就是講中醫的。你到日本藥店看看,會銷售幾百種中成藥,比中國的藥店還多。這些國家醫學夠發達了吧,為什麼卻「迷信」中醫?

  中醫比較深奧,主要看醫生,醫生的好壞對治病效果影響很大。而西醫是把人看作一個「機器」,零件壞了要換或者修,更標準一些。

  所以,讓孩子們從小通過這本教材,了解中醫,還是很有必要的。

  還有一位小朋友向我提出了犀利問題——有些老闆不招相信中醫的人,因為他們覺得信中醫的人靠不住。

相關焦點

  • 與其逼小學生學中醫,不如先恢復了性教育課本
    據悉,在剛剛到來的新學期,這本包含著中醫基礎、保健、運動,飲食、情緒、針灸和推拿的特色療法等知識的《中醫藥與健康》教材,成為了浙江全省幾十萬小學生的課本,並且還是五年級孩子的必修課。鑑於中醫西醫的爭論由來已久,「恐懼傷腎」和「中醫保健」等玄乎內容的科學性我們暫且不討論。
  • 杭州首批10萬冊中醫課教材《中醫藥與健康》到了 小學生學中醫...
    據錢江晚報10月23日報導,本學期,浙江小學生多了兩門課——一年級的娃開始上科學課;五年級的孩子要上中醫課。 科學課早已揭曉謎底,中醫課的神秘面紗直到上個月都沒有揭開,當時得到的消息是:出爐的首批10萬冊教材正在路上。等啊等啊,這批教材終於抵達了目的地。
  • 英媒:中醫課程進入中國校園 12歲小學生學習針灸
    中國日報網9月15日電 據英國《衛報》網站9月14日報導,在中國浙江省,12歲的小學生們將開始上中醫課,學習推拿的益處、如何養成「順應四時」的飲食習慣,以及如何做針灸。浙江省是中國第一個把中醫藥知識列入中小學地方必修課程的省份。
  • 小學五年級開始學中醫?鼓勵但並未強制要求
    important}近日,一條關於「小學五年級開始學中醫」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傳播,並配上一篇題為「今年秋季起,小學五年級將陸續開設中醫課」的報導。經上海闢謠平臺記者核實,上述報導刊登於2017年9月15日《寧波晚報》A08版,內容涉及浙江省寧波市於當年秋天在小學中開設中醫課程的相關教育規劃。按照浙江省教育廳的文件,從2017年秋季開學起,寧波市小學五年級陸續開設中醫課,並印發專門的配套教材《中醫藥與健康》。不過該課程並非必修,也不會考試,學校對課程安排有很大的自主權。
  • 「小學五年級開始學中醫」?國務院:未強制要求
    近日,一條關於「小學五年級開始學中醫」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傳播,並配上一篇題為「今年秋季起,小學五年級將陸續開設中醫課」的報導。事實上,北京、上海等地都有中醫藥的中小學讀本,但明確成為教材的,目前只有浙江一地。經記者核實,上述報導刊登於2017年9月15日《寧波晚報》A08版,內容涉及浙江省寧波市於當年秋天在小學中開設中醫課程的相關教育規劃。
  • 「小學五年級開始學中醫」?國務院:未強制要求
    近日,一條關於「小學五年級開始學中醫」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熱議,此消息還被配上了一篇題為《今年秋季起,小學五年級將陸續開設中醫課》的報導。按照浙江省教育廳的文件,從2017年秋季開學起,寧波市小學五年級陸續開設中醫課,並印發專門的配套教材《中醫藥與健康》。不過該課程並非必修,也不會考試,學校對課程安排有很大的自主權。據介紹,早在2011年全國兩會上,就有政協委員提出,要把中醫藥知識,結合到中小學生課本裡去。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也建議將中醫藥文化系統納入中小學課程。
  • 童言童語話中醫!長春舉辦小學生「傳承中醫文化」故事大賽
    11月20日,長春市「護蕾計劃」2019年最後一場健康主題活動——小學生「傳承中醫文化」故事大賽決賽在此拉開帷幕。 據介紹,大賽於今年9月正式開始,經過「海選」,初選,經過層層篩選,共有63名小學生入圍預賽,經過激烈比拼,19名選手闖進當天的決賽。
  • 浙江5年級小學生開始上「中醫課」 師資成最大難題
    浙江踐行「傳承中醫從娃娃抓起」 小學開設「中醫課」師資成最大難題  9月份,浙江省5年級小學生開始上中醫課。  據了解,目前60萬冊教材正加急刊印,首批10萬冊不久將出現在課堂上。  這意味著,「中醫從娃娃抓起」的倡導真正變為實際行動。而儘管存在各種爭議,但對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而言,浙江的舉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驗意義。
  • 學中醫也要從娃娃抓起,沒有「童子功」,不可能學好中醫
    無論是古代禮樂射御書數的等六藝,還是現在所說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傳統文化,如要有所成就,絕非一日之功,如要達到一定的造詣,更是難上加難。所謂的難度主要有兩點:一、要有一定的天賦,二、要有童子功。天賦決定了所能達到的高度,而「童子功」甚至決定了成敗。
  • 中小學開設中醫課程,促進中醫發展、提高國民素質的捷徑
    現在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相關部門還是採取了很多措施的,比如將書畫課設為中小學校常設課程,還有戲曲進校園的活動,開設特長班或組織學習傳統文化的社團等措施。形式雖然多樣,但起到的作用多為蜻蜓點水。家長為了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或增強孩子體質的熱情,隨著孩子學習任務的逐漸加重也在逐漸減退,直至消失。
  • 澳洲小學生作業:英語課是靈魂畫手,中文課變別字大王,數學好亂
    人們時常能夠在網上刷到一些關於小學生「奇葩」作業、「爆笑」作業的段子,看到小學生腦洞大開的答題方式、解題思路以及令人費解的腦迴路,分分鐘可以理解樓下孩子剛剛上小學的家庭,為什麼每到夜晚總會傳來母親輔導作業時逐漸崩潰的吼聲。
  • 邯鄲的小學生為什麼學不好英語?
    眾多的邯鄲下屬縣級小學,一直以來沿用的是冀教版英語教材,小學生3年級起始階段開始學習英語。英語隨著孩子的升學和就業,會變得愈發重要。但是,邯鄲有無數家卻在為孩子學不好英語發愁。為什麼這麼多孩子家長會為孩子英語學習發愁?
  • 海外富二代來學中醫,為什麼?
    在3月29日,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在一堂網絡課上說到,上世紀80年代,天津中醫藥大學的國際學院有很多海外的學生來求學。
  • 小學生開學作文: 小學一年級開學第一課讀後感100字
    內容推薦>>小學生開學作文:《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匯總   今天是9月1日,新學期開始的第一天。  在這開學的日子裡,我和我的同學們做了很多事情,其中最有意義的就是我們一起收看了《開學第一課》。
  • 北京小學將推中醫進課堂 不列入課表不考試
    相關負責人稱,與語文、數學等科目不同,中醫知識將突出故事性和文學性,向小學生們傳遞生活保健、心理調節、國學等傳統文化的元素。因各區縣教育資源不均衡、師資力量不均,因此將逐步推動中醫藥文化進小學的工作,東城等中醫文化基礎較好的區縣有望在一年內實現中醫文化進小學的全覆蓋。
  • 五年級小學生通讀四大名著
    桂城平洲中心小學推行課外閱讀三年,養出「書蟲」一大批五年級小學生通讀四大名著    「關羽字雲長,大喬是孫權的夫人,小喬是周瑜的妻子。」一談起《三國演義》,龔海琳就興致昂然,滔滔不絕,講到幾本古典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更是如數家珍,因為這位五年級小學生已經通讀了少兒版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自2003年9月起,南海區桂城街道平洲中心小學開展了「加強課外閱讀,提高語文學習效率」課題研究。近日,佛山市教育局對該課題進行了成果檢驗。
  • 作家六六:我為什麼要學中醫
    作家六六:我為什麼要學中醫 日期:2017-08-09 【 來源 : 新民周刊 】
  • 為什麼教育部禁止小學生學音標?讓三年級藝方學音標,我後悔嗎?
    教育部規定了小學生不學音標,這也成了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但,大家有想過為什麼小學生不要學音標嗎?,剛開始學習音標的過程確實是很困難,但還是堅持讓他學了些音標,直到現在,回想讓剛上三年級的兒子藝方就接觸學音標,我後悔了嗎?
  • ·上海小學生將開遊泳課 回顧「世泳賽」預熱
    在日前開幕的第14屆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大型回顧展上,來自高安路小學的一群四年級學生興致勃勃地觀摩了賽事照片並相互交流著自己所了解的世泳賽訊息。帶隊的朱老師說,學校四年級的學生在新學期增開了遊泳課,因此帶學生們來參觀展覽,想讓他們對我國體育健兒在世界泳壇的出色表現有一個了解,並對他們學習遊泳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 全國名中醫王晞星詳解我省「新冠肺炎」中醫治療過程
    2月18日,在「山西省中醫院防治新冠肺炎中醫方案應用暨五種製劑獲批」新聞發布會上,全國名中醫、山西省中醫院王晞星教授詳細解讀了我省中醫對新冠肺炎病例的治療過程。 分析、總結山西本土特點對症施治 「中醫沒有病毒這一說法,中醫把此次新冠肺炎定性為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