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指出朦朧詩泰鬥北島的經典詩有問題,首句就是廢話,有理嗎

2020-12-12 美詩美文

在當代詩壇,再也沒有比餘秀華更有爭議的女詩人了。從詩作本身的水平來看,她的作品是很有特點的。《我愛你》、寫給歌手李健的四首情詩等,都是現代詩中的佳作。從產量來說,餘秀華幾乎月月都有新詩,這一點,是很多老牌詩人做不到的。

但這樣一位詩壇新秀,為何卻為同行所不喜呢?顯然,這不是「文人相輕」4個字能解釋的,一切還是和她自己的性格有關。餘秀華喜歡評論別人的詩,而且往往說得很不留情面。在一次活動中,主持人提起朦朧詩泰鬥北島。主持人問餘秀華:「北島老師認為詩歌是他的信仰,那麼詩歌對你來說,是什麼?」餘秀華表示無法理解北島的「詩歌是信仰」一說,甚至不無幽默地反問主持人:「如果詩歌是北島地信仰,那麼他有沒有給詩歌上香、朝拜。」

這樣評論詩壇泰鬥,餘秀華不可謂不大膽。接下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表示:「寫詩歌的人都有潔癖,這一點北島做得並不好。」餘秀華用北島的經典詩《回答》作為例子,指出這首詩的第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是廢話;第二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是不可能的事。那她這樣說有道理嗎?讓我們來看看北島的這首詩。

這首詩寫於1976年,自問世四十多年以來,一直受到讀者們的喜愛。但大家估計還不知道,它在現代詩中的地位。這首詩標誌著朦朧詩時代的開始,也奠定了北島在現代詩壇的地位。寫這首詩的時候,北島還在「地下」創作,他以悲憤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暴力的憤怒,對那個特殊年代的質疑。

全詩可以分為三小節,第一節是前面四行。前兩句中,詩人用「通行證」、「墓志銘」兩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比喻,重複強調卑鄙和高尚,就是為了突出詩人對這兩類人的貶與褒。這不是廢話,而是充滿了力量的抗爭,餘秀華口中的「廢話」恰是後來最受人喜愛的部分。

從「冰川紀過去了」過去了,到「第一千零一名」結束。「冰稜」、「死海」,是詩人眼前的現實。但他內心卻依舊堅定,他要挑戰這個沒有道理的現實。最後一節,從「我不相信天是藍的」起句,到結尾。四個「我不相信」,分別引入了「天」、「雷」、「夢」以及「生死」的意象,充滿了思辨精神。

最後的落筆,詩人是充滿了希望的。他相信,新的轉機終將到來,「星星終將掛滿天空」。這讓我們想到聞一多先生寫的《死水》,在「一溝絕望的死水」中,聞一多抒發了自己的不滿和家國情懷。北島這首詩也是如此,這種情懷不是無病呻吟,而是飽經憂患後的吶喊,這一點沒有經歷過的餘秀華是無法理解的。

雖然筆者一直很欣賞餘秀華的情詩,但對於她此次的公開言論,筆者是不能接受的。北島雖然詩作寫得不多,但他拿下了國內外詩壇多個大獎,更是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以他的詩歌和語言功底,「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這句詩怎麼可能是廢話?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餘秀華寫給馮小剛的情詩,只有4個字,網友評:有一種秀叫餘秀華
    多年前,著名現代詩人北島寫過一首名叫《生活》的小詩,全詩只有一個字:網。對於這首詩想表達什麼意思,北島先生倒是沒有解釋過太多,但不少詩迷卻認為這是一首涵義很深的作品。一位叫樂詩的現代詩人,曾寫過一首《空空如也》,全文硬是一個字都沒有,還讓他在圈內小有名氣了。對於這類「耍小聰明」的作品,到底算不算是詩,其實是一個很難得出結論的問題。《說文解字》對詩的概念是「心志」二字,意思是但凡是能寫出作者心聲的,只要他自己認為是詩那就是詩,這是廣義上詩的定義。
  • 北島與舒婷關於一切的討論,朦朧詩的時代裡,我們該思考什麼
    朦朧詩出現於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這種詩體在藝術上大量運用隱喻、暗示、通感等手法,豐富了詩的內涵,增強了詩歌的想像空間。我們所熟知的食指、北島、顧城、舒婷等詩人都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北島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今天我們來一同欣賞北島與舒婷的兩首詩歌,《一切》和《這也是一切》。
  • 劉不偉講座記錄:《從朦朧詩到2018》
    很多人對廢話寫作是有誤解的,這首先是有一種先入為主望文生義的因素,其次我想可能再有就是傳播力的短板以及閱讀的普遍停滯。廢話寫作有個著名的論斷就是「廢除語義」,就比如說我這個題目中朦朧詩的紅星二鍋頭它裡面,紅星就隱含了一種暗示一種比喻一種喻體甚至是一種政治色彩的述求,廢話就是要廢除這種符號化的語義,讓塵歸塵讓土歸土,讓上帝的歸上帝,讓凱撒的歸凱撒,讓語言回歸語言,把古老的漢字重新擦拭一新。
  • 朦朧詩及代表人物
    朦朧詩是中國當代漢語詩歌史上最值得關注也繞不過去的重要課題,它的重要性還在於它開啟了詩歌的多個方向,啟迪了當代漢語詩歌的多種可能性,它的源頭性的意義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對於當代漢語詩歌來說,朦朧詩始終是一個強大的存在,一座含金量罕見、挖掘不盡的寶庫。一般認為,朦朧詩是自1978年北島等主編的《今天》雜誌開始的。
  • 從朦朧詩到現在 一個超越的階段開始了
    北島第一個階段是朦朧詩時期,主要是向外學習的階段,翻譯詩在這一階段盛行。朦朧詩是「文革」後期出現的一種詩歌新潮,追求個性,尋找自我,呼喚人性的回歸和真善美,具有強烈的啟蒙精神、批判思想和時代意識,是一種新的詩歌表達方式和美學追求。
  • 餘秀華寫詩表白李健和馮小剛,為啥沒人敢接茬?
    餘秀華近些年把身份變成了「畫家」,詩作難得一見,但每每提筆,還是能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這首詩的意思在題目中已經表達得非常直白,至於說「不打誑語」有何深意,可能只有餘秀華自己才能解釋清楚了。 有些人認為餘秀華這首詩的寫作手法借鑑了北島那首很有名的詩《生活》,整首詩就一個字:網。
  • 詩人餘秀華的《無題》水平如何?網友:沒有一個情字卻道盡了情
    然而,寫《無題》並不是李商隱的專利,千百年後,一位叫餘秀華的現代民間詩人,也寫了一首《無題》,也是言情,與李商隱一樣,餘秀華的這首《無題》,通篇也沒有出現一個「情」字,卻也道盡了「情」。與李商隱的《無題》不一樣,李商隱的《無題》是古詩,而餘秀華的《無題》,是一首現代詩。
  • 餘秀華表示,理想的下午是喝咖啡看書聊天打炮,你的理想是什麼?
    著名詩人餘秀華在一個視頻上講,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朦朧詩代表人物食指針對餘秀華這段話發表了措辭嚴厲的批評。他說: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評論界把她捧紅是什麼意思?評論界的嚴肅呢?我很擔心。今天嚴肅地談這個問題,是強調對歷史負責。不對歷史負責,就會被歷史嘲弄,成為歷史的笑話。」對此你怎麼看,你理想的下午又是什麼狀態呢?
  • 著名詩人北島為上杭題寫:「詩意院田」
    北島,原名趙振開,1949年8月2日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湖州,香港中文大學講師。中國當代詩人,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間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曾多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代表詩作《回答》《一切》。     北島、舒婷、鄭愁予、維雅•庫普裡揚諾夫、瑪爾蓮娜•加布利揚、李道、田原、金泰城、金敃廷、金經株、墨普德、胡安•卡洛斯•梅斯特雷、洛爾娜•克羅齊、廖偉棠、顏艾琳、樹才、趙野、餘秀華、張定浩、李少君、汪劍釗、北塔等近百名國內外詩人齊聚廈門。
  • 餘秀華盛讚的3句名言:有才華的詩人,連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子的一種感受,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看餘秀華的詩集。因為俗氣和接地氣,因為詩句的不做作開始喜歡上了她的詩。很多人對餘秀華的詩還是抱著一種疑問,那就是餘秀華的詩歌為什麼毫無美感卻能吸引住大批的年輕詩歌愛好者,它詩句背後的魅力究竟在哪裡?不是華麗的詩句,更不是修飾手法用得多高明,讀餘秀華的詩,你會感受到一種痛罵的快感,尤其是當她的詩句裡面有一些露骨的詞出現時,你就會能立刻感受到屬於餘秀華獨有的精神時刻來了。
  • 讀完這首詩,董卿問了個有趣的問題,餘秀華的6字回答逗樂觀眾
    因為是農民,所以餘秀華的詩,不符合主流現代詩的格調,這是他被食指等大詩人批評的原因之一。因為是個詩人,所以她擁有了用文字和命運抗爭的勇氣,面對種種指責,餘秀華有罵必懟。她身上沒有殘疾人的怯懦,卻有著文人該有的傲氣。憑著這股傲氣和不凡的才華,餘秀華拿了不少詩壇大獎。
  • 【佳作欣賞】《北島詩選》‖ 北島
    記得上學的時候,最早接觸詩歌,就是從朦朧詩開始,手裡有的幾本古老的朦朧詩選,開篇領軍人物都是北島,然後才是舒婷、顧城等等,雖然對那一代人的詩歌我一直最喜歡顧城,但對北島先生一直懷有崇敬。沒沒有他的領軍和帶頭,朦朧詩也不會出現當年的盛況及對中國現代詩歌發展的深遠影響。2012年的時候北島有一個攝影展在798展出,受朋友廣林邀請有幸去觀看,在那次攝影展上,北島的朋友著名攝影批評家鮑昆老師得知我對北島的喜歡,先後幾次送給我幾本北島現在依然堅持出版雜誌《今天》,其中有一期2013年秋季號的紀念顧城專輯,記憶猶新。
  • 北島寫了首一字詩,被評價為直指人心,是另闢蹊徑還是誇大其詞?
    ▲北島照片01詩歌作為一種抒發感情、表達志向的文學體裁,其有記載的起源時間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相傳春秋時期尹吉甫採集了此前流傳的詩歌,交由孔子編訂為《詩經》,這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人北島除了《回答》和《結局或開始》等一系列代表作之外,還有許許多多流傳度沒有那麼廣的詩歌,比如收錄了《藝術》《命運》《祖國》《和平》《愛情》《自由》《生活》七首短詩的《太陽城札記》。
  • 餘秀華5個月內,給李健寫了4首情詩,每一首都是現代詩中的精品
    2012年3月份,70後小夥烏青的廢話體詩被網友上傳到網絡,引起了一片爭議聲,烏青堅稱自己寫的是詩,不是廢話。除了以上兩位外,近幾年的文壇還出現了很多派別的詩體,但很多都「來得快,去得也快」,不過是曇花一現。如今趙麗華已基本無新作,烏青也被很多人淡忘,但從2015年就開始走紅的農民詩人餘秀華卻紅到了現在。這是為何?
  • 淺析「朦朧詩」,漲姿勢,建議大家看一下!
    因此,在「朦朧詩」登上歷史舞臺之際,就有了新詩潮詩歌運動。  「朦朧詩派」崛起於二十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主要有舒婷、北島、顧城、楊煉、江河、多多、食指、芒克等。舒婷的《致橡樹》、《中秋夜》、《四月的黃昏》,北島的《回答》、《冷酷的希望》、《結局或開始》,芒克的《天空》、《十月的獻詩》、《心事》,食指的《相信未來》、《命運》、《四點零八分的北京》,江河的《祖國啊,祖國》、《沒有寫完的詩》、《星星變奏曲》,顧城的《簡歷》,楊煉的《烏篷船》,方含的《謠曲》等。其中,不少後來被看作是「朦朧詩」的「代表作」。「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北島的詩歌《進程》賞析
    讀北島的詩歌總是很沉重,他總在挪巨石,砸鎖鏈,開鐵籠。他的詩歌象徵性濃烈,甚至有些晦澀。那些晦澀既出於現實,是隱秘的手段,以免引火上身,又在文學的範疇裡增加了詩意。現代詩中,北島的詩歌是必讀的。有人認為這是北島對孤獨情緒的抒發;有人認為此詩寫於朦朧詩沒落時期,抒發了「北島和無數詩人建造的新詩的昌盛的年代,無數人養就的讀詩的習慣,在市場經濟的熱潮中,輕易被擊潰,瞬間就殘破不堪」的失落失意情緒。如果是這樣,北島就不是北島了,將舊詩重新分享的意義就蕩然而存了。北島的格局、眼光是獨到、冷峻的。
  • 讀首詩,給喃聽|VOL.2|《黑色地圖》-北島(朗讀:安平煜)
    今夜俺不關心大黃蜆子 只想讀首詩給喃聽
  • 每日一首中外詩詞——過節 北島
    過節北島毒蛇炫耀口中的釘子大地有著毒蛇吞吃鳥蛋的寂靜(1949至今),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北島曾先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洛哥阿格那國際詩歌節詩歌獎、古根海姆獎、馬其頓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最高榮譽金花環獎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
  • 語文教材「朦朧詩」:王小妮忝列朦朧詩人,徐敬亞是理論代表之一
    丨朦朧詩?朦朧詩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隨著文學全面復甦而出現的一個新的詩歌藝術潮流,以北島、顧城、舒婷、食指、江河、楊煉、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為代表,當時還是吉林大學學生的王小妮,也在《詩刊》發表詩作,可以忝列朦朧詩人。
  • 09·周末薦詩丨北島: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在這瘋狂瘋狂的世界裡,——這就是聖經。幾經修改,這首詩變成了後來人盡皆知的《回答》。一九七六年,《回答》最初刊登在《今天》雜誌第一期上。這個詩人還有另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北島。一九七六年,是個頗有深意的年份,它是一場浩劫結束的年份,是餘痛未消的年份,每個活在1976年的人都如此憤怒而無奈。但它又是開始編織新希望的年份,這一切都交織在一起,疑問很多,卻得不到回答。北島的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與大眾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