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詩壇,再也沒有比餘秀華更有爭議的女詩人了。從詩作本身的水平來看,她的作品是很有特點的。《我愛你》、寫給歌手李健的四首情詩等,都是現代詩中的佳作。從產量來說,餘秀華幾乎月月都有新詩,這一點,是很多老牌詩人做不到的。
但這樣一位詩壇新秀,為何卻為同行所不喜呢?顯然,這不是「文人相輕」4個字能解釋的,一切還是和她自己的性格有關。餘秀華喜歡評論別人的詩,而且往往說得很不留情面。在一次活動中,主持人提起朦朧詩泰鬥北島。主持人問餘秀華:「北島老師認為詩歌是他的信仰,那麼詩歌對你來說,是什麼?」餘秀華表示無法理解北島的「詩歌是信仰」一說,甚至不無幽默地反問主持人:「如果詩歌是北島地信仰,那麼他有沒有給詩歌上香、朝拜。」
這樣評論詩壇泰鬥,餘秀華不可謂不大膽。接下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表示:「寫詩歌的人都有潔癖,這一點北島做得並不好。」餘秀華用北島的經典詩《回答》作為例子,指出這首詩的第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是廢話;第二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是不可能的事。那她這樣說有道理嗎?讓我們來看看北島的這首詩。
這首詩寫於1976年,自問世四十多年以來,一直受到讀者們的喜愛。但大家估計還不知道,它在現代詩中的地位。這首詩標誌著朦朧詩時代的開始,也奠定了北島在現代詩壇的地位。寫這首詩的時候,北島還在「地下」創作,他以悲憤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暴力的憤怒,對那個特殊年代的質疑。
全詩可以分為三小節,第一節是前面四行。前兩句中,詩人用「通行證」、「墓志銘」兩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比喻,重複強調卑鄙和高尚,就是為了突出詩人對這兩類人的貶與褒。這不是廢話,而是充滿了力量的抗爭,餘秀華口中的「廢話」恰是後來最受人喜愛的部分。
從「冰川紀過去了」過去了,到「第一千零一名」結束。「冰稜」、「死海」,是詩人眼前的現實。但他內心卻依舊堅定,他要挑戰這個沒有道理的現實。最後一節,從「我不相信天是藍的」起句,到結尾。四個「我不相信」,分別引入了「天」、「雷」、「夢」以及「生死」的意象,充滿了思辨精神。
最後的落筆,詩人是充滿了希望的。他相信,新的轉機終將到來,「星星終將掛滿天空」。這讓我們想到聞一多先生寫的《死水》,在「一溝絕望的死水」中,聞一多抒發了自己的不滿和家國情懷。北島這首詩也是如此,這種情懷不是無病呻吟,而是飽經憂患後的吶喊,這一點沒有經歷過的餘秀華是無法理解的。
雖然筆者一直很欣賞餘秀華的情詩,但對於她此次的公開言論,筆者是不能接受的。北島雖然詩作寫得不多,但他拿下了國內外詩壇多個大獎,更是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以他的詩歌和語言功底,「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這句詩怎麼可能是廢話?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