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社:從「標籤效應」,論貴人對成功的重要性!

2020-12-23 大開心扉

歡迎各位來到【大開心扉】,今天的心理學社,我們來談一談關於貼標籤這回事 !

【開篇案例】

張凱是某體育田徑隊裡的一位運動員,一開始他的體育成績在隊裡並不算出眾。可是,教練某次無意間感覺他其實頗具天賦,就打算對他進行好好培養。

於是,無論是在訓練或是在其他時間,這位伯樂都給了他很多更詳細更精緻的指導,可開了一段時間的小灶之後,張凱的成績卻並未見明顯提高。

反思了幾日之後,在每次上訓練課時,這位教練除了一如既往地關照與用心培育,還會時不時有意無意地跟張凱說:「小夥子,別有壓力,我看人從來沒走過眼,這次比賽的冠軍非你莫屬。」結果,張凱的成績不僅得到了飛速的提升,而且不負所望地將這次大賽的冠軍收入了囊中。

【專家分析】

生活裡面,某些現象就是特別奇怪,比如,父母對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講:「你真懂事!」那在往後的生活中,這個小孩就真的變得越來越乖;這跟上邊張凱的故事屬於同一種現象。那麼,此類現象背後的心理機制究竟是什麼呢?

1.「標籤效應」促使人們的行動和所貼標籤的內容一致

當某個人被某種詞彙名稱所貼上標籤時,他便會自動地觸發自我印象管理,以求自己的行為跟所貼的標籤內容能夠相一致。由於此類現象是在貼上標籤後所引起的,因此被叫作「標籤效應」。

心理學家表示,人們會出現「標籤效應」,主要就是因為「標籤」含有定性導向的屬性,不管好壞與否,其對於一個人「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起著相當大的念力效果。一旦給某個人貼了標籤,一般都會令其朝著此「標籤」所喻示的方向去發展。

張凱的故事就是這樣,在日常體育訓練的過程中,他的教練就有意無意地給這位得意弟子貼了這樣一個標籤:你可以,你一可以。在這個正向標籤的反覆喻示下,張凱便會覺得自己就應該朝「標籤」努力,以令其名副其實。

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張凱就會努力督促自己的行動跟所貼「標籤」的內容相一致。因此,成績很容易就得到了較大提高。

2.成績的快速提高可能源於積極的心理暗示

依照暗示對人的作用力,心理暗示又可以分為消極暗示與積極暗示2種。

積極暗示對人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對於被暗示的人來講,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乃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自發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機制。還有,是人都喜歡聽順耳的話,越是對其進行讚揚,其便會越做越起勁,同樣也會表現得更為優秀。

故事中的教練,為了使張凱能夠在田徑方面更好得發揮出天賦,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一番思量後,便運用了積極暗示這一科學方式,以此為愛徒設定了奮鬥目標:「這次冠軍非你莫屬」。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很大程度激發人的內在潛能。

張凱的潛能在得到巨大的激發之後,其成績自然也會得到相應提升,那麼,在比賽中收穫冠軍也就變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分析重點】

1.在遇到此類情況時,首先可以從標籤效應的角度進行分析,通常來說,很多教練都愛給運動員貼一些積極的標籤,就是希望徒弟們能夠朝著標籤去無顧慮地努力。

2.一般來講,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較易激發人們的潛能。比如張凱的教練之所以會這樣做,也是想要利用積極暗示的強大作用。

【心理建議】

A、你自己是這樣(較易受暗示)的人:

1.不妨多給自己一些積極暗示

假如你比較容易在某些暗示的影響下去完成一件事,那麼平時不妨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標籤,利用暗示去激發自己內在的潛力。

2.行動起來

其實暗示不過是起到了一個影響與激勵的作用,它本身無法替代人的行動力,關鍵還是我們自己要真正行動起來。因此,一定要督促自己養成凡事付諸行動的好習慣,須知真正的成功,需要的不僅是信念與口號,還有你扎紮實實的不懈努力。

B、你身邊有這類(較易受暗示)的朋友:

1.適時地給對方以暗示

一些朋友特別喜歡他人給予他積極的暗示,別人的暗示能夠給他帶來巨大的積極能量。

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朋友,那麼應該適時地給對方一些有助於提升他積極性的暗示,或是直接給他們貼一些積極美好的標籤。

2.督促對方付諸行動

暗示只是言語的形式,對於一些意志力弱的人來說,並不會產生特別明顯的效果。假如你的朋友就是這類人,那你就應該多去督促對反駁個持續實踐,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網友互動】

1.你會把別人給你貼的標籤當作努力的方向嗎?

2.你喜歡他人暗示還是自我暗示?

3.為什麼在積極暗示的作用下,人會表現出更強勁的行動力?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如果覺得本期話題對你有幫助,別忘記關注和點讚哦!

相關焦點

  • 標籤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這種現象被稱為標籤效應。心理學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標籤效應」,主要是因為「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給一個人「貼標籤」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 絕不能忽視的「標籤效應」
    在實驗中,這些原本是沒病的人,在粘上神經病標籤後,在別人眼中就順理成章的變成精神病患者,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標籤效應。圖片來源網絡事實上,標籤效應還會引起一種現象: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籤時,他就會相應地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標籤的內容相符
  • 心理學標籤效應:給孩子「貼標籤」要謹慎,能決定孩子成功或毀滅
    家長的這種行為無異於是在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當一個人被下了定義之後無疑就跟商店中的商品標價一樣,被貼上價格的標籤,我父母的這種行為也是在給孩子貼上一個"搗蛋鬼"或者"乖寶寶"的標籤。心理學上將家長們的這種行為稱之為"標籤效應"。
  • 論「自信」的重要性
    《我和你的悄悄話》論「自信」的重要性自信,對於一個人有多麼的重要,一個活得自信的人,他有勇於面對生活挫折的決心,一個活的自信的人,他不會輕易被別人的言語所左右,一個活得自信的人,他有敢於挑戰突破自己的信心
  • 警惕網絡流行語的標籤效應
    (6月6日《人民日報》)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標籤效應。所謂標籤效應就是,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二戰期間,美國心理學家招募了一批行為不良、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新士兵,然後做了如下實驗:讓他們每人每月向家人寫一封說自己在前線如何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奮勇殺敵、立功受獎等內容的信。
  • 【寫作素材】管理學中的某些有趣定律—標籤效應
    標籤效應: 標籤效應,指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
  • 《淵海子平》論天乙貴人和日貴
    在天乙貴人的查法中,市面上都是以年幹和日幹為基準的,在地支中如果看見天乙貴人的地支,則代表此八字有天乙貴人。這其中有口訣,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口訣都是錯的,現引用市面上流行的口訣:口訣1: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鄉,丙丁豬雞位,壬癸蛇兔藏,庚辛逢虎馬,此是貴人方。口訣2: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鄉,丙丁豬雞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馬虎,此是貴人方。
  • 「標籤效應」可以用來做什麼
    這就是標籤,同樣人或事,不同人就會給出不一樣的標籤。在標籤面前,每個人都不能「倖免」。從小到大一定被貼過各種不同的標籤,還記得讓你印象最深的標籤是什麼?你認為最能代表自己的標籤又是什麼?起初,標籤是為了區分個體差異,以便形成和保存清晰的記憶。剛出生時,人先被區分性別,男或女。
  • 「標籤效應」是如何在你身上起作用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心理學的「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有強烈的影響。給一個人貼標籤的結果,往往使其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標籤效應真有這麼神奇嗎?美國心理學家做的一個實驗證明,標籤效應能讓原本精神正常的人被診斷為精神病。
  • 「成績這麼好,不可能是我」,警惕「標籤效應」讓孩子走向不自信
    而實際上,孩子缺乏自信的「我不行」,很大概率映射出的是「家長不行」,是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在不經意間利用「標籤效應」困住了孩子的自信心。什麼是標籤效應?從心理學上講: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 有一種行為叫做標籤效應
    這位青年的女友,簡單兩句話就給這位青年貼上「居家男人、家務高手」的標籤,讓人情不自禁地順著她的標籤做事,變得「聽話」。那麼,什麼是「標籤效應」呢?當某個人被某類詞語或者名稱貼上了標籤時,他就會在潛意識的進行自我管理,使自身的行為與所被貼上的的標籤詞語相一致。這種現象,就叫做為「標籤效應」。心理學中認為,「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
  • 孫越與大象合照,照片成功吸引大家視線,網友驚嘆:論修圖重要性
    孫越與大象合照,照片成功吸引大家視線,網友驚嘆:論修圖重要性說到相聲演員,大家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德雲社郭德綱或是嶽雲鵬,無論是誰大多都是逗哏會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紅花還需要綠葉配,所以一場成功的相聲,自然是離不開捧哏的襯託。
  • 孩子真的不能被「貼」標籤?標籤效應的利與弊,家長早該知道了
    文 | 呵護寶寶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提到標籤,很多人都會想到比較不好的一個方面,因為標籤的存在,許多人都被深深的傷害著,有的孩子正因為此,而過上了黑暗的一生。然而,標籤的存在並不是最錯誤的,標籤效應的兩面性,每一位父母都需要了解。
  • 論「天月二德」貴人
    命帶天德貴人,為人仁慈、敏慧、慈善、溫順、修養高,一生有貴人相助,無險無慮,天德指的是生月三合之氣,較為神佛幫助。人命若帶天德,如果不遭其他各柱的幹支刑衝尅害,且不落空亡,則常在絕處中逢生,在失意中突遇貴人,可謂吉者好上加吉、兇者逢兇化吉的一顆吉星。【天德】查法凡在八字四柱的年、月、日、時上見有以下者為有天德貴人。
  • 心理學所講的「標籤效應」,或許你正在被它牽走著而不自知
    你被貼過標籤嗎,或是你給自己貼過標籤嗎?你是標籤效應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呢?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效應——標籤效應。其實,標籤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那麼它對我們的人際交往有哪些啟示呢?今天就跟隨我的腳步,走進「標籤效應」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 如你所願他成了笨小孩,看心理學中的「標籤效應」,如何影響孩子
    其實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標籤效應」。什麼是「標籤效應」?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這是因為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是壞,當一個人一旦被貼上某個標籤,它就會受標籤的影響,對自己作出一個評價和判斷,隨之使自己的行為與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 「刻板效應」如何撕掉先入為主的毒標籤?
    魯肅對呂蒙無比的驚訝,正是刻板效應的一種體現,也明確告訴我們要有一顆慧眼,用發展和競爭前衛的眼光看待別人,我們不能產生思維定勢。而刻板效應在職場生活,待人接物,情侶感情方面都會產生諸多的先入為主思想,然後尋找很多的支撐點證明自己先入為主的做法。
  • 「亂貼標籤」會讓孩子抑鬱,教育孩子,要積極利用正面標籤效應
    批評這種教育方式是正確的,但在批評時,家長要適可而止,不能隨隨便便地給孩子貼上標籤,「貶低」孩子。一旦孩子被家長無意中的標籤擊中,可能就會翻不了身,讓自己成長為家長不希望長成的樣子。若是時光能夠返回,家長肯定會後悔不已的,亂貼標籤,的確很難讓孩子優秀。其實,標籤也是分正反兩面的,就看家長怎麼利用了。
  • 「方法論」的重要性
    吾日三省吾身,知道「方法論」的重要性嗎?我們先了解下「方法論」是怎麼理解的。方法論是指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同樣的資源給到不同的人,最後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這其中得差距就在於方法論掌握的程度上。
  • 孩子往家長身後躲,不一定是膽小,很可能是因為「標籤效應」
    可是從兒童心理學上講,這樣的情況的孩子不一定是真的不行,更可能是被「標籤效應」限制住了。什麼是標籤效應所謂標籤效應,就是指: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