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各位來到【大開心扉】,今天的心理學社,我們來談一談關於貼標籤這回事 !
【開篇案例】
張凱是某體育田徑隊裡的一位運動員,一開始他的體育成績在隊裡並不算出眾。可是,教練某次無意間感覺他其實頗具天賦,就打算對他進行好好培養。
於是,無論是在訓練或是在其他時間,這位伯樂都給了他很多更詳細更精緻的指導,可開了一段時間的小灶之後,張凱的成績卻並未見明顯提高。
反思了幾日之後,在每次上訓練課時,這位教練除了一如既往地關照與用心培育,還會時不時有意無意地跟張凱說:「小夥子,別有壓力,我看人從來沒走過眼,這次比賽的冠軍非你莫屬。」結果,張凱的成績不僅得到了飛速的提升,而且不負所望地將這次大賽的冠軍收入了囊中。
【專家分析】
生活裡面,某些現象就是特別奇怪,比如,父母對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講:「你真懂事!」那在往後的生活中,這個小孩就真的變得越來越乖;這跟上邊張凱的故事屬於同一種現象。那麼,此類現象背後的心理機制究竟是什麼呢?
1.「標籤效應」促使人們的行動和所貼標籤的內容一致
當某個人被某種詞彙名稱所貼上標籤時,他便會自動地觸發自我印象管理,以求自己的行為跟所貼的標籤內容能夠相一致。由於此類現象是在貼上標籤後所引起的,因此被叫作「標籤效應」。
心理學家表示,人們會出現「標籤效應」,主要就是因為「標籤」含有定性導向的屬性,不管好壞與否,其對於一個人「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起著相當大的念力效果。一旦給某個人貼了標籤,一般都會令其朝著此「標籤」所喻示的方向去發展。
張凱的故事就是這樣,在日常體育訓練的過程中,他的教練就有意無意地給這位得意弟子貼了這樣一個標籤:你可以,你一可以。在這個正向標籤的反覆喻示下,張凱便會覺得自己就應該朝「標籤」努力,以令其名副其實。
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張凱就會努力督促自己的行動跟所貼「標籤」的內容相一致。因此,成績很容易就得到了較大提高。
2.成績的快速提高可能源於積極的心理暗示
依照暗示對人的作用力,心理暗示又可以分為消極暗示與積極暗示2種。
積極暗示對人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對於被暗示的人來講,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乃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自發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機制。還有,是人都喜歡聽順耳的話,越是對其進行讚揚,其便會越做越起勁,同樣也會表現得更為優秀。
故事中的教練,為了使張凱能夠在田徑方面更好得發揮出天賦,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一番思量後,便運用了積極暗示這一科學方式,以此為愛徒設定了奮鬥目標:「這次冠軍非你莫屬」。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很大程度激發人的內在潛能。
張凱的潛能在得到巨大的激發之後,其成績自然也會得到相應提升,那麼,在比賽中收穫冠軍也就變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分析重點】
1.在遇到此類情況時,首先可以從標籤效應的角度進行分析,通常來說,很多教練都愛給運動員貼一些積極的標籤,就是希望徒弟們能夠朝著標籤去無顧慮地努力。
2.一般來講,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較易激發人們的潛能。比如張凱的教練之所以會這樣做,也是想要利用積極暗示的強大作用。
【心理建議】
A、你自己是這樣(較易受暗示)的人:
1.不妨多給自己一些積極暗示
假如你比較容易在某些暗示的影響下去完成一件事,那麼平時不妨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標籤,利用暗示去激發自己內在的潛力。
2.行動起來
其實暗示不過是起到了一個影響與激勵的作用,它本身無法替代人的行動力,關鍵還是我們自己要真正行動起來。因此,一定要督促自己養成凡事付諸行動的好習慣,須知真正的成功,需要的不僅是信念與口號,還有你扎紮實實的不懈努力。
B、你身邊有這類(較易受暗示)的朋友:
1.適時地給對方以暗示
一些朋友特別喜歡他人給予他積極的暗示,別人的暗示能夠給他帶來巨大的積極能量。
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朋友,那麼應該適時地給對方一些有助於提升他積極性的暗示,或是直接給他們貼一些積極美好的標籤。
2.督促對方付諸行動
暗示只是言語的形式,對於一些意志力弱的人來說,並不會產生特別明顯的效果。假如你的朋友就是這類人,那你就應該多去督促對反駁個持續實踐,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網友互動】
1.你會把別人給你貼的標籤當作努力的方向嗎?
2.你喜歡他人暗示還是自我暗示?
3.為什麼在積極暗示的作用下,人會表現出更強勁的行動力?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如果覺得本期話題對你有幫助,別忘記關注和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