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快樂是分泌多巴胺的結果,那大腦為什麼不一直分泌?

2020-12-19 毒言毒語

很簡單,大腦一直分泌多巴胺會導致嚴重的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

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確實與快樂有密切聯繫,例如夢想的實現、好友的重逢、遇見知己、性快感(高潮)等等。換句話來說,人類的興奮和歡快都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結果,所以多巴胺又有「快樂因子」之稱。

物極必反,分泌多巴胺固然能產生興奮和歡快,但人體一直處於這種狀態,就會出大問題。第一個受傷害的就是大腦,因為這會讓它一直處於負荷狀態,得不到休息。

大腦是一個非常耗能量的器官(其中分泌神經遞質消耗能量最大),為了能維持人的正常行為和思緒,它必須精打細算。因此,在進化過程中,大腦生成了一套自我平衡機制(或是說糾錯機制),防止負荷過度。

以多巴胺為例,當分泌達到閾值的時候,大腦就會釋放出γ-氨基丁酸,抑制感受器神經受到過度刺激,以及觸發多巴胺能神經末梢對多巴胺的重攝取,讓興奮和歡快的情緒逐漸減弱,直到恢復平淡。

雖然大腦受制於平衡機制不能一直分泌多巴胺,但並不代表人類就沒有辦法突破。例如一些抑鬱症患者的病因是多巴胺分泌不足導致,醫生就會開一些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的藥物,來幫助其恢復正常生活。

然而,此類藥物又有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容易讓人產生依賴,一旦停止服用,就會出現嚴重的戒斷反應。所以,抑鬱症患者對於此類藥物是又愛又恨,能不吃儘量不吃,實在沒辦法,也只能通過兩害相較取其輕來做選擇(抑鬱症發作也是挺恐怖的)。

除了治療疾病的藥物外,還有一種物質也能突破人體的平衡機制,不停地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那就是毒品。簡單來說,毒品中的一些成分與大腦裡的多巴胺神經遞質相似,進入人體後就會影響到多巴胺的貯存、釋放和攝取。

毒品不僅能刺激大腦分泌大量多巴胺,還能不斷刺激多巴胺神經末梢釋放多巴胺,讓吸食者持續興奮,同時又抑制多巴胺能神經末梢對多巴胺的重攝取,使得突觸間隙的多巴胺不斷增加,達到突破平衡機制的目的。

儘管吸毒產生的快感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也不是永久的,因此當藥效過後,多巴胺急劇下降(掉到平均值以下),人就會陷入極度空虛、惶恐和難受中,只有再次吸食毒品才能得到緩解,這就是吸毒上癮的基本原理。

值得一說的是,通過毒品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就是隨著人體耐受性(耐藥性)的提高,快感會逐漸減弱,解決的方法要麼加大劑量,要麼改變使用方式(最常見的就是從口服、鼻吸到注射)。

通過毒品刺激多巴胺不停的分泌,導致的結果就是大腦一直處於興奮和負荷狀態,得不到充分休息。久而久之,人就會出現嚴重的焦慮情緒,情感表現愚蠢而不協調,思維聯想鬆散缺乏邏輯性,言語速度加快但內容含混不清,動作多而刻板,並有共濟失調表現。

嚴重一點就會產生間歇性精神障礙,產生諸如幻覺、幻聽、偏執、猜忌、被害妄想症等,進而出現自殘自殺、暴力易激惹等失控行為,變得不願與人溝通、冷漠無情、六親不認,最終導致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綜上,可以看出,大腦不一直分泌多巴胺,其實是為了保證我們的身心健康。而通過外部物質(特指毒品)強烈刺激,強行讓大腦持續分泌多巴胺,達到享受快感的目的,百害而無一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不可以一直分泌多巴胺,一直快樂?
    為什麼人不可以一直分泌多巴胺,一直快樂?那麼會有人問,既然多巴胺是個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大腦不可以一直分泌呢?1. 什麼是多巴胺?通常人們認為多巴胺是一種能引起人快樂、愉悅的激素。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神經性的傳導物質,主要用於細胞間化學物質的傳送。它的功能廣泛,和人的情感密切相關,可以傳遞快樂、興奮的神經衝動,所以,多巴胺和各種上癮行為(菸癮、酒癮)也相關。
  • 吸食大麻使多巴胺分泌不升反降
    吸毒會使人精神亢奮,因為毒品會刺激大腦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英國一項新研究表明,長期吸食大麻會逐漸降低大腦分泌多巴胺的能力,影響大腦的「獎賞機制」。
  • 多巴胺低會引起什麼問題?如何科學提高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豐富的神經遞質,它在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並且與腦動機和回報複雜系統存在一定聯繫。大腦中多巴胺水平失去平衡可以導致一系列症狀和問題,如帕金森氏症和多動症等。在中樞神經系統領域,多巴胺幫助身體保持正常功能。
  • 生活中有哪些美食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答|百度派 @凱昌環保設備實際上是這樣的,成人的大腦中有一種物質,會在產生大腦中新突觸或是原有突觸被加強時產生. 而這個時候會讓人有一種快樂的感覺, 這種物質我們稱為多巴胺。多巴胺是人身體裡合成的,沒有食物本身就存在多巴胺,但是有些食物存在可以產生多巴胺的物質,比如香蕉、奶酪、瓜子等等。我就很喜歡吃一些香蕉啊牛奶之類的食物,尤其是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吃這些可以讓我不再那麼沮喪。
  • 青少年網癮危害多:過量多巴胺分泌令大腦功能受損
    多巴胺大量釋放令大腦受損  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它主要負責傳遞興奮的信息[1]。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愛情之所以美妙,毒品之所以容易讓人沉淪,皆是因為它們可以讓我們的大腦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  多巴胺的釋放會讓我們感到快樂,甚至上癮。科學家們很早就發現,人們在玩視頻遊戲的時候,大腦會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2]。
  • 神經遞質多巴胺降低會有哪些影響?如何提高多巴胺的分泌?
    這種物質在我們的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中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當這種物質不平衡就會導致我們出現一系列的疾病比方最常見的抑鬱症、焦慮症、兒童多動症、帕金森等等。這種物質的正常會保證我們的身體功能處於正常狀態,已知當多巴胺缺少會引起我們出現思維混亂、顫抖虛弱、身體異樣、表情管理不當等等,這也是很多精神疾病不好控制的原因所在。
  • 吸菸解乏的真正的含義是刺激你分泌多巴胺?
    尼古丁隨著血液進入人體,到達一定含量之後,不吸菸就會如百爪撓心,煩躁,噁心,頭痛,坐臥不安非常難受。 這種現象也就是人們說的上癮。而吸菸後,吸入體內的尼古丁作用於大腦,刺激大腦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有研究表明,尼古丁會增加多巴胺在大腦中的水平,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負責快樂和幸福的感覺。所以吸菸者會感覺吸菸後渾身神清氣爽,倍兒舒服。
  • 其實是「多巴胺」分泌不足,這樣做讓孩子愛上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最典型的就是作業做不對,要麼做作業拖拖拉拉,一會兒碰這個,一會兒弄那個,毫無學習動力可言。常常因此影響親子關係發展。那麼問題就來了,孩子為什麼會不愛學習呢?缺乏學習興趣日本著名腦科學家菅原道仁在他所著的《超級大腦的7個習慣》一書中提及到,影響大腦行動力的基本物質就是多巴胺:受大腦內A10神經的刺激,釋放多巴胺。多巴胺能夠讓人產生愉悅感,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增強對該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
  • 不是激勵不到位,而是「多巴胺」分泌不足
    不是激勵不到位,而是「多巴胺」分泌不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缺乏學習動力?不是激勵不到位,而是「多巴胺」分泌不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你為什麼不知道要學習?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大腦多巴胺分泌?可從這兩方面做起
    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腦中,會缺乏一種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可以將大腦中的指令傳送給肌肉,指揮肌肉工作。一旦這種物質缺少,神經傳遞出的指令就難以正確傳達,手腳就會出現各種運動障礙。
  • 戀愛其實並不浪漫,它只是人的大腦分泌的激素在作祟
    這些都是戀愛時的身體外在的表現特徵,而你的大腦分泌出來的特定的激素正在影響你愛的感受。其實這一切的現象都是人的大腦分泌的激素在作祟,聽起來可一點兒都不浪漫對吧,但沒辦法,沒有這些激素,就不可能愛上TA。
  • 那些讓你分泌多巴胺的事,千萬別放棄!
    如果有好多人的生活選擇,因為我,而切實的改變,那真的是一件開心的事。這樣的事情,就會讓我產生多巴胺。說實話,我真的是一個內向的人,大多時候不喜歡吵鬧,我的能量來自獨處。這讓我思考和好奇,我的多巴胺和幸福感的來源。我發現,大多時候,我快樂和感到幸福的多巴胺是在與別人互動的中產生,而不是一個人創造的。內向的人找到了互動的磁場,也可以在人際關係中獲得幸福感。
  • 保持多巴胺分泌穩定,孩子學習更高效
    這就是為什麼,大腦希望儘可能的「循規蹈矩」、「保持靜止」,以便「節約能量」。,就更不難理解,為什麼課後作業常常被拖延到最後一刻了。那怎麼才能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呢?孩子學習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覺得枯燥無味,大腦多巴胺會出現分泌不足的情況,降低學習效率。
  • 弄清大腦「邊緣系統」和「前額皮質」之間關係,保持大腦多巴胺分泌穩定 ,科學提升孩子學習效率!
    面對孩子磨蹭,家長也都清楚,只靠一個勁的跟在孩子後面說「快一點」是沒有用的,越催越慢,逼急了孩子就撂挑子不幹了。為什麼孩子總喜歡把學習任務拖到最後一刻?難道就沒有辦法突破「拖延」的怪圈嗎?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聽說過「多巴胺」,這是一種能讓大腦感到極度愉快的物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吃糖、喝咖啡、飲酒的時候,就會有「多巴胺」分泌出來,讓我們對這些食物慾罷不能。當我們運動、遊戲和感受到成功的時候,也會促進「多巴胺」分泌,讓我們愉快、興奮。
  • 愛情促使多巴胺分泌以緩解疼痛
    研究人員對受試者的大腦進行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掃描,記錄大腦活動。 除去觀看照片,研究人員還與受試者對話,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例如,要求他們列舉「不包含球狀物的運動項目」。 實驗結果顯示,愛情和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均可緩解疼痛且程度相近,但二者經由不同途徑緩解疼痛。 利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經由大腦認知渠道緩解疼痛。
  • 孩子不是越學越笨,而是「多巴胺」分泌不足,讓他們失去學習動力
    讀者提問關鍵字:缺乏信心、懶惰、初高中、不愛學習「你倒是說話啊!」三年級的時候,每次幫兒子訂正試卷,講錯題的時候,兒子就好像電腦死機了一樣,反應速度奇慢無比,急得我總要語氣不善的催促。更不用說智商突降50%,很簡單的計算也做不出來,有時候我真疑惑:這是不是「上學上傻了」?其實,兒子不是「上學上傻了」,而是「多巴胺」分泌不足,讓孩子在學習中就無法得到愉悅感,大腦會自然的迴避那些產生痛苦的行為,孩子會變得更懶、更沒主動性和行動力。當人類體驗成功時,受A10神經的刺激,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
  •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顯示,合理促進多巴胺分泌,學習效果更好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這個大名鼎鼎的元素——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負責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神經生化研究也早已發現,多動衝動、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大腦內神經化學遞質(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就存在失衡的情況。
  • 願你每次的多巴胺分泌都有英語相伴左右
    眾所周知多巴胺的分泌可以讓我們心情愉悅,如果能讓它分泌的時候還有英語的參與,那我們一定是極度愉悅的,還有「上癮」(繼續學習英語)的可能性,那就讓我們接下來看看這兩方面提高多巴胺的方式,讓多巴胺激素幫助我們快樂中學習英文,一箭雙鵰也。
  •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顯示,用這些方法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學習更高效
    研究發現當人們變得興奮時,體內會釋放出腎上腺素等激素,輸送到大腦「杏仁體」中,調節情緒和大腦中的記憶區域,大腦神經遞質的分泌,也能調控人的注意力,最終會改變一個人吸收與記憶事物的過程。研究人員把這種興奮度與表現水平之間的關係稱之定律。
  • 巧用大腦多巴胺給予孩子學習驅動力,2個方法讓孩子對學習上癮
    可能很多人都對我們自己的一些潛意識行為有些困惑,比如說「為什麼我們更喜歡輕鬆的事情」「為什麼人都喜歡被表揚」「為什麼人總不是不能長時間的堅持自制力」……這些看起來非常普遍的行為和現狀,其實都是人類「大腦的本能」產生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