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成語(二)

2021-02-13 孟子思想研究會

21、當務之急:語出《孟子·盡心上》:「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後指以當前的重要任務當作緊要的事。《禮記·大學六章》宋·朱熹集註:「在初學尤為當務之急,讀者不可以其近而恕之也。」也指當前任務中最急需要辦的事情。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義;寡: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正義,必陷於孤立。語出《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元·陳草庵《山坡羊》曲:「勸漁家,共樵家,從今莫講賢愚話,得道多助失道寡,賢,也在他,愚,也在他。」

23、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優勢;人和:得人心。表示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群眾基礎。語出《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國志·吳書·董襲傳》:「討虜承基,大小用命,張昭秉眾事,襲等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時也,萬無所憂。」《晉書·孫楚傳》:「莫不借地利人和以建功業,貴能以義平暴,因而撫之。」

24、獨善其身: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語出《孟子·盡心上》:「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舊唐書·牛仙客傳》:「仙客既居相位,獨善其身,唯諾而已。」

25、阿其所好:阿:曲從;其:他的;好:愛好。指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愛好。語出《孟子·公孫丑上》:「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聖人,汙不至阿其所好。」

26、翻然改進:翻然:變動的樣子。形容很快轉變,有所進步。語出《孟子·萬章下》:「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

27、反求諸己:求:追究,尋求;諸:「之於」的合成詞。反過來追究自己。指從自己方面找原因。語出《孟子·公孫丑上》:「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離婁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二程全書·伊川易品三》:「君子之遇艱阻,必反求諸己,而益自修。」

28、飯糗茹草:飯、茹,吃。糗,乾糧。草,野菜。吃乾糧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語出《孟子·盡心上》:「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清·顧炎武《日知錄·飯糗茹草》:「大舜之聖也,而飯糗茹草;禹之聖也,而手足胼胝,面目黧黑,此其所以道濟天下,而為萬世帝王之祖也。」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無援的遠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艱難困苦的人。語出《孟子·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30、寡不敵眾:寡:少;敵:抵擋;眾:多。人少的抵擋不住人多的。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敵眾。」《韓非子·難三》:「夫物眾而智窮,寡不勝眾。」

31、寡人之疾: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稱;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後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

32、鰥寡孤獨: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其實此成語最早應出自《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33、好為人師: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形容人不夠謙虛,好以教導者自居。語出《孟子·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明·李贄《續焚書·答馬歷山》:「雖各各著書立言,欲以垂訓後世,此不知下墮在好為人師之病上。」

34、浩然之氣:指正大剛直的精神。浩然,盛大的樣子。語出《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35、岌岌可危:岌岌,危險的樣子。形容地位或狀況十分危險,將要垮臺或滅亡。語出《孟子·萬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36、疾首蹙額:疾首,頭疼。蹙額,皺眉頭。語出《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後以此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宋·陸九淵《與徐子宜》其二:「良民善士,疾道蹙額,飲恨吞聲,而地所控訴。」

37、摩頂放踵:從頭頂到腳跟都擦傷了。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語出《孟子·盡心上》:「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38、牛山濯濯:牛山,在齊國臨淄之南。濯濯,本謂山之無樹木,今或用喻人禿頂無法。語出《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39、被髮纓冠:來不及將頭髮束好,來不及將帽帶繫上。形容急於去救助別人。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

40、妻離子散: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餒,兄弟妻子離散。」形容妻子兒女都被迫四散分離。宋·辛棄疾《美芹十論·致勇》:「不幸而死,妻離子散,香火蕭然,萬事瓦解。」

相關焦點

  • 出自《孟子》的三十個常用成語,值得收藏!
    《孟子》作為儒家的一部經典之作,內容豐富,文字優美,其中大量的語言轉化為今天的成語、格言、俗語。今天收集其中常見的三十個成語,與大家共享。一,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 《孟子》的智慧!出自《孟子》中的寶寶名字,都是精華!
    出自《孟子》中的寶寶名字1、致志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成語:專心致志解釋:把心思全放在上面。2、逢源出自:《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成語:左右逢源解釋:到處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賞識廣博,應付裕如。後也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非常順利。
  • 出自《孟子》的12個成語,絕大部分都很常見,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是「四書」中內容最多的一本,千百年來,學者必讀。
  • 引出成語交待背景敘述故事 顧大朋講述《孟子》中的成語
    【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華靜實習生苗雨)為貫徹落實送文化進校園,本期《金城講堂》講座於21日在榆中縣清水學校舉辦,主講嘉賓顧大朋為現場的師生們帶來專題講座——《跟孟子學成語》。顧大朋深入淺出地講解,為學生們講述了《孟子》中以及和孟子有關的成語,為在場師生呈現豐盛的文化大餐。顧大朋首先引出她要講的成語,「孟子善於辯論,能夠通過交流來改變別人的思想,當別人問孟子怎樣才能善於辯論呢,孟子說道,吾善養浩然之氣也。那麼孟子是如何養浩然之氣的呢?他就講了揠苗助長的故事。」
  • 出自《孟子》的成語(一)
    疏:抱關擊柝之職,乃監門之木以警寇也。《荀子·榮辱》:「抱關擊柝,而不自以為寡。」集辭:抱關,門卒也。擊柝,擊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車薪:謂一杯水,救一車燃燒的柴,喻無濟於事。語出《孟子·告子》:「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 【文化】50個成語,讀懂《孟子》的智慧!
    出自《孟子》的成語,則有50個之多。【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敵眾。」16、好為人師【解釋】:喜歡當別人的教師。形容不謙虛,自以為是,愛擺老資格。【出自】:《孟子·離婁下》:「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成語出類拔萃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成語出類拔萃螞蟻莊園正確答案是什麼?出類拔萃中的萃原意值什麼?相信還是有不少老鐵們會不知道正確答案,那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出類拔萃每個字的原意吧!成語「出類拔萃」小知識:  成語「出類拔萃」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出於其類,拔乎其萃。」 指超出一般(多用於形容品德、才能)。
  • 一天一個成語·一傅眾咻.倒數第2段孟子說君王左右都不是好人
    【成語出處】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齊也,不可得矣。」【成語典故】孟軻,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儒家學說的主要繼承者,有「亞聖」的美稱,人們尊稱他為孟子。
  • 50個出自《孟子》的成語,智慧而深刻,和孩子一起長知識!
    《孟子》是一部儒家經典著作,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孟子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 《孟子》中有許多智慧的故事和觀點。今天,我們來學《孟子》裡的成語,一起感受孟子的智慧吧!
  • 這50個成語來源《孟子》,智慧而深刻,看看出自哪句話
    《孟子》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孟子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我們的教科書一樣。
  • 50個成語,讀懂《孟子》的智慧!
    【出自】:《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敵眾。」
  • 五十個成語,讀懂《孟子》的智慧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簞食壺漿以迎王師。」10、當務之急【解釋】:當務:指應當辦理的事。當前任務中最急切要辦的事。【出自】:《孟子·盡心上》:「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 這3個成語均出自鶴壁,與殷紂王有關,你了解的成語還有哪些?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多數為4個字,但也有3個字和5個字的。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它們具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術語,表示一定的含義。它在語言上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它代表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關於孟子的13個成語故事
    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  3、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
  • 一天一個成語——一傅眾咻.倒數第2段孟子說君王左右都不是好人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一傅眾咻【成語拼音】yī fù zhòng xiū  【成語釋義】① 傅:教導。【成語出處】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齊也,不可得矣。」【成語典故】孟軻,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儒家學說的主要繼承者,有「亞聖」的美稱,人們尊稱他為孟子。
  • 解讀大學校訓中的成語典故—山東大學,分別取自孟子荀子名句
    山東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大學作為山東大學中的代表,兩者在文化交融下產生了山大校訓,山大校訓分別取自荀子與孟子兩人的著作之中。山東大學校訓成語學無止境:指學業上是沒有盡頭的,應奮進不息。最早見於荀子名篇《勸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 「成語一則」五十步笑百步:魏惠王的無奈與孟子的心機
    五十步笑百步【出處】《孟子·梁惠王上》「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成語,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文章《寡人之於國也》,這篇文章被收錄在語文教材中,主要講了孟子和魏惠王(因魏國遷都大梁後,也叫梁惠王)之間的談話,原文如下: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
  • 開卷有益讀《孟子》,十句道盡人生事
    有"亞聖"之稱一代儒家宗師的孟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一些言論我們今天看了也是受益匪淺的。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出自《孟子·盡心下》。【譯文】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出自《孟子·盡心下》。【譯文】在一個國家中百姓最為重要,江山社櫻在其次,國君為最輕。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譯文】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整個天下都變小了。
  • 《孟子》中的經典的句子,精闢勵志,時刻鞭策自己
    《孟子》中的經典的句子,精闢勵志,時刻鞭策自己一、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出自《孟子·離婁上》。二、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出自《孟子·離婁下》。一個人要有所放棄,才能有所作為。說明做事要有所選擇,有所考慮。三、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出自《孟子·盡心上》。猶:仍然。棄井:廢井。
  •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孟子假借孔子說梁惠王無果,成語被傳下來了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學又有自己的發展,他主張通過仁政去統一天下,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孟子也周遊列國,遊說於各國君王之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就是出自他周遊列國到魏國時。雖說孟子沒有說服梁惠王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但是他卻為後人留下了「始作俑者」這句廣為使用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