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生活在哪裡,都無法避免與人溝通。
溝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錯誤的溝通方式將會大大地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
當然,想要提高溝通能力的其中一個難點就是:我們很難在溝通中獲得反饋。因為別人壓根不會告訴你,你當前的溝通方式好不好——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好不好。
所以,如果想讓自己的溝通能力獲得進步,要遵循四個原則:
持續不斷改進和向上的目標,不要在覺得自己做得不錯後便停止向上改進。
得到實時反饋,得到反饋是分析如何做得更好的方法。只有透過反饋才能了解到,怎樣可以做得更好以及哪裡出錯。
在溝通時,我們無法得知對方的想法,這進一步使改善溝通變得更困難。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學習經驗,以及經實驗證明後的溝通技巧,然後不斷地把這些概念應用在生活中。
如何通過說話留給別人好的感覺?我們開口說話,只需要很短時間,就能夠在對方在腦海中形成對我們的印象。
因此,想讓我們在別人的腦海中留下正面的印象,構建進一步融洽的關係,我們就需要通過對話中表現出「談吐優雅」。
怎麼做到這一點呢?有三個方面一定要注意:
吐字清晰是指發音清楚、準確,能夠如實地傳達我們想表達的內容。這也意味著擁有豐富的詞彙儲備,並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適當的詞彙。
舉例:生氣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例如:憤怒、委屈、怨恨等。準確具體地表達自己,就是吐字清晰的其中一個表現。
這意味著你說的話要像流水般源源不斷地湧出來,使用任何字句都毫不費力,也很少有多餘的、會妨礙直接交流的字眼、聲音或者填充詞,如「內個內個內個」。
在表達任何句子時,我們都應該清晰流暢地說出,確保聆聽者能清晰地聽到我們的每字每句。有些人喜歡說一些艱深的字句以炫耀自己的學識。
但是,他們往往會因為這些字句的深奧而無法流暢地把話說出口。這會大大地影響到溝通的質量。
彬彬有禮的人會更易贏得別人的尊重和理解。
你是否只忙於自我表達而不考慮對別人的影響呢?你是否有時說話很唐突?
想要構建良好的溝通感覺,你一定要給人一種溫和、體貼的溝通方式。要做到這一點,你首先要具備那種彬彬有禮的基本言行。
如何在溝通時避免冷場的出現?與別人溝通時,出現冷場絕對是一個讓人尷尬的情況。
溝通時,每一次的互動都決定著我們的溝通質量。我們需要在對話時,給予對方更有質量的回應,讓他們獲得更多訊息以避免冷場的出現。
另外,我們可以透過整合以及複述對方的內容,從而讓對話變得更豐富。
如以下這三個技巧:
試想一下,如果朋友問你:「你今天過得好嗎?」你只回應:「挺好的/不錯啊」你認為對方能繼續和你談下去嗎?
嘗試在回答別人的提問後加入一個完整的句子,給予別人更多的信息以延續話題。例如:「挺好的,我今天去了一家新的餐廳吃飯,出品還不錯!」
別人就能夠根據「餐廳/出品」這些關鍵詞,讓話題得以延伸,大大地減少出現冷場的機會。
在別人說話後不知道應如何回應是很多人經常遇到的情況。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複述的方法去延續話題。
如果對方說:「我覺得老闆不應該這樣做。」如果我們想不到如何回應的話,可以這樣回答:「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呢?」
很多情況下,說話者說出這類埋怨說話,其實只是為了發洩心中的不滿,複述他的內容後,我們讓對方繼續有表達心中想法機會,就能夠讓交談持續下去。
在聆聽後,不妨嘗試整理一下對方說過的內容。這個方法的好處在於我們能表現出自己有細心聆聽,而且已經接收了對方的內容。
如何讓別人感到被尊重?什麼是讓人愉悅的談話體驗?
就是對溝通雙方都能表現出尊重,不以自己為中心,細心聆聽對方,而且每人都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但怎麼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交談時不要一心多用。
一心多用是我們當代人的普遍行為,特別是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手機無時無刻都會奪取我們的注意力。
如果你在傾聽別人說話時,能夠遠離手機,不做其他事,視線跟對方有接觸,那就會給人專注地聆聽他們說話的感覺。
試想一下,如果你在說話時,對方不停的看著手機,你會有什麼感受呢?你覺得對方有在尊重你嗎?
其次,不要表現得自以為是。
聆聽者需要給予他人表達自己的機會。好的溝通是雙向的,這意味著雙方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時間。
有時候,我們可能已經知道說話者所說的一切,但這並不表示對方沒有說話的權利。無論是會議還是對話,對於已知的事情,我們不必表現出一種「我比你更懂」的感覺。
不妨給予對方表達自己的時間,畢竟信息並不對稱,說話者又怎會預計到你已經知道呢?
溝通時,我們需要先放下自己,讓溝通雙方處於同一地位之上,即使知道的東西比對方多,也沒必要給人太有優越感的樣子。
最後,專注對方的內容。
在別人說話時,我們的心裡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或意見,這些問題可能會佔據著我們的意識,令到我們無法繼續專注地聆聽而忽略了對方的內容。
這個情況在一些訪問節目中經常會出現。主持人在受訪者說話期間想到一個問題,他們不停在腦海中思考這道問題並等待提出的機會。雖然那道問題可能十分重要或具有突發性,但卻令到主持人無法繼續聆聽嘉賓往後的說話。
因此,在對話時,尊重對方的方法就是做一個好的聆聽者,不論在聆聽過程中出現什麼想法,都不要讓這些想法阻止我們繼續聆聽。
怎麼說話會更讓人喜歡?你曾遇過一些很討厭的談話對象嗎?面對這些人,我們當然會選擇離開,避免跟他有任何的交流。
但我們怎麼避免成為這種人呢?我們可以在對話時採取以下的方法,讓對方在交流時感到舒服以及暢所欲言。
1,對於自己不懂的事情,不要裝懂;
如果你想被人討厭的話,在跟任何人交談時,不管對方說什麼,也插嘴討論一番,這樣你便能成功地破壞所有對話。因為你表現出自己的弱點。
在非自己專長以及自己不懂的話題上,他們會選擇傾聽而不是發表意見。因為胡亂地發表自己不懂的事情,會表現得像一位傻瓜。
假設朋友們在吃飯時正在討論某些相關的新聞時,如果不懂的話,不妨細心聆聽,針對不懂的地方發問,而不是以個人經驗或不清楚上下文的情況下發表自己的意見。
2,要注視對方的眼睛;
在每一次的溝通對話中,我們需要有72%或以上的時間都注視著對方。
因為這代表我們正在聆聽他的說話,向對方表示一種尊重。只有對話雙方都互相注視著對方時,溝通才能形成。
根據《跟華爾街之狼學銷售》作者喬登.居爾福德的建議,72%時間的眼神交流是最佳的接觸時間。太多或太少都會令對方感到不適。
3,適當給予點頭回應;
點頭回應,代表我們有仔細聆聽對方說話。
為什麼我們需要在對方說話的過程中對對方點頭?因為這樣做能給予他們肯定,鼓勵他們繼續說下去。但是,點頭的頻率不應太高,不然就會形成一種虛假的感覺。
另外,在對方發表意見後,等待2秒後才繼續說話,這樣簡單的方法將會提升我們的魅力。
4,正確運用語調;
溝通中語音語調的重要程度往往超過語言本身。
語調是我們天生便懂得使用的溝通武器,但是很多人對於它卻缺少了足夠的感知,我們總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使用語調。
例如你很深情甜蜜地另一半說:「你是我的寶貝!」,以及很敷衍地說這句話,兩者對於對方來說會聽出不同意思。
用對語調和語氣說話,才能夠留給別人好的觀感。
如何掌握閒聊的訣竅?很多人認為說話、對話應該有其重點,但「沒有重點」閒聊,也一樣重要。
閒聊的重要在於其「沒有特定話題」,所以才有其必要性。如果把說話分成:傳遞重點的說話以及除了重點外的說話,閒聊就屬於後者。
閒聊的功能在於它能在進入重點前先帶動良好氣氛,使得往後進入另外的重點時能夠有更好的環境。
假設你正在參加一場會議,如果所有人在進入會議室後二話不說便開始會議,這場會議的氣氛會給人一種緊張的感覺;相反,如果主持人在會議前先跟大家閒聊一下,會使各人的氣氛更輕鬆,會議便能更順利地進行。
如果我們不重視閒聊的力量,將會錯過了很多帶動氣氛的機會。
那怎麼做到正確的閒聊呢?
簡單的打招呼,當然不等於閒聊。 閒聊是有公式的,就是:「打招呼+ 話題X」
舉例來說,我們在街上碰到朋友, 我們對他說:「hello,你好!」 這只是打招呼。但如果你對他說:「hello,好久沒見了,你最近忙什麼呢?」 這就是一個閒聊了,因為拋出了一個話題。
使用這條公式,我們跟對方的說話就會多了一句,因為他會回應問題。閒聊的次數多了,大家的關係就能夠由此而鋪展開來。
因此,無論在哪裡遇到什麼人,不妨在打招呼以外跟對方進行閒聊吧。
切勿與別人爭論,要正確表達憤怒很多人都喜歡在網上跟別人「槓」起來,但你會發現,無論你怎麼槓,都永遠無法贏得這場爭論,即使你的理據更充分。
如果你想讓你覺得你是一個好的溝通對象,請謹記這一條原則:不要跟別人爭論太多。
因為每個人都有其個人尊嚴以及想法,哪怕是罪犯,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是錯的。連罪犯也會合理化自己的一切,更何況普通人呢?
如果我們在一場對話中,強硬地想要說服對方,即使有足夠的理由以及證據,對方會在表面上認同你,但他卻可能會在心底裡對你厭惡。
這是因為人的厭惡性偏好,對於自己反感的事情(被拒絕或否定),我們會對與其相關的一切都會產生厭惡。
但遇到看不過眼的事情,是不是就不提出來呢?不是,我們要懂得正確表達自己的憤怒。
人人都有情緒,在溝通時無可避免地我們也會被對方的說話所傷害而感到憤怨。把情緒放在心裡並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正確的做法,就是我們能夠表達自身的內心感受以及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去說出這個不滿。
舉例來說,有些朋友喜歡開一些傷害別人的玩笑。如果他們的玩笑令我們感到憤怒,我們可以先別反應,停下來呼吸數秒。
然後,我們可以思考對方在哪一方面傷害了我們,對方傷害了我們的自尊心還是我們的家人嗎?接著,向對方表達:「朋友之間不是要彼此尊重嗎?你這個玩笑怎麼說到我的父母了?不要再這樣說啊,我真的會生氣的!」
簡單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既能避免對方繼續對自己構成不愉快,又能釋放自己的感受。而且接收者更會因為這種接達方式而進行自我反思。
不表達並不是一個有效的應對模式,這只會令對方認為你沒有所謂而繼續下去。正確的溝通應該是對話雙方都感到舒服的。因此,我們不應抑制自己的感受。
在生活中,想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應該慢慢一步一步建立新的習慣,在對話時有意識地注意自己以及對方的說話,不斷地從自己以及別人身上獲得反饋,了解什麼是令人感到舒服的溝通以及哪種溝通方式會使人感到不滿。
溝通是一個終身技能,好好地學習,我們將會獲得非常高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