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晚報記者 李奔
張女士曾在俄羅斯留學,留學期間做起了代購生意,畢業回到長春後,代購業務一直沒放下,利用業餘時間往返俄羅斯採買,但畢竟沒有留學時方便,這種情況下,選擇從一些買手處進貨,給張女士帶來不少便利,可是讓張女士沒想到的是,她通過微信代購群聯繫了一個買手,訂購了一批化妝品,因第一次合作,張女士交了一半貨款38000元,約定貨到付清剩餘貨款。6月30日,張女士反映,付款後約定第二天發貨,不僅貨沒發,一周後她還被買手拉黑。
付一半貨款從買手處採購化妝品
今年一月份,張女士所在的一個代購群裡,有自稱買手的人在群裡發了很多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採購化妝品的視頻和詳細的宣傳圖片,當時,張女士正需要這些化妝品,張女士加了對方的微信。「我是第一次和她合作,可是她和群裡很多人都合作過,她是買手,常在群裡發各種視頻和宣傳圖片,群裡很多代購在她那拿貨。」張女士介紹,張女士所在的這個群裡都是代購和買手,她了解到這個買手和很多代購都合作過,沒有出現問題,她才決定從這個買手處拿貨。
倆人加了好友,因是第一次合作,張女士和對方在微信上協商,先付一半貨款,剩下的部分,貨收到後再付款,溝通下,對方同意了,這樣張女士通過支付寶轉帳了38000元。「他們是兩個人,一男一女,男的在俄羅斯採買,有視頻,女的在國內聯繫買家,有說他們是姐弟的也有說他們是夫妻的,具體什麼關係不知道,我在微信上和倆人都溝通過。」張女士和對方溝通了解到,買手是黑龍江黑河的,她買的一部分化妝品都在國內,對方表示第二天就可以給張女士提供發貨的物流單號。
付款後買手不發貨一周後被拉黑
和買手合作對張女士來說並不是第一次,付錢後,對方並沒有按照約定第二天給張女士發物流單號,張女士著急收貨,就在微信上詢問對方,什麼時候發貨。「開始就是推,說比較忙,付錢三天還沒發貨,我就挺急的,買手說是現貨,快遞應該很快就能到,我就在網上催對方發貨,大概一周後吧,發現竟然把我微信拉黑了。」發現自己被拉黑,張女士知道自己可能遇到了騙子,除了微信外,張女士還知道對方的電話,可是撥打多次都不接。「當時買手說我要的這些化妝品多是現貨,我仔細看過他們發的在俄羅斯現場採買的視頻。」張女士做代購多年,當時買手提供的視頻和照片宣傳資料,她詳細看過,對方的採買、發貨流程,她覺得對方肯定很熟悉這一行業務。
發現微信群裡多名代購被騙
買手沒有發貨還把張女士微信拉黑,電話也不接,張女士找不到人,只好到公安機關報案。張女士忙著報案追回自己的損失,一天,她在代購微信群發現有代購在群裡說自己被買手騙了。「我們在群裡一說,發現被騙的算我有5個代購,騙我們的應該是同一伙人,雖然買手的微信號不是同一個,但是我們發現,買手出的是同一批貨,發的採購視頻也是一樣的,懷疑是一個團夥。」張女士發現,微信群裡在她被騙之前就有人上當了,被騙的代購在群裡說起,才發現已經有幾個代購被騙,損失金額幾萬元不等。
「男的東北口音,女生自稱是他姐姐,廣東口音,支付寶帳號大概能有兩三個吧。」張女士和群裡其他被騙的代購一起梳理了相關證據。
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 警方已立案調查
38000元不僅是張女士的錢,還有部分是她手裡客戶的錢,這筆錢對她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事情發生後,張女士把客戶的錢都補上了,她的代購工作也已停止,她希望分享自己的經歷讓更多代購提高警惕,不要輕信陌生買手。
「網上交易時要提高防範意識,對於不熟悉的網絡和微信群不要輕信,提高警惕避免被騙,還要注意在操作過程中留存證據。 」張女士已經把相關證據全部提供給警方,目前,警方已經立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