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買手現貨批發 代購被騙38000元貨款

2020-12-25 長春晚報

長春晚報記者 李奔

張女士曾在俄羅斯留學,留學期間做起了代購生意,畢業回到長春後,代購業務一直沒放下,利用業餘時間往返俄羅斯採買,但畢竟沒有留學時方便,這種情況下,選擇從一些買手處進貨,給張女士帶來不少便利,可是讓張女士沒想到的是,她通過微信代購群聯繫了一個買手,訂購了一批化妝品,因第一次合作,張女士交了一半貨款38000元,約定貨到付清剩餘貨款。6月30日,張女士反映,付款後約定第二天發貨,不僅貨沒發,一周後她還被買手拉黑。

付一半貨款從買手處採購化妝品

今年一月份,張女士所在的一個代購群裡,有自稱買手的人在群裡發了很多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採購化妝品的視頻和詳細的宣傳圖片,當時,張女士正需要這些化妝品,張女士加了對方的微信。「我是第一次和她合作,可是她和群裡很多人都合作過,她是買手,常在群裡發各種視頻和宣傳圖片,群裡很多代購在她那拿貨。」張女士介紹,張女士所在的這個群裡都是代購和買手,她了解到這個買手和很多代購都合作過,沒有出現問題,她才決定從這個買手處拿貨。

倆人加了好友,因是第一次合作,張女士和對方在微信上協商,先付一半貨款,剩下的部分,貨收到後再付款,溝通下,對方同意了,這樣張女士通過支付寶轉帳了38000元。「他們是兩個人,一男一女,男的在俄羅斯採買,有視頻,女的在國內聯繫買家,有說他們是姐弟的也有說他們是夫妻的,具體什麼關係不知道,我在微信上和倆人都溝通過。」張女士和對方溝通了解到,買手是黑龍江黑河的,她買的一部分化妝品都在國內,對方表示第二天就可以給張女士提供發貨的物流單號。

付款後買手不發貨一周後被拉黑

和買手合作對張女士來說並不是第一次,付錢後,對方並沒有按照約定第二天給張女士發物流單號,張女士著急收貨,就在微信上詢問對方,什麼時候發貨。「開始就是推,說比較忙,付錢三天還沒發貨,我就挺急的,買手說是現貨,快遞應該很快就能到,我就在網上催對方發貨,大概一周後吧,發現竟然把我微信拉黑了。」發現自己被拉黑,張女士知道自己可能遇到了騙子,除了微信外,張女士還知道對方的電話,可是撥打多次都不接。「當時買手說我要的這些化妝品多是現貨,我仔細看過他們發的在俄羅斯現場採買的視頻。」張女士做代購多年,當時買手提供的視頻和照片宣傳資料,她詳細看過,對方的採買、發貨流程,她覺得對方肯定很熟悉這一行業務。

發現微信群裡多名代購被騙

買手沒有發貨還把張女士微信拉黑,電話也不接,張女士找不到人,只好到公安機關報案。張女士忙著報案追回自己的損失,一天,她在代購微信群發現有代購在群裡說自己被買手騙了。「我們在群裡一說,發現被騙的算我有5個代購,騙我們的應該是同一伙人,雖然買手的微信號不是同一個,但是我們發現,買手出的是同一批貨,發的採購視頻也是一樣的,懷疑是一個團夥。」張女士發現,微信群裡在她被騙之前就有人上當了,被騙的代購在群裡說起,才發現已經有幾個代購被騙,損失金額幾萬元不等。

「男的東北口音,女生自稱是他姐姐,廣東口音,支付寶帳號大概能有兩三個吧。」張女士和群裡其他被騙的代購一起梳理了相關證據。

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 警方已立案調查

38000元不僅是張女士的錢,還有部分是她手裡客戶的錢,這筆錢對她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事情發生後,張女士把客戶的錢都補上了,她的代購工作也已停止,她希望分享自己的經歷讓更多代購提高警惕,不要輕信陌生買手。

「網上交易時要提高防範意識,對於不熟悉的網絡和微信群不要輕信,提高警惕避免被騙,還要注意在操作過程中留存證據。 」張女士已經把相關證據全部提供給警方,目前,警方已經立案調查。

相關焦點

  • 斌哥說說服裝買手與代購的門道
    很多人對買手的理解就是代購,只對「時髦」和「購物「感興趣;同樣,有些人認為買手的工作內容就是採購,其實不然!隨後的銷售模式是:有的做散貨批發,有的直接走自有品牌路線,既有掛版接單的,亦有現貨銷售的。一些經營自有品牌的,通過買版來組成一盤貨,然後租個寫字樓做展廳,利用自己的渠道關係、人脈關係召開訂貨會,招募加盟商,接到訂單後再下單到工廠生產。
  • 有消費者在洋碼頭通過買手代購的商品 疑似假貨
    從事海外代購多年的孫璇則告訴新京報記者,過去上淘寶搜索「小票」可以直接找到定製國外百貨公司單據的業務,膽大點的連報關單都敢定製。現在則有了一套新的方法,即從境外商場購買小批量的真貨,通過正規程序報關報檢進口,拿到一整套真實單據後,配上這套單據再賣假貨,則很難檢測出真偽。  新京報記者通過搜索,在114批發網上找到了「批發小票」的商家。
  • 洋碼頭買手代購商品疑似假貨,鑑定過程成扯皮黑洞
    花了近2000元在洋碼頭上代購的Tory Burch女包不僅出現明顯的走線錯誤,而且五金件上沒有LOGO。 「淘寶上同款包只賣1400元,在洋碼頭上花近2000元,就是能跟買手直接溝通,相信是真貨。」陳華說,她隨即向洋碼頭方面投訴,要求進行檢驗並退賠。然而檢驗流程卻不能讓陳華滿意,因為要交給洋碼頭送去第三方中檢集團檢驗,「如果檢驗時對方用真貨掉包了我怎麼知道?」
  • 貪圖便宜微信售 大學生低價進貨被騙2000元
    晚報訊 (記者 張琛)供貨商送貨上門,一瓶洗衣液超市銷售38元,網上批發價僅20元,家住朝陽小區目前正在濟南上大學的大二學生小範長期通過微信做化妝品生意,看到如此便宜而且質量還不錯的洗衣液,小範決定先訂購100瓶,在微信上銷售,沒承想,貨款全部結清後,對方卻屢屢拒接電話。
  • 真「導購」卻是假「代購」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張迪 王瑩思)時下「海外代購」不斷興起,在方便了消費者的同時,也給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市面上不僅混雜了一些魚目混珠的「真假代購」,有些甚至直接是「詐騙型海外代購」,此類騙子收款後直接銷聲匿跡。前不久,貴陽的張女士就遭遇了一起日本代購「詐騙」。
  • 多名華人代購被騙走$650萬!只收錢不發貨……
    被騙$650萬澳幣!已經有一群華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昨天,澳洲媒體曝光了目前正在進行的一場官司,被告是一家澳洲的藥房,而把這家藥房告上法庭的,是一群被坑慘的華人代購。這家號稱是澳洲折扣藥房的Pharmadeal就看準備中國代購的消費能力,願意為中國代購們提供「批發服務」。
  • 400元國內高仿包郵寄到國外 代購7000元賣出
    此前4月初,記者通過一位澳大利亞的朋友在洋碼頭註冊了海外買手帳號,通過審核後開了一家專營澳大利亞代購的網店。隨後,記者從國內快遞了一個價格約四百多元人民幣的高仿手包給澳大利亞這個朋友,在洋碼頭網店掛出,隨後記者以7000元人民幣的價格在網店拍到這個包,並於7月9日在國內收到貨品。去掉各環節成本,理論上買手一單就掙了6000元左右的利潤。這個過程中,代購平臺洋碼頭所設立的監管程序如同虛設。
  • 「代購」不成反被騙3萬多元!老同學也不靠譜?
    原來,小謝有個老同學童某,之前在一家商場賣奢侈品,近兩年又做起了海淘代購,去年10月小謝看中一款香奈兒包,想要送給姐姐,老同學便說包在她身上。可誰知這位老同學錢拿到手後,並沒有去幫忙買包,而是拿著錢去賭博了!原來,這位老同學在網上玩賭博欠了一百多萬,她就拿小謝的錢想扳本,結果又輸了個精光!
  • 淄博:男子接大單生意網上進貨洗衣液被騙3000餘元
    正常賣價30多元的洗衣液,在批發網站上售價不足20元,經營日用品生意的高先生看到後,十分心動,正好接了一單生意的他決定在網上訂購。
  • 海外代購水有多深 記者暗訪代購發貨鏈條(圖)
    在從自己信任的朋友那裡購買的母嬰用品出現了問題後,這些青島媽媽們組建了一個新群,其中的買手多是一起經歷了代購風波的媽媽,她們願意相信:被信任打擊過後便不會再背叛信任。  事實證明這相當困難,即使足夠謹慎也很難在水如此之深的代購行業獨具慧眼。
  • 江門兩市民購電子體溫計被騙8萬,民警接報後一小時將嫌疑人抓獲
    南都訊 記者羅忠明 通訊員開公宣 近日,開平市公安局荻海派出所聯合刑偵大隊迅速破獲一起假借售賣電子體溫計實施詐騙的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名,涉案金額8萬餘元。2月23日21時許,荻海派出所接到事主陳先生報案稱,前段時間經朋友介紹在微信認識了一名男子梁某成,梁某成自稱可以幫忙購買大量電子體溫計。陳先生因公司復工復產需要大量的防疫物資,2月19日將貨款6萬元轉給梁某成用於購買電子體溫計,但梁某成在收到貨款後,未按約定時間發貨也未將貨款退還,陳先生意識到可能被騙了,於是報警。
  • 代購黑色產業鏈:假代購海淘網站400元假貨賣7000元,假代購可月入10萬
    放眼望去,光小編自己的朋友圈,就已經被五湖四海的「代購狗」強行霸屏了。衣食穿住行,樣樣不落下。沒有你看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小編表示,原來朋友圈也是一條「發財路」啊~多年專業從事海外代購的內部人士表示:「代購市場水太深,從源頭到運輸渠道都暗藏玄機。當然,包括現在一些看似非常正規的海淘代購平臺。
  • 網警提醒丨你所認識的那些代購,可能都是「戲精」
    呵呵以「代購」為名的詐騙層出不窮據統計,受害者均為女性並以網上招人購買化妝品、名牌包居多1找微商代購名牌包,女子被騙近萬元2018年11月23日,陳小姐刷微博的時候收到一條私信,對方自稱是義大利代購,有大量便宜的包包。陳小姐便添加了對方的微信進行聯繫,隨後,陳小姐查看了對方的朋友圈,並看中了其中一款價值9800元的包包。談妥價格後,對方要求陳小姐先支付2000元定金,陳小姐於是通過微信將2000元轉給了對方。
  • 購買日本奶粉,發現來自核輻射影響區,「代購」商家被判賠十倍
    案例內容涉及網絡刷單、濫用退貨規則、跨境代購等網際網路新業態下引發的新類型糾紛,為規範網絡空間的交易行為,降低網絡交易風險提供了行為指引。2019年6月,原告於某在被告阮某經營的淘寶店鋪購買了日本奶粉1罐,並支付款項138元。收貨後,原告發現案涉商品產地為日本琦玉縣,該地屬受核輻射影響地區。
  • 10例紅外測溫儀採購被騙匯總
    ▊案例4:朋友圈求購一批測溫槍,招來騙子,被騙6000元2月10日,事主冼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信息,希望購買一批測溫槍。隨後,便有一名此前添加的微信好友發來信息,稱有測溫槍現貨。此位「好友」也算是有一面之緣。
  • 職業打假人盯上「海外代購」
    去年7月,楊先生在這家網店購買了29件「現貨英國進口傳統約克紅茶紙盒裝」以及11件「現貨英國進口約克紅茶鐵盒裝」,共計花費2833.1元。收到貨後,楊先生發現這些產品都沒有中文標籤及相關出入境檢驗檢疫證明。緊接著,他向淘寶網要求披露賣家信息,得知是由居女士註冊並經營。
  • 朋友圈代購名牌包遇假貨?法院判決返還貨款
    周女士經朋友介紹,添加了蔣先生的微信,之後便經常見到他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在國外旅遊和給國內顧客代購各種奢侈品的圖片或者視頻消息。蔣先生告知周女士其系國際導遊,長期帶團到德國,可以在德國奢侈品店購買奢侈品在國內銷售。
  • 員工挪用公司貨款,法院判決返還不當得利
    2015年6月,信宜人阿亮(化名)被廣州某農業生產資料公司(以下簡稱農業公司)聘用,負責發貨及回收貨款。客戶阿育(化名)於2018年3月到農業公司提貨後,支付了45600元並由阿亮代收。後阿亮因家中有事急需用錢,挪用前述貨款45600元。上述挪用的貨款,阿亮向農業公司出具了情況說明予以確認。
  • 先冒充消防訂購器材,再委託對方代購蒸鍋,「雙簧騙子」被移送起訴
    楚天都市報12月10日訊(記者向清順 通訊員丁其剛 丁珮)先冒充消防中隊負責人訂做防盜網,繼而委託對方購買價值13萬元的蒸鍋,從而騙走在漢商人13萬元貨款。12月10日,因涉嫌詐騙犯罪,合演雙簧的河南籍男子張某、付某被東西湖警方移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 一條來自海外的報料:請大家都來看看我是如何被騙的!
    「老鄉留學生」讓用人民幣代付貨款家鄉為重慶市北碚區的李女士定居日本已經十餘年,平時會做做代購生意,所以對於收到陌生人的好友申請並不會覺得奇怪。今年5月6日,一條自稱北碚老鄉,目前正在日本九州留學的微信好友申請卻打破了李女士的常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