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渝中區東水門長江邊,有一處清道光和光緒年間重建的古會館建築群。它是目前已知全國城市中心區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會館群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從乾隆道光光緒又不斷進行了擴建、新建和改建,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
它就是湖廣會館,系廣東所、齊安公所、禹王宮等清初古建築群及仿古新建築群的統稱,它是清代重慶作為繁華商皋的歷史見證,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國初年重慶的移民文化、商業文化和建築文化的重要標誌。
我們踏入會館,沿臺階而上,看到正面的建築是禹王宮。禹王宮是湖廣會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湖廣地區多水患,故湖廣移民祭拜大禹,祈求風調雨順,舟楫平安。
與禹王宮相對的,是戲樓,這座戲樓建造工藝精細,飛簷下的環鏤木雕,雕刻著"二十四孝"和《西遊記》、《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鳥,工藝精湛,刻鏤逼真。
禹王宮左側是我國首個移民專題博物館——湖廣填四川移民博物館。博物館以"湖廣填四川"為背景,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移民入蜀的政治背景、經濟因素以及入蜀線路等,充分反映了"湖廣填四川"這一段歷史。
會館是中國明清時期都市中由同鄉或同業組成的封建性團體。其始設於明代前期,嘉靖、萬曆時期趨於興盛,清代中期最多。明清時期大量工商業會館的出現,在一定條件下,對於保護工商業者的自身的利益,起了某些作用。主持會館日常事務的,叫會首,由同鄉會眾推舉產生。圖片中,是會館的議事廳。
湖廣會館景區的後部,是廣東公所,又名南華宮,是客居重慶的粵籍人士建立的社會組織。其始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五十一年(1786)之間,現存主體結構呈四合院狀。
湖廣會館依山就勢,各建築次第而上,我們站在高處,可以清晰看到旁邊的東水門大橋。古典與現代在這裡相互輝映,讓人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湖廣會館裡面還展示有各種精美的古代家具,它們大多保存完好,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更像是一件件精緻的藝術品。
重慶湖廣會館建築特色與眾不同,在園林造景上多採用江南式園林的手法,會館院落之間高大的封火牆把會館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個小院落間又有小門連接,空間上並不斷絕。這樣,每個院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和風貌,這是江南園林的特點和徽式建築結構的結合。重慶湖廣會館的裝飾也有濃鬱的徽式風格,木雕出自皖南徽州木雕一系,刻畫線條行雲流水,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人、鬼、神、花、鳥、獸,無不一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