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年輕人生了娃以後,如果小兩口都要上班,那麼,絕大多數都會讓自己的父母來幫著帶孩子。祖輩們大多也願意幫忙,好讓兒女們沒有後顧之憂,於是承擔起了絕大部分的育兒責任。
祖輩既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還要教孩子基本的道理和禮儀,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有的祖輩,甚至還要兼帶著輔導孩子的功課。
但即便像這樣盡心盡力,也未必能得到兒女百分百的認可,甚至,反被兒女各種埋怨、指責。
王師傅有個兒子,兒子兒媳婚後生了對雙胞胎,因為小兩口都是做銷售工作的,工作時間長,也沒有正常的節假日,所以,出了月子,兩個孩子就一直是老兩口在幫著帶。
小兩口收入不穩定,一分錢沒給不說,很多時候老兩口還要在經濟上補貼小兩口。雖說心裡有怨言,但想想,自己也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不幫還能咋的。
但隔代教育真心不容易,孩子犯錯,老兩口不敢打罵,因為兒子兒媳說,現在不時興棍棒教育,要給孩子講道理,但講道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老人在孩子面前,毫無威信,越長大越不好管,有時候你說多了,孩子還頂嘴,把人氣得夠嗆,卻沒有辦法。
王師傅跟兒子兒媳提過幾次:「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帶,管管吃喝拉撒還行,但孩子大了,教育得你們自己來,我們管不了。」
但兒子兒媳卻說:「我們工作那麼忙,在家帶孩子,錢誰掙呢,一家喝西北風啊。」
老兩口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帶。
無奈兩個孩子成績一直不好,到了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直接從中遊滑到下遊去了,一直在班裡的倒數五名內打轉。兒子兒媳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兩輩人之間矛盾多了,後來因為教育孩子上的分歧還吵翻了臉。王師傅老兩口氣得回了老家,讓小兩口自己帶娃。
王師傅:「我們把兒子養大,又幫兒子養了差不多10年的孩子,又出錢又出力,這些年不知受了多少累,貼了多少錢,最後還得不到一個好臉色,總是被埋怨,太心寒!」
最近碰到王師傅的兒子,聊到帶孩子的事,王師傅的兒子說:「我特別不認可我父母的帶娃方式,太慣了,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沒有養好,幾年都改不過來。」
言語間,對父母只有埋怨,全無感激。
《2015年家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全國0-2歲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高達60-70%,其中,30%的兒童完全交由祖輩照顧。3歲以上兒童上幼兒園後,由祖輩直接撫養的佔40%。
在中國,隔代育兒是非常普遍的,差不多有50%的家庭都是隔代育兒,而在一些一二線城市,這個比例會更高,北京甚至是達到了70%。
隔代育兒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忙於工作並不能成為年輕人逃避養育責任的藉口。
孩子0-3歲:
3歲之前是兒童依戀的形成期,有了穩定的依戀關係,孩子才會有安全感,變得自信,勇於探索世界和與人交往。
若孩子的父母實在沒辦法自己帶,那麼,一定要讓孩子身邊有一個穩定的撫養人,不要頻繁換人,要麼一直爺爺奶奶帶,要麼一直都是姥姥姥爺帶。
祖輩照顧好孩子吃喝拉撒睡玩就好。
孩子的父母則要儘可能多抽點空閒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結。
孩子3-6歲:
這個階段,重點要培養孩子的性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祖輩容易溺愛孩子,在這方面,孩子父母要多跟老人溝通,在教育孩子方面達成共識,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讓祖輩慢慢退出。
若能在這個時間段,跟祖輩完成交接,那是最好的。
否則孩子的習慣養不好,以後可能需要花數年的時間來糾正,時間和精力上的耗費更大。
孩子6歲以後:
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把教育孩子的主場拿回來。祖輩最多幫著接送孩子上下學,安排生活飲食,孩子父母不能貪圖輕鬆省事,而迴避責任。而作為祖輩也要堅決地退出,否則很可能吃力不討好。
這個時期,養孩子的重點在教育,兩代人的教育觀念差異很大,衝突和分歧會增多,家無寧日,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能缺席的存在。
現在有很多年輕的父母們,已經深深地感覺到,親自養大的孩子,比祖輩幫著養大的孩子好帶多了,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情感依戀,賦予了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控制力。
孩子成長的過程會經歷三個叛逆期,分別是2歲左右,7到9歲和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若沒有與孩子建立起穩定的依戀關係,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孩子,將會特別難管,而養孩子的過程,會變成煉獄,讓你懷疑人生。
作為老一輩的父母們,該放手時,一定要果斷放手。不論你曾經多麼有能力,多麼有智慧,孫子不是你的兒女,不要去強佔兒女的父母主場,把人生交還給子女,讓他們參與到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將來兒女也才能更體諒你生養他的艱辛。
年輕人進一步,老年人退一步,配合完美,定會跳出最美的舞步。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