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帶孫10年,反被兒子埋怨:他們帶出的毛病幾年都改不回來

2020-09-15 蟲兒媽媽育兒

現在很多年輕人生了娃以後,如果小兩口都要上班,那麼,絕大多數都會讓自己的父母來幫著帶孩子。祖輩們大多也願意幫忙,好讓兒女們沒有後顧之憂,於是承擔起了絕大部分的育兒責任。

祖輩既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還要教孩子基本的道理和禮儀,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有的祖輩,甚至還要兼帶著輔導孩子的功課。

但即便像這樣盡心盡力,也未必能得到兒女百分百的認可,甚至,反被兒女各種埋怨、指責。


幫兒子帶了10年孩子反被埋怨

王師傅有個兒子,兒子兒媳婚後生了對雙胞胎,因為小兩口都是做銷售工作的,工作時間長,也沒有正常的節假日,所以,出了月子,兩個孩子就一直是老兩口在幫著帶。

小兩口收入不穩定,一分錢沒給不說,很多時候老兩口還要在經濟上補貼小兩口。雖說心裡有怨言,但想想,自己也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不幫還能咋的。

但隔代教育真心不容易,孩子犯錯,老兩口不敢打罵,因為兒子兒媳說,現在不時興棍棒教育,要給孩子講道理,但講道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老人在孩子面前,毫無威信,越長大越不好管,有時候你說多了,孩子還頂嘴,把人氣得夠嗆,卻沒有辦法。

王師傅跟兒子兒媳提過幾次:「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帶,管管吃喝拉撒還行,但孩子大了,教育得你們自己來,我們管不了。」

但兒子兒媳卻說:「我們工作那麼忙,在家帶孩子,錢誰掙呢,一家喝西北風啊。」



老兩口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帶。

無奈兩個孩子成績一直不好,到了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直接從中遊滑到下遊去了,一直在班裡的倒數五名內打轉。兒子兒媳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兩輩人之間矛盾多了,後來因為教育孩子上的分歧還吵翻了臉。王師傅老兩口氣得回了老家,讓小兩口自己帶娃。

王師傅:「我們把兒子養大,又幫兒子養了差不多10年的孩子,又出錢又出力,這些年不知受了多少累,貼了多少錢,最後還得不到一個好臉色,總是被埋怨,太心寒!」

最近碰到王師傅的兒子,聊到帶孩子的事,王師傅的兒子說:「我特別不認可我父母的帶娃方式,太慣了,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沒有養好,幾年都改不過來。」

言語間,對父母只有埋怨,全無感激。


《2015年家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全國0-2歲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高達60-70%,其中,30%的兒童完全交由祖輩照顧。3歲以上兒童上幼兒園後,由祖輩直接撫養的佔40%。

在中國,隔代育兒是非常普遍的,差不多有50%的家庭都是隔代育兒,而在一些一二線城市,這個比例會更高,北京甚至是達到了70%。

隔代育兒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忙於工作並不能成為年輕人逃避養育責任的藉口。


從隔代育兒到孩子父母主力帶娃

孩子0-3歲:

3歲之前是兒童依戀的形成期,有了穩定的依戀關係,孩子才會有安全感,變得自信,勇於探索世界和與人交往。

若孩子的父母實在沒辦法自己帶,那麼,一定要讓孩子身邊有一個穩定的撫養人,不要頻繁換人,要麼一直爺爺奶奶帶,要麼一直都是姥姥姥爺帶。

祖輩照顧好孩子吃喝拉撒睡玩就好。

孩子的父母則要儘可能多抽點空閒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結。


孩子3-6歲:

這個階段,重點要培養孩子的性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祖輩容易溺愛孩子,在這方面,孩子父母要多跟老人溝通,在教育孩子方面達成共識,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讓祖輩慢慢退出。

若能在這個時間段,跟祖輩完成交接,那是最好的。

否則孩子的習慣養不好,以後可能需要花數年的時間來糾正,時間和精力上的耗費更大。


孩子6歲以後:

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把教育孩子的主場拿回來。祖輩最多幫著接送孩子上下學,安排生活飲食,孩子父母不能貪圖輕鬆省事,而迴避責任。而作為祖輩也要堅決地退出,否則很可能吃力不討好。

這個時期,養孩子的重點在教育,兩代人的教育觀念差異很大,衝突和分歧會增多,家無寧日,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年輕人要接手,老人要放手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能缺席的存在。

現在有很多年輕的父母們,已經深深地感覺到,親自養大的孩子,比祖輩幫著養大的孩子好帶多了,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情感依戀,賦予了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控制力。

孩子成長的過程會經歷三個叛逆期,分別是2歲左右,7到9歲和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若沒有與孩子建立起穩定的依戀關係,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孩子,將會特別難管,而養孩子的過程,會變成煉獄,讓你懷疑人生。



作為老一輩的父母們,該放手時,一定要果斷放手。不論你曾經多麼有能力,多麼有智慧,孫子不是你的兒女,不要去強佔兒女的父母主場,把人生交還給子女,讓他們參與到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將來兒女也才能更體諒你生養他的艱辛。

年輕人進一步,老年人退一步,配合完美,定會跳出最美的舞步。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娃」,幫忙帶外孫3年,女兒一巴掌讓老人寒心
    3年,孫奶奶可受了不少委屈。女兒對孩子非常重視,總是要求孫奶奶精心照顧,但凡出點差錯女兒就不高興,多次和孫奶奶吵架,但處於對女兒的愛孫奶奶並沒有說什麼。看到女兒這樣,孫奶奶再也忍受不住的寒心了,直接就收拾行李坐火車回來了,隨後孫奶奶含淚哭訴道「想安度晚年,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娃,太寒心」。
  • 兒媳太強勢 兒子7年不見父母 離婚淨身出戶 父母與兒媳對簿公堂
    北京市平谷區有這麼一對老兩口,他們叫王永明和張宏敏,他們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因為他們已經7年沒見過自己的兒子王愛國了。據了解他兒子就在北京市通州區工作,也不是什麼保密單位,他要是想回家看父母那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可每當想起這些的時候,老兩口都是一臉的愁苦。
  • 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
    7點,早餐準備好,一邊給孫子收拾洗漱,一邊叫醒兒子、媳婦起床吃早飯;帶著孫女去公園玩一會回來,來不及休息,就要趕緊去買菜,不然孫子中午回來會餓肚子……但這還不是最累的,最怕就是一邊受著辛苦,一邊卻受著委屈,還遭子女埋怨。
  • 去兒子家帶了3年孫子,66歲老媽堅持要回家,還是住自己家舒心
    但現在很多老人享受這天倫之樂的代價也不小,有的甚至不堪重負。其實,作為子女一定要多體諒父母,父母辛苦了一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在晚年了,父母幫子女帶帶孩子已經很不錯了,子女就不能再加重他們的負擔了,要讓他們晚年過得幸福一點。
  • 北京「帶孫費」案:祖輩帶孫的辛苦付出並不理所當然
    如今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都是上班族,或者在外打拼、做生意,夫妻倆忙得腳打後腦勺,沒時間照料孩子,幾乎是現代家庭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於是,子女上班,父母看孫,成為一種自然,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妥。祖輩帶孫的辛苦付出,真的是理所當然嗎?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審結的一起「帶孫費案」,打破了人們的傳統家庭倫理道德觀念,判決被告支付帶孫費用,祖輩帶孫辛苦付出並不理所當然。
  • 兒子,求你別讓我帶孫子了,4年來,我受夠了你們夫妻倆了
    俗話說「婆媳是千古矛盾」這是誰都沒辦法幫忙的事情,我看過太多媳婦吐槽老人帶娃,也見識過自己兒子「嫌棄」父母的。到頭來老人幫忙帶娃真的是吃力不討好,還落得一身埋怨。那麼,帶孫子孫女到底是天倫之樂,還是無奈之舉,讓我們來看看孫阿姨的故事。
  • 如果老人這樣帶孫,孩子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父母將來會很省心
    在現實中,許多老年人因為子女忙於工作或其他原因,而主動幫他們帶孫。但是,結果往往卻吃力不討好,許多子女認為他們觀念落後、教育方法僵化等。實際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時代特徵和模式。從目前的教育角度來看,衡量老人帶娃特點當然有很多缺點,但是不能就此責怪他們。因此,我們決不能盲目地去苛求,而要學會體諒。
  • 辛辛苦苦帶孫卻被兒子認為是理應的,不懂的感恩的兒子要來有何用
    那位奶奶說,羨慕那些生了女兒的人,她說她年輕時想生女兒可遺憾的是生了個兒子,等她兒子結婚了兒媳生的又是個男孩,她說男孫她也無所謂,因為是別人的兒子,只是如果可以選擇她希望是孫女。因為她覺得女孩比較貼心。
  • 宋丹丹當眾黑兒子,中國式父母的毛病該改了
    親媽還不放過他,手舞足蹈地又翻出了二十年前的舊帳:「巴圖小時候,沒有一次能讓我特別笑著開心地開一次家長會的。」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尚在混沌中,你在人前人後說的每一句關於他的話,都有可能被他照單全收,成為他日後對自己的定義。宋丹丹翻出兒子上託兒所的時候的「陳年舊事」逗樂大家,巴圖尊嚴受損決定去做雞窩避開「毒舌」媽媽。宋丹丹又來了一句:「要是雞窩能做起來,我才覺得這兒子沒白養。」
  • 「你媽帶娃給錢,我媽不給」寶爸埋怨不公平,寶媽的反懟大快人心
    岑琳的媽媽在帶娃的時候,一直都是戰戰兢兢認認真真地照顧著孩子,本身身體就不怎麼好,還因為孩子的折騰落下了不少的毛病。所以岑琳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媽媽錢。 但是不久後這件事情被自己的老公發現了,於是就和岑琳吵了起來。
  • 保姆費用近一半的年薪 80後媽媽辭職帶兒子
    這位網友姓孫,昨天,她下班後在微信上跟我聊了聊關於帶小孩的情況。父母年紀大了不能來杭州幫我們帶小孩孫女士說,她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父母幫忙帶小孩,但前提是父母的育兒觀跟自己相近,這樣自己可以上班,下班了再陪小孩玩。
  • 婆婆幫忙帶孫,父母不給孩子生活費,真的會影響婆婆對孫的態度!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討論下把孩子留在家裡給婆婆幫忙帶,夥食費不給的話題!婆婆現在幫二哥帶兩個孩子,前幾天孩子的媽回來了!把婆婆哄得可高興,但上去的時候孩子的夥食費一點都不給!甚至孩子零花錢都沒有一分!把婆婆氣得不要不要的,但她也不敢直接說自己兒子跟兒媳婦,然後把氣撒在孩子身上!
  • 帶外孫3年,換來女婿一句「滾」,大媽哭訴: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娃
    文|文兒如今都流行姥姥帶娃了,姥姥帶娃是對女兒好,但是對自己不一定是好事。前兩天,鄰居陳大媽突然從女兒家回來了,還一臉的不開心。原來,她是在女兒家受了委屈回來的。陳大媽說,幫女兒帶娃這3年,她累得腰不太好了。
  • 60歲婆婆給兒媳婦帶孩子:人前誇我好,人後落埋怨
    提起帶孩子,一代的孩子跟一代的孩子不一樣,用照看兒子的老辦法去照看孫子,或者用「隔代親」的溺愛法照看孩子,有時難免媳婦會提出意見,若是婆婆不能夠真誠的接納,結果就會產生分歧。1小麗和老公在一家工廠上班,家裡有一個三歲的兒子需要照看。小麗如果在家照看孩子,就不能上班,兩者只能選其一。
  • 今晚爸爸帶東西回來嘍
    每天接送兒子和他的小同學上學放學是我目前的必修課。小同學的爸爸經常出差,我的兒子卻已經適應了一周只見爸爸幾個小時(生活需要)的節奏。給我帶東西回來。」他的爸爸每次出差回來都給背一大堆諸如吃的穿的東西。我仔細聽著,「爸爸又給你帶什麼好東西啊?」「爸爸給我帶阿奇(阿奇黴素)回來。」,「你知道啊奇是什麼不?」我忍不住笑起來。「知道,阿奇黴素消炎藥。」「帶藥你有什麼高興的?」兒子也插嘴道。我笑著笑著,停了下來,馬上覺得這不好笑,酸楚的感慨油然而生!
  • 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
    2019年,為了幫忙照顧小外孫,65歲的李阿姨和老伴一起從湖南老家來到上海這個大都市。可不到一年,老兩口就和兒子吵翻了天。李姨委屈地說:「活了大半輩子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大老遠跑來給你們當保姆,不感激也就算了,還挑三揀四,嫌這嫌那。
  • 老人受託帶孫要擔多大監護責任?搭這一把手風險不小
    老人帶孫屬於受委託監護因為出門總愛抱著外孫子這件事,市民孫老先生沒少落「埋怨」。女兒女婿覺得,應該讓孩子自己多跑跑,加強鍛鍊,而孫老先生卻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抱著,我心裡踏實。這要是磕了碰了,責任太大了……」責任,對於很多本應頤養天年的中國老人來講,意味著一項如同潛規則一般的任務——帶孫。對於這個完全基於血緣親情的「責任」,很少有人將其與法律建立某種聯繫。可如果我們從法律的視角去分析,老人幫忙帶孫這件事,真是擔著不小的風險。
  • ​姥姥滿心歡喜幫忙帶孩子,因小事被女婿埋怨,女兒做法讓人稱讚
    ,卻被女婿埋怨我們小區王阿姨的女兒高中畢業後去了雲南讀大學,大學畢業留在了當地工作,1年後,她和大學男友結婚了,並順利生下一名男嬰。平時女兒每年都能回來1、2次,可自從懷孕,女兒已經連續2年沒有回家了。雖然平時經常視頻通話,但王阿姨依然思念女兒。
  • 為啥說「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這些毛病別嫌棄,是聰明表現
    每一個孩子的降臨,身上都帶著父母對他們的期許,盼望著他們平安健康,盼望著他們成為棟梁之才,可帶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幼兒時期最難帶,尤其是三歲以後的孩子,動不動就會變成把家拆了的「熊孩子」。但老話說得好: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可這究竟是真是假呢?
  • Gary帶兒子出演《超人回來了》在《RunningMan》後時隔3年上綜藝
    7日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KBS電視臺綜藝《超人回來了》節目組今天宣布,曾出演《Running Man》等節目的歌手Gary將在不久後帶著兒子出演該節目。據悉,Gary將在本月開始參加《超人回來了》節目的錄製,並從下月初開始與觀眾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