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專業發展決定一名教師能走多遠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育是教師用自身的專業素養去影響孩子的身心成長,讓孩子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高尚品格。
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總有很多青年教師對教育事業熱情似火;每日精心課備,可謂是嘔心瀝血,孜孜不倦;課堂上精彩的表現也令多少前輩讚嘆不已。可是,一談及個人專業發展的方向及目標,多數青年教師甚是困惑、盲目,不知從哪兒入手。他們中間不少教師片面地以為,能把書教好,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班級均分排名靠前,就證明自己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是個稱職的好老師。甚至某些青年教師認為參加各種比賽和教學展示是表演和作秀;認為教師參加課題實驗,是流於形式、浪費時間;對於一些教師論文發表或獲獎,認為那就是簡單寫畫、拼湊、投機取巧,表現出不以為然甚至牴觸的心理。
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每逢評職、晉升,教育部門和學校除了考核教學成績,還考察教研教改的成果。如:優秀的教學反思、教育教學論文發表、教育研究報告撰寫及教學課題研究成果等等。許多青年教師未明白這些也是教學的一部分,平常只知道埋頭教書,卻很少參與教學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很少琢磨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教研是教師如何將平常教學經驗上升為理論、如何用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教師撰寫論文的過程是一個理論升華的過程,是一個思維訓練的過程,是一個成果轉化的過程,是一個由簡單的教書轉化為人格培養的過程。
青年教師要提高教研的意識
蘇霍姆斯基說:「從事教學研究是教師職業生涯的重要部分,是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的重要源泉。」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能把書教好,把人育好,而且還要善於做教育科研,會寫文章,會做課題。
教學研究,是一個教師專業素質持續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將有益於提高教師的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做好教學研究,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更好服務於教學。
教研不僅僅局限於論文的發表、課題的研究…
很多教師礙於自己的文字功底薄弱,下不了筆,擔心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不足以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有此擔憂是不足為奇的,一線教師與專職教研員相比,很顯然在理論水平上是有差距的,但在一線教學經驗上,我們是得天獨厚的,因為一線教師每天穿梭與學生和講臺之間,進行課堂教學,開展班級管理,這些工作都是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資料,對教學、管理、學生現狀分析等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思考,教師如果能把這些教學和管理的過程,取得的成效,產生的思考和遇到的困惑寫出來,反覆琢磨,潛心研究,形成最接地氣的教學成果,這些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具有指導和矯正的意義。
青年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研成果進行定期匯總和梳理,及時發現自己在專業發展中不足,實時加以調整、總結。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定要讓教學和教研並肩前行,才能行穩致遠。教師的工作是極富挑戰性和創造性,有著很廣闊發展空間,青年教師不僅善於學習還要善於研究,才能收穫成功,享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