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叫異地就醫
異地就醫,就是參保人,在其參保統籌地區以外的醫院,發生的就醫行為。
統籌地區,原則上確定地級以上行政區(包括地、市、州、盟)為統籌單位,達到一定人口數的縣(或縣級市)也可以作為統籌單位。 所以,異地就醫,包括跨省異地就醫和省內異地就醫。跨省異地就醫,就是到外省進行就醫。省內異地就醫,就是在省內的其他地市就醫。
二、異地就醫的幾種情況
常見的異地就醫的情況,按就醫原因,可以分成以下三種:
1、臨時出差或旅遊期間,發生疾病或意外導致的就醫。
2、因為患重病主動轉診到大城市的好醫院治療的。
3、長期居住外地的就醫,兩種情況:有工作原因:中長期流動、工作崗位不在參保地的人員,包括單位在各地的派駐人員、派駐機構在當地的聘用人員,或整個單位都處在流動狀態,如建築業等職工。或居住原因:長期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包括退休後戶口從工作地遷移到安置地的人員,也包括託靠子女無戶口遷移的人員。
三、異地就醫的報銷規則
異地就醫,涉及到兩個地區的醫保政策,報銷規則就不一樣了。
報銷範圍
異地就醫的費用項目,在不在報銷範圍,要以就醫地的醫保目錄 為準。發生目錄內的藥品、診療項目、服務設施費用,才能納入報銷。不是目錄內的費用,就不能納入報銷範圍。
報銷比例
大家都知道,醫保是按比例報銷的,很多地方的報銷比例都不一樣。異地就醫的費用項目,的報銷比例,是以參保地的報銷比例為準的。包括報銷的起付線、報銷比例、最高限額等。
也就是說,費用能不能報,看就醫地;具體能報多少,看參保地。
舉個例子
牛大媽是河南信陽市居民,參保了城鄉居民醫保,在當地辦了轉診手續後,到北京市看病。那麼報銷的時候,就需要先根據北京市的醫保政策,來核准報銷的範圍;再根據信陽市的醫保政策,來核定報銷比例,然後予以報銷。
四、異地就醫的就醫流程
情況1:臨時出差或旅遊的
參保人臨時出差或旅遊時在異地急診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流程,可以自己先墊付醫藥費,回到參保地後,再按「 有轉診證明 」的標準到社保部門進行報銷。但是,有些城市會嚴格一點,急診也要求做好臨時電話備案,大家最好自己提前了解一下。
情況2:異地轉診治療的(要辦轉診證明)
就我國目前的醫療情況,好的醫療資源非常稀缺,一般都分布在大城市,所以,很多人會在患了大病之後,轉診到大城市來治療,以期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但是,異地轉診,是需要辦理轉診證明的。轉診證明不是想開就能開的,如果當地就能治療,僅僅是為了更好的醫療條件,一般的醫院都不會開具,否則大家都跑去大城市就醫,無疑加劇了醫療資源的供求矛盾。
有沒有轉診證明,對異地轉診治療的報銷差別很大,報銷金額甚至能差一倍以上。所以,異地轉診治療時。儘量是辦理了轉診手續之後再去異地就醫,才能享受到較好的報銷待遇。有了異地轉診手續的,就可以去異地醫院去就醫了。
不同城市的報銷規則有所不同,建議大家在異地就醫前,先諮詢當地社保局,了解清楚。
情況3:長期居住外地的(要先備案)
長居外地的朋友想要異地就醫,需要先到參保地備案,備案成功就可以直接拿醫保卡看病了。
首先,我們要到老家的社保局,也就是我們的參保地,申請異地就醫備案。常見的備案方式有線上備案和線下備案。具體的需要諮詢當地社保部門。能線上備案的,儘量選擇線上備案的方法,在很多城市,登錄社保局官網就能提交申請,一般隔天就能辦結。還有些城市還可以通過官方微信、電話等備案。
成功辦理備案後,就可以直接拿醫保卡去定點醫院看病,出院時就可以用醫保結算,不需要事後報銷。
這裡也提醒大家兩點:
1、醫保卡是異地就醫的重要憑證,大家一定要保管好。如果擔心忘帶社保卡,可以在微信或支付寶上申請一張 電子社保卡,功能跟實體社保卡一樣。以支付寶為例,辦理路徑是這樣的:先進入支付寶首頁,打開城市服務,選擇電子社保卡,再升級電子社保卡,就ok了。
2、備案需要選擇定點醫院,以後在定點醫院看病才能報銷。申請備案時,需要了解清楚異地就醫的定點醫院的情況。
五、異地就醫其他問題
1、對於長期居住外地的人來說,辦了異地備案,還能回老家看病嗎?
對大部分地區來說,醫保異地備案是長期有效的,如果要回老家使用,一般需要先撤銷備案。當然,由於各地政策有差異,大家在回老家看病之前,最好先向社保局了解清楚當地規則,以免影響到自己的報銷福利。
2、沒有轉診證明就去異地就醫,一分錢不報嗎?如果報銷,是什麼流程?
並不是沒有轉診證明就不能報銷,一般只是報銷比例比較低而已,還是能報銷一部分的。沒有轉診證明去異地就診的,一般不能使用醫保卡直接報銷結算,一般需要自己先行墊付醫療費,然後回參保地社保部門報銷。
想詳細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具體報銷規則,可以撥打社保全國統一熱線:12333 進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