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會有同學之間的聚餐,特別是到了中年,有的聚會是越來越多,而且能發現的變化也是很多。比如說,小時候看似有很多臭毛病的人,長大之後竟然是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一些看起來好像是不好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情商高的表現。特別是在九歲之前,如果小朋友有這些舉動,那麼就說明他們擁有一個較高的情商。
第一、喜歡說話
一些家長有一些苦惱,那就是當小朋友學會說話後,似乎很喜歡說。在家裡的時候,不僅僅和父母聊很多,一些時候還會自言自語。而出去外面,見到人就會打招呼。
面對這樣的行為,教授認為,語言上的發展其實是與社會性有關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社會性是什麼意思,它指的是一個人是否願意與外界的人交流,有沒有與其他人親近的能力。平常喜歡說話的人在這方面都發展很好。遇到一個人的時候,喜歡與對方交流,並且與之成為朋友,很快感受到對方情緒的變化。擁有這樣能力的孩子,長大後可以成為一個領導。
第二、窮大方
對於這樣的人,可能很多人都不喜歡,會覺得都沒有什麼錢,為什麼總是要送別人東西呢?其實如果小朋友有這樣的行為,那麼是一個情商高的表現。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是屬於分享的一個行為,可以擁有很好的人際關係。
在分享的過程中是可以交到很多好的朋友,當有什麼困難的時候,這些人是可以伸出援手。所以不管走在哪裡,都不擔心一個人孤孤單單,沒有人幫助。
第三、臉皮厚
生活中 一些家長對自己小朋友的形容就是臉皮厚,這樣的話似乎是一種不看好的態度,但是不知道的是,擁有這樣的性格其實就是情商高。
一檔節目中,兩位教授就表示,對小朋友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培養他們的厚臉皮。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其實這個過程的培養,是在接受挫折教育。
人的一生是會遇到很多的困境,如果臉皮不厚一點,那麼在遇到一點點阻礙的時候就會放棄。而厚的人,不怕失敗,甚至是擁有更強的闖勁。
既然情商如此重要,我們又該怎麼樣培養呢?很多機構看到人們對這方面的重視,所以是開了很多情商速成的課程。針對這樣的行為,《人民日報》進行批評。如果真的想要培養小朋友這方面的能力,那麼是需要家長的努力,在日常社會中潛移默化去影響他們。特別是在九歲之前,這個階段的鍛鍊是非常的重要,如果培養得好,效果是非常顯著。所以在這個階段中,父母就要在這三方面上多花心思。
事實上,每一個有出息的人,都必定經歷過大的挫折,並且成功地從挫折中站了起來。1—6歲是培養逆商的關鍵期,父母應有意識地幫孩子培養「輸得起」的精神。但是要注意的是,逆境教育不要過度,過度可能會摧毀一個人的自信,把一個人逼上歧途。所謂的「鷹式教育」,小編還是不太提倡的,很容易物極必反,讓孩子變得更加懼怕失敗。
關於逆境教育,小編發現了一套《兒童挫折教育繪本》,是很不錯的培養孩子心力的書。書分為10個主題,分別是:我不怕失敗、我不再恐懼、我不讓自己受欺負、我不怕犯錯、我不怕分離、我不怕被否定、我不怕被拒絕、我不怕消極情緒、我不怕被嘲笑、我不怕挫折。
每本書上還帶有益智遊戲和哲理知識,勞逸結合,讓孩子愛不釋手。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是中英雙語的,可以用來語言啟蒙。有聲伴讀,專業的外教,純正的美式發音,能夠讓孩子輕鬆學英語。可謂是一舉多得。只不過需要69.8元,就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心力,未來更容易有出息,怎麼算怎麼划算!
第一、三歲之前,家長多說話
剛剛出生,如果周圍的人不斷在小寶寶面前說話。當聽多了,就在在無形中學會,之後會比其他小朋友早一點學會說話 不斷練習怎麼樣與其他人溝通。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些人是很內向,一旦與別人交流,幾乎很難開口,對之後的發展是有很大的阻礙。所以在三歲之前,一定要多在小寶寶面前說話。
第二、逐漸培養分享的行為
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其他人,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結識很多朋友。而這個方面的培養其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比如在孩子去學校之前,父母可以給他們一點零食,讓他們分享給其他同學。
第三、挫折教育可以通過吃體力的苦達到
大家可能會發現,從農村出來的人似乎有更多的耐力,忍受更多的苦。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能力 ,那是因為從小就遭受了很多的體力苦。所以父母可以鍛鍊小朋友的體能,比如說可以學遊泳跑步之類的項目。
總結:情商對人的一生是有很大的作用,促進人的進步,走在成功的道路上,最後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屏幕前的你們對此是有怎麼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