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紅色翻譯」,服務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93歲去世

2020-12-10 檔案地理

曾任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中央書記處政治秘書室主任、中央編譯局局長等職及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任弼時秘書、延安時毛澤東俄文翻譯等職的師哲,是著名的翻譯家和蘇聯問題專家,1998年8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公開資料顯示,師哲,1905年6月30日出生,陝西省韓城市西莊鎮人,1919年考入陝西省立第一師範,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此後,他赴蘇聯莫斯科軍事工程學校學習,1939年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任弼時秘書,1940年在延安又擔任毛澤東俄文翻譯,中共七大後被任命為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他往返陝北和晉西之間,翻譯中蘇領導人往來電文等工作,1948年3月擔任中央書記處政治秘書室主任,後隨劉少奇為首的中共代表團秘密訪蘇,擔任隨行翻譯。

1951年1月,蘇聯出版了由師哲、費德林翻譯的《實踐論》單行本。第二年後,蘇聯陸續出版了由師哲負責翻譯的俄文版《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

1949年起,師哲主持創建中共中央編譯局、俄語專修學校和外文出版社,並首任局長、校長和社長。期間,師哲隨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劉少奇等人五次訪蘇,擔任俄文翻譯。1957年1月,他任山東省委書記處書記。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師哲受到康生和林彪等人的迫害,被隔離審查、關押達17年。1980年,他恢復工作,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顧問,後享受副部級離休幹部待遇。

1998年8月17日,師哲在北京逝世。中央這樣評價他:他的俄文造詣高深,曾參與《毛澤東選集》1—3卷俄文版的翻譯工作,是俄文翻譯界普遍尊重的權威和長者。他精熟蘇聯情況,為發展中蘇兩黨兩國關係和我黨正確制定對蘇政策,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師哲故居位於韓城市西莊鎮井溢村,房屋坐南朝北,現存門房和東西廂房,旁邊立著一塊紀念碑,上方雕刻著著名翻譯家和蘇聯問題專家師哲的頭像和生平事跡,下方的基座上雕刻著「師哲誕生地」五個大字。(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日語譯界泰鬥林國本逝世 曾為數位國家領導人擔任翻譯
    北京周報3月11日電 北京周報社原日文編輯部譯審林國本,不幸於2015年3月11日凌晨1時25分在北京地壇醫院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9歲。 林國本,祖籍浙江,華僑,1935年11月9日出生於日本神戶市,1953年回國,中共黨員。
  • 這本書,收錄13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近30位省部級文章
    四中全會《讀本》除了收錄已經發布的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說明外,還收錄了13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近30位省部級領導幹部和有關專家撰寫的解讀文章。黨和國家領導人有15人:習近平、王滬寧、韓正、丁薛祥、王晨、劉鶴、許其亮、楊曉渡、陳希、郭聲琨、黃坤明、尤權、肖捷、張慶黎、何立峰。
  • 俄語翻譯家、託爾斯泰譯者草嬰去世,享年93歲
    10月24日晚,翻譯家草嬰先生的夫人盛天民向澎湃新聞記者發來簡訊,翻譯家草嬰先生於2015年10月24日18點02分在上海華東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3歲。這幾年,草嬰先生因病一直住院。70多年前,他是用筆來與法西斯戰鬥的老戰士,那也是草嬰先生從事俄語文學翻譯半個多世紀的起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4歲的他在那年12月隨家人避難上海。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少年草嬰朦朧的愛國心,也從那個時期開始閱讀各類進步書籍,從此與俄語、俄國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的蘇聯是進步的象徵,我開始對俄羅斯和蘇聯文學產生了興趣,所以我想學俄語。」
  • 著名倫理學家羅國傑教授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 黨和國家領導人...
    改革開放初期,在羅國傑教授領導下,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教研室面向全國舉辦倫理學教師進修班和研究生班,為新時期以來中國倫理學事業的振興和發展。培養了教學和科研的基本骨幹隊伍。羅國傑教授作為新中國第一位倫理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級專業人才,為新中國倫理學事業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 紅色高棉兩領導人上訴案開庭 曾致200萬民眾死亡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7日報導,在聯合國支持下設立的柬埔寨戰爭罪特別法庭判處兩名前紅色高棉領導人終身監禁。  88歲的農謝曾是紅色高棉第二號人物,83歲的喬森潘曾是柬埔寨共產黨的前國家元首。這兩人是因反人類罪被判處監禁的紅色高棉最高領導人。  紅色高棉在1975-1979年掌權期間,據信柬埔寨有多達200萬人餓死、累死或被處決。
  • 他是新中國最後的紅色資本家,副國級,「經濟大使」,91歲去世
    曾任全國工商聯主席,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名譽董事長,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的經叔平,是享譽世界的「經濟大使」,有「中國民營經濟的形象代言人」「當代中國商業精神教父」之稱,也是新中國最後的紅色資本家。2009年9月14日,經叔平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 2019年去世的十位基督教事工領袖和影響力人士
    以下就是2019年去世的10位著名基督徒。他們包括有多產作曲家,傑出辯護家,事工組織創立者及爭議性暢銷書作家。一、查理·范德梅爾(Charlie VanderMeer),2019年2月22日去世諾曼·蓋斯勒是位多產作家兼神學教授,還與人在1992年聯合創建了南方福音神學院(Southern Evangelical Seminary)。他在從教學崗位上退休後不久去世,享年86歲。
  • 惠陽淡水老城故事(33)‖ 淡水這位102歲革命老人去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送花圈表示哀悼
    黃固自幼勤奮好學,黃貞甫對他悉心培養。黃固在崇雅中學畢業後,又考進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深造。畢業後,他到英德、臺山各地任教。1938年10月,日軍入侵淡水後,淡水的商業遭到大劫難,僅有的幾間書店和印刷機器也被炸毀了。日寇退出淡水後,一些學校、機關和商店需要印刷單據圖表等。於是黃固、黃史楷、陳志期等人集資,開辦了手工式的印刷所,取名「中山印刷所」。
  • 中國著名翻譯家草嬰去世:曾不進國家編制 僅靠翻譯稿費生活【組圖】
    >  中國著名翻譯家、託爾斯泰文學作品譯者草嬰先生,因病於前天18:02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93歲。在他的鼓勵下,我們才有了認真對待現實的勇氣。希望他走好,請他放心,我們會繼承他的遺志。」得知好友過世,定居莫斯科多年的著名俄國文學翻譯家白嗣宏教授給草嬰先生的夫人盛天民發了這樣一條簡訊。短短幾行字,道出了翻譯界同行、晚輩共同的心聲。
  • 領導人翻譯怪癖:蘇聯翻譯必帶《花花公子》
    不過,在世界各國的領導人中,像他這樣精通外語的畢竟是少數,即使懂外語的領導人,也無法像用母語一樣清晰表達所思所想。所以,領導人之間會談和外事活動,總是有「中間人」。他們很少被注意,但其作用非常重要,他們就是翻譯。他們的人生故事,充滿著傳奇色彩。蘇聯翻譯愛帶《花花公子》蘇聯時代的「第一翻譯」 蘇霍德列夫如今早已退休。
  • 著名漢學家馬悅然去世享年95歲 曾翻譯《西遊記》《水滸傳》
    馬悅然曾翻譯過《西遊記》《水滸傳》《辛棄疾詞》等中國古典著作,亦翻譯了魯迅、沈從文等當代中文作品,致力於提升中國文學在國際的地位。馬悅然也是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 據瑞典媒體報導,著名漢學家、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於當地時間10月17日去世,享年95歲。 馬悅然去世的消息,澎湃新聞記者向馬悅然的夫人陳文芬那裡得到證實。
  • 領導人翻譯,了解不少秘密
    不過,在世界各國的領導人中,像他這樣精通外語的畢竟是少數,即使懂外語的領導人,也無法像用母語一樣清晰表達所思所想。所以,領導人之間會談和外事活動,總是有「中間人」。他們很少被注意,但其作用非常重要,他們就是翻譯。他們的人生故事,充滿著傳奇色彩。
  •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著名翻譯家沙博理
    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著名翻譯家草嬰、許淵衝、屠岸、沙博理、李士俊5位先生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1948年,他與著名演員和進步作家鳳子結為夫婦,並於1949年10月1日,和鳳子應邀參加了開國大典,沙博理從此定居中國,並以外國專家的身份滿腔熱忱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沙博理先在對外文化聯絡局做英文翻譯,1951年英文版《中國文學》創刊後,他來到雜誌社從事審譯工作。
  • 揭秘國家領導人翻譯:女性佔七成 外形要端莊
    「簡單地說,翻譯室的翻譯是層層選拔,給領導人做翻譯的人,更是優中選優。」一位外交部地區司的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說,「他們平時都很好相處,跟大家差不多。」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外交部會挑一些在入部考試中外語成績比較優秀的人,對他們組織培訓,然後參加考試,最後定下來誰會留在翻譯室。他剛進入外交部工作時,也參加過培訓。「當時我那一屆,法語和英語加在一起,也只有30多個人參加培訓。」
  • 揭秘領導人翻譯工作:提前整理領導人常用詩詞
    習近平主席就任後首次出訪,在電視鏡頭和照片中,人們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小個子外交部翻譯孫寧。在兩會期間,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其實,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孫寧就已是隨行翻譯了。「他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
  • 領導人的翻譯忙 多帥哥美女純屬巧合
    這個疑問的答案直到近日才有了答案,原來他在G20峰會期間,因高強度的工作負荷而暈倒,摔破縫了好些針,從而錯過了再次「出鏡」的機會。  「這兩年,中國領導人的出訪行程更加密集,翻譯室的人員可不忙飛了嘛!」外交學院著名的高翻老師王燕說。外交學院的學生幾乎佔據了外交部翻譯室的「半壁江山」,王燕曾經教過他們中的大多數。「忙歸忙,(學生)他們從來沒有抱怨過。這份工作也是種榮幸啊。」
  • 揭秘國家領導人翻譯:女性佔七成 外形要端莊[圖]
    「簡單地說,翻譯室的翻譯是層層選拔,給領導人做翻譯的人,更是優中選優。」一位外交部地區司的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說,「他們平時都很好相處,跟大家差不多。」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外交部會挑一些在入部考試中外語成績比較優秀的人,對他們組織培訓,然後參加考試,最後定下來誰會留在翻譯室。他剛進入外交部工作時,也參加過培訓。「當時我那一屆,法語和英語加在一起,也只有30多個人參加培訓。」
  • 「紅色翻譯」百年回眸
    五四時期,以魯迅、瞿秋白等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追求思想解放,宣揚愛國,他們有意識地把翻譯的任務同中國的命運緊密相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職業革命家瞿秋白,他首次將《國際歌》曲譜和譯詞配合譯出,使《國際歌》成為中國無產者的一首戰歌,對號召他們和世界無產者「同聲相應」作出了巨大貢獻。
  • 93歲翻譯家草嬰去世 曾立志做一棵樸實剛毅的小草
    這一天,93歲的俄羅斯文學翻譯家草嬰,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我在青年時代起立下的志願:做一棵樸實、平凡但是強勁剛毅的小草,給黃土地增添一絲綠色。」草嬰曾這樣自陳心跡。   草嬰,原名盛峻峰,1923年3月24日生於浙江寧波。「草——是最普通的植物,遍地皆是,我想自己就是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子民。」以小草自況,草嬰的筆名從18歲開始陪伴至今。
  • 揭秘領導人翻譯團隊:平均31歲 女幹部佔7成
    近兩年,孫寧頻繁出現在國家最高領導人身邊,被一些媒體譽為「翻譯一哥」。1981年出生的孫寧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大多數外交部高翻相似,孫寧曾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的冠軍獲得者。當年,同時帶隊參加演講比賽的王燕老師就對這個表達能力出眾的小夥子印象深刻。「後來我看了他擔任領導人高翻的一些片段。他確實很優秀,翻譯得很準確。」王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