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墓壁現9處盜洞,是何種墓葬方式,使得眾多唐三彩保存完好?

2020-12-18 木兮圖史

古墓中頻繁被盜墓賊光顧,為什麼還有無數珍寶倖免於難?按理說,一處古墓中發現多個盜洞,就說明這座古墓中大部分陪葬品已經被盜墓賊順走了,但陝西的一座唐朝古墓卻暗藏玄機,有一點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19世紀60年代,陝西西安的一處工業園正在施工,卻意外的挖出了很多青石板的碎塊,這種情況,如果在60年代的其他城市有可能不會引起重視,但是在西安可就不一樣了。

西安是我國六大古都之一,前後有13個朝代都把西安作為首都所在地,歷史上的漢唐盛世都發生於此,所以在西安經常會因為施工挖出古墓,當地的老百姓都已經有經驗了,施工隊的工人根本就不需要人指示,立即停止了施工,並把消息上報給了當地文物部門。

考古專家們趕到現場後,先對現場進行了簡單的清理,發現青石板碎塊兒的地下,還有一大塊完整的青石板,考古專家們找來工人把青石板給完全掀開後,一條墓道就這樣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有墓道就說明地下有古墓,這個發現讓考古專家們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至少這次沒白跑。

西安雖然是古都,王室貴族的墓的確有很多,但是這也造成了有段時間內當地的一些人有點草木皆兵,經常會出現考古專家去現場考察後卻什麼都沒有發現的情況。但是考古專家們似乎有點高興得太早了,接下來的一個發現直接讓他們的心從暖陽到了寒冬,心拔涼拔涼的,怎麼回事呢?

原來考古專家們在初步考察後,在墓地的四周發現了9個盜洞,而且盜洞的樣式和新舊程度完全不一樣,這就說明了這9個盜洞絕對不是一撥盜墓賊留下,而是9個不同的盜墓賊,甚至有可能不是一個朝代的。

盜墓賊盜墓的時候有一個習俗,就是絕對不走空,既然來了就一定要帶點什麼走,這座墓地前後遭受了9次盜墓,就算沒有被洗劫一空留下的陪葬品也肯定大都是沒什麼價值的,不過就算考古專家們再怎麼失望,但來都來了,墓地的發掘工作還是要繼續的,說不定有些漏網之魚呢!

可還是讓考古專家們失望,墓室中間除了一個大石棺外就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留下,考古專家們抱著最後的希望打開了石棺,棺內除了一些遺骸外依舊什麼都沒有。考古專家們通過對遺骸身上所穿的衣服的研究,查閱史料後,確定關內的主人是一位唐朝的三品官員。

之後,考古專家們又在石棺上發現了一些墓志銘,也證實了墓主人是唐朝的三品官員。唐朝的三品官員可是中上等官職,說是朝廷重臣也不為過,墓內的陪葬品自然不會少,如果不是被盜賊一掃而空的話,其中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物肯定有很多。

正在大家可惜之際,一位考古專家開玩笑的說道:」整個墓地最值錢的就是這個石棺了,我們不能放棄研究,而且這個石棺經過測量估算,竟然有三噸重,這種重量歷來少見,說不定暗藏了什麼玄機」。

盜墓賊在盜墓的時候,如果遇到這種大型石棺,一般是不會移動的,一來是沒有這個技術有能力移動,二來是怕移動的時候動靜太大造成墓地塌陷。考古專家們說幹就幹,找到了工地專用的起重機,準備把石棺吊了起來,帶回去慢慢研究。

隨著石棺一點點被抬高,地面揚起了灰塵,灰塵散盡後出現的一幕,讓在場的考古專家們不僅都大喜過望,一邊喊著沒白來一邊通知更多的考古專家趕到現場,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讓見多識廣的考古專家這麼喜形於色呢?

原來這口石棺下還有一個洞口,墓主人考慮到以後到盜賊會光顧,把陪葬品埋在了石棺下面,裡面放著大量珍貴的陪葬品,其中最多的就是唐三彩,足足有80多件。本以為要無功而返了,突然中了個大獎,考古專家們能不高興嗎?

唐三彩是中國古代陶器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後來隨著唐王朝的逐步衰弱,唐三彩器製作逐步衰退,雖然之後又產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以及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及唐三彩,所以唐三彩代表著唐朝陶瓷燒制工藝最高水平,不僅在中國的陶瓷史上和美術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都非常受其它國家的歡迎,因此這麼多經歷了1000多年還保存完好的唐三彩,可是為考古專家們對那個時期唐三彩技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而且這些出土唐三彩大多造型和圖案都不一樣,也讓考古專家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唐朝的社會情況,具有這麼高研究價值的80多件唐三彩,目前都被收進了陝西的博物館中。

這下考古專家們也明白了,墓中表面的陪葬品不是被盜墓賊洗劫一空了,而是墓室表面本來就沒什麼陪葬品,就算有也是為石棺底下陪葬品掩人耳目用的,也就是說除了第一波盜墓賊帶走了一些陪葬品外,剩下幾撥盜墓賊都是屢屢空手而歸,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在墓地防盜措施上的智慧。

相關焦點

  • 古墓有著9處盜洞,是何種墓葬方式,使得眾多唐三彩保存完整?
    首先就是唐三彩並不是只有三種顏色,只不過是主要以黃、綠、白為主,因此才得名。再一個就是唐三彩是冥器,並不可以擺放於家中。其實早期的唐三彩陶器因為含鉛量過大,是主要用於陪葬的,隨著後來工藝技術的改進,才漸漸當作飾品擺放家中。按理說,在唐朝的墓葬中發現唐三彩並不是一件怪事,但在一個有著數個盜洞墓葬中發現眾多依舊保存完整的唐三彩這就比較奇怪了。
  • 9人盜掘古墓葬被處有期徒刑 檢察公益訴訟助古墓回填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記者王啟慧)去年10月,9人盜掘所屬年代為戰國至漢代時期的烏圖布拉格土墩墓,對墓葬本體造成了嚴重破壞,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經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後,作案9人被判有期徒刑及罰金44592.24元。記者近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今年10月,博樂市文旅局已使用被告人繳納的盜洞回填修復費用對烏圖布拉格土墩墓進行回填修復。
  • 9人古墓「摸金」法庭受審
    9日,由博樂市人民檢察院提起的謝某某、楊某某等9人涉嫌盜掘古墓葬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在博樂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2019年初,被告謝某某在博樂市烏圖布拉格鎮江巴斯路以北承包土地種棉花時,發現一座古墓葬,便產生盜掘古墓中文物以牟利的想法。隨後其與被告楊某某、謝某紅等8人預謀共同盜掘該古墓。2019年10月8日起,被告謝某某提供作案工具及車輛,與其他8人共同盜掘古墓。當年11月中旬,因天氣寒冷,盜洞塌方滲水,9名被告未盜取任何文物。
  • 盜古墓、偷墓磚,兩位「摸金校尉」獲刑!
    看了幾天《盜墓筆記》,自認為是現代版「摸金校尉」的三人,在月黑風高之時,攜帶盜掘工具到沙縣夏茂鎮周邊尋找古墓葬欲進行盜掘,後遊某憑經驗與探測發現沙縣夏茂鎮水頭村一片毛竹林山上可能有古墓。遊某三人挖了一整夜卻一無所獲,臨走之際,遊某看到一旁的墓磚造型別致,於是三人開始揮鋤毀墓,將古墓墓穴壁上4塊刻有龍形、虎形的墓磚盜挖走。
  • 菏澤挖出「黃腸題湊」大墓,木材超過3000立方米,墓主是西漢太后
    ,國內發現的最大規模、保存最完好的黃腸題湊大墓是哪一座嗎?估計大部分人表示不清楚,本文中咱就帶領大家來簡單的看看這座漢朝時期的黃腸題湊大墓,但是這座墓葬的黃腸題湊雖然保存的完好,但是卻在歷史上被狠狠地盜竊過,嚴格來說是被瘋狂破壞過,其兇手還是當時的官方,為此當時在考古隊進入主墓室之後真的是被氣得咬牙切齒,因為實在是無法相信的那個不堪的場景啊!
  • 盜古墓、偷墓磚,三明兩位「摸金校尉」獲刑!
    有人為了蠅頭小利不惜以身試法有人為了巨額財富走上犯罪深淵更甚者深夜上山盜墓,逛了一圈沒得手,竟連墓磚都偷走!近日,沙縣法院審結了這起盜墓案件,被告人遊某、陳某因盜掘古墓葬罪被法院依法判處刑罰。遊某三人挖了一整夜卻一無所獲,臨走之際,遊某看到一旁的墓磚造型別致,於是三人開始揮鋤毀墓,將古墓墓穴壁上4塊刻有龍形、虎形的墓磚盜挖走。
  • 盜古墓、偷墓磚,三明兩位「摸金校尉」獲刑
    有人為了蠅頭小利不惜以身試法有人為了巨額財富走上犯罪深淵更甚者深夜上山盜墓,逛了一圈沒得手,竟連墓磚都偷走!近日,沙縣法院審結了這起盜墓案件,被告人遊某、陳某因盜掘古墓葬罪被法院依法判處刑罰。案情介紹遊某與陳某是舊相識,二人平日無正當職業,靠打散工度日。
  • 盜古墓、偷墓磚,福建三明兩位「摸金校尉」獲刑!
    遊某三人挖了一整夜卻一無所獲,臨走之際,遊某看到一旁的墓磚造型別致,於是三人開始揮鋤毀墓,將古墓墓穴壁上4塊刻有龍形、虎形的墓磚盜挖走。2019年11月28日,因未找到新的古墓葬,遊某三人決定再次盜掘上次盜掘過的古墓葬。於是,三人從上次盜掘開的盜洞進入,又盜挖走古墓葬 上的雞紋、狗紋、花卉紋墓磚各1塊。
  • 新疆9人盜掘古墓未見「寶貝」 反被送上法庭
    9月9日,由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人民檢察院提起的謝某某、楊某某等9人涉嫌盜掘古墓葬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在博樂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案發後,經新疆文物考古所專家前往現場認定,盜洞深處已達到墓葬封堆下中部位置,可能接近墓室,盜墓者的盜掘行為已對墓葬本體造成嚴重破壞。
  • 江西古代名人墓最全匯總!總共1713處!你家鄉有多少
    據統計,截至2010年7月30日,江西省共登記古墓葬1713處,包括名人墓、貴族墓、墓葬群和僧塔等著名墓葬。其中,影響力較大的名人墓主要有以下49處(省級以 上文物保護單位):南昌市3處——朱權墓、鐵河古墓群、東吳墓;九江市9處——周 敦頤墓、嶽飛母親姚太夫人墓、陶淵明墓、嶽飛妻李夫人墓、「一見心寒」墓、黃庭
  • 千年古墓:九個盜洞,盜賊啥也沒撈著,考古專家感嘆「高招」
    在我國大地之下不知還掩藏這多少古墓。久而久之便出現了一群專門挖掘這些陵墓的人,即盜墓者。為啥盜墓一事頻出,這就源於我國的墓葬文化了。自古便有陪葬制度,有些世族大家或是皇家貴族去世時喜歡將價值連城的器物或是牲畜、傭人葬入墓穴,保證死者的冥富,為此一些文物和古董不會因戰爭而走失,遺留至今。也正是因為此,有不少人對陵墓中的寶物垂涎欲滴。
  • 清華大學加入「古墓派」:那些曾經挖出古墓的高校
    據官方通報,2019年4月2日至14日,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市文物研究所對清華大學新土木館項目佔地範圍內開展了考古勘探工作,發現古代墓葬95座。5月27日起,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開始對前期勘探發現的古代墓葬進行考古發掘工作,目前已發掘完成墓葬16座,初步判斷為明清時期平民墓葬。目前,考古發掘工作正在進行中。  在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古墓派」因居住古墓而得名。
  • 滄州田野中的西周古墓,多個盜洞直通墓室,內部是否早已盜空
    風水寶地林立帝王陵寢,異人名士埋骨於風景絕佳處。自古以來有入土為安和視死如侍生的觀念,墓葬慢慢的不再是簡單的風俗而是一種文化。隨著墓葬文化的興起,陵墓也隨之升級成為人類歷史的一種產物。造型精美、規模宏大的帝王陵自然深受遊客的推崇,而那些隱藏在荒野中的古墓墳冢也有好奇者前去探訪。河北滄州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數量眾多的文物,尤其古代的墓葬分布更為廣泛。
  • 追捕26年:盜墓者和戰國墓的守護人
    古墓帶來的巨大價值,使得這一片區成為盜墓分子經常光顧之地。民警李挺所在的紀南派出所就被古墓環伺著。白天,他和同事們要處理村民們的大小警情:大貨車掉進田裡了、闖卡了……每天晚上8點,他便帶著輔警去村裡巡邏,嚴防盜墓者。巡邏通常在凌晨4點才結束。2020年11月20日,當地警方追逃26年的「紀城一號墓」盜竊嫌疑人宋某被抓捕到案。
  • 追捕26年:盜墓者和戰國墓的守護人
    「通過荊州的出土文物,不僅初步建立了楚國遺物的年代學序列,而且還進一步確證了當時楚國人口之眾多,都城之繁華。」考古學專家黃鳳春介紹。豐富的墓葬也引來了盜墓者。「要想富,先挖墓,一夜成了萬元戶。」這是曾經在紀南鎮流行過的順口溜。
  • 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
    在全世界,有十大古墓稀世珍寶,而中國就獨佔了兩席。那麼最珍稀的十大古墓稀世珍寶,到底有哪些呢?1、奈費爾塔裡王后陵奈費爾塔裡王后陵位於埃及王陵谷, 她是拉美西斯二世國王最寵愛的妃子。當王后去世時,法老在這裡修建了豪華的陵墓。墓室的牆上都描繪著奈費爾塔裡王后在「天堂」的生活。
  • 兩男子盜掘古墓分別獲刑並處罰金
    中國法院網訊(羅蘭 蔡偉鳳)深夜上山盜墓,逛了一圈沒得手,竟連墓磚都偷走!近日,福建省沙縣人民法院審結了這起盜墓案件,被告人謝某、陳某因盜掘古墓葬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二年九個月,並處罰金五千至四千元。
  • 這麼精準的盜洞是誰打的?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古墓,是位於武威的雷臺漢墓,該墓為東漢晚期(公元186─219年)的大型漢磚墓葬,因出土中國旅遊標誌銅馬踏飛燕聞名。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北關中路,佔地面積12.4萬平方米,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
  • 廣東潮汕陳氏名墓之「剌史墓」
    「剌史墓」位於河浦鄉東南約一裡處的「蜘蛛經網地」,是潮陽十大古墓之一。陳憺卒於元朝仁宗延祐五年,當時宋亡,處於兵荒馬亂年代,草草安葬,初墓僅是一塊貝灰砌成的大月眉,直至明代嘉靖時,由大同府第十代孫陳層樓騁一代名地師黃妙應先生按宋墓制官誥予正式重修。墓人全建石砌成大古亭。墓碑正面中間勒刻「宋墓」,右側刻「考潮州剌史開峰陳公」,左側刻妣四品夫人淑德黃氏,碑的背面刻有陳憺公遺書。
  • 武則天乾陵11號陪葬墓遭盜,地下炸出隱秘盜洞,隔了10天才挖
    他瞄準了乾陵11號陪葬墓。為什麼會想到11號陪葬墓?主要是這個墓比較偏僻,平常又沒有人巡邏,盜起來相對安全些。黎新社把心裡的想法,對主要同夥席博、楊寶、貟啟鵬說了。黎新社最先給席博打了電話,說快過年了沒錢花,提議去乾縣挖掘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