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性好動,出門看到與接觸到新鮮的事物與更寬廣的世界,孩子會特別興奮,所以就愛亂跑,這是常見現象。但是孩子亂跑會帶來不少安全隱患,如容易與家長走丟、被壞人拐走,同時孩子安全意識薄弱,不能辨別所處環境是否安全,在獨處時容易發生危險。剛會走路的孩子出門亂跑,只要是在安全環境下我們只要緊跟孩子即可,2歲半的孩子,已經能理解家長說話的意思,我們可以通過與孩子溝通進而訂立規矩來進行教育。1、給孩子上安全知識課可以通過讀繪本、講故事、看新聞方式,來告訴孩子出門亂跑的後果,如媽媽會找不到寶寶,媽媽會很擔心;如果遇到壞人還會把寶寶偷偷抱走,寶寶有可能再也見不到媽媽了,媽媽會特別傷心。
如果寶寶不亂跑,那些可怕的事情就不會發生。2、給孩子訂立出門規矩,出門前念一念孩子2歲以後就可以適當地立規矩了,出門玩的規矩就必不可少。告訴孩子準備出門玩了,目的地是哪裡,那個地方會有什麼危險,到了地方一定不能亂跑。在出門前做好約定,跟媽媽拉勾,出門後要記得與媽媽的約定。孩子能遵守約定,媽媽要及時對寶寶進行鼓勵,如寶寶今天出門沒有亂跑,做得非常棒,寶寶以後要繼續堅持。3、選擇安全開闊的場所陪孩子奔跑孩子總有用不完的精力,在適合奔跑的地方與孩子來一場賽跑,既消耗了孩子的精力,也增進了與孩子的感情。媽媽不僅是媽媽,還是可以一起賽跑的好朋友。
4、在人多的地方使用防走丟牽引繩人多的地方一直抓住孩子的手不放,孩子受到約束可能會比較抗拒,只要一鬆手就會飛快跑開,這時候一根防走丟牽引繩可以幫忙解決,既讓孩子有一定的活動自然,又不怕孩子走丟了。5、與媽媽走散了要站在原地等媽媽雖說出門前做好了約法三章,但年幼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不可能每回都能遵守約定,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發現與爸爸媽媽走散了,一定要站在原地等待,這樣爸爸媽媽才能很快找到寶寶。平時在家裡可以通過遊戲扮演來加深孩子對站在原地等的重要性。對於比較活潑好跑的孩子,帶出去玩的時候還要注意以下幾點:目光要跟隨孩子在障礙物較多的地方,我們的視線會受到阻礙,這時候要全程盯著孩子,不能看手機,有時候僅是低頭幾秒鐘,或者轉個身,孩子可能就跑得不見蹤影了。
在視野開闊的地方也要注意孩子的活動軌跡,其實不管在什麼時候,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都應放下手機,全心全意的陪伴。我家孩子也屬於很愛跑的類型,某回帶孩子在公園玩的時候,我就與旁邊相熟的家長說了幾句話,孩子先是躲在迴廊後面,十幾秒沒看到孩子出來我就趕緊去找了,其他家長也幫忙找,喊半天沒應答,我嚇得手腳發軟,好在發現孩子只是在草地上看蟲子,幸好是虛驚一場,每每回想起來都後怕。不適合孩子玩的地方不能讓孩子跑動告訴孩子在有車輛出入的小區道路、馬路邊與斑馬線上,都不是玩的地方,特別是不能跑,以免發生危險。在經過這些地方時需要牢牢最好是抓住孩子手腕,等到了相對安全的地方才可以鬆手。
無規矩不成方圓,雖說孩子的成長有一個過程,但孩子2歲以後就要給孩子制定相應的規矩,讓孩子明白只有在遵守約定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最大的自由。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