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房源假、地址假、評價假、照片假…民宿平臺真能免責?
模糊的房產證、空白的租賃合同,虛構的「房源」,通過了多家民宿平臺的審核。甚至用公廁照片充當房源衛生間,也能過審……
這是近日記者以房東身份在多家民宿平臺測試註冊房源的結果。
近年來,以民宿為代表的共享住宿在我國呈現井噴之勢,也因各種亂象屢屢站上輿論的風口。房源的真實性,直接關乎民宿的安全及事故責任的認定。今年元旦假期,山西一對姐弟入住了在愛彼迎預訂的一家民宿,疑因一氧化碳中毒1死1住院。事發民宿被曝出曾有過兩次轉租。
房源有假
公廁照充當房源衛生間也能過審
10月21日至11月5日,記者在多家民宿平臺虛構「房源」進行註冊測試,在其中四家通過審核上線。
在美團民宿,記者上傳了內頁模糊、信息無法識別的房產證圖片;在途家民宿,記者上傳了4張空白房屋租賃合同;在木鳥民宿和愛彼迎,記者在房源照片中提交了公廁照片。
上傳公廁照片作為房源圖片。愛彼迎頁面截圖
成功上線。愛彼迎頁面截圖
就房源註冊信息的真實性,各民宿平臺都有相關「免責條款」。
例如,途家民宿「途家網服務協議」規定,途家在線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無能力進行準確地、完整地驗證,並保證其真實性、完整性。「木鳥民宿」在「免責聲明」中規定,平臺上相關註冊數據、其發布的信息等事項均由註冊用戶自行提供並依法對其提供的任何信息承擔全部責任。
地址有假
實際地址與預訂地址不在同一個小區
2019年9月,北京市民小茜通過途家民宿預訂了遼寧營口的一家民宿。國慶節期間,小茜一家驅車15小時抵達民宿所在地華晟海安北苑A區,準備入住後早點休息。房東卻臨時打電話,讓舟車勞頓的這家人改去3公裡之外的另外一個小區。「此前預訂的6樓也變成了27樓,戶型也不一樣,牆壁上還破了個洞。」
網友「小茜」遭遇。微信截圖
小茜的遭遇並非個例。各類投訴平臺上,針對「預訂民宿實際位置與網上不符」的投訴屢見不鮮:「實際位置與平臺顯示位置相差8公裡」「說好房源在景區內,等我們到景區後房東開車把我們送到了城郊」「質疑房東的地址信息,他說他有好幾套房」……
有網友總結,民宿位置的虛假問題讓人防不勝防。「所謂的離景區很近是距離16公裡」「靠近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說明它哪個線都不靠」「與XXX隔江相望,意思是要去到該地,需要繞過半條江」……
評價失真
房源重新上線 差評輕鬆被「洗」
預訂民宿前,不少消費者習慣將已有訂單評價作為參考。這些看起來生動形象的評價,可靠嗎?
記者以「刷評」「民宿」等關鍵詞搜索QQ群,加入了多個群聊。不少群裡都有成員發消息稱,能在多家知名民宿平臺刷銷量,「認真負責,價格實惠。」
在一個名為「民宿房東交流群」的QQ群裡,記者聯繫到一名「刷手」,他透露,其所在的公司有專門「刷單」團隊,是純手工「精刷」,可以顯示全國各地不同的IP位址。
「刷手」進行「刷單」介紹。微信截圖
差評也能輕鬆「洗」掉。網友「給我一劑福靈劑」在微博上反映,2018年她入住上海某民宿,因不滿髒亂差向平臺投訴,並留下了超長差評。最後,該房源被房東撤下。不久之後,該房源重新上線,此前的差評就沒有了。
「照騙」坑人
房源網圖與實況相差甚遠
一位網友向「黑貓投訴」反映,2019年9月在愛彼迎預訂了珠海一家民宿,10月4日入住後發現與平臺展示不符:客廳沙發有大塊汙漬並且是壞的,衛生間牙缸上汙漬明顯,床頭柜上都是灰塵,臥室門上有蜘蛛網,還有一個臥室門鎖損壞。在檢查房源情況後,該網友聯繫愛彼迎客服進行了投訴。
民宿貨不對板的「照騙」現象,引發不少網友的吐槽和投訴。有網友提醒,很多「環境優雅」「乾淨整潔」,看起來高大上的房源,實際入住時卻是面積狹小、設施破舊,或又髒又差,甚至是打隔斷的群租房。此外,臭味、噪音等問題也無法事先通過房源照片了解。
有網友總結道:「民宿照片一個最大的欺騙性就是,能把30平(方米)的房子拍成130平(方米)還帶一個小花園。可能你滿心歡喜地邀請一眾朋友來你預訂的民宿開趴,卻發現大家只能擠在床上面面相覷。」
專家點評
遭遇房源虛假 消費者可追究平臺責任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住宿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我國共享住宿市場交易額為165億元,參與房客數達到7945萬人,從業者人數超過400萬。如何讓快速發展的民宿成為消費者的安心之選?
「規範民宿行業,完全有法可依。」就民宿房源虛假亂象,北京京航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甍認為,共享民宿雖缺少專門的法律規範,但現有法律體系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都適用。而且,不少地方和部門也有相應的地方法規作支撐。
例如北京市於近日施行的《關於規範網際網路發布本市住房租賃信息的通知》,要求網際網路平臺履行「審核義務」,加強審核、管理住房租賃信息,不得出現違法違規、虛假、重複和「殭屍」房源信息。
就相關民宿平臺的「免責聲明」,張甍指出,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合同法》,所謂「免責聲明」涉嫌格式條款,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該條款應無效。而且,民宿平臺與眾多商家(經營者)有合同關係,並收取了相應的佣金或管理費。因此,民宿平臺的責任是擺脫不了的。
「如因房源虛假導致消費者利益受損,甚至人身受到傷害,消費者可追究商家(經營者)及平臺的民事責任。」張甍認為,一方面,民宿平臺要切實履行審核義務;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應依法督促平臺整改、追究平臺行政責任。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權益合伙人金釗指出,如民宿房源存在治安、消防隱患,公安、消防部門可視情況關停、取締問題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