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持人朱丹現身北京大學,作了題為「旁觀者」的演講,告別主持舞臺三年的她,原本是想要和北大學子分享自己「旁觀」心得,沒想到,她現場竟幾度語塞、忘詞,失控落淚,不得不向現場聽眾鞠躬道歉,坦言自己真的做不到。她透露當初離開浙江衛視是因為不自信,醫生說她患有抑鬱症,讓她要正視自己的脆弱。
抑鬱症進入大眾視野就是由於名人患抑鬱症,三毛、張國榮、崔永元等,讓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抑鬱症是一個比較「高級」的病。精英,至少是文化人,才容易得這個病。真是這樣嗎?
窮人是抑鬱症最大群體
抑鬱症人群中也有沉默的大多數,中國抑鬱症的最大人群是窮人,在農村,任何階層成員都可能得抑鬱症,貧困階層受苦更甚。只因這個階層活在在聚光燈之外,他們的痛苦不為人所知。
研究已證明,貧困是抑鬱症的一大誘因。近十幾年來,中國國企下崗人員和農村留守人員,成為抑鬱症高發群體。接受社會救濟的人群中,抑鬱症比例是總人口患病率的三倍。值得注意的是,貧困生進入城市,如果得不到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其心理疾病的發病概率極高。目前我國高校中,貧困生約佔總在校生的15%~20%,其中有心理問題的佔65%。
貧困群體的抑鬱症識別率低,是雪上加霜。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窮人,日子本來就困頓艱難,抑鬱症狀會被掩蓋。他自己也搞不清,他的痛苦到底是抑鬱症,還是來自生活本身。很多窮人得了抑鬱症,始終都不自知,也不為人所知。所以對抗抑鬱,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幫助窮人擺脫貧困,提升改變命運的能力。
抑鬱症患者也有職業之別
不過在知識階層中,抑鬱症患者也有職業之別。演員、公務員、媒體人、警察、教師比較容易得抑鬱症——這是安定醫院主任醫師姜濤23年行醫生涯的觀察。
他闡述:「這幾個行業收入差距大。他們就容易不平衡,焦慮,壓力大。」姜濤所說是個人經驗描述,未能驗證,不過揭示了一個現象:內心的激烈衝突和抑鬱症相關。
抑鬱症源於錯誤的生活方式
那麼就個體而言哪些因素易導致抑鬱症?
生物學因素生活中經常可以觀察到,一個抑鬱症患者的直系或旁系家屬中,還有其他精神疾病患者。說明這個家族遺傳傾向明顯。上海精神科醫生顏文偉認為,在全世界人口中,大約有5%~10%的人有這種遺傳基因,容易得抑鬱症。
姜濤也認為遺傳因素對於抑鬱症致病有重要作用。抑鬱症的遺傳度達到80%,所謂「遺傳度」是指如果你攜帶致病基因,那麼發病的可能性達到80%。
不過,到目前為止,人類對於遺傳因素和抑鬱症的內在關聯,還不能給出科學的解釋。尚未得到科學驗證。
性格因素這個可認定佔有比較重要的作用。心理學認為,自責、自罪最易破壞人的心理結構,它構成一種內在懲罰機制,對自身進行譴責和制裁。抑鬱症患者的壓抑、自卑、自我評價降低、活力下降,多來源於此。
環境壓力因素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人際關係壓力等它們也應該是以情緒為橋梁,殊途同歸,作用於神經遞質。
不過僅單方面的壓力不足以導致抑鬱症。抑鬱症患者多半能夠自省和克制,乃至自我犧牲。如果壓力只來自一方,他們還能通過委曲求全來化解;但是,如果多個不同方向的壓力蜂擁而至,並且這些壓力彼此交錯排斥,即使委曲亦不能求全,抑鬱症就會在這時登堂入室。
創傷性突發事件 如失學、失業、失戀、親人去世等。不過突發事件只是刺激因素,不是真正的病因。抑鬱症植根於人性深處,即使沒有這個創傷事件,也還會有別的事件,差別只在於爆發的時機不同。當然,如果運氣好,拖個十年、八年自行消失,也未可知。
綜上,抑鬱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不只是簡單的心理疾病,它的根源是某種錯誤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導致了內心的分裂和背叛,你要戰勝它,惟有用另外一種方式把它矯正過來。
找到病因對於治療有參考價值。不過也不必過於糾結病因,否則會製造新的壓力和矛盾,對病情不利。在一個短時間內,僅僅個別誘因不可能觸發抑鬱症。疾病既已爆發,病因就不再重要。就好像你用火柴點著爆竹,爆竹已經爆炸,你再追究火柴,無濟於事。
歡迎收聽「西安健康幫」官方微信: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西安健康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