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演講曝因抑鬱症辭職 名人更易得抑鬱症

2020-12-15 騰訊網

近日,主持人朱丹現身北京大學,作了題為「旁觀者」的演講,告別主持舞臺三年的她,原本是想要和北大學子分享自己「旁觀」心得,沒想到,她現場竟幾度語塞、忘詞,失控落淚,不得不向現場聽眾鞠躬道歉,坦言自己真的做不到。她透露當初離開浙江衛視是因為不自信,醫生說她患有抑鬱症,讓她要正視自己的脆弱。

抑鬱症進入大眾視野就是由於名人患抑鬱症,三毛、張國榮、崔永元等,讓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抑鬱症是一個比較「高級」的病。精英,至少是文化人,才容易得這個病。真是這樣嗎?

窮人是抑鬱症最大群體

抑鬱症人群中也有沉默的大多數,中國抑鬱症的最大人群是窮人,在農村,任何階層成員都可能得抑鬱症,貧困階層受苦更甚。只因這個階層活在在聚光燈之外,他們的痛苦不為人所知。

研究已證明,貧困是抑鬱症的一大誘因。近十幾年來,中國國企下崗人員和農村留守人員,成為抑鬱症高發群體。接受社會救濟的人群中,抑鬱症比例是總人口患病率的三倍。值得注意的是,貧困生進入城市,如果得不到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其心理疾病的發病概率極高。目前我國高校中,貧困生約佔總在校生的15%~20%,其中有心理問題的佔65%。

貧困群體的抑鬱症識別率低,是雪上加霜。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窮人,日子本來就困頓艱難,抑鬱症狀會被掩蓋。他自己也搞不清,他的痛苦到底是抑鬱症,還是來自生活本身。很多窮人得了抑鬱症,始終都不自知,也不為人所知。所以對抗抑鬱,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幫助窮人擺脫貧困,提升改變命運的能力。

抑鬱症患者也有職業之別

不過在知識階層中,抑鬱症患者也有職業之別。演員、公務員、媒體人、警察、教師比較容易得抑鬱症——這是安定醫院主任醫師姜濤23年行醫生涯的觀察。

他闡述:「這幾個行業收入差距大。他們就容易不平衡,焦慮,壓力大。」姜濤所說是個人經驗描述,未能驗證,不過揭示了一個現象:內心的激烈衝突和抑鬱症相關。

抑鬱症源於錯誤的生活方式

那麼就個體而言哪些因素易導致抑鬱症?

生物學因素生活中經常可以觀察到,一個抑鬱症患者的直系或旁系家屬中,還有其他精神疾病患者。說明這個家族遺傳傾向明顯。上海精神科醫生顏文偉認為,在全世界人口中,大約有5%~10%的人有這種遺傳基因,容易得抑鬱症。

姜濤也認為遺傳因素對於抑鬱症致病有重要作用。抑鬱症的遺傳度達到80%,所謂「遺傳度」是指如果你攜帶致病基因,那麼發病的可能性達到80%。

不過,到目前為止,人類對於遺傳因素和抑鬱症的內在關聯,還不能給出科學的解釋。尚未得到科學驗證。

性格因素這個可認定佔有比較重要的作用。心理學認為,自責、自罪最易破壞人的心理結構,它構成一種內在懲罰機制,對自身進行譴責和制裁。抑鬱症患者的壓抑、自卑、自我評價降低、活力下降,多來源於此。

環境壓力因素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人際關係壓力等它們也應該是以情緒為橋梁,殊途同歸,作用於神經遞質。

不過僅單方面的壓力不足以導致抑鬱症。抑鬱症患者多半能夠自省和克制,乃至自我犧牲。如果壓力只來自一方,他們還能通過委曲求全來化解;但是,如果多個不同方向的壓力蜂擁而至,並且這些壓力彼此交錯排斥,即使委曲亦不能求全,抑鬱症就會在這時登堂入室。

創傷性突發事件 如失學、失業、失戀、親人去世等。不過突發事件只是刺激因素,不是真正的病因。抑鬱症植根於人性深處,即使沒有這個創傷事件,也還會有別的事件,差別只在於爆發的時機不同。當然,如果運氣好,拖個十年、八年自行消失,也未可知。

綜上,抑鬱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不只是簡單的心理疾病,它的根源是某種錯誤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導致了內心的分裂和背叛,你要戰勝它,惟有用另外一種方式把它矯正過來。

找到病因對於治療有參考價值。不過也不必過於糾結病因,否則會製造新的壓力和矛盾,對病情不利。在一個短時間內,僅僅個別誘因不可能觸發抑鬱症。疾病既已爆發,病因就不再重要。就好像你用火柴點著爆竹,爆竹已經爆炸,你再追究火柴,無濟於事。

歡迎收聽「西安健康幫」官方微信: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西安健康幫」。

相關焦點

  • 抑鬱症,辭職休學真的好嗎?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空檔期是為抑鬱症考慮,然而,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空檔期並不是治癒的靈藥。01 重大變化,是抑鬱症的成因在網上看到一個因抑鬱症從阿里辭職的程式設計師故事。一開始,本來以為辭職就是救贖了自己,卻在空檔期發現,自己越來越廢柴。他說,那個時候,「唯一能想到的解脫方法就是死亡了」。為什麼辭職後抑鬱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呢?
  • 為什麼善良的人更易得抑鬱症?
    那為什麼善良的人比那些自私的人容易得抑鬱症呢?  1、這與性格有關。壓力不堪重負時,心理就垮了,易得抑鬱。  3、這與人際關係有關。善良者的人際關係未必好。抑鬱症的治癒,可分為自治和他治,但自治的難度比較大,他治包括身邊人的關愛和引導,還有必要時專業的心理醫生的心理治療。 抑鬱症越早發現,越早重視,越早治療,就越容易治癒,拖得越長,病情加重,越難治癒,更有隨時自殺的可能性。
  • 哪種人群易得抑鬱症?
    當今社會下,每個人都頂著巨大的壓力,負重前行,而越來越多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纏繞著我們,導致抑鬱症成為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精神疾病。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抑鬱症的特徵,如不及時發現,就很容易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很大的傷害,抑鬱高發人群處於哪?
  • 育齡女性易得抑鬱症,為什麼呢?
    給「半邊天」多一點關愛育齡女性易得抑鬱症擅長領域:婦女常見精神衛生障礙(產前焦慮障礙、產後抑鬱症、經前期煩躁、絕經症候群)、兒童青少年常見精神衛生問題(情緒障礙,兒童抽動症其實,她們很可能是被抑鬱症纏上了。
  • 為什麼經常笑的人也會得抑鬱症?微笑抑鬱症如何治療
    原標題:為什麼經常笑的人也會得抑鬱症?微笑抑鬱症如何治療   說起抑鬱症患者,很多的人都會想到悲觀、陰暗的形象,然而事實上,有不少抑鬱症患者對外的表現是陽光的、樂觀的,這也是很多抑鬱症患者不被家人和朋友察覺的原因;也造就了不少抑鬱症患者自殺的慘劇。那麼為什麼一些經常笑的人也會得抑鬱症呢?
  • 解析為何職場孕媽更易得產前抑鬱症
    對於「抑鬱症」大家都知道它的危害,而近些年,由於抑鬱症帶走的生命也在日益增多,所以對於抑鬱症,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尤其是咱們的孕媽媽。說到這,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有「產後抑鬱症」,但對「產前抑鬱症」這個知識點卻不是那麼了解。
  • 回答:《為什麼得抑鬱症的基本都是有錢的和明星,名人之類的?》
    有錢人、名人和明星一類人但也不是三頭六臂,也不是能夠想幹啥幹啥,也得受到各方面制度、規範的約束,也有很多辦不成的事兒,也有很多無奈和不順心的事兒。有錢了,成名了,欲望也就多了,想法也就大了。一旦事不如願,就會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對,很難找一下自己的原因,很難認識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所以,往往是小坡翻了大跟頭,小河沉了大帆船。再加上心眼小點兒,想不開,只有得抑鬱症了。
  • 羅賓威廉士自殺 盤點與抑鬱症做鬥爭的名人們
    他在《死亡詩社》裡教年輕人熱愛藝術、熱愛激情、熱愛浪漫的話語還留在眾多觀眾的心中……據觀察者網小編查詢,名人與抑鬱症鬥爭的歷史源遠流長,因抑鬱自殺的都不在少數。因抑鬱自殺的名人 美國喜劇明星理察-傑尼曾經出演電影《變相怪傑》、《貴族》等,並出現在美國HBO的多部喜劇電視劇中。2007年,45歲的他在家中飲彈自盡。
  • 26歲設計師險患抑鬱症 專家:乾眼患者更易得抑鬱症
    生活工作都受到影響的陳淼,甚至一度以為自己患上了抑鬱症。終於,在朋友的推薦下,她來到南昌愛爾眼科醫院就診。醫生診斷她已是中度乾眼,瞼板腺已丟失三分之一。  研究表明:乾眼症患者得抑鬱症可能性更高!  既往的研究顯示,某些類型精神疾病患者(例如抑鬱症、焦慮症和躁鬱症)的乾眼症患病率更高,同時,與其他身心疾病相比,乾眼症似乎對精神症狀的影響更大。近日,BMC Ophthalmology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乾眼症患者患有痴呆症、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和神經系統疾病的可能性更高。
  • 患上抑鬱症後,休學,辭職,該如何選擇?
    有粉絲在後臺私信:「我得了抑鬱症,工作壓力大,想辭職休息,可以嗎?」其實不僅僅是抑鬱症病友會出現這種想法,在今年疫情的大背景下,很多健康人群也面臨著學業和工作的危機,但這種外在的環境因素,本身敏感脆弱的抑鬱症病友無疑更容易受到影響。
  • 出國留學更易陷入「抑鬱症陷阱」?
    出國留學更易陷入「抑鬱症陷阱」?    久而久之,那些選擇孤立自己的留學生就離抑鬱更近了一步。如果這時再遭遇學業上的挫折,就很容易患上抑鬱症。正如哈佛大學橄欖球隊的邊鋒傑克·班納(Jake Barann)告訴哈佛校報《The Harvard Crimson》的那樣:「抑鬱的情緒好比橄欖球裝甲上小小的裂縫,它們會慢慢誇大,然後負能量就漸漸堆積起來。」
  • 生活幸福 or性格開朗也會得抑鬱症?--認識抑鬱症的成因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目前大眾對抑鬱症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並且很多人試圖尋找抑鬱症的病因,試圖將人群按照抑鬱症的易感概率分為三六九等有研究提示抑鬱症患者的親屬,特別是一級親屬,患抑鬱症風險是一般人群的2-10倍。而實際具體到每個人,是否得病就是0%或者100%。此外,研究發現,有陽性家族史的患者患病後其生物學因素更突出,可能藥物治療的效果更好。
  • 「抑鬱症的前因與後果」一位抑鬱症患者的獨白
    原本不想在寫這篇文章,可最近持續一個月不斷推薦抑鬱症話題,因而決定在夜深人靜時提起筆,將抑鬱症的來龍去脈重新在敘述一遍。我決定一晚上的時間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抑鬱症患者,也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了解抑鬱症的真相,而它真的不是矯情這麼簡單。
  • 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患者口述:一個人得抑鬱症的過程,如何調節
    抑鬱症在當代社會看來,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一種心理疾病,可大可小,那麼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呢?下面是一位抑鬱症患者的口述,一個人得抑鬱症的過程,還有如何去調整自愈。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我曾經是個樂觀的人,最多就是會有時候想多一點,但我對未來都是充滿希望的。
  • 生活幸福或者性格開朗也會得抑鬱症?認識抑鬱症的成因
    ,並且很多人試圖尋找抑鬱症的病因,試圖將人群按照抑鬱症的易感概率分為三六九等。通俗來講,具有抑鬱症陽性家族疾病史只會讓人患病的易感性增高,而不是一定會患病。有研究提示抑鬱症患者的親屬,特別是一級親屬,患抑鬱症風險是一般人群的2-10倍。而實際具體到每個人,是否得病就是0%或者100%。此外,研究發現,有陽性家族史的患者患病後其生物學因素更突出,可能藥物治療的效果更好。
  • 抑鬱症到底要不要休學或辭職?
    有朋友問我:「我得了抑鬱症,工作壓力大,想辭職休息,可以嗎?」這個問題因人而異,要看個人具體情況。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抑鬱和心情不好什麼的完全是兩回事,人抑鬱的時候是無法自控自己的情緒的,會無法入眠和控制不住自己的負面思維,建議早期抑鬱的時候一定要遠離壓力源,儘快把工作辭掉,沒有什麼比自己健康更重要,真的等人整個崩潰了再治療就很難了。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得抑鬱症?
    很多家長覺得自家孩子得抑鬱症就是精神病,不願說出去;或者覺得孩子只是矯情,沒必要。但實際上抑鬱症,顧名思義就是抑鬱障礙,心境低落與本身的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有自殺企圖或行為,嚴重的還會出現幻覺。
  • 「抑鬱症和財富關係系列二」寒門孩子更容易得抑鬱症?
    她18歲的時候,看似突然被幸運之神光顧,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路,卻似乎總有一條無形的線又把她拉回去,最後跌得更重無論是張國榮還是喬任梁,名人因抑鬱症離世,一方面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重視抑鬱症,另一方面這也產生了一部分的誤區,抑鬱症好像是一個比較「高級」的病,社會精英,至少是頭腦複雜的文化人,才容易得這個病。而這是個誤解。
  • 如何幫助得抑鬱症的朋友
    羅賓的死亡讓人再度關注抑鬱症給人帶來的痛苦及其嚴重性。今天抑鬱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我們周圍認識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受抑鬱症的折磨。在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主持的一項研究中指出,包括輕度的抑鬱症在內,這種疾病在全世界的患病率約為11%。
  • 得抑鬱症是因為心眼太小、心胸狹窄?別再給抑鬱症患者亂貼標籤了
    作者|簡客GAKER得抑鬱症是因為心眼小,心胸狹窄嗎?這個問題我和很多人交流過,認為某個人得抑鬱症是因為這個人心眼小,心胸狹窄,這是對抑鬱症的一個誤解,和認為某個人得抑鬱症是因為這個人想太多道理是一樣的。